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提高认知,让你的成功事半功倍

前段时间,我因为一件事情陷入了内耗中。事情是这样,公司有个同事,经常认为自己没见过或者未经历过的事情就不可能发生,甚至当你把事实证据和她说明,她依然百分自信地说“怎么可能!”“这绝对是不可能的事。”

一个典型的事件是有一次聊天无意中聊到相亲的问题,众所周知,科技的进步打破了以往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就说相亲这件事,现在绝大部分介绍人都是把双方电话一告知,双方自己去聊,聊一段时间就自然而然约见面了。而她偏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必须要有介绍人带着才能见面,否则女孩是不会见的。我用事实案例说给她听,她依然坚信自己的观点。更让我挠头的是,她居然还自信满满地说我抬杠。以至于那段时间,我总在纠结为什么明明她的观点是错误的,而我却成了抬杠的那个人。

直到最近读了赵涵的《涵解:无畏真实》,才让我大彻大悟,原来这就是认知问题。赵涵在书中讲到:“当一个人认知不足时,就会对很多没见过的东西半信半疑。”在这里,我要对这句话再进行一下强化:“当一个人的认知绝对匮乏时,根本不会相信他没见过和没经历过的事情。”所以根本没必要和这类人较真,这种较真不涉及任何个人利益,争赢了也毫无意义。这类人仅仅活在自己的认知范围之内,很难做出改变。

人之所以难改变,是因为旧有的模式和认知一旦遇到不同的大环境,会形成条件反射,让自己完全陷入其中。其实要解开捆绑自己的麻绳并不难,因为我们有无限的伸展性和可塑性,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思考如何打破那些旧有模式和自己的习惯,如何在变幻的大环境下捋顺周围与自己的关系,然后顺应这些改变。正如上面的例子,她不愿改变认知,那就我改变好了。我改变后的认知就是知道了她的认知仅仅停留在“井底之蛙”的水准,在她的认知里,她说的就是对的。

《涵解》是一本女性成长之书,讲述作者赵涵如何从一个多病、自卑的小胖子蜕变为一个成功、知性的自媒体达人。这本书看似是一本鸡汤书,但是读过之后会发现,赵涵在她的生命历程的每一个关键节点,都对周边的人和事有了新的认知,从而最终成就了她。下面我就以赵涵的人生轨迹线来梳理一下她的认知升级之路。

一、 当环境改变,我们需要的是接受和顺应这种改变。

赵涵和所有的孩子一样,从小在父母身边长大,母亲教会了她基本的做人原则。然而家庭的环境总是带有一些包容性,作为家里唯一的孩子自然就会认为自己应该得到最好的。但是一旦突破固有的小环境,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赵涵在澳洲留学之初,到Mrs.T家里寄宿。Mrs.T是个华裔,有三个女儿,但是把她当做第四个女儿看待。有一次Mrs.T让她分西瓜,她把最好的部分留给了自己。后来Mrs.T找她谈话,告诉她分享和利他的重要性,一下拓宽了她的格局。

稻盛和夫在京瓷经营不善时,依然答应员工的涨薪要求,最终把京瓷发展壮大。在日航重建之际,有个更大的联盟邀请日航加入,并提出优厚条件。但是考虑到这样做会损害多方利益,稻盛和夫最终没有答应,他继续把“利他之心”的理念贯彻整个日航,最终使濒临破产的日航从亏损1800亿到实现盈利1800亿。

稻盛和夫认为:“利他”是一种修行,当你的心灵修行得美好了,周围人的心也都是美好的,一切都会向好的方向发展。

当我们面临一个新的环境时,就要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越是抗拒,越会带来痛苦和焦虑,与现实的拉锯战会让我们消耗更多的精力和能量,固步自封而失去前进的动力。

二、不要总把别人的期待放在首位

很多人之所以在职场会招来敌意,往往可能是因为苛求完美或者想取悦领导。

早先我步入职场时,犯了一个愚蠢的错误。当时火车票还不是实名制,我们出差通常都是提前一周才定下来,但是票都已经被抢光了。公司和固定的黄牛有联系,但是黄牛也经常涨价。有一次部门经理让我去找黄牛取票,并希望我再问问其它黄牛的价格。当时我没有多想,一是觉得他是部门经理,让干就干呗;二是我刚到公司,也想尽快给领导留个好印象,恰巧我们组的领导也出差了,就把这事应了下来。当我取完票,见黄牛消失在人群中时,我问了另一个黄牛,却不巧被前一个黄牛看到了。黄牛打电话给我们公司行政部,我回到公司就被行政部批了一顿,部门经理却一句话不说。

我太急于证明自己,便应下了本不是我负责的事情,最后还吃了哑巴亏。后来我想,如果那次我真的找到便宜的黄牛,后果会更严重,行政部会更加仇视我,因为我触碰了她们的利益。领导回来后,我也向领导汇报了这件事,领导告诉我:这种事本就不是我们部门所管的事,再遇到这种事情,就直接拒绝,说干不了就行了,没什么不好意思的。

做事不能急于求成,还是要细水长流,一步一个脚印,这样才能从每一个阶段发生的事情中思考和体会“功不唐捐,玉汝于成”。

三、 培养感知力,避免“事故”

在职场中,信息对称很重要,但是很多时候无法做到,这就需要通过自己多观察,积累经验,否则很容易被人“穿小鞋”。

赵涵在一次领奖前,被通知要在总部大领导那里做一个5分钟的感谢演讲,她几经确认演讲形式,得到的答复是自由发挥。可是临演讲前被告知要脱稿,时间是15-20分钟,而且还要汇报几个项目数据。幸亏她从小养成了“话唠”的性格,才没有中枪。

所以,在职场中,这种感知力尤其重要。在大领导面前做演讲,无论你怎么发挥,领导关注的是你的随机应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常这种发言不仅要陈述一年来的业绩和来年的目标,还要表示对领导的感激。

对于我们平常人,读书是最好的提高认识的方法。“认知的半径大小决定了我们能力的大小。”“我们总是羡慕这个世界上优秀的人,觉得他们几乎都是飞着前进的,但并没有意识到我们自己身上也有一对可以飞的翅膀。”做任何事情要有一个规划,不能盲目,否则到头来,也只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扇动一下自己的翅膀而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冯仑:我眼里的希望
赵贤文:健康,就是身心平衡
熬走三任部长,我终于提拔了【成长故事】
为什么领导都不说人话?
如何讲ppt才能不紧张不害怕(建议收藏)
整理/能够“领导自己”的能力才是真正的能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