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做好20%的事情,足以改变命运

《底层逻辑》作者:吕白

​上一节我们说到,让人们焦虑的不是事情,而是焦虑本身。面对焦虑,你越是逃避,就越是无法摆脱,它只会愈演愈烈。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直面焦虑,不用等一切都准备好,再去行动,完成要比完美更重要。只有真正去做才能缓解焦虑,这也是作者吕白人生逆袭的第一个核心算法。

在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一会儿英语打卡,一会儿看书打卡,一会儿跑步打卡……总之每天都充实,看上去特别自律。

可是,他们真的自律吗?恐怕很难经得住追问。因为,他们本质上想要的可能是向别人证明自己是个上进、优秀的人。这些所谓的“自律”只是在满足一种自己的虚荣心。

在《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中是这样定义自律的:所谓自律,就是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

简单地说,自律不等于被强迫,只有发自内心的想做,才有意义。如果你什么都想做,往往什么事都做不好,你的自律感动的只是你自己。

这也是作者吕白在书中所说的,逆袭人生的第二个核心算法——拒绝低效努力。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作者是如何进行精力管理,拒绝低效努力的。

自律是一种自由,而不是枷锁

几年前,当作者在一家知名的公众号公司做实习生时,公司要求他把新开设的公众号进行日更,365天不间断,这让他感到异常痛苦。

同事下班的时候,他加班搜集资料;周六日休息的时候,他就在家写文;甚至连公司团建,大家都在讨论吃什么玩什么的时候,他也抱着电脑不离手。

同事们都夸他自律,同时作者的付出也得到了相应的回报。在那个月,他获得了多篇百万加文章以及公司最高的奖金。

看上去无比荣耀,但只有作者自己知道,那其实不是真正的自律。他并非有很强的表达欲才不停地写,只是为了让自己坚持每天更新的行为被认同,才积极地去写,他只是看起来很“自律”。

作者发现,当自己被工作压得喘不上气后,越是思考如何变得自律,就越是痛苦。他在各种APP上搜索自律的方法,按照很多成功学的套路逼自己早睡早起,必须做完某些事,结果不但没能解决实际问题,还让自己疲惫不堪。

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盲目地跟风自律,做的事情并非是自己所热爱的,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做,很可能会敷衍了事。没有意义的自律,就算现在短暂地尝到了甜头,内心也是纠结和痛苦的。这种自律只能是低效努力,迟早会崩塌,不可能持久。

真正的自律,不需要借助外在力量,不用外人监督,更不是做给别人看,只是找到了让自己热爱、为之坚持努力的事情。

自律是一种手段,如果你的自律夹杂着限制,要放弃很多热爱的东西,那就不是真正的自律。请允许自己做真正喜欢的事,花时间投入其中,用“正反馈”代替“假自律”,你终会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自律不是枷锁,相反,它会给你自由。

人生不必太用力

在我们的工作、生活、学习中,经常会见到这样一类人:他们想做的事情有很多,用力地做,不停地做,可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比如,一些成绩差、绩效垫底的人,明明很聪明,也足够努力了,却还是得不到好绩效、好结果。

这是为什么呢?

究其根本原因,是他们太看重自己的努力了。这些人总是带着一种投机的心理,认为自己都那么拼了,就一定会有好结果。可他们不知道,100%的努力并不等于100%的成功。

很多人习惯用“让自己忙到没有一丝一毫的时间”来证明自己的努力,起初他们也很享受这样的状态,只是时间长了,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难免会感到焦虑,很容易心灰意冷,无法再坚持下去。

实际上,“太用力”只会让自己陷入无尽的欲望和自我陶醉里,如果没有达到自己的心理预期,就会很失望,慢慢地失去自我激励,甚至变成一个爱抱怨的人。

人生是长跑,不是百米冲刺,过于关注得与失,会后劲不足,失了分寸,就只能离目标越来越远。

凡事赢在适度,毁在过度,太想赢的人生终究是一场败局。《论语》里所说的“过犹不及”,也是这个道理。太用力的人生,很可能是场灾难,与其耗尽所有追求结果,不如调整自己怀揣一颗平常心。

作者在书中告诉我们,往往心态越平稳,越能抵住大风大浪,扎根越牢,越能够有魄力和想象力去做更难企及的事情。虽然用力是件好事,但也要合理谨慎地使用它,从而让自己进入不费力的状态中。因为,蓄力比努力更重要。

太用力的人都走不远,我们在日复一日的努力中,一定要学会把生活“切碎”,然后分配好时间,从每个小节点上做优化,降低做事的难度。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拥有不费力的高效生活,真正做到与生活共舞。

人生就是一个做减法的过程

作者在领悟到这一点前,也曾陷入过“时间管理”的陷阱。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他下载了一个时间管理软件,把每天的时间分成了数份,这个软件会在每个时间节点上提醒他该开始做下一件事了。

本以为自己在这样的督促下会大有所为,谁知在与时间赛跑的过程中,作者的工作质量越来越差。最终,他突然发现,原来时间管理和自律一样,都是伪命题,谁也无法做到高效地利用好每一分钟,而且也没有必要这样去做。

因为,我们一直在做的事,只有20%是可以改变人生的,另外80%的事情都是一些常规的、事务性或者说无效的工作。所以,如果我们用大部分的精力去瞄准这80%的工作,就会既疲惫又低效。

弗吉尼亚大学教授莱迪·克洛茨在《减法》一书中说道:“人这一生的修行就是一个做减法的过程。减法思维,不是要求我们简单地摒除冗余的信息,而是教会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洞察真相,看得更透彻,活得更轻松。”

作者所倡导的精力管理就是做减法。这需要我们把要做的事情排出轻重缓急的顺序,每天集中做2-3件事就够了,其余的都可以不做。

英国有句谚语说得好,如果你同时追两只野兔,那么你一只也捉不到。

因为,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过于贪心,很可能什么都得不到,把最大的能量留给最重要的事,这20%的事情足以改变你的命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90后如何避免“而立之年危机”。
刘付小云:20句骂醒你的自律句子,每天一遍,和咸鱼说再见
有多少人,败给了“低效努力”?
越自律,越幸运:这7个小方法,治愈你的迷茫和焦虑
欲成大事,必需自律。
影响一生的15个自律法则(建议收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