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何为门阀士族,兴起和消亡又是什么原因?

第一次旗帜鲜明的反对前面的「士族亡于唐宋」的说法!士族是以家族为基础,以门第为标准,在社会上形成的地主阶级中的特权阶层。门阀则是其中的一个特权阶层。回到问题本身,简单粗暴来说,「一门七进士,叔侄五翰林。」就是门阀士族。

西汉统治时期,公元2世纪中叶,汉朝的上层阶级有这样的家族构成:他们拥有大量的土地、财富和社会地位。察举制的选拔官员的方式,相对于能力和德行,更看重出身财富和声望更是选拔的重要条件。王充就批判时人只追崇财富与官职,而非道德与才智方面的成就,另外,富裕家族通过相互彼此举荐时代垄断官职,而贫寒学者则被忽略。

历史上留存着这一时期数以百计的历史资料证实,很少有穷人能在社会上飞黄腾达,而重要的家族却能在一连六七代子孙中都出现高官。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学术成就愈发看重,也有越来越多的学者争抢固定数量的岗位,所有人尤其是没有强大背景的人,能获得的机会越来越少。

汉武帝为了削弱相权,建立内朝,在他驾崩后,霍光以汉昭帝年幼为由摄政。最后内朝由宦官和外戚轮番掌权,直到东汉覆灭,而东汉覆灭的原因主要是,在乡村,人口不断增加,土地却集中在少数权势强大家族的手中,这就导致广泛的贫穷,社会崩溃。

唐代大族的参政比例,相对两晋南北朝而言确实有些滑落,但是依旧是个很大的基数,旧族门阀仍然是政治上的统治阶层,大族一直到唐末都统治着中央政府,但是到了宋初,一切都不一样了,在宋代四十名宰相中,三十一名明确与唐代大族毫无关系。

所以,姜士彬认为,旧的门阀士族在五代时期丧失权力,这不光是因为五代乱世中他们遭受了肉体上的消灭,也是他们作为一致的共同体局面的终结。

毫无疑问,这些旧族的很多后裔仍然生活在宋代,但是他们显然不是士族精神的继承者:他们不再是一群自认属于一个特定家族的人物,不再依循传统支配其生活方式,不再共享崇高的社会声望。其中最明显的证据就是家族谱牒的散失。我们可以判定,中古中国的旧族高门在整个唐代维持其权力,但是,他们在宋代已经消失无踪了。

最后我们来说一说科举。毫无疑问,科举制是一项重大的创举,大多数学人简单地认为,科举制的推行意味着贤才政治原则的登场,而事实上,历史并不是这么简单。在唐代,每年通过明经科和进士科考试的士子,远远少于政府每年所需要的新官僚。在此之外,科举登第的士子,只是意味着取得任官的资格,并不能直接担任官职,很多士子要在通过科举考试之后等待数年才能任官。这种情况很难在官僚机构中培植出新兴势力。这样,我们基本就可以认为,唐代的科举制度引发了大族的边缘化,但是真正实现大族的消亡,要等到宋代。当然我们必须再强调一下,这只是本书作者的观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士族阶层消失的原因,隋炀帝的一道圣旨,改变了读书人的命运
哟,这些门阀士族被终结了
范兆飞||南北朝士族谱系的异同与意义
出身颍川陈氏的陈群首倡九品中正制,结果颍川陈氏反而没落了
中国历史上的门阀怎样衰落的
两性:北宋世家大族的择偶标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