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二战中最惨烈的太平洋战争,日本精锐之师为何打得美军怀疑人生?

太平洋战争日军阵亡150万人,最后被扔了两颗原子弹投降,可以说是得不偿失。当时日本在中国雄踞半壁江山,为什么要主动招惹美国,掀起这场导致他们在远东战场上彻底失败的战争?

日本高层真是沟壑难填,脑袋出了问题,还是有其他原因?

既然是战败方,又为啥有人会说太平洋战争中日军打得美军找不着北,乃至怀疑人生?

日军开战的理由

1、中国战场陷入僵持阶段

1941年,是中国抗日战争的第10年。对中国而言,局势并不乐观,丢失了中国东北、华北、华中及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广大富硕地区,半壁江山都被日本纳入囊中。

但是,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日本同样也不好过。日本叫嚣“3个月灭亡中国”的口号变成了一个笑话,他们总以为多次惨败后中国可以投降,却没想到中国人越打越顽强,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契机,誓把全民族抗战进行到底。

随着1941年9月第二次长沙会战的结束,日本又一次企图早日结束中日战争的战略受挫,也标志着日本在中国战场陷入疲态,双方正式陷入僵持状态。

即便在中国战场上占有优势,但这对日本来说无疑是一个坏消息。因为为了彻底打垮中国,再以中国为跳板实现自己的“大东亚共荣圈”最终战略,日本在中国投了巨大的力量。

当时日本陆军有陆军有51个师,却有44个半被布置在中国战场上,这对日本的后勤支撑可谓压力巨大。所以,在中国战场战略受挫后,日本急需寻找突破口。

2、北进战略受挫,南下战略抬头

日本在二战中的整体战略计划,即我们耳熟能详的“大东亚共荣圈”,指的是蛇吞象吞下整个中国,然后以中国为跳板向北侵入苏联,向南侵略东南亚和太平洋,建立远东霸主地位。

不得不说,日本人普遍长得矮小,胆子却大得惊人。但是光有胆子是不够的,日本的“美梦”在中路中国战场被抽醒后,就考虑换一路突破。

此时,上路即北进这一条线最开始是优于南下的。因为在苏联还是沙俄时,日本跟俄国打了好几次,都是轻松获胜。面对苏联,日本是有心理优势的。

然而,经过十月革命后建立的苏联,恰是凤凰涅槃重生,可不是之前腐朽的沙俄能比的。日本在1938年和1939年先后进攻苏联,被揍了个满头包,被迫签订了《苏日停战协定》。

即便到了1941年,盟友德国在欧洲战争上势不可挡,更是在前期打了个苏联措手不及,日本也不敢再次向苏联开战。日本军部头头脑脑聚在一起一研究,觉得就凭苏联的战力,德国绝对没有可能轻易取胜。

从这点来看,日本还是挺有战略眼光的。无语的是,这群人不敢再惹苏联,就把主意打到了美英头上。要想南下侵略东南亚和太平洋,美英两国肯定绕不过去。而此时德国在欧洲战场上横扫千军,美英两国战略重心肯定要放在欧洲,此时不动,更待何时。

当时日本内阁制定的《基本国策纲要》,便说明了这一战略想法:

欧洲战争中,仅剩英国一国在苟延残喘中,世界局势转变颇激,日本当前之急务,必须促进其实现者,为脱离历来受英美拘束之情势,而以日满华为基干,以印度以东及澳大利亚纽西兰以北的南洋区域为一圈,确立自给自足之态势,连成此一目的之机会,除今日以外,绝难俟诸来日,良机不再。

3、国内经济受创,物资极其短缺

最后一个重要原因,则是日本国内快撑不住了。战争这件事,说来说去最后还是拼经济、拼后勤。别看日本军人在正面战场上多么不可一世,但后方国内却是一地鸡毛。

二战前夕,日本国内总人口达7800万,但是常备军却有接近1000万(签字投降时数据显示还有约700多万军队,加上二战时伤亡的200多万人)。8分之一的军力储备,简直是丧心病狂,真正意义上的穷兵黩武。

能参军的都是壮年劳力,这些人都去当兵打仗去了,那日本国内的工业生产和经济发展自然要受到巨大影响。即便把女人当男人用,也顶不了几年。最开始还能用中国战场上的胜利来反哺国内,但后来却每况愈下。

日本本身资源就紧缺,再加上大量青壮年劳力的流失,导致大量工厂倒闭、农田荒废,又进一步使得这个问题严重。当时日本国内国民是真“勒紧裤腰带”生活,物资都实行配额供给,1941年时一个成年人一天只发6两的粗粮。

日本政府一边“创造性”地鼓励民众自己丰衣足食,比如挖野菜、野果等实物充饥,一边继续疯狂收集物资支援前线,如要求民众上交家里的金属、胶鞋等等。

但是,有一个东西是日本人无论怎样节衣缩食都变不出来的军用物资,那就是石油。日本自己石油产量很小,中国的8大石油盆地中松辽盆地和渤海湾盆地倒是被日本控制,但这时没被探测出来!

没办法,日本只能进口,甚至到1931年时90%的石油都是向美国购买。结果到了1941年8月,美国制裁日本,正式实行石油禁运。为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只能南进打美国,抢占东南亚的石油资源,并逼迫美国废除禁运令。

太平洋战争简单叙述

日本既然下定决心对美国对手,自然是不打无准备之仗。东条英机内阁上台后,积极调兵遣将,制定战争计划,只待露出血腥的獠牙。

而另一边,美国在二战中实行所谓的“中立政策”,大搞军火石油等贸易,赚得盆满钵满。长期以来对日本实施的绥靖政策也让他们失去了警惕性,根本没有做好战争准备。

结果,太平洋战争一开始,美国便吃了大亏。

日本继续使用一贯的“先发制人、不宣而战”打法,一动手就快准狠,直接偷袭珍珠港,美国的太平洋舰队主力差点全军覆没,伤亡3000多人。

同时,南方军总司令官寺内寿一指挥日本南方军40余万人兵分5路,入侵香港、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缅甸和泰国等地,均是连战连捷。一时间,整个东南亚和太平洋燃起战火,城头大旗变换,日本膏药旗在这些殖民地冉冉升起。

美英荷等原殖民者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心高气傲的美国远东军司令麦克阿瑟抱头鼠窜,只能从巴丹“撤退”到澳大利亚担任西南太平洋战区盟军司令,远程指挥盟军作战。

战争前期,依靠快狠准的突袭战打法,日本一度全面占优。截止1942年5月,日本基本占领东南亚和西南太平洋,再加上之前侵略的朝鲜、中国半壁江山和印度支那等地区,控制面积达700万平方公里,控制人口5亿多,形成了一个北起阿留申群岛,南临澳大利亚,西迄印度洋的庞大殖民帝国,基本上实现了“大东亚共荣圈”的扩张计划

然而,取得这样耀眼的战果,并不是日本实力真的打遍天下无敌手,而是对手根本没有做好准备。事实上,等以英美为首的盟军重整旗鼓后,日本在太平洋战场的形势便急转直下了。

1942年4月18日,美军正式发起反击。由杜立特尔中校率领的16个B-25轰炸机机组人员从海军航空母舰大黄蜂号上起飞,绕过日本部署的三条岛屿防守链,成功空袭轰炸东京。之后,美国又发起珊瑚海战役,与日军在海上打了个平手。

日本不愿坐以待毙束手挨打,急忙组织起了两次战役反攻:莫尔兹比港战役和中途岛战役。然而,这两次战争均以日军失败告终。

尤其是中途岛战役,日本海军倾巢而出,派出舰艇350艘、飞机1000架,兵力10万以美军会战,结果被击毁了4艘航空母舰,1艘巡洋舰,250架飞机,阵亡3500余人,彻底丧失了海上的进攻力量。

实际上,从这场战役可以看出,仅以海上作战来看,日本根本不够美国打,毕竟海战不比陆战,军人的精神意志和综合素质弥补不了装备上的巨大差距。

当然,换成陆战就不一样了。当美军在海战中取得优势反攻瓜岛进行登陆作战,即便取得制空权后有强大的火力支援和将近2倍的军力优势,也打得十分吃力。瓜岛一役,美军出动6万人,伤亡1.5万人,而日军大概有3.5万人,伤亡高达2万人。

中途岛战役和瓜岛战役后,日本人是彻底息鼓偃旗了。以美国为首的盟军大肆反攻,日军却只能依靠深挖防御工事,在各个岛屿上负隅顽抗。

直至莱特湾海战爆发,日军再次堵上国运,倾其所有海上力量,派遣所剩航空母舰4艘,和其他军舰总计32艘,飞机约600架迎战美军。

不过日本的决心是有的,但实力差距过大。莱特湾海战美军足足派出了航空母舰16艘,其他战舰500多艘,飞机2000架,完全碾压了日军,飞龙骑脸怎么输?

这场被誉为世界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海战打完后,日本剩下的航空母舰4艘被击沉,其他战舰也是损失惨重,海上力量彻底被打废,丧失了制海权和制空权,基本可以宣告太平洋失败了。

然而,也正是这个时候,日本人的疯狂、残忍、顽固让美军开始怀疑人生。

疯狂的日本人

前文说到,莱特湾海战结束后,日军丧失制海权和制空权,只能被动挨打。美军一路势如破竹,攻到了日本本土岛屿周边,却在两个海岛上被日军吓了一跳。

硫磺岛,一座位于西太平洋日本火山群岛的小岛,面积不到21平方公里,日军仅有2万余人部署防守。美军本来以为只用5天时间就可以攻克,却没想到10万美军轮流进攻,飞机大炮多番轰炸洗地,都用了一个月。

战后美军清点损失,发现在己方兵力火力大幅度占优的情况下,竟打出了双方伤亡比为1.23:1的数据。更令人惊恐的是,日本守军2.3万人无一人投降,阵亡2.2万人,仅有一千余人被俘。

这是太平洋战争中唯一一次美军伤亡大于日军的战役,并且还是在大优势的情况下。这可吓坏了美国人,以致于战争最后期美国大兵根本不愿意上日本本土与这群疯子作战,美国为了避免这样巨大的损失,才动用了原子弹。

后来的冲绳岛战役也是一样惨烈,小小的一个岛上,美军伤亡了7.5万人,日军伤亡11万人,战场成为名副其实的“绞肉机”。

付出这样的沉重代价,美军终于逼近了日本本土,却踌躇不前。因为日本的本土作战计划太疯狂,喊出的“一亿玉碎”口号还真没人敢不信。于是,美军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掷原子弹。

终于,“小男孩”和“胖子”两颗原子弹的爆炸,彻底摧毁了日本人的抵抗意志,日本天皇于1945年8月15日发布《终战诏书》宣布投降。

结语

虽然太平洋战争是以美国为首的盟军取得了最终胜利,但日本人的疯狂和残忍还是给美军及全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著名的神风特攻队也是这段时间的特殊产物,日本飞行员为挽救其战败的局面,大喊着“武士道精神”,纷纷驾驶着飞机进行自杀式袭击。据统计,整个神风特工队共出动过1298架飞机发动自杀式袭击,但成功率仅有5%。

所以,太平洋战争中日本精锐之师打得美军怀疑人生一说,大概除了前期的偷袭,就只有后期日本人不要命不怕死的疯狂了。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创作的《菊与刀》,便写于这段时期。此书本是一份研究报告,最后被她整理成书出版,在世界上获得巨大反响。

其中有句话很好地说明了二战时期日本人的固执和疯狂:

日本人不是这样灵活变通的,别人给指一条路,他会一如既往投入地走下去,哪怕和原来方向完全相反,要是没人指路,那就只有自杀一条路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一仗美军虽胜尤败, 日军放话说 如有美军十分之一火力不会输
难以想象的二战美日力量对比
真实二战: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不是中途岛之战?
十分精彩的太平洋二战电影
此人曾连杀2000名日军,美国本不想让他再上战场,但他却因此急了
二战时期,敌优己劣的中途岛海战为何能成为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