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反事实思维[1982年在美国提出的思维]
根据方向和结构进行分类
根据发生的方向可将反事实思维分为上行反事实思维(upward counterfactual)和下行反事实思维(downwardcounterfactual)。上行反事实思维,也称为“上行假设”。它是对于过去已经发生了的事件,想象如果满足某种条件,就有可能出现比真实结果更好的结果。例如,“如果比赛前能到比赛场地进行过适应性训练的话,那么今天这场球就不会输”。下行反事实思维,也称为“下行假设”。它是指可替代的结果比真实的结果更糟糕,如“幸好比赛前到比赛场地进行了适应性训练,要不然今天这场球肯定会输”。有学者研究证实,获得铜牌的选手往往比获得银牌的选手更开心。这是因为,铜牌得主运用的是下行假设,即如果我发挥得稍微差一点,就与奖牌失之交臂了;银牌得主运用的则是上行假设,即如果我发挥得更好一点,就能登上最高领奖台了。通常碰到负面事件,人们容易产生类似于银牌选手的上行假设,常常设想事情本来可以做的更好一些,而碰到正面事件,人们则容易产生类似于铜牌选手下行假设,常常设想事情要是做得稍微差一点就糟了。
个体在进行反事实思维时,会对已发生事件的前提进行增添、删减或替代。因此依据心理模拟内容的性质,可将反事实思维分为三种类型:其一是加法式
(additive)。在前提中添加事实上未发生的事件或未采取的行动而对事实进行否定的反事实思维。例如,在假设中“要是当时好好复习,这次考试就可以通过了”,“好好复习”是事实没有发生的,在事后添加上去的。其二是减法式(subtractive)。与加法式相反,减法式是从真实事件中删除某些因素,然后再重新进行建构。例如,“如果没有带这么多东西的话,我们现在就可以跑得快点了”。其三是替代式(substitutional),这是不常见的类型,指的是假设如果是替代性的前提,则可有另外的结果。例如,“如果平时好好学习而不是打游戏的话,这次的奖学金就是我的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理学:为什么取得第三名的人比第二名的人更快乐?分享背后秘密
平讲平说2572期:得铜牌居然比得银牌心情好,事实不可改变,但对事实的理解却可以调整
有趣的反事实思维:铜牌比银牌更开心
心理杂货铺丨《爱乐之城》——“如果当时是这样”
[转载]反事实思维研究综述
现代五项女子个人赛 陈倩1348分夺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