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面试时,“逻辑自洽”到底有多重要?

经常有小伙伴问我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样的候选人,面试时会失败?

当然,这个问题其实并没有标准答案,因为不同级别、领域的职位,对人选的要求肯定是不同的。

但是,有一类候选人,却是无论应聘什么岗位,往往都很难成功,甚至会“死得很快”。

这类人的问题,和经验、级别、年龄、行业都没有必然的联系,他们的问题,也不会随着职业经历的增加而消失。

这就是“逻辑不自洽”。

什么是“逻辑不自洽”

逻辑自洽,本来是个语言学的词,百度给出的解释是:它指的是一个语言学原则,即一个理论在语言自身的陈述上是不矛盾的。

放到生活中,大体可以理解为:一个人所表达的内容,也许不能说服别人,但至少是可以说通自己的。

这听起来特别像一句废话,但是,在日常和候选人沟通时,我却发现,很多人,恰恰是自己给出的理由,都解释不了自己的行为。

举个简单的例子。

前两天,我沟通了一个级别还蛮高的人选。

这个人失业已经近2年,和他沟通的过程中也能明显感觉到,他是很急切地想找到一个合适的机会。

但,无论在问到他过往的经历业绩,还是他最近两年的状态时,都能感觉到一种与他实际处境并不相符的自信。

比如,他的履历中,有很多段工作经历,时间都很短,但当被问到跳动原因时,他回答的理由都是:自己在这家公司已经到了上限,公司再也不能提供让他进一步上升的空间了。

而当我问到他,为什么离职两年多,一直没有找到合适机会时,他又说到:“我每周都能接到3-5个猎头的电话给我推荐职位,但是职位都不合适,不是薪资级别太低了,就是公司太小,都达不到我的要求。”

我们可以做个简单的估算:

他离职两年,按照他说的平均值,每周接到4个猎头电话来计算,他两年一共也接到了400个猎头的电话,除去完全不合适的机会外,其中的有效职位,至少也应该在100个。

我们暂且不说,他所在的专业领域和级别(他的年薪在百万以上),每年是否有100个职位,就算真的有这么多职位联系他,全部的职位都“配不上他”的概率,有多大呢?

他的本意,本是想表明自己的能力强、很受欢迎,但这种表达,只能起到反效果,甚至让人对他所说的过往业绩都产生怀疑。

无论面试还是日常沟通,我们说出的每一句话,如果不能自圆其说,或者存在明显的逻辑或常识漏洞,那么,对方可能已经在一瞬间,就觉得我们是个不可信的人,从而pass掉。

无论和谁沟通,都千万别把对方当作没有判断力的傻子。

为什么会“逻辑不自洽”

正如我开头所说,这种“逻辑不自洽”问题,和人的级别、岗位等的,都没关系。我经常会遇到年纪轻轻却想法成熟的人,也总有一些人,虽然履历光鲜,却仍然会犯这类错误。

最主要的原因,是心态和性格。

这其中,心态问题,比较容易解决,因为大部分心态问题,都是暂时的,和当时自己的处境、找工作的迫切程度,密切相关。

越是急于看机会,或对某个职位过于渴求时,越有可能出现这种“过度表现”的情况,这时,只需要时时提醒自己,就能够避免。

但有一类人,却是由于性格原因,过于追求完美,从而让这种“逻辑不自洽”,成了一种习惯。

上一季《奇葩说》中的选手许吉如,不知道还有没有人记得。

这个研究生毕业于哈佛、本科毕业于清华的美女学霸,按说是个很完美的人,长相漂亮、履历光鲜、从小就很出名,可谓要啥有啥。

可无论在比赛期间,还是现在,你如果去网上搜她的名字,出来的问题大部分都是“许吉如为什么那么招人烦?”。

大部分的回答,都会包括一个关键词:人设崩塌。

的确,许吉如并非表现得最差的一个,但一定是让人印象反差最大的一个。完美的人设,配上她糟糕又做作的现场表现,就成了灾难。

同样,很多候选人也有着类似的“完美人设”情结,沟通时表现得无比正确和优秀,却留下了一个巨大、明显而难以自圆其说的坑。

你只需要做个“正常人”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你仔细回忆,就会发现,我们之所以喜欢一个人,不是因为他完美,而是因为他真实

一些人身上的小缺陷,不但不会让我们反感,反而让他显得更加亲和可爱。

这个道理,在面试时,其实同样适用。

在《沟通的艺术》一书中,作者在谈到“沟通中的自我塑造与展现”时,曾特别指出:

面试中,适度的坦露,会让人觉得真诚,比起那些把自己描述得很完美的应聘者,面试官对这样的候选人印象反而更好。

比起“完人”,面试官更想看到的,是一个“正常人”。

而对于猎头来说,因为其角色和角度与HR不同,因此,候选人学会放下“人设”,真诚与猎头沟通,将获益更多。

1)面对过往失误,不必过分粉饰

职场上,尤其是在职业生涯初期,我们难免会犯一些错误,比如,在某个阶段做出了错误的选择,导致经历跳动;或因为经验不足,而导致了一些不严重的失误等。

面对这些不足之处,我们当然不必在面试时主动提及,但一旦被问到,大可不必用各种“光鲜”的理由来为自己的错误粉饰。比无懈可击更好的方式,是大方承认,并让对方相信,你已经从失败的经历中,学到了经验。

2)不卑不亢的态度

无论自身对岗位是否渴求,在沟通时,最好的方式,永远是心态平和、不卑不亢。既不要显得过于急切渴求,也不要故意装作高冷,透露出自己有很多机会。

有意思的是,很多时候,这两种状态,往往会集中在一个人身上:沟通时满不在乎,推荐后又每天急切地问进展。

很多时候,故意装出的冷淡,归根结底也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

3)有效利用猎头

面对猎头,很多候选人也会有截然相反的两种态度:有的只把猎头当中介,敷衍应付甚至趾高气昂,有的则会认为猎头一定是站在企业一方,会来挑自己毛病压价格,从而心生戒备。

其实,聪明的候选人,都会选择值得托付的猎头,并与其成为朋友,从而最大限度地让猎头帮助自己实现职业目标。

有时候,猎头就像个医生,如果一个候选人屡屡面试失败,猎头则可以利用他丰富的经验以及“局外人”的角度,给出有用的建议和帮助。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候选人要足够坦诚地将自己的问题讲出来。

4)诚实,永远大于完美

我曾不止一次遇到过这样的候选人:因为过往经历跳动,而故意“隐藏”某些经历,让自己的简历看起来更完美。

这种做法,不但很危险,也得不偿失。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都会在员工入职前,委托专业的背调公司进行工作履历核实,而一旦发现与简历不符的情况,则会因“诚信有问题”,而永远不会再录用这个人。

对于HR和猎头来说,一个能够解释得通的离职理由,远比故意隐瞒和欺骗,要好得多。

面试时,无论你面前的面试官是什么级别、什么年龄,你都要明白,坐在你面前的,同样是个有血有肉的人,他同样会有经历职业初期的不成熟,性格上的不完美,而你的坦诚交流,反而会帮助你迅速拉近彼此的距离。

而如果一味追求“完美人设”,却又在随后的沟通中不能自圆其说,甚至漏洞百出,那么,面试失败就几乎无法挽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份让猎头眼前一亮的简历是怎样的?
企业如何走出“高管人才陷阱”?
与猎头打交道的八“不”原则
如何成功让候选人帮你转介绍?
如何与猎头相处?(上)
猎头搜人才最看重什么?不懂难高薪求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