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朝御前侍卫,个个带着锋利的腰刀,皇帝不担心被他们刺杀吗?

紫禁城中,皇帝正端坐龙辇之上,身边是整齐排列的几十名御前侍卫,他们身着黄马褂,腰跨佩刀,好不威严!

正行间,离皇帝最近的一个侍卫突然拔出佩刀,一声惨叫,“龙头”落地……醒醒,这种事情根本不会发生啦!

御前侍卫,在很多时间都是离皇帝最近的人,而他们又个个佩带钢刀,难道皇帝不怕他们刺杀自己吗?

皇帝不傻,这种情况基本已经从制度、心理和技术三方面杜绝了。

要讨论这个问题,就必须先弄清楚清朝哪些人可以成为御前侍卫。

在清朝宫中,有一个叫作侍卫处的机构,管理着所有的御前侍卫。你可不要以为这就是个小小的安保部,里面的大人物多得惊掉你的下巴!

在清朝早期,侍卫处的人员全部由满洲八旗中的上三旗中选拔

清朝有正黄、镶黄、正白、镶白、正红、镶红、正蓝、镶蓝八旗,其中,正黄、镶黄、正白三旗为皇帝亲掌,称为“上三旗”。

女真人崛起之时,还保留了原始部族的传统,八旗都有旗主,这些旗主王爷对旗下的军民拥有绝对权力,旗民就是旗主的奴才。

旗民无论官做到多大,旗主一声令下,让他们下跪干粗活他们也不能说半个不字。

皇帝逐渐将上三旗归自己所有,这就确保了上三旗的人没有“旗主”,他们唯一的主子就是皇帝。

出身其他旗的人如果得皇帝信任,可给予“抬旗”进入上三旗,自然高人一等。

由上三旗选人进入侍卫处,这就基本保证了他们不会效忠皇帝以外的任何

之后侍卫人选扩大,下五旗和武进士都可以担当,但侍卫处的高级官员依旧由上三旗高官出任。

侍卫处地位最高的人叫作领侍卫内大臣,正一品,上三旗每旗二人,共六人;其下有内大臣,从一品,也是上三旗各二人;之后还有从二品散秩大臣若干。

这几位可不是专职,他们往往都是宗室亲王、军机大臣、六部尚书等朝中“顶流”兼任。

你想啊,十几个副国级、正部级官员管一个部门,这部门得多牛?要进这个部门得多难?

这群顶级大牛直接对皇帝负责,他们能让有问题的人当侍卫吗?

介绍完了侍卫处的“领导班子”,就要说那些“基层”了。

说是基层,你要以为他们是不知哪儿找来的一介武夫就大错特错了!

侍卫中有宗室成员、皇亲国戚,还有功臣勋贵子弟,一个个绝对“根红苗正”。这些人的九族都查得清清楚楚,哪能让那些思想偏激的朋友混进宫里啊?

而且他们都是家族世代为清庭效力,骨子里就被灌输了“大清是我家”的观念,要他们刺杀皇帝,难于登天啊。

侍卫处共有侍卫570人,其中头等侍卫60人;二等侍卫150人;三等侍卫270人;蓝翎侍卫90人。

看看他们品级:一等侍卫正三品,二等侍卫正四品,三等侍卫正五品,蓝翎侍卫正六品!发现了吗?连最低级的蓝翎侍卫都比七品知县品级高!

所以你说御前侍卫能干刺杀皇帝这事吗?

自古干刺杀的都是亡命之徒,出事了幕后主使也能弃车保帅。你见过一群市长省长级别的亲自动手杀皇帝吗?活着吃喝玩乐不香吗?

更重要的是,这群人不仅品级高,还年轻,今后的仕途更是不可限量。御前侍卫一旦外放武官,至少加一级任用。

一个皇帝身边的普通“保安”,二三十岁的年纪,出去就是军区副司令,就问你怕不怕?

更有部分侍卫获得皇帝宠信,直接转授地位更高的文职,之后出将入相,都不是难事。

以乾隆为例,其早期最信任的大臣是自己的小舅子傅恒,他就由蓝翎侍卫升一等侍卫,短短两年后就担任正二品内务府总管、户部右侍郎,随后入军机处,成为朝廷核心成员。

之后平步青云,一直做到首席军机大臣、保和殿大学士(排名第一的大学士、文官之首)、户部尚书(六部尚书之首),两次加封一等忠勇公,死后因其子福康安功劳追赠郡王衔。

其子福康安也是从三等侍卫起家,累升二等、一等侍卫,一外放就是正二品户部右侍郎、镶蓝旗蒙古副都统,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历任各地总督。

最后竟然破天荒被封为贝子这可是只有皇族才能获得的爵位,死后更是追封嘉勇郡王

傅恒父子是三藩之乱后绝无仅有的外臣封王之人!

更不要说那位大名鼎鼎,身兼几十个职务,富可敌国的一代权臣和珅,他也是从三等侍卫的位子上获得乾隆的宠信。

这几位当然是特例,但其他侍卫也都是顺风顺水。

这些人放着大好的前途不要跑去刺杀皇帝?这是多跟自己过不去啊?

最后,可能有人会问,万一呢?万一真有哪个不长眼的侍卫被某个别有用心的人洗脑了呢?

那也不怕,因为他来不及拔刀!

我们去看清代画像,会发现清朝侍卫的刀的佩戴方法是反的!

通常情况下佩刀,是刀柄朝前,刀鞘朝后,这样可以保证用刀之人迅速拔刀。可是清朝侍卫们是刀鞘朝前,刀柄朝后

为什么这么佩刀呢?这是起源于满人入关前的习惯。

骑射起家的满人最重要的武器不是刀而是弓箭,所以身上要佩戴箭囊,方便随时取箭。箭囊就是口朝前、囊沈朝后挂在腰间。

如果佩刀再刀柄朝前刀鞘朝后难免不停碰撞,故而刀反佩,与箭囊相互交叉,互不干扰。

这是入关前,入关后,尤其是侍卫根本不带箭囊,为什么还要这样呢?

一来是反向佩刀,刀在身后可以保证队列整齐,二来就是这样拔刀要从身后抽出,动作幅度大且速度偏慢!

如此一来,如果真有哪个侍卫相对皇帝不利,在其抽刀的时候,其他侍卫也可以迅速做出反应,将其制服。

可能有人会问了,这么一来,保护皇帝的侍卫抽刀不也慢了吗?

没关系,他们最先要做的不是抽刀,而是以身体挡住皇帝。只要有这堵人墙在,刺客在第一时间根本不会对皇帝造成任何威胁。一旦延误一时半刻,其余侍卫自然可以拔刀将其剁成肉泥了。

至此,从制度层面、心理层面、技术层面都保证了带刀的侍卫不会也不能刺杀皇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清一等带刀侍卫:五步之内格杀勿论,一刀毙命,佩刀是宫廷特制
清朝大内侍卫,腰刀超常规反向佩戴,不怕遇到危险来不及拔刀吗?
清朝许多名臣曾任御前侍卫
冷眼看红楼:贾蓉捐的龙禁尉是个什么官?从中管窥清朝的纳捐制度
从有志青年到天朝巨贪,和珅的堕落史
历史神秘官职解密之领侍卫内大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