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雅课堂实录】叙述的力量——《秋天的怀念》

【行人呓语】

老师:“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这一句话,有哪些字词值得我们咀嚼?

学生1:“再”字,表现出史铁生失去母亲的痛惜。

老师:还有呢?

学生:沉默……(实在太平淡无奇了!学生一般的观点。)

老师:前面说“出去”,后面接的是什么?

学生2:回来?

老师:回来了吗?

学生(恍然大悟):没回来

老师:对呀!母亲出去了,按常理是应该回来的,但是她没有回来,而且是再也没回来。简单的句子叙述里,前后作了对比,形成了一种什么样的效果?

学生3:悬念

老师:对,这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叙述视角的悬念性!

老师:大家注意到没有,这一句还有一个出奇之处,你们能找出来吗?

学生:单独成段。

老师:对!一句话,十个字,却单独成为一段,你认为它产生了什么样的作用和效果?

学生:(异口同声)过渡,承上启下。

老师:不错,确实有这个作用。前一段末尾提到“她又悄悄地出去了”。接下来,马上说“她出去了”,在史铁生的心理,这与母亲无数次地悄悄出去,又悄悄回来,并没有什么不同,但天有不测风云,意外产生了!母亲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这样惨酷的现实,让史铁生肝肠寸断,从此,他失去了这个世界上一直疼爱与关心他的母亲。史铁生的情感在平淡的叙述中,蕴藏着巨大的哀痛!他将这份沉重的悲伤除了用平淡的语言叙述之外,他还选择了一种什么方式来呈现?(再次提问强调!!!)

学生(恍然大悟):单独成段。

老师:对,单独成段!它具有一种什么样的效果?

学生:强调与突出。

老师:是的,它强调突出了史铁生的巨大的悲伤!反思一下:当我们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们是否有采用这样的方式来强调我们的情感呢?一句话,单独成段!

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说有,有的说没有……

老师:这就是写作的技巧。当一篇作文呈现在老师的眼前时,那错落有致的段落,尤其是一句话单独成段的,肯定会抓住老师的眼球!而这一句话,就整篇文章而言,可能就具有非凡的特殊的意义和作用。请大家反思一下,我们在写《离家的那一天》时,在表现与父母离别之情的时候,有没有采用这样的一种叙述语言,呈现技巧呢?如果没有,老师讲了之后,可不可以尝试用一下?

【设计意图】教会学生一句话成段的呈现技巧。注意把文章情感的结点,通过一句话,单独成段,清晰地展现出来!

【教后小记】

我现在满足于一节课里,只教会学生一个写作或阅读的技巧。并且始终把关注学生本身的问题放在首位,从学生的问题出发,不强加自以为是的知识链接,不作宏论。用一节节的课,垒起学生素养的大厦。学会果断舍弃,哪怕是一些精彩的设计,尽可能地朴实,接地气!讲求实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教出语文的情味?语文老师必看
魏书生的幽默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渗透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秋天的怀念》教学解读与设想——统编本教材解读第1116篇
《合欢树》教案9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