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雅课堂】写作《水调歌头》时,苏轼与弟分离多久?

悖论三:写作《水调歌头》,苏轼与弟苏辙是否已分离七年或六年之久?
首先,确证苏轼于熙宁四年与弟颍州相见。苏辙因为反对王安石新法,“介甫大怒,将加以罪,同列止之,除河南推官。会张安道知陈州,辟为教授。东坡通判杭州,出都来陈,子由送至颍,同谒欧阳公而别。”[5]这里表明苏辙先于苏轼外放出京,两人在陈州面见,苏辙送兄至颍州,并且两个还一起拜访了欧阳修之后才告别。
孔凡礼在《苏轼年谱》也提到:“熙宁四年柳瑾(子玉)谪官寿春,舟过陈州,苏轼兄弟与晤。”又说苏轼“留陈州七十余日,与弟辙游柳湖,有诗。游铁墓、厄台寺,考其迹。九月,离陈州,弟辙送至颍州。”[6]
苏辙《栾城集》卷五《癸丑二月重到汝阴寄子瞻》其一提到:“忆赴钱唐九月秋,同来颍尾一扁舟。”《苏轼诗集·与子由诗》:“轼赴杭州,时弟辙至颖州相别。”苏轼《颍州初别子由二首》中,叙述了两人相见别离的情形。其诗如下:
其一:“征帆挂西风,别泪滴清颍。留连知无益,惜此须臾景。我生三度别,此别尤酸冷。念子似先君,木讷刚且静。寡辞真吉人,介石乃机警。至今天下士,去莫如子猛。嗟我久病狂,意行无坎井。有如醉且坠,幸未伤辄醒。从今得闲暇,默坐消日永。作诗解子忧,持用日三省。”
其二:“近别不改容,远别滋沾胸。咫尺不相见,实与千里同。人生无离别,谁知恩爱重。始我来宛丘,牵衣舞儿童。便知有此恨,留我过秋风。秋风亦已过,别恨终无穷。问我何年归?我言岁在东。离合既循环,忧喜迭相攻。语此长太息,我生如飞蓬。多忧发早白,不见六一翁。” 诗中“留我过秋风”,离开颍州,表明已过秋风。
就其一诗中“我生三度别”一句,王文诰详案了苏轼与弟子由的三次离别:“嘉祐六年,公赴凤翔,与子由别于郑州。治平二年,子由赴大名推官,公别于京师。熙宁三年,子由赴陈州学官,公又别于京师。”[7]如果据熙宁三年两人的离别来看,与苏轼写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熙宁九年八月十五日确实有六年之久,但我们忽略了苏轼“我生三度别”后面还有一句“此别尤酸冷”。这里的“此别”,即熙宁四年苏轼兄弟于陈州会晤。因此,苏轼与弟子由不相见当由“六年”改为“五年”。
其次,苏轼知密选择即为与弟沿牒相见。在兄弟俩离别的“五年”里,是否再没有相见过呢?目前没有证据支持相见与否。但有一点可以确证,苏轼在任职地方选址上,有方便彼此相见的考虑。苏轼颖州告别弟子由,于熙宁四年十一月底十二月初到杭州通判任。苏辙于熙宁六年四月得替为齐州掌书记,至齐州。齐州即今山东济南。苏轼于熙宁七年九月移知密州,这是苏轼的主动请求,为了与弟子由可以沿牒相见。密州守城在今山东诸城,与齐州在北宋同属京东东路青州辖区。通过兄弟两人留下的唱和诗文与书简往来,我们可知两人联系十分频繁。例如苏轼在密州所建亭,苏轼命名,苏辙为文《快哉亭记》;苏轼在密州所住园北修葺台,苏辙命名,苏轼为文《超然台记》。
第三,追溯“分离七年”“分离六年”说法来源。之所以有“分离七年”说法,原是摘取苏辙自叙。《栾城集》卷七《逍遥堂会宿·叙》云:“子瞻通守余杭,后复移守胶西”,“不见者七年,熙宁十年二月,始复会于澶、濮之间”。第一种说法“分离七年”,直接忽视苏轼作《水调歌头》是熙宁九年中秋。显然,有人注意到这一点,故又将“分离七年”改为“分离六年”。但苏轼与苏辙明明在熙宁四年陈州相从七十余日才告别,何来熙宁十年二月苏辙自述与兄“不见者七年”呢?显然,苏辙的计算方法与我们现在的计算方法有偏差。他是以两人团聚跨年来算,兄弟俩没有团聚过年为“分离七年”,他没有说错。我们计算兄弟俩从熙宁四年秋分离,到苏轼熙宁九年中秋写作《水调歌头》,以中秋团聚来算,当为“分离五年”。
虽则分离时间长短并不直接决定两人是否思念,但将《水调歌头》置于兄弟离别六七年背景下解读,举证本身不准确,由此影响《水调歌头》是苏轼思念弟子由而写的说服力。
总之,惟有澄清以上《水调歌头》意蕴解读过程中出现的三个悖论,才能真正把握和确证苏轼创作《水调歌头》的情境,并藉此真正切入苏轼《水调歌头》的生成语境与个体的生命语境。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21:151

[2]王以兴.《政治冷遇与兄弟久别之双重困境的自我解脱》[J].中学语文教学,2023(1):55-58.

[3]孔凡礼.《苏轼年谱上》[M].中华书局,2021:165

[4]孔凡礼.《苏轼年谱上》[M].中华书局,2021:285

[5]清王文诰辑注,孔凡礼点校《苏轼诗集》(第一册)[M].中华书局,2022:278

[6]孔凡礼.《苏轼年谱上》[M].中华书局,2021:209

[7]清王文诰辑注,孔凡礼点校《苏轼诗集》(第一册)[M].中华书局,2022:279


【南雅课堂】苏轼创作《水调歌头》前后,有无出世与入世的矛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词鉴赏
宋词的中秋词
苏轼这首中秋词,原本只是思念兄弟情,谁知却流传千古
一篇写苏氏兄弟感情的文章 - huozhengguo的角落 - 西祠胡同
悲欢离合
兄弟喜重逢 别离悲心头——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