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写游记之必杀技:洞察与“跨界”穿越


前言

 学了梁衡的《壶口瀑布》,对如何写游记,如何建立游记的写作框架,如何由自然之美,上升到人文之美,大家有没有一点体悟呢?

出游,绝大多数人,绝大多数时,我们浮光掠影,走马观花,那个世界,去过,除去几张发朋友圈的照片可炫耀,可记录,那个世界,于我们,即是縠平的春水,最终了无痕;

写游记,大家喜欢东一笔记叙,西一堆写景,左一个抒情,右一个议论。灌木一堆,杂草丛生,无美点,无美感,更无美文之诞生。

如何写好游记中的说理型游记,批量生产出美文呢?

行人呓语之——

(一)第一步:洞察

首先,我们需要学会洞察,即对自然环境,对周遭他人的深刻洞察。

何谓洞察?

“洞”,本义疾流也。有深、朗彻、通、贯(贯彻)等义。“察”从字形看从祭,既从祭,即为覆审,有明、昭著等义。

洞察,即深察。《中庸》:“言其上下察也。”洞察是有方向性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宗经》:“洞性灵之奥区,极文章之骨髓者也。”则提示我们:一定要把握住洞察之根本,注意洞察的区域性。

洞察,即穿越事物的表现、表象,表层,而深入到事物的本质、根本、根源。发现事物的表现、表象、表层,其实并不难,难在我们如何穿越,即洞察到事物的本质、根本及根源上去。我们不仅要发现问题,更要洞察、分析并判断其问题背后的根本所在!

(二)第二步:穿越

如何洞察?洞察的原点在哪里?如何把握其方向性与区域性,实现洞察的穿越呢?这肯定需要理性思维的介入。

当我们将理性的思维介入感性的体验中。那么,出游观景时的浮光掠影、走马观花,必将演绎为对世界的深刻洞察,不仅观景,也在品物;不仅体情,更在悟道。

举个例子:

孔子与子贡出游观大水。通俗地说,就是涨大水了,学生们感觉很新鲜,难得一见的奇景,于是乎,孔老师就带着学生们去看涨大水。我们一般看到涨水,会有如下几种表达方式:

其一,呆板记叙式:喊一声:“哇噻,这个水好大!好猛!”

其二,矫情抒情式:唱一段:“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

其三,文艺写景式:叹一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抄袭李白的作业。

其四,干巴论断式:议一回:“水漫金山,若非白娘子救夫来也!”

基于我们的粗鄙浅陋,回头看一看孔老师与学生子贡的交流,我们即可发现孔子对于世界万物非凡的洞察,其写作表达的语言更是洋洋洒洒,令人叹为观止!现摘录其下,与诸君品析。

先学一点古文:

子贡问曰:“君子见大水必观焉,何也?”

孔子曰:“夫水者,君子比德焉。遍予而无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其流卑下,裾拘皆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其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绵弱而微达,似察;受恶不让,似包;蒙不清以入,鲜洁以出,似善化;至量必平,似正;盈不求概,似度;其万折必东,似意。是以君子见大水必观焉尔也。”

         (《孔子集语》引《说苑·杂言》、《荀子·宥坐》,小有异)

通俗版译文(扩写创作):

子贡问孔老师:“老师啊,你一看见涨大水,跑得比谁都快,你啥意思啊?”

孔老师说:“你们这些小屁孩子懂什么,我去看涨大水,是在参悟君子的德性呢!”孔老师此语一出,子贡们惊呆了,孔老师出游看个水,也能找出这么堂皇的理由?

孔老师说:水滋养万物而无所保留,像不像君子德性高尚?

其水到之处,无一不滋养,万物皆从生,这是不是如人般仁慈有爱心?

水流趋下,其形状曲折随势,像不像人遵循一定的规矩与义理行事?

水或浅或深,譬之如诸君,哎......

孔老师长叹一口气,接着说:“比附于孺子可教或不可教,人的智商指数有高、有低!”子贡不敢搭言,怕孔老师一回头说,“瞧,你这个傻孩子!是不是像一条小溪水,一眼即望到底!”

见子贡大气不敢出,孔老师很开心,继续说道:“再说了,水奔赴千山万壑而坚定不犹疑,像不像人之勇敢无所畏惧?细水长流,虽然微弱柔软,而定然必达罅隙,这是不是如我,对诸君那般明察秋毫?水遇险阻恶滩不退让,包容了,譬之如我收学生,有教无类,无论穷光蛋颜回,还是富可敌国的你,无论鄙人野人子路、闵子骞,还是高贵如斯贵族子弟南宫敬叔,我统统都广而纳之,收而授业!污垢脏物,经水洗涤而清洁,这,像不像我对你们的引导与教化?如今啊,子路懂礼,颜回知仁......

“水漫过凹凸不平而展其平阔之势。虽然学生里,偶尔也窜进些歪瓜,夹杂个裂枣,良莠不齐,你们何时见我偏过心眼?搞过歧视?整过差别性对待?对诸君,我可是一视同仁,秉持公平公正之原则。上回误解了子羽(澹台灭明),都让我好一阵悔过呢!”

“水善积小流,既如我不嫌弃,不抛弃、不放弃你们每一个差生,我,是不是大师、大人品格啊!”

说及此,孔子有点激动,其目光灼灼如巨,“水虽万折,必向东流。一如我对教育事业的追求,方向不变,目标不改,情比金坚,其意堪与天地同宽,与万水共流。”孔子抒情完毕,回头看见目瞪口呆的子贡,慢条斯理总结道:

“观水,即是观自我之性,即是参自然之道,悟天地之理。

     经过如此这般通俗、诙谐的解读,我相信诸君对“水性”与“人性”都有了一个很深的印象,接下来,我们进行理性的剖析,培养如孔老师般的思维模式,让我们步孔子“后尘”,修炼至凡,达成至圣。

孔老师赋予了水十一种品德。作为自然界的常见之物——水,孔老师是如何洞察“水性”?并将“水性”与“人性”建立关联的呢?

他洞察的“水性”的原点在哪里?现归纳总结如下:

1. 水滋养万物而无所保留;(水之特点)

2. 水所到之处,万物皆生;(水之作用)

3. 水流趋下,其形曲折随势;(水的形状)

4. 水或浅或深;(水的深浅)

5. 水赴千山万壑,坚定而不犹疑;(水势至大)

6. 水细长流,虽绵弱而润泽必达;(水势至小)

7. 水遇险阻恶滩而包容;(水的运动特点1

8. 水容纳污垢洗涤后清洁;(水的功能)

9. 水漫平凹凸不平之势;(水的运动特点2

10. 水善积小流;(水的运动特点3

11. 水虽万折必东流。(水的方向)

基于以上的归纳理性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睿智的孔老师,其思维的广度确非常人所及也,但如果,我们将其思维的发散的原点一一作归纳,我们其实也是可以像哲人那样去思考问题,从而实现洞察的突破与穿越——

注意,老师讲授穿越术了!!!

现在,我们帮孔子调整梳理一下语言表达的顺序,使之条理化——

让我们像孔子一样“观大水”,注意“观”的角度:遵循以下的观察顺序:水的外观(深浅、形状);水的特点;水的性能(作用);水的运动;水的方向。

基于此,孔老师的表达可以调整为如下:

1. 水或浅或深;

2. 水流趋下,其形曲折随势;

3. 水滋养万物而无所保留;

4. 水所到之处,万物皆生;

5. 水容纳污垢洗涤后清洁;

6. 水遇险阻恶滩而包容;

7. 水漫平凹凸不平之势;

8. 水赴千山万壑,坚定而不犹疑;

9. 水细长流,虽绵弱而润泽必达;

10. 水善积小流;

11. 水虽万折必东流。

经过这样一番调整,即使学不来孔老师的洋洋洒洒,我们也可以步步为营,让愚笨的思维找到洞察原点,将思维发散开去,从而建立起“水性”与“人性”之间的联系。接下来,我们看看,孔子是如何打通二者的相似点建立联系。“水性”如何通过想象与联想穿越“人性”上去的?

归纳如下:

水的外观(深浅、形状)——人的外形之高矮胖瘦,智力之高低,能力之大小

水的特点——人的性格,如高尚与卑劣,仁慈与凶残,宽厚与狭隘

水的性能(作用)——人的社会功能(作用),如从事之职业

水的运动——人的命运遭遇,或困难险阻,或崎岖坎坷,或通途大道;

水的方向——人的追求与目标

从根本上看,这是属于相似性质的“跨界”思维。即基于自然之“物性”特点而联系想象到“人性”之特点,其“跨界”,在于深刻的洞察,通过观自然之物,而达之观自我之性,通过参自然之道,而领悟天地之理。

如此“水性”与“人性”形成了一一对应的关系,如下:

1. 水或浅或深——譬如人之智力能力的深浅

2. 水流趋下,其形曲折随势——譬如人遵循一定的规律义理行事

3. 水滋养万物而无所保留——譬如人之德性高尚

4. 水所到之处,万物皆生——譬如人之仁慈有爱

5. 水容纳污垢洗涤后清洁——譬如人之教化养育

6. 水遇险阻恶滩而包容——譬如人之包容接纳

7. 水漫平凹凸不平之势——譬如人之公平公正

8. 水赴千山万壑,坚定而不犹疑——譬如人之勇敢无畏

9. 水细长流,虽绵弱而润泽必达——譬如人之明察秋毫

10. 水善积小流——譬如人之宽博大度

11. 水虽万折必东流——譬如人之追求永不懈怠而坚定

孔子观水的语序,我们不妨调整如下,方便诵读记忆并理解:

“夫水者,君子比德焉。

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

其流卑下,裾拘皆循其理,似义;

遍予而无私,似德;

所及者生,似仁;

蒙不清以入,鲜洁以出,似善化;

受恶不让,似包;

至量必平,似正;

其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

绵弱而微达,似察;

盈不求概,似度;

其万折必东,似意。

是以君子见大水必观焉尔也。

(三)第三步  总结迁移并妙用

孔子由洞察“水性”而穿越跨界到“人性”,梁衡由看“壶口瀑布之水”,将目光转移至观“水凿,水旋,水切,水剁”之石,由“黄河之水性”而穿越跨界到“黄河之性格”“黄河儿女的精神”。这些轻轻巧巧的跨界,正是基于洞察的铺垫,加入了理性的思维。如此,说理型游记不停留于浮光掠影地“游”,不止步于浅陋粗鄙地“记”,而有了内观于自我的深度,达观于天地的广度。

补记:上一学期写的,整理电脑,打算开工上班,恢复一下死机的状态,还在重启中......未完待续,不知道能不能续上,看心情吧,聊以此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孔子论水
孔子观水
长寿者有什么秘密?
不舍昼夜
孔子见大水必观焉,你知道原因吗?
夫子说,智者乎?心如大海纳百川;仁者乎?德如高山载万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