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行行重行行》:“思君”的自我救赎与“二重唱”艺术

【原文】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行人呓语

思君”的自我救赎

   《行行重行行》名冠古诗十九首第一,没有之二,其独绝千古的一句当属“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主人公艰卓硬朗、克制自勉之形象,跃然纸上,令后人激赏、动容、感喟而情难自禁。

整首诗以哀婉悲戚发端,自述离殇,道尽“悲莫悲兮生别离”之人生困境,相去日远,相会无期;相别无从知,相思无处诉。其质朴真切的倾述,层层推进“思”的境况、境遇、境界,引领读者走进诗人“思君”的百结断肠愁思之中。

“与君生别离”叙思之悲;“会面安可知”呈思之切;“衣带日已缓”诉思之重;“游子不顾返”道思之怨。最后,诗人坦言直陈“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之现实,将“思君”之情推至悲凄的最高潮。其思之深,思之重,思之沉,思之广,思之强,亦如岩浆迸发,振聋发聩,摧人肝胆,撕心裂肺,闻之心恸,读之潸然。不是岁月令人老,而是思君令人老,终日思君,岁月倏忽。诗情悲处,其自述之语自当戛然而止,于悲处止于无声无息之境界,岁月已晚,日暮沉沉,让悲情归于寂静沉默。

但该诗妙就妙在,诗人于无声处有声,补刀两句。此处堪称神来之笔。不道“思”,却满纸是“思”;不欲道“痛”,却又曲婉呈“痛”。“思君”的背后,是君“弃捐”之绝骨冰冷的现实。以一个“勿复道”截断。语调由哀婉转铿锵,情感由缠绵转至刚毅。前道其思之极致,情之深处,满眼满心全一个“君”字。待及无可治愈,无路可走,只能转念,转身,转头,来一场自慰、自勉、自宽与自励。相思敌不过现实,“努力加餐饭”。其置悲凄之情于喜剧的结局,倍增其悲,更添其哀,其含泪式的微笑,柔弱欲自强的风姿,更令人生怜、生爱、而生情。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一句,可谓开出了古代“思君”自我救赎的第一剂良方,这是继《诗经·卫风·氓》“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情感处理的推进。面对情感困境和情感阵痛,其不止于干净利落的情感切割“亦已焉哉”“勿复道”,在情感关注的视角上发生颠覆性的转变,由“与君”“游子”“思君”的关系纠葛中抽离而独立,主人公充分认识到个体生命的不可复制性,时间生命的不可逆性,空间阻隔的悲剧性,由此将目光转向自我的关注、关怀。这种自我的珍惜,更加彰显“思君”情感的可贵性。

(二)“思君”的“二重唱”或“四重唱”

    如果说《行行重行行》中“思君”的神来之笔为“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末二句,那么,该诗“思君”的二重唱,堪称视角切换,情感流淌自如的典范,蒙太奇手法,解蔽了该诗的主题。歧义纷争的文本解读问题也得到了很好地解决。

该诗历来争议最大,多聚焦于这忠臣见逐、流放思君之作,还是思妇之诗?前者男性视角;后者女性视角,至于诗人,则是仿女性口吻抒情的男性。

张铣曰:“此诗意为忠臣遭佞人谗谮,见放逐也。”张琦曰:“此逐臣之辞。谗谄蔽明,方正不容,可以不顾返也;然其不忘欲返之心,拳拳不已,虽岁月已晚,犹努力加餐,冀幸君之悟而返已。持此论者甚众,如李善、刘良、李周翰、刘向、姚鼐、方廷珪等。他们均认同诗中“游子”当为逐臣,忠人、贤者。《玉台新咏》将此诗列为枚乘《杂诗》第三。毫无疑问,无论是从诗旨、内容表现,写作视域上来看,该诗作者亦为男性诗人。诗中言及“胡马”、“越鸟”,这一南一北之物,岂是久居闺阁的女子所认知所熟识,且能将之巧妙入诗?

《古诗十九首赏析》张玉穀对此有不同看法,他认为《行行重行行》是思妇之诗。其主题确定为思妇怨遥。陆时雍认为该诗:“一句一情,一情一转。'行行重行行’衷何绻也。'与君生别离’情何惨也。'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神何悴也。'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怨何温也。'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前为废食,今乃加餐,亦无奈而自宽云耳。'衣带日已缓’一语,韵甚。'浮云蔽白日’,意有所指,此诗人所为善怨。此诗含情之妙,不见其情;畜意之深,不知其意。”陆时雍的解析,幽怨缠绵的女性形象呼之欲出。单就诗文内容看,“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思君令人老,努力加餐饭”,按常理常情看,“游子”以男性居多,“思君”为女性所专擅。故其写作视角为女性,当然,也可以是男性诗人模拟女性口吻而作。

为何同一首诗,会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写作性别之视角争议?为何一定要非此即彼?以个人愚见,这首诗呈现出“思君”的二重唱,或者四重唱。是蒙太奇的组合切换,由此形成了诗歌意蕴的丰厚,解读的多样性。

何以见得?试将此诗剖成“二重唱”观之:

一重唱(男):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二重唱(女):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这是男女相对的深情吟咏。其情感抒发层次递进,互为补充。如此方式,彰其情笃思长,缱绻缠绵,令人悱恻。如此这般解读,清晰呈现诗歌意脉之中断,很好地解释了为何人们初读此诗时,总会产生《行行重行行》是两首诗组合的错觉。

它不仅可以解读为“二重唱”,甚至解读为两个“二重唱”,或者说“四重唱”,也是可行的。其性别的视角发生转变。如下:

一重唱(女):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二重唱(男):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一重唱(女):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二重唱(男):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这样的解读,无形中很好地回应了木斋先生关于《行行重行行》的作者是曹植,此诗与《塘上行》是曹植、甄氏互赠诗篇的大胆猜测。如此的“四重唱”清晰勾勒了一个无法言说的“爱情悲剧”。

木斋在《古诗十九首与建安诗歌研究》的第十五章第三节中提到“十九之《行行重行行》,为曹植回复甄氏之作,是故同用'弃捐’。'弃捐’二字,是此诗的诗眼,当是植、甄二人最后离别的话语,白话语犹如'放弃’,对生命的放弃,对理想的放弃......应该是曹植对甄后《塘上行》'弃捐’语的回复和劝慰;'努力加餐饭’,应该是甄后留别语的引述和勉励,意味珍重身体的意思......”

该诗以情感的起伏转承为意脉,因情感之私密性,书写表达的隐秘性,最后形成解读的模糊性、多样性与争议性。如果将此诗视作“思君”的“二重唱”,或者“四重唱”,其解读的诸多疑问迎刃而解,还原了《古诗十九首》整体诗歌风格的质朴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行行重行行
《古诗十九首》第一首《行行重行行》
它是史上最动人的情书,情真景真事真意真,一首乱世离歌感动千载
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审美赏析
古诗鉴赏:《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