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里德太太是伤害简·爱的人”之观点商榷 ——探究《简·爱》中里德太太的内心隐秘

【内容摘要】通过盖茨海德府照顾简·爱的贝茜、女仆阿博特、药剂师劳埃德先生以及在洛伍德寄宿学校简·爱的朋友海伦等众多人物还原简·爱与里德太太之间的矛盾冲突与事实真相;通过简·爱十八岁重返盖茨海德府及里德太太临终的行为表现,探究两人关系之症结所在。客观公正地评价里德太太对待简·爱的态度,完成“里德太太是伤害简·爱的人吗”这一问题的探究,全面深刻理解里德太太这一人物形象的悲剧性。

【关键词】·爱  里德太太  伤害  内心隐秘  商榷

(一)问题的提出:里德太太是伤害简·爱的人吗?

<·>名著导读教学指导》(重庆出版集团 重庆出版社)中的《读法指津》部分,在指导学生梳理整合,全面深刻理解作品内容时,使用了《简·爱》人物关系图,直接以简·爱的舅妈里德太太作为示例,认定为她是伤害简·爱的人,针对这一观点,我个人认为值得商榷。

对里德太太人物形象的定位,失之粗率、偏颇,欠公允。容易让学生理解人物形象刻板化、脸谱化。不利于全面立体深刻理解里德太太这一人物形象及作品主题;不利于学生理解每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可能存在某种缺陷与毛病,其对他人的认知随着阅历的增加而发生改变;不利于充分认识到阅读名著的价值之一即在于自我体察与自我纠错;更不利于帮助学生学会应对人生中可能遭遇的伤害。

基于此,我们有必要对“里德太太是伤害·爱的人吗”这一问题作深入的探究。通过盖茨海德府照顾简·爱的贝茜、女仆阿博特、药剂师劳埃德先生以及在洛伍德寄宿学校简·爱的朋友海伦等众多人物还原简·爱与里德太太之间的矛盾冲突;通过简·爱十八岁重返盖茨海德府及里德太太临终的行为表现,探究两人关系之症结所在。客观公正地评价里德太太对待简·爱的态度,完成对里德太太深入而隐秘的探幽,从而深刻理解这一人物形象本身所具有的悲剧性。

(二)众人眼中的里德太太与简·

里德太太的生活处境如何?她是一个冷酷无情的坏女人吗?简爱在盖茨海德府是不是遭尽了苛刻与虐待?里德太太无情地伤害了简·爱吗?一个人的遭际,是可以通过多角度多棱镜的折射透析,从而还原出一个相对客观、趋向真实的场域,返回现场,综合各方面的信息,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比较准确的判断。细读文本,寻到真相。

事件概括:十岁的简·爱在一月十九日晨六点,离开了她呆了十年的盖茨海德府,独自前往五十英里外的洛伍德寄宿学校。里德舅舅九年前已去世,三十七八岁的里德舅妈嫌恶简·爱,将她送走后,八年里不管不问。期间剥夺了简·爱叔叔领养她的机会,撒谎说简·爱在洛伍德死于斑疹伤寒。八年后简·爱重返盖茨海德府,临死前的里德舅妈对简·爱坦诚了一切。

还原现场:离开盖茨海德府之前,十岁简·爱面对十四岁表哥约翰的欺侮时,表现出强烈的个性,独立而悍然,一改从前的顺从隐忍而愤然反抗。简·爱自述:我不太清楚自己的双手到底干了什么,只听见他一面骂’耗子!耗子!’一面杀猪似的大声嚎叫。”[1]“我一路反抗——在我,这还是第一次,大大加深了贝茜和阿博特小组早就对我抱有的不良看法

我们不难看出:在这场孩子间的战争,如果没有救兵的到场,十四岁表哥很难占到便宜。虽然他蛮横无情攻击伤害简·爱在先,但十岁的简·爱对阵爆发力惊人,剧烈的反抗,结局是简·爱被关红房子,晕倒,最后出走洛伍德寄宿学校。简·爱在孤军奋战中走向“失败”,此次简·爱生活在盖茨海德府的关键事件,众人如何看待——

里德太太侍女阿博特小姐认为,简·爱小姐不知天高地厚,竟然动手打小少爷,恩人的儿子,打自己的小主人。在她看来,简·爱是靠主人养活,光吃饭不干事,其地位连仆人都不如。“这孩子看上去总像是在暗中监视别人,心里在算计人。”[2]心眼多,诡计多端。“她要是个漂亮可爱的孩子,像她这么孤苦伶仃,的确让同情,可这个小东西惹人生厌,实在叫人喜欢不起来”。[3]这是阿博特与贝茜私底的交谈。她直言不讳告诉简·爱,里德太太好心收养她,做人应该学会知趣、谦卑。其地位是不可能与里德小姐和少爷平等的。

照顾简·爱的女仆贝茜与阿博特基本持相同的看法。简·爱虽然怪可怜,让人同情,但她的确不大讨人喜欢。她同样认为,简·爱应该对里德夫人知恩图报,是里德夫人养活了她,如果夫人将之赶走,简·爱就只能进贫民窟。她希望简·爱学乖巧些,讨人喜欢些,不能使小性子,粗暴无礼。请注意,在盖茨海德府,贝茜是简·爱最喜欢的人。

好心的药剂师劳埃德先生,敏锐地体察到简·爱在盖茨海德府里所受的委屈,但他同样认为简·爱有一位善良的舅母,住在漂亮的府邸里,应该充满感激,虽然比佣人还不如,但选择离开,无疑有些傻。劳埃德询问了简·爱,就她是否愿意接受与穷人生活,接受对她好的穷人一起生活时,简·爱断然拒绝。“我摇了摇头,不明白穷人怎么会有条件对别人好。跟他们在一起生活,我就得学他们那样的言谈举止,同他们一样没有文化......不,我可没有勇气为了自由而舍弃自己的身份。”[4]这是一个令人回味的叙述。如果说阿博特小组和贝茜受雇于里德夫人,肯定要站在主人的立场上审视问题。那么,药剂师劳埃德先生的看法相对就比较客观了。

小说借助简的朋友,洛伍德寄宿学校的海伦契入事实真相。简问海伦,你不觉得里德夫人是个冷酷无情的坏女人吗?[5]简在尽情的倾述后,渴望得到朋友的共情与共鸣,而海伦的回答堪称理智而客观。她说:“她对你不好,这是毫无疑问的,因为她不喜欢你的性格......”[6]

时过境迁,临死前的里德夫人回顾这桩往事,她的原话是“你的脾气太坏了,叫我至今都无法理解。九年里,不管怎样对待你,你都耐着性子,默默无声,而到第十年,却突然发作,火冒三丈,实在令人吃不透。”[7]

综合众人和当事人的陈述,我们不难看出以下三点事实与真相:

其一,里德夫人抚育简·爱十年,并为之提供了相对优裕的家庭环境。小说一出场的简爱,即是能阅读的孩子,甚至对戈德史密斯的《罗马史》里的尼䘵、卡里古拉等暴君有自己的看法,并将之运用于与表哥约翰的抗争中。简·爱在盖茨海德府并未遭受非人虐待,相反,她接受了良好的启蒙教育。

其二,简·爱本人,外表不好看,性格不讨喜,过分敏感而自尊。其个人的冷暖感受有时甚于事实本身。比如在与药剂师劳埃德聊到简·爱的哭时,贝茜就认为简·爱哭的原因,是没能跟夫人一起坐马车出去。而简·爱对此则认为是一种无端的指责,伤了她的自尊。伤自尊并不等于就不是其真实的内心想法。简爱对临死的里德夫人有这样的解释:“我的脾气并不像你想的那么坏,我易动感情,却没有报复心。小时候,有很多次,只要你允许,我是很愿意爱你的。”[8]简·爱的话确证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渴望亲近里德夫人,贝茜说辞并非空穴来风;二是小时候脾气的不讨喜是事实,里德夫人不喜欢事出有因。

其三,里德夫人不喜欢简·爱的性格,从她临终的懊悔及最终不与简·爱和解的态度,也可以得到印证。她并非完全是一个冷酷无情的坏女人,她只是一个可怜而痛苦的女人。若直接将其定性判定为伤害简·爱的人!不仅偏颇,且有失公允。无助于我们全面立体深刻理解这一人物形象。

一个是失去丈夫依傍的寡妇,一个是失去双亲的孤女;一个是独立支撑教养三个孩子的年轻母亲,一个是渴望融入亲情的幼小心灵;一个是被逼迫强加的责任,一个是茫然无知的累赘与包袱;一个是要求感恩与谦卑,一个是天性敏感而自尊;一个是期待老实本分;一个是隐忍着早熟......不对等的关系,错位的要求,必然导致问题丛生,误会重重。刘小枫在《沉重的肉身》里谈到:“误会是生命的自然状态,走出误会才能转入生命的自在境地。人只能在谅解和赦免中走出误会纺织的生命之网。”[9]生命,可以拔开“误会”的雾霭,窥见人性的渊底吗?

(三)揭开里德太太的内心隐秘

    刘小枫在《沉重的肉身》引述:“每个人都是一个深渊,当人们往下看的时候,会觉得头晕目眩(毕希纳)”“每一个人的生命都值得仔细审视,都有属于自己的秘密与梦想”(基斯洛夫斯基)[10]揭开里德太太的隐秘内心:她就是一个可怜而痛苦的女人。她因可怜而至可恨,又因可恨而愈显其可怜。

里德太太接受药剂师劳埃德先生的建议,送走简·爱。她给洛伍德寄宿学校董事布鲁克赫斯特先生直言不讳,“她已经成了累赘,我真恨不得早点卸掉这幅担子。”[11]·爱之于里德太太而言,就是累赘,就是担子。但简·爱又是里德太太不得不背负的责任与重担。不喜欢,却要背负,因为丈夫的遗言。

里德太太是不是冷酷无情的坏女人?这个问题由简·爱提出,也由简·爱来回答。即将前往洛伍德学校寄宿的简·爱临走前,打量了她的舅妈。“当时,里德夫人约三十六七的年龄,体魄强健......她的眉毛淡淡的,下面有一双无情的眼睛......身体很好,从不得病。她是个精明强干的理家能手,对家里人以及佃农有着绝对的控制力。只有她的孩子有时敢蔑视她的权威,对她的权威嗤之以鼻。”[12]

以上文字告诉我们一个基本事实:里德舅妈二十七八岁年纪丧夫,独立抚育四个孩子,而其中一个还是丈夫强加予她的不喜欢。

·爱接着叙述:“我已经记不得他了,只知道他是我舅舅,是我母亲的哥哥。我的父母双亡后,幼小的我成了孤儿,是他收养了我。后来,他在生命弥留之际,要里德太太答应把我当作她自己的孩子来抚养。里德太太也许认为自己是信守诺言的。而我想就她本性而论,她也算是说到做到了。按说,我只是一个跟她没有血缘关系的外来人,她丈夫一死,便失去了联系的纽带,也就和我不沾亲不带故了,所以怎能真心喜欢我呢?当初她许诺是迫不得已,而现在让她为一个自己喜欢不起来的外来孩子当母亲,眼睁睁看着这么一个跟她合不来的外人永远地赖在她家不走,一定是顶顶叫人心烦的了!”[13]

这段文字,揭秘了里德夫人部分隐秘心理。里德夫人为什么不喜欢简爱,仅仅是因为简·爱的性格吗?临终前,里德夫人对简·爱回忆往事,袒露心迹。这段文字可以帮助我们揭开里德夫人的内心隐秘。其原文摘录其下:

“我一直讨厌她母亲,因为她是我丈夫唯一的妹妹,很讨他喜欢。家里因为她不顾身份下嫁而同她脱离了关系,他却坚决反对。她的死讯传来时,他哭得像个傻瓜。至于她的孩子,我请求他交别人抚养,他只要出抚养费即可,然而他非得接回家来。我第一眼看见那小东西就觉得讨厌,病恹恹的,老是哼哼唧唧!她躺在摇篮时在,整夜整夜哭个不停——不像别的孩子那样放开喉咙大哭,而是咿咿呀呀,呜呜咽咽的。里德可怜她,亲自喂她,仿佛自己孩子似的关心她。说实在的,他自己的孩子那么大的时候,也没费过那么多的心思。他要我的孩子跟这个小叫花子友好相处。宝贝们受不了,露出对她的厌恶,里德为此非常生气。他一病不起之后,还不住地叫人把她抱到他床边,而临终前一小时则逼我发誓,要我抚养那小东西。我宁愿从济贫院领养一个孤儿,也不愿要她!可是,他心肠太软,天生一副软心肠。约翰一点也不像他,这叫我感到高兴。约翰像我,像我的兄弟们——”[14]

神志不清的里德夫人说“没有人会相信,那孩子给我带来了多大的麻烦。把这么大的负累交到我手上,她的性情莫名其妙,常常突然发脾气,又总是古里古怪地监视别人,每一天,每个小时都搞得我很恼火!”[15]

这些文字,是里德夫人揭开自我伤疤,透露其隐秘的内心世界,表明了不喜欢·爱的根本原因。也正是这段文字,揭示出里德夫人的人生悲剧性。

第一,渴望爱的嫉妒心强烈。她一直讨厌丈夫的妹妹,简·爱母亲。而丈夫却深爱妹妹,这份深爱成为种在她心上无法言说的荆棘和一根刺。丈夫反对全家人决定,哭得像个傻瓜这些举动,加剧了她对简·爱母亲的厌恶。

第二,生活中的怨气久积。丈夫占据道德的制高点,一意孤行,无视妻子的存在与请求。因为爱妹妹,爱屋及乌,执意收养简·爱。爱简·爱甚于爱自己的儿女。应该注意到简·爱与表哥表姐妹的年龄差距甚小。当丈夫捧着襁褓中的简·爱关爱有加之时,大喇喇地忽略同样需要关爱的妻儿。

第三,丈夫爱的天平发生倾斜。为简·爱以后与妻儿们的相处埋下了炸弹。亲生孩子厌恶简·爱夺走本属自己的那份父爱,丈夫生前不仅没有很好地处理矛盾,反而为之生气妻儿。这再度加剧强化妻儿们对简·爱的嫌恶之心。

第四,简·爱天性古怪,里德夫人对之第一印象深刻,难以改变的刻板的心理定势,并非里德夫人所独有,人之常情。

总之,丈夫一再违逆妻子心意,执意收养,过分关爱,临终逼誓等一系列行为,让里德夫人至死都难以释怀。面对简·爱,即面对简·爱的母亲,面对死去的丈夫,面对丈夫那份特殊的爱与自我承诺,简·爱性格的捉磨难定让里德太太照顾的难度一升再升。心理上既难以革除爱与嫉妒的阴影,还伴之以强大的道德伦理要求。里德夫人,烦恼丛生。里德夫人隐讳评价丈夫,心肠太软,天生一副软心肠。[16]她很开心自己的儿子约翰一点不像丈夫。她将自己对死去丈夫的强烈不满寓之以纵容儿子约翰欺侮简·爱。

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丈夫的生前的行为,将里德夫人推到了简·爱的对立面。小说情节设计里德先生死去,堪称绝妙的安排。海明威的冰山理论认为,小说家只描写“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水下的部分应该通过文本的提示让读者去想像补充。丈夫一副软心肠给了简·爱,给了简·爱母亲,却没有给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妻子。这就是让里德夫人耿耿于怀的根本原因,这也是她始终无法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简·爱的根本原因。

丈夫去世,作为盖茨海德府的女主人,里德夫人可谓精明强干,但她面对简·爱喷出心头的毒液时,“你的行为和心思,里德舅舅的在天之灵看得很清楚,我的爸爸和妈妈也看得很清楚。他们知道你把我关了一整天,还巴不得我赶快死掉。”[17]里德夫人节节败退,脆弱不堪,她没有底气,那份丈夫生前所给予她教训简·爱的底气。她无形中把简·爱视作了与之竞争丈夫爱的对手。“里德夫人很快定下了神,拽住我使劲摇晃,左右开弓扇我耳光,然后一声不吭地走掉了。接下来,贝茜跑来对进行训导,持续了有一个小时,说我是所有人家里最邪恶、最任性的孩子。[18]

三十七八岁的里德夫人不是十岁孩子争执的对手,最后求助家中女仆。她对十岁简爱·的策略,简直可以说幼稚到可笑。纵容和无视儿子约翰对简的欺侮;不允许两个女儿跟简一起玩。为求耳根清静,让简呆在红房子反省。简·爱强烈的反抗,让她无计可施,送走简爱,远离简爱,这是她唯一能想到的办法。简·爱被送走之前,对其控诉更是令她张皇失措,落荒而逃。

里德夫人的种种表现说明,她只是一个没有得到丈夫爱,却要替丈夫背负责任的可怜女人!她在伤害简·爱的同时,也在进行自我伤害。她因可怜而至可恨,因可恨而愈显其可怜!

(四)里德太太的悲剧性与启发价值

四十五六岁的里德太太,在简·爱十八岁重返盖茨海德府时病逝。她的女儿“伊丽莎平静地打量着她的母亲,沉默了几分钟后说道:'按她那样的体质,她本可以活到很老的年纪,烦恼缩短了她的寿命。’接着,她的嘴抽搐了一下,随后便转身离开房间。我也走了。我们两人谁都没有掉一滴眼泪。”[19]

咀嚼这段令人回味无穷的文字。里德夫人的全部悲剧性即在于此。丈夫病逝,年轻守寡;独立支撑,许下承诺;中途背诺,难安良心;抚育三孩,却无善果;殒命壮年,死于烦恼。里德夫人不幸在于:渴望丈夫生前的爱,却种下了伤害的种子。用简·爱朋友海伦的话来说:“生命过于短暂,不应该把时间花在结怨记仇上。人生在世,谁都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一旦大限来到,这一身皮囊终会化为灰土,缺点也就烟消云散了”。[20]

十岁愤懑不平离开盖茨海德府的简·爱,十八岁重返的她选择了彻底的宽恕与和解。放过别人,就是放过自己。走出伤害,走出误会,才能转入生命的自在境界。里德太太始终没有明白这一点。

文献参考

[1]《简·爱》名著导+读教学指导:第一章[M].重庆出版集团 重庆出版社,2019:9

[2]《简·爱》名著导+读教学指导:第三章[M].重庆出版集团 重庆出版社,2019:19

[3]《简·爱》名著导+读教学指导:第三章[M].重庆出版集团 重庆出版社,2019:19

[4]《简·爱》名著导+读教学指导:第三章[M].重庆出版集团 重庆出版社,2019:18

[5]《简·爱》名著导+读教学指导:第六章[M].重庆出版集团 重庆出版社,2019:42

[6]《简·爱》名著导+读教学指导:第六章[M].重庆出版集团 重庆出版社,2019:42

[7]《简·爱》名著导+读教学指导:第二十一章[M].重庆出版集团 重庆出版社,2019:172

[8]《简·爱》名著导+读教学指导:第二十一章[M].重庆出版集团 重庆出版社,2019:172

[9]刘小枫《沉重的肉身》[M]牛虻和他的父亲、情人和她的情人.华夏出版社;2015:64

[10]刘小枫《沉重的肉身》[M]引子:叙事与伦理.华夏出版社;2015:5

[11]《简·爱》名著导+读教学指导:第四章[M].重庆出版集团 重庆出版社,2019:25

[12]《简·爱》名著导+读教学指导:第四章[M].重庆出版集团 重庆出版社,2019:25-26

[13]《简·爱》名著导+读教学指导:第二章[M].重庆出版集团 重庆出版社,2019:12-13

[14]《简·爱》名著导+读教学指导:第二十一章[M].重庆出版集团 重庆出版社,2019:167

[15]《简·爱》名著导+读教学指导:第二十一章[M].重庆出版集团 重庆出版社,2019:167

[16]《简·爱》名著导+读教学指导:第二十一章[M].重庆出版集团 重庆出版社,2019:167

[17]《简·爱》名著导+读教学指导:第四章[M].重庆出版集团 重庆出版社,2019:20

[18]《简·爱》名著导+读教学指导:第四章[M].重庆出版集团 重庆出版社,2019:21

[19]《简·爱》名著导+读教学指导:第二十一章[M].重庆出版集团 重庆出版社,2019:173

[20]《简·爱》名著导+读教学指导:第六章[M].重庆出版集团 重庆出版社,2019:4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曾经读过的最好的书是什么?(69个回答)
古蔺东区实验学校张双老师:《命运的抗争》
重温《简爱》:生活能渡的,是愿意自渡的人
李文心:敏感多情的海明威每写一部名著都要换一位太太 | 二湘空间
世界文学名著简介:简·爱
中考语文之名著《简爱》阅读练习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