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行人呓语《古诗十九首》】之十一 《回车驾言迈》:纵然荣名加诸身,终究意难平

【原文】

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

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

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

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

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

【行人呓语】 

人生何为宝?纵然是荣名加诸身,却终究意难平。到底为甚?《回车驾言迈》一诗凸显了两大关键词:人生与荣名。日暮西山,归途漫漫,何以慰藉余生?是荣名?生命短暂,白驹过隙。新旧更替,盛衰嬗变。天地万物,周行不殆。人非蝼蚁,却终难逃脱人之蝼蚁运命,无法主宰,无从支配,无以面对。全诗以“奄忽随物化”作结,以一“化”字隐栝人生之全部。或荣光,或屈辱,或富贵,或贫贱,或繁华,或平淡……终归于“化”。时间带来一切,又抹去一切,四顾何茫茫……

《回车驾言迈》一诗,从回车涉长道写起,由叙事而写景,由驾车回归之行途悠悠,而转入景之四顾何茫茫。由东风百草摧衰萌新、盛衰有时之景,而感慨千万,嗟叹不已——人生亦如这自然万物,盛衰有时,立身当及早!诗人触目所及,归途萧索,心惊于生命之流转,新旧之更迭。藉此最后,诗人揭示自我体认的人生真相——“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

陈祚明在《采菽堂古诗选》卷三道:“《十九首》所以为千古至文者,以能言人同有之情也。人情莫不思得志,而得志者有几?虽处富贵,慊慊犹有不足,况贫贱乎?志不可得而年命如流,谁不感慨?”《回车驾言迈》一诗即是此“性情之物”。

但该诗理解上的最大困惑也在于此。针对诗人最后一句的感慨:“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的理解,历来有两种看法:

一是以谭元春和李周翰为代表,认为该诗句传递了人随物化,唯荣名可流传后世的观念。既如此,当汲汲于荣名,立身扬名于万世,此可谓积极入世之儒家哲学。谭元春曰:“予尝言'使我有千秋名,不如即时一杯酒’,语近粗荡 ,使酣放无志人借口。请看'荣名以为宝’宝字向往何如郑重李周翰曰:“奄忽,疾也。人非金石,将疾随万物同为化矣。将求荣名以为宝贵扬名于后世亦为美也屈原在《楚辞·离骚》中早就传递了与之相同的情怀,“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对荣名的追求,是所有志士践行自我人生价值之选择。古诗十九首之四《今日良宴会》,即抱持了与之相同的看法:“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为守穷贱,坎坷长苦辛。”

一是以陆时雍和陈祚明为代表。陆时雍指出:“王元美尝论此诗云:'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不得已而托之名;'千秋万岁后,荣名安所之?’名亦无归矣陈祚明则曰:“慨得志之无时,河清难俟,不得已而托之身后之名。名与身孰亲?悲夫!古今唯此失志之感,不得已而托之名,托之神仙,托之饮酒;惟知道者,可以冥忘;有所托以自解才是,其不解弥深。他们认为,诗人在人终将随物化的残酷现实面前,充满一种深深的无奈、无力之感。万岁千秋后,身与名俱灭矣,一切将不复存在,没有什么值得留恋,荣名亦不值得追求。如此,“荣名以为宝”一句当解读为“把荣名当作宝,荣名实则非宝矣”,此句是诗人沉痛的体悟,是反语,是诗人难以拂去笼罩心头的人世幻灭感。在古诗十九首之三《青青陵上柏》里,有同样的情感体验,“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人生逆旅,生亦行人,死亦归客。因此,游戏宛洛,极宴娱心成为当下人生最适切的选择。

我个人以为,在《古诗十九首》里,如果将《青青陵上柏》当作诗人决然入世之出发,那么《今日良宴会》即是诗人混迹于达官欢宴时的瞬时体悟,而《回车驾言迈》则是诗人于人世的彻底抽离,其回返故里,于归途对人生与荣名,所作的一次深深回望。四野何茫茫,人生何茫茫,归途何茫茫。在人生与荣名间一路走来,我们得到过什么,又失去了什么......回返,归途,什么可以慰藉平生?纵然是荣名加诸身,终究一个意难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诗十九首》第十一首《回车驾言迈》
【禅意静心纯音乐】情注天定。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
我眼中的《古诗十九首》
股知道《轮回理论》之八十七: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
《回车驾言迈》审美赏析
一首无名氏的诗,看起来很不起眼,却道尽千年哲理,堪称经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