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病理科唐峰主任:乳腺乳头状肿瘤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
userphoto

2022.11.05 江苏

关注

唐峰

博士,主任医师,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病理科主任

上海华山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主任

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病理科主任

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第十三届委员会委员、皮肤学组副组长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疑难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病理科医师分会第四届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乳腺肿瘤学组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病理专科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分子诊断专科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遗传学会遗传与分子诊断专业委员会委员、秘书

上海医师协会病理医师分会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脑转移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华病理学杂志》杂志编委

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医疗鉴定专家库成员

乳腺乳头状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lesions)包括五个亚型,分别是:管内乳头状瘤、管内乳头状癌、包裹性乳头状癌、实性乳头状癌及浸润性乳头状癌。本期栏目中,唐峰主任将详细讲解它们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

1

管内乳头状瘤

  • 占良性活检病例的5.3%;

  • 以中央型管内乳头状瘤为主;

  • 病年龄:30-50岁;

  • 常见乳头溢液;

  • 可分为:

    中央型——发生于大导管,在乳晕下,不累及TDLU,单发;

    外周型——发生于TDLU,多发,恶变几率大于中央型;

  • 多级分支乳头状肿瘤;

  • 有纤维血管中心柱;

  • 单层立方或柱状上皮;

  • 上皮与血管中心柱之间有肌上皮(calponint,p63 ,SMA );

  • 导管周围有肌上皮包绕;

  • 上皮细胞核分裂像无或罕见;

  • CK5/6(部分 )、CK14(部分 ),ER、PR(部分 )。

免疫组化

导管内乳头状瘤伴有ADH和DCIS

  • 小灶区:

    细胞一致,似ADH(低级别DCIS);

    肌上皮稀少或消失;

    CK5/6(-)、CK14(-),ER弥漫一致 ;

  • 诊断标准:

    不典型灶<3mm,乳头状瘤伴ADH;

    不典型灶≥3mm,乳头状瘤伴低级别DCIS;

    如出现中级别或高级别DCIS区域,无论大小,都诊断为乳头状瘤伴导管原位癌;

    管内乳头状癌一般无良性乳头状瘤样结构;

  • 预后:

    中央型乳头状瘤发生浸润癌的危险度是正常人的2倍,外周型为3倍;

    中央型不典型乳头状瘤危险度为5倍,外周型为7倍。

小灶区

免疫组化

2

导管内乳头状癌

  • 临床表现:

    乳头溢液(中央型),肿块(外周型),细钙化;

  • 病理:

    肿瘤呈乳头状,也可呈微乳头、筛孔及实体状;

    乳头表面肿瘤细胞一层或多层,细胞温和,多为低-中级别,排列一致血管中心柱纤细;

    乳头血管中心柱与肿瘤细胞之间肌上皮缺失或明显减少(P63-);

    导管周围肌上皮存在(P63 );

    CK516(-)、CK14(-),ER弥漫一致 ;

  • 预后:

    与DCIS相同。

影像学及大体

免疫组化

3

包裹性乳头状癌

  • 乳头状癌,乳头内及肿瘤周围无肌上皮;

  • 有认为其为微浸润低级别癌或惰性浸润性癌;另有认为其为介于原位与浸润癌之间'过渡性'癌;

  • 肿瘤细胞穿破纤维包裹才能确诊为浸润性癌;

  • 临床表现:

    平均发病年龄65岁;

    界清肿块,可有乳头溢液;

  • 病理:

    肿瘤周围有厚纤维包裹;

    肿瘤内及肿瘤周围无肌上皮;

    肿瘤呈筛孔及实体状,细胞多为低-中级别;

  • 预后:

    局部扩大切除预后好(Tis);

    极少数可发生淋巴结转移;

    伴有DCIS则复发率升高;

    伴有核多形性、三阴表型需按浸润性癌处理;

    伴有浸润性癌需按浸润性癌处理。

4

实性乳头状癌

  • 乳头状癌,纤维中心柱纤细,实体状,神经内分泌分化多见,可出现浸润;

  • 临床表现:

    占乳腺癌<1%;

    平均发病年龄>70岁;

    可及肿块,20-25%有乳头溢液;

  • 病理:

    多发界清肿块;

    肿瘤周围有肌上皮---DCIS;

    肿瘤周围无肌上皮,如无确定浸润灶---DCIS;

    肿瘤周围无肌上皮,癌巢地图状、边界不清——may be浸润性癌;

    可伴有典型浸润性癌;

    >50%肿瘤细胞chromograinin( ), Syn( );

    ER( ),Her2(-),CK8 ( ) ,CK19 ( );


  • 预后:

    局部扩大切除预后好(Tis);

    极少数可发生淋巴结转移;

    伴有浸润性癌需按浸润性癌处理。

免疫组化

5

浸润性乳头状癌

  • 乳头状癌,乳头内及肿瘤周围无肌上皮,侵犯乳腺实质;

  • 极其罕见,大部分包裹性乳头状癌、实性乳头状癌、转移性乳头状癌;

  • 需与浸润性微乳头状癌鉴别。

免疫组化

►►►

总结

►►►

病例诊断

病例1

50岁,女性,乳腺疼痛多年;

B超显示左乳多发囊实性结节,RADS:4A;

送检灰白灰黄组织3×1.5×1.5cm,切面见直径1.5cm灰白质硬结节。

鉴别诊断

  • 管内乳头状瘤

  • 管内乳头状癌

  • 实性乳头状癌

最终诊断:管内乳头状瘤

病例2

48岁,女性,右乳结节半年;

右乳9点方向有一结节2cm大小,质较硬,活动度差;

灰组织3.5×2×2cm,切面见直径1.5cm结节,质地较韧。

鉴别诊断

  • 管内乳头状瘤

  • 管内乳头状癌

  • 实性乳头状癌

最终诊断:旺炙型管内乳头状瘤

病例3

48岁,女性,右乳腺组织2x2x1cm,切面未见明显肿块,局部质地效硬,界限不清。

鉴别诊断

  • 管内乳头状瘤

  • 管内乳头状癌

  • 实性乳头状癌

  • 原位神经内分泌癌

  • 浸润性神经内分泌癌

最终诊断:实性乳头状癌

病例4

44岁,女性,B超发现右乳结节,4A 灰白灰黄组织2×1.5×1cm,切面见一灰白质地较硬区直径1cm。

鉴别诊断

  • 管内乳头状瘤

  • 管内乳头状癌

  • 实性乳头状癌

  • 原位神经内分泌癌

  • 小叶原位癌

  • 导管原位癌

最终诊断:实性乳头状癌

病例5

58岁,女性,发现右乳包块半年余;

送检灰红灰黄组织4×3.5×1cm,切面见部分区域结节状,质硬。

鉴别诊断

  • 浸润性癌

  • 管内乳头状瘤

  • 管内乳头状癌

  • 实性乳头状癌

  • 神经内分泌癌

最终诊断:原位实性乳头状癌,伴有浸润性癌,非特殊型,组织学2级,伴神经内分泌分化。

病例6

44岁,女性,半年前发现左乳肿块,无疼痛,近来发现肿块增大;

灰白肿物一个1.3×1×1cm,似有包膜,切面实。

鉴别诊断

  • 管内乳头状瘤

  • 管内乳头状癌

  • 实性乳头状癌

  • 原位神经内分泌癌

  • 包裹性乳头状癌

最终诊断:包裹性乳头状癌

病例7

30岁,女性,发现左乳溢液3个月;

送检灰白、灰红组织3×1.5×1.5cm,局部见导管扩张,伴附壁小结节。

鉴别诊断

  • 管内乳头状瘤

  • 管内乳头状癌

  • 实性乳头状癌

最终诊断:中级别管内乳头状癌

欢迎个人形式转发,媒体、网站如需转载,请提前联系本公众号,并在文首注明《来源:云病理科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衡道丨笔记】泌尿及男性生殖系统病理体系化课程学习笔记(八)
【通讯读片】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
【通讯读片】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至乳腺
2023-1-30病例
胸腺癌与方法论
【病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1例CT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