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今夜,我们都在“大上海”浮沉

这是属于我们的时间,就我和你。


 张爱玲在小说《倾城之恋》的开头这样写:

“上海为了节省天光,将所有的时钟都拨快了一小时。”

这当然是小说的笔法,比如是《诗经》里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有“起兴定调”的意味。

让人不期然地堕入一个“疏离而怪异”的世界。

离了婚的白流苏、习惯低头的白流苏、有古典气质的白流苏;

加一个身份暧昧复杂的范柳原、格调不中不西的范柳原、对待爱情和婚姻随性又矛盾的范柳原。

两个人,被周遭的环境所“边缘化”,决定齐心协力地“反抗”,制造属于自己的伊甸园。

这份“倾城之恋”,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甜美中带着心酸、浪漫里夹着缺憾。

因为有那一句话放在头里,所以故事再如何跌宕起伏、情话再摇曳多姿,也只觉得唏嘘、朦胧而不真切。

也只觉得,不合时宜。

现实生活中,一个见惯风月的男子,如何会爱上一个被家族“嫌弃”的二婚妇人?

现实生活中,上海也不至于“时髦”到“为了节省天光将时钟拨快一小时”,即便它被封魔都,仿佛一切奇事都可以不过如此;

但是现实生活中,生活在大上海的男男女女,在欲海里沉浮的男男女女,又如何能够不被某种时时刻刻呼吸膨胀的紧迫感所驱使?

每个人深埋在血液里的,那一面时钟,到底会走得更加迅速。

因为那万紫千红、因为那车水马龙、因为那无法平息的“心中争斗”

一切都要快——谈恋爱要趁早、结婚要趁早、生孩子要趁早、买房要趁早、创业要趁早、成功要趁早……

还有那最出名的一句——出名要趁早

在大都市上海生活过漫长年月的张爱玲说出这句话,是叫人信服的,如果换一个人,会得令人觉着膈应。

一方面是内在呼之欲出的才华的驱动力,一方面是外在风光的时时诱发

张爱玲不仅仅豪言壮语,她也终于得偿所愿,但更多人只能忍气吞声。

不过这种“出名要趁早”的蓬勃野心,火烧不化。

否则再如何天花乱坠的成功与美满,似乎都有种美中不足,酷肖锦衣夜行的尴尬与寂寥。

在这种“趁早”的魔咒里,人人都出落得一身疲倦精明相。


如果说这种生存和成功的紧迫感,在世界上的大都市都如出一辙,那么上海,只有表现得更加“穷形极相”。

放眼望去,那连绵起伏、间不容发般的高楼密度,让人晕眩窒息。

一方面,每天通勤面对的都是楼楼楼、人人人,这是有形兀立的鞭子,喧嚣催促着人要向前进、要争取更大的空间、要站在更高的地方、拥有更辽阔的视野,否则就只能委身于蝼蚁一般的存在——

曾经和一位毕业于北大中文系的希腊男人聊天,他就向我流露过类似的想法。

另一方面,高耸的楼宇、车水马龙的街道,又予人一种格外疏离的美感,像是隔着一堵墙的秘密花园,怎样目眩神迷,也是无法触及——

这种感觉,在夜幕降临下的黄浦江畔,面对着隔江对望的东方明珠以及周边霓虹闪烁的摩天大楼,还有身后的万国建筑,尤其鲜明。

如此盛大而绚烂、如此摩登而美好,明知在眼前矗立,却只觉得虚空。

不期然便想到张爱玲那句话,虽然过分消极了些——

活人的阳光照不到死者的身上。

上一次读到类似的情绪体验,是在郭敬明那被人骂得体无完肤,却在商业价值上面睥睨同侪的《小时代》里。

当林萧观赏着领导那琳琅满目、昂贵无比的玻璃杯的时候,当她因疏忽打碎一个玻璃杯面临赔偿而要向男友开口求助的时候。

你会看到,一个人和一个人之间、一个人和一座城市之间,横亘着怎样可望而不可即的距离。

这种距离,令人心悸,却也深深着迷。


那些玻璃杯在初来乍到的林萧看来,简直令人发指,却未尝没有撩动着她的心弦。

因为它们每一个、每一寸折射出来的光都在象征着欲望、象征着实现欲望的能力,以及——

所谓的克制,原来可以是弱不禁风的笑话,而放肆,才是这些有钱人揽月自照的真心

某种程度上而言,上海就是这样一个“玻璃杯”,一边透明澄澈、一边五彩缤纷

你甚至都揣摩不透,究竟哪一个是表,哪一个是里。

就像许多人印象中的上海人,精明势利,你不知道这是骨子里的,还是被同化的。

但上海与上海人,就在这矛盾的空间里,自给自足。


你可以爱它,你也可以恨它,但你就是看不透它

就是这种希望与失落、辉煌与颓靡之间的挣扎与拉扯,紧紧攥着每一个“上海人”的神经。

这当然不只是作为一个“游客”的我的心理体验,在此地工作好几年的高中同学W,以及出行途中偶有对话的滴滴司机,他们或多或少、或深或浅,都会有类似的感受。

在帝都北京,最繁华的地带——国贸周边,地标性建筑、摩天大楼之间,有充分的距离。

无论是白昼还是夜晚,透过车窗幽幽一瞥窗外的景象,会多觉得几分庄严大气,没有那种扑面而来的压抑与紧迫感。

当然,我不是在说,生活在北京,就会比生活在上海轻松一些。

事实是,每座大城市都有每座大城市的颓废与辉煌,每座大城市有每座大城市的虚妄与真切,每座大城市有每座大城市的憋闷与滋养

既然选择了大城市,就只能载浮载沉,就只能贴合它的每一次呼吸、识别它昼夜的频率。

关键在于,是不是将人生紧紧攥在自己手中,是不是曾努力,让自己活得丰盛


王欣《北京女子图鉴》里,有一段话令人分外动容:

“来北京之前,你一无所有;来北京之后,你依然可以一无所有,但你终将在北京找到同路的异类,或者异路的同类。你们不必相同,你们彼此认同。若有一天遇见,你会认出她,她亦会认出你,你们会相视一笑,以善意、以祝福。”

把北京换成上海,未为不可。

所以,即便被要求加班到疯狂,一个月都没有三五天的假期,W依然愿意留在上海;

所以,就算上海这座城市任多么流光溢彩也仿佛与自己无关,那些外地人依然愿意留在上海;

所以,就算梦想在上海这样的大都市显得光彩熠熠却又寒酸无比,许许多多人依然愿意留在上海。

因为上海,始终是上海。

上海的五彩斑斓,总有一种颜色,是为你而设,只要你有能力获得


让我们再回到那被张爱玲“拨快”的“一小时里”。

白流苏在这“一小时”里六神无主、咬牙切齿,头抵着床畔隐忍地哭泣,等着一个天造地设的男人前来救赎,好吐气扬眉地走出那乌烟瘴气的娘家屋。

这个糅杂着屈辱、沮丧、泄愤、浪漫、暧昧、世故的故事,虽然大多数时候发生在香港,但上海是这一切的起点。

在上海,又有多少人等待着被“救赎”?

有多少人,想要吐净胸中那一口郁结之气,只是多的是憋闷在内心,日久天长几乎要生癌?

白流苏是求仁得仁了,又有多少人还在狼奔豕突地追逐着?

但正因为上海有过吐气扬眉的白流苏、有过未必十全十美但至少拨开明月见青天的王漫妮、有过曾经品尝生命的繁丽最后遭遇暴击的王琦瑶,还有许许多多没能得偿所愿的芸芸众生,所以上海才能成为上海。

所以上海才能够如此风情万种、黯然销魂。


一切人的欲望,水涨船高的、中途夭折的、烟消云散的,都融汇进上海这片滚滚红尘里。

它是张爱玲的上海、是王安忆的上海,是金宇澄的上海,它甚至也是郭敬明的上海;

它是《苏州河》里一切透着黯淡的上海,是《后会无期》里散发着诗意故乡情调的上海;

它是阮玲玉经不住人言可畏吞食砒霜自尽的上海,也是戴笠囚禁一代影星胡蝶的上海;

但它更是静安寺身居闹市中央的上海,是抱着幼女坐在街边睁着一双不知是风雨还是秽物“侵蚀”的双眼的卖花母亲的上海……

丰盛的贫瘠的、华丽的苍凉的、滚滚发烫的寒意森森的,不多不少、不偏不倚。


就像那句话里说的:

You take the good, you take the bad, youtake them both and there you have the facts of life.

好的坏的,你照单全收,然后你才知道何为上海。

你才知道,什么叫对一座城市的倦怠,什么叫对一座城市的热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致友人书()
有没有一座城,让你想成全一个人?
肆|张爱玲最瞧不起怎样的女人?
缅怀张爱玲散文
张爱玲之死
剩女代表白流苏情场反败为胜秘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