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悦读】陈啊妮/低吟浅唱的生命乐章
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的大型纯文学刊物

用文字温暖世界

微信号


     本刊网络所发作品,同步在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搜狐号、网易号、百家号、知乎号、顶端号、360个人图书馆八大平台推送。敬请关注。本刊纸媒及公众号只刊发原创首发稿件,请勿一稿多投!



——读陕南瘦竹诗集《心灵演奏》

陈啊妮


按二维码

在优美的音乐中浏览

2023年第三期电子版

陕南瘦竹,原名叶柏成,陕西省紫阳县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协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评论家协会会员,河南文学签约作家。文学作品刊发于《星星》《诗选刊》《散文诗》《散文选刊》《短篇小说选刊》《检察文学》《青海文学》《黄河文学》《中国建材报》《世界日报》等刊,多次荣获省市县奖励。著有小说集《听左手与右手讲故事》和诗集《雨弦风笛》《心灵演奏》,诗歌入选《长安风诗歌十人选》《当代诗歌100人选》。


《心灵演奏》是诗人陕南瘦竹第二部诗集。

这部诗集分四辑,共收录了150多首佳作,时间跨度比较长,是诗人整整用了九年多时间沉淀的字词的蔓延,在诗人平静舒缓的叙述中,凝铸了诗人对诗歌和生命意义的理解。是的,面对这些“情愫涌动”“自然吟唱”“思索之光”“颂咏故乡”的日常审视,自然抒情,以及浩然而厚重的生命情感,我们都会在诗中陷入沉思。

一位成熟的诗人首先必须是诚恳和真实面对生活的,其次才会有诗意的洞察、衍生和延伸,生活是立体而丰富的,正因为诗人的真诚我们才得以感知诗中自然的内容,一种可信的生命情调、生命意志和思考的回声,以及事物表象以外部粗粝的本真面貌。这部诗集的题材广泛,语言朴实,纳入了诗人日常和生命体察的四季更迭,呈现自然,抒情广阔,物象信手拈来,具有鲜明的生活注视和情感浸润,诗人展现了日常经验的恰到好处的营造。“中秋来临月亮正胖得可爱/它流动着银亮的音符/安抚一切事物”。在《心灵演奏》中很难看到胶着难言的焦虑、困囿和迷茫,诗人处处给予生命内在的敞亮,平淡的语言如潺潺细流,客观而冷静的诗学态度,诗人始终在用心完成一个朴素、自然和慈悲的生命命题,充分诗意化自我的乡愁和生活挚爱。

从《心灵演奏》的众多篇什给予了诗人与生活平等对语的情感参照,陕南瘦竹是基层工作者,诗歌就是诗人的另外一种精神生活,生活是平淡和庸俗的,而诗歌以特殊的介入扩大着生命的感知、维护和发展。


在诗人的眼中,亲情、万物和故乡都是时间的馈赠,或许生命的演奏是无意义的,但心灵的独白和歌吟是神秘的,也是隐秘的力量。诗人虔诚地俯身大地和山水之间,仰望星空与暗夜,诗人并没有给生命和生活确切的诗歌答案,只是在指向时间、历史和空间中无尽的翱翔自我。《盲眼》《秋的格言》《无处不牵挂》《雷声的隐喻》《祈祷》《在陕南》《紫阳的清明》《失落的乡愁》等诗歌读来感觉新鲜、欣慰和安静,对生命美的感受有时一首诗歌就足够了,诗人那片热爱的土地上留下深深的语言足迹,而另一只是一个不见踪迹的漂泊者。就如诗人写的《我们的内心依然需要一块补丁》:

多年以前

我听到一个故事

它像一块补丁

缝补了我童年漏洞百出的寒冷

如今这个时代

已见不到补丁的身影

一种前所未有的温暖

让骨头更脆更软

我真切地感觉到

在很多看似完美光鲜的创新中

我们的内心

依然需要一块补丁


“补丁”是一个恰切的日常意象,也是诗人象征化的生活审视,在千疮百孔的生命历程里,无疑我们都会经历生活的磨砺与抽打,往事不堪回首,那个因为“补丁”而永远无法忘怀的岁月,是特殊时期荒凉的历史烙印,也是诗人平静趋临的熟悉生活过往。而诗人提出的为什么是“我们的内心依然需要一块补丁”?诚然诗人在这里让生命的、内心的“补丁”还原成为了一种极为简单的精神需要。这是一个思想的“破损”处,斑驳的空洞来自诗人对自我精神价值的重新审视。是的,这块“补丁”是哲思阈值的,并在最终简朴的修辞中形成诗歌内在的张力。或许正是因为我们精神的“空洞”,才让“补丁”在本质的内心追求,思想深处成为一种刚需。

《心灵演奏》让我们体味了诗人对待生命的基本态度,诗人始终心怀温暖的感情耐心地观察着周遭的变化,生活是无常的、迷茫和困囿的,同时也是诗人明亮的迷恋。在陕南瘦竹的诗中,我们鲜有读到晦涩难懂的句子,繁复的意象和拖沓的无效情感叙述,诗人对待诗歌始终是敞开的心态,他真诚的接受生活的赐予,既有现代诗的特征,又不乏浪漫派的精神。所以从整体来看,《心灵演奏》这部诗集有以下几个特点值得学习。

首先是诗人语言简洁生动,少晦涩难理解的意象,规避了繁复的修辞,诗人以晓畅的直陈,白描和口语化的诗学理念完成一首首诗,让它们翩然优雅,毫不显得造作。雷声惊动一个季节/震落最后一场雪/山坡上的岩石突然张开嘴巴/像是要把多年隐藏的话吐出/躲在云朵后的雨水/从闪电的裂缝滑出/弹响音乐/更多的韵律在泥土深处停泊/庄稼的队伍/在节拍中纷纷赶路/从枝丫苏醒的姿态里/许多梦呓打着骨朵/微微的风变着魔术/一夜间让桃花的相思红透——《雷声隐喻》”。就如诗人在这首诗中的放逸又迷蒙的情思,他的叙述自然,也尽心尽力于增加诗歌温润而泽的生命面,仿佛弦外之音,让诗人当时的内心情境与沉思的外界抵近统一。


其二是陕南瘦竹的自然主义写法,在生命主题的荡漾中烘托出自我独特的亲情叙述,故乡的原风景。《心灵演奏》四辑中,诗人有接近一半的篇幅都是用来呈现自然生命的探索,比如《夜的另一面》《天子山》《春天帖》《炊烟》《蝉声》《月亮》等作品中,当诗歌抵达于自然时,所含的意境无疑也是纯粹而神圣的。如诗人写的《山野的花朵》:

山野里绽放的花朵

移栽到舒适的居所

有人说它找到了令人羡慕的幸福

只有它自己明白

没有冰霜雷雨的洗礼

它的脚跟一下子就踏进了坟墓

我们有时都急需理解透彻的文本,诗人自然抒发出一种思想内涵的文字,“花朵”我的理解是一种自然象征,“山野”的性质是本真野性的,很显然在这里并不是真正需要修饰什么,而是一个自然“得道”的过程,而得道是文本最终的思想高度的部分,这种高度很大程度上是诗人整体的铺垫。“它的脚跟一下子就踏进了坟墓”是否是自然的本质要取决于你的呈现导向的部分能不能将其支撑,以及场景部分的渲染力度,很显然文本得到了诗人很好的诠释,由此结尾的高潮合乎情理,并达到了相应的高度。

第三是文本就歌吟生活,普世而本真的情感再现。乡愁是每一个诗人永恒的主题,陕南瘦竹也毫不例外,在对故乡、亲情、游历的山水和日常的细腻体察中,诗人以自我的生活为核心,将真实的生命审视写照和经验巧妙地融合为一体,在不动声色和自然宁静的氛围中徐徐展开一帧帧生动的人间烟火。以景抒情,以静写动,以安详写和谐,以包容写慈悲,以清澈的语言足迹截取日常经验,这是深得艺术的辩证法。譬如诗人的《沉默之谜》:


她天生哑然无语

巨大的无声隐藏着沉默之谜

她在生活的枝丫处

新生春天的嫩芽

从生活的泥沼中

淘洗语言的偏旁

搭建一个著作者的殿堂

就像一位盲人

在黑夜中行走

习惯了用黑色的眼睛

也能寻找一片雪白的光芒

“沉默”是什么?当诗人放弃了悲观主义的思索,转而延伸为语言有意义的思索,“她天生哑然无语/巨大的无声隐藏着沉默之谜”。这是一个无需焦虑的题旨,“沉默”其实本质就是一种治愈,一种神秘的生命吟唱和自我拯救。而《庄稼地里的父亲》不仅仅是一种亲情的叙述,更是人生经验的精神升维:从父亲的累累伤疤上/长出一盏亮晃晃的灯盏/我们的影子倒映在他身后的山路上那块荒芜的山坡/被他手中的锄头咬出了绿茵茵的春天/庄稼的平仄吐纳他浓郁的汗息”。这首诗歌从一开始,诗人就进入了一种内省的怀恋活动,“累累伤疤”被突兀的放大,浩浩荡荡地逼近过来,形象而直觉的父亲精神面貌渗透了理性的精神。这是一个大众化的朴实父亲的形象,也是历尽艰难而高大的人格塑造,诗人用短短几行,让一种浓郁的乡愁扑面而来,情感细腻,意义深刻。

另外,《心灵演奏》还给我们展现了一个浪漫而诗意的田园诗语。诗人陕南瘦竹主动追求一种宁静放逸的自然写作,用自然的精神孕育诗之思的万物山川,日常琐碎,让读者深深的感知一种涤漱灵魂的超越,它们内含一种生命底层的不安和追索,一种情感的安顿和清醒的生命观照。

欢迎关注河南文学杂志抖音号

作者简介


      陈啊妮,现居西安,中国化工作协会员,陕西文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作品在《诗刊》《星星诗刊》《扬子江诗刊》《诗潮》《诗歌月刊》《诗林》《延河》等百余家期刊发表并入选多部选本。评论入围第六届《诗探索》中国诗歌发现奖。第二届《油脉文学》理论评论提名奖。著有《与亲书》(合集)。

出品/河南阅读学会

编辑/河南文学杂志社

主编/李一

副主编/阿 若   张丙生   冯新林

编辑部主任/ 任学青

责任编辑/宋  兵      达  林     

刘海波      蓝   岛

平台维护:河南阅读学会文化传播公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人汪国真最感人的一首诗,教会了我们不屈不挠,勇敢面对生活
以诗的语言记录社会与自然的华州历代诗歌
余秀华的10首诗,原来她的诗歌竟如此地清新脱俗!
我爱这哭不出来的浪漫
敢说出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的女人,官宣恋爱了!
彼何人斯 作者:于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