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散文】方人也/感念中药
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的大型纯文学刊物


用文字温暖世界

—微信号—


     本刊网络所发作品,同步在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搜狐号、网易号、百家号、知乎号、顶端文学、360个人图书馆八大平台推送。敬请关注。本刊纸媒及公众号只刊发原创首发稿件,请勿一稿多投!


方人也

长按二维码

在优美的音乐中浏览

2023年第六期电子版


对于中药,我并不了解,只知晓有两本古代典籍:《黄帝内经》与《本草纲目》,是写中医理论与中药的书,我虽未曾拜读,但通过自身的经历与见闻,确切感受到了中药的神奇魅力,我曾经想过,倘若人生能够重来,我会选择中医作为终身职业。

我出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那个年代的人,不知道为何总生疖子,尤其是夏秋季两。先是小红包,慢慢成了鸡蛋大的肿块,胀痛难忍,有时伴随着发冷、发烧。这疖痈不择场地,有的生在头上额上,有的生在腿上背上,有的长在肚子上甚至屁股上,往往同时生几个,这个未好,那个又起,让人防不胜防不胜其烦。生了疖子,也没法治,习惯任其发展,直至自然溃烂流出脓血方好,生发时间短则十天,长则半月,平时穿衣不便,还得提防着碰到,严重影响到了人的工作、生活。

我十来岁的那年暑假,左小腿上生了个疖子,天生顽皮的我不得不呆在家里静养,疼痛加炎热让我烦躁不安,我真想拿刀将那讨厌的肿块划开,却又缺乏勇气。忽一日,家里来了一位客人,一个四十来岁的瘦高个男人,现在已经想不起来他是远房亲戚还是父亲的什么朋友。他见我因疼痛难忍将腿架在椅背上,近前看了看,抓起一把锄头跑到门前梯田埂上转了转,回来时,手里拎着几块根状的东西,他说是野葡萄根,是好东西,并细心将其洗净,用棒槌捣碎,倒上桐油,摊在纱布上,帮我敷在腿上。

一晚过去,第二天揭开纱布,疖痈已破,脓血被完全吸了出来,他帮我清理了伤口,又如法换上新药,再解开时肿块已完全消失,伤口处凹陷下去,形成不小的肉坑。我腿上已没有疼痛感,感觉轻松多了,不禁对他既感激又佩服。这还没完,但他得知我扁桃体经常发炎常去中分村求药时,呵呵一笑,说这个简单,他并未出院门,只是在篱笆边看了看,随手连根拔起一株不知名的草,对我说,就是这个吧,我闻了一下,正是那种特殊的熟悉的味道,一时惊住。眼前这味草药,院里竟然就有,且十分常见,哪曾像那方老头说的那样要去很远的山头才能挖到。要知道在这之前,我每年扁桃体都要发炎好几次,每次母亲会带着家里舍不得吃的鸡蛋,另外在供销社里买两包烟一斤红糖,向中分村里那位子矮个的方姓老者求药,他用报纸包上切好的这种白如葛根的药材,回去煎服后就会消肿止疼。扁桃体发炎很麻烦,肿痛严重时连喝水都难以下咽,说话都困难。自从识得这味药材后,扁桃体一旦发炎,立时自挖自取,这种草药草杆生节,根部发达,大的往往一棵就能凑上一付药量,我平日从别处采挖一些栽在院内,用时方便挖取,看它们开花结果,心里甚为欣喜。

那时家里苦,弟兄姐妹多,生活不易,母亲要强,儿女的淘气、父亲的窝囊、生活的不公又常常让她生气,加上劳累,长期以往,她得了胃病,发作起来疼痛难忍,又哼又喊。我和哥哥只好用板车拉她去县医院住院治疗,挂水打针吃药,少则一星期,多则住十天半月,这让原本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这种情况,每年几回,形成恶性循环。母亲的胃病让一家人心生恐慌,她往往只要动怒或生气,老毛病就会发作,所以一家人都赔着小心,生怕惹她生气。母亲的胃痛是病,也是全家人的心病。可以说,母亲的胃病,让一家人活在阴影之中。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86年底始得到改变,让一家人大大松了口气。那年秋天,家里请了八分村两个师傅打土坯,准备烧砖建新房,为我成家做准备。这期间,母亲的老毛病又犯了,从医院回来,那两个师傅告诉我们,八分村有户徐姓人家有治胃病的祖传秘方,当地人胃有毛病都去他家求药,极为灵验。我听了十分高兴,第二天一早,就骑着自行车找到那户门向西南,门口有水塘的人家,去时主人正好在家,我说明情况后,他让我笫二天再来取药。次日如约拿到中药,只花了区区12元,他说只收个成本费,这也是祖上传下来的规矩。临走时他将门前竹匾内晒的小干鱼抓了几把,说这个吃了对胃有好处,送给你母亲吃吧。话语诚恳亲和。

就那一副药下去,母亲的胃病从此再没犯过,托天万福!这给母亲减轻了多少痛苦,又给我们做儿女的省去多少麻烦。中药中药,不单单是一副药啊,更是一份机缘巧合,一份人间冷暖,一份人文关怀。温顺、清香的药草是大自然向人类的馈赠,而豁达聪慧的拥有良方的民间人士也通过草药向我们传达着美好与善意。我由衷感谢那位徐姓男人,尤其记得他临走时抓取鱼干的细节。事隔多年之后,我经八分村,欲前去看望那位记忆中的贵人,村人却告诉我,此人已去世好几年了,还经常有方圆团转的人来找他开药,唉!人都不在了。我一下就怔住了,站在水塘边,默然无语,后悔没有早点来看这位有恩于我家的人。虽然母亲已经走了,但她后来不再遭受胃病折磨,于我是感到欣慰的。


时间到了2004年,这年的冬天,生活无着的我随一家民间歌舞团去全国各地演出。初来乍到,自然表现积极,那晚在湖北宜宾演出结束转场,我上前背动那只足有七八十斤的大音箱时,由于用力过猛,音箱差点从后背掼到面前,我硬是用脑袋顶了回去,不曾想颈椎受伤。我一边参加演出一边买膏药敷帖,半个多月下来颈后的肉都溃烂了,伤势未见好转反而越来越严重,那种酸胀痛感无时不在,苦不堪言,中途尝试了按摩、针炙等疗法,钱花了不少,却不见有丝毫疗效。这让我感到十分苦恼、无助。

那年头,一些打广告的卖各种产品的商家往往头几天在街头、公园散布小广告作宣传,然后让人大清早去剧院听讲座、卖产品。那天清晨因颈部疼痛难忍,睡在舞台后面的我索性爬起跑到台前听台上一位老者讲座,他讲的是专治跌打损伤、风寒风湿的苗药,台桌上摆放着他所讲的产品,而听课的人每人能领到两只眼药水那般大小的药水回家试用。我同样领到了两小瓶。众人散后,我跟老者说,你讲课没条理,会场秩序太乱,这么大的会场,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须有个助手方好。

老者问我是何人,我说是歌舞团独唱演员。他说你说的有道理,你要是愿意到我这来干,我给你双倍公资,或者入股也可以。惜乎我那时一心想唱歌,但事于愿违,没有成功,后来有所醒悟,但为时已晚,耽误了不少的精力与年华。


记得我当时跟他说了我受伤的情况,他头一扬,哈哈大笑。说小师傅你那是小毛病,你临晚用热毛巾捂一捂伤处,然后把手搓热再往手心里倒四分之一的药水抹在伤痛处,用手搓摸一分钟,第二天你看效果。我听了似信非信。这天睡到半夜我突觉后颈不疼了,再扭扭脖子是真的不疼了,我高兴坏了,在床上蹦起来,同时差点喊出声来。我这才明白什么叫对症下药,我之前的数百元膏药白贴了,而这小瓶苗药没花一分钱,却解除了我的痛苦,简直不可思议,苗药啊苗药,真是太神奇了,难怪人说千年苗医万年苗药,看来此话不假,老头没有吹牛。我满心喜悦,精神大振,当晚在南昌那个汽车能直接开上舞台的剧院,一口气唱了四首歌,赢得了热烈的掌声与喝彩声,那是我一生难忘而又愉快的一天,虽说是腊月寒冬,心里却如同花开,温暖如春。

事隔多年,我因承包家门口的水库,扛竹排捕鱼时颈部又遭重压,旧伤复发,找出当年仅剩下的一小瓶苗药涂抹伤处,很快又得以康复。我后来曾多次想找到苗药产地弄些回来,奈何总是忙忙碌碌又无地址查询,只好作罢。但直到现在,想追寻这味苗药的想法一直没有消除。也许明年或后年,不再上班的我真的去五彩贵州,去感受苗族的医药文化与民族风情,如有可能,我一定会多带些苗药回来,馈赠亲友,造福乡亲,也不失为一种善举。


如果说,苗药让我见识了它的独特疗效,那么接下来的这件事,古老的中药更让我了解到它的神奇与绝妙,中药医理,不愧为中华国悴民族瑰宝;民间单方,往往功效不凡更显奇葩。

2006年春夏之际,我父亲左颈之上长了个肉瘤,一开始并没在意,渐渐地长成鸡蛋般大小,摸上去硬梆梆的,无痛无痒,但挂着脖上心神不宁,父亲念念叨叨摸来摸去,我也担心,带他去医院,医生说要手术,但今天是星期五,你准备五千元费用,可安排在下星期一手术。星期六的上午,王名才老先生来到我家做客,他是原繁昌庐剧团演员,剧团解散后成了民间游医,他有一个侄子住在我们村上。午饭时父亲提到颈上的肉瘤并准备手术的事,他听后拿出纸笔当即开一处方,让我去赤沙老街抓药。那味药有七、八种料材,现还记得药里有一条蜈蚣两条蝎子,父亲当天喝了药,笫二天一早起来肿块消除了一半,待药吃完,颈上包块完全消失不见了,自然也就不用手术。父亲摸着脖子咧着嘴直笑,省了钱免了挨刀又避了风险,这样的好事打着灯笼难找。我后来想:王老先生原先并不知道父亲长肉瘤的事,他早不来晚不来偏在给父亲准备手术的节骨眼上来,这分明是上天的巧妙安排。父亲一生与世无争任劳任怨,也从不计较吃亏倒巧荣辱得失,是当地公认的“老好人”。这或许就他修来的福份,上苍见怜眷顾他哩!不然,哪来的如此巧合之事?


类似于以上我所亲身经历或亲见亲为的中药故事应该还有太多太多,凭一处良方治好不治之症起死回生;凭几味草药让病者枯木逢春增寿延年,不是什么新闻奇迹。放眼中华大地城乡古今,中医药让身患绝症的病者柳暗花明的事例层出不穷。天人合一,亲近草木,敬畏生命,与自然万物共生是中国的传统生态伦理。一个行之有效的妙方,应该是总结了多少代千百人的尝草经验,源于动、植物等天然药品的实践结果,包含着草木灵性,散发出古人的智慧光芒。曾有神农尝百草,留得良方济群生,草药神明,岂能轻易加以否定?草木芳华,扑鼻清香,让人感到舒适与喜悦,药草纷呈,有花有果有茎有叶有须有根,饱含着独特的草木精华,内蕴丰厚的功效作用与治疗力量。天然药草生于群山野谷涧流溪畔,于山岚雾色中摇曳生姿药自成诗。出于对山川河流树木花草的热爱,绿色生态书写是我自觉或不自觉的写作常态,也是我真正的兴趣所在。在广西的大山里,我偶遇数位采药人,有男有女。他们自有良方,颇有口碑,堂屋四壁挂满各地病友送来的锦旗。

不过,人之一生,能遇到真正的民间好中医不易,遇到好的处方更不容易。需要的是缘分。不由你不信。

欢迎关注河南文学杂志抖音号

作者简介


     施明荣,笔名方人也,安徽芜湖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摄影家协会会员,《河南文学》杂志社签约作家。作品散见《中国青年》《散文选刊》《河南文学》《安徽文学》《南方文学》等报刊,有作品收录到多种文集。

一份带有浓郁地标色彩的纯文学刊物

一份不厚名家、力推新人的亲民杂志

出品/河南阅读学会

编辑/河南文学杂志社

主编/李一

副主编/阿 若   张丙生  

编辑部主任/ 任学青

责任编辑/宋  兵      达  林     

刘海波      蓝   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药,草药,苗药,藏药之间到底有什么异同之处?
苗医善用鲜药!为何把11种草药熬制成膏,这种膏药有何独特?
神奇!让阑尾炎断根的神奇单株中草药!
哪些草药治胃病?
三味树根、三味草药特效治乙肝
满头白发的老头,一生守着一方草药,帮乡亲们摆脱腰间盘突出痛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