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小蒙/郑棉三厂与宣传焦裕禄的一点往事
立足河南面向全球的原创文学作品平台


       本文作者(左一)与焦裕禄夫人徐俊雅(左四)及其长子焦国庆(左三)的合影

  

郑棉三厂与宣传焦裕禄的一点往事

苏小蒙

    1966年2月,新华社著名记者穆青、冯健、周原采写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发表以后,在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中引起极大的反响,一个向焦裕禄学习的活动迅速在全国掀起。

  我当时在郑州国棉三厂当工人。

  这个厂是一座国有大型企业。厂党委在领导职工搞好生产的同时,也十分重视企业的文化建设,职工文艺活动开展得非常活跃。1964年5月,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因肝癌急性复发不幸去世时,最初安葬在省会郑州的烈士陵园里。后来,为了实现他“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的临终遗愿,应兰考人民的强烈要求,中共河南省委、省政府决定将焦裕禄的遗柩迁到兰考。在迁墓过程中,从郑州到兰考,一路送行了除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和省会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代表外,还有一支特别的管乐队,他们吹奏着贝多芬那沉重、舒缓、震人心魄的《葬礼进行曲》,就是我们郑州国棉三厂职工组成的。

       那时,我们厂的职工文艺创作活动也开展得颇有名气,涌现出了好几个工人作家、工人诗人,尤其是工人诗歌创作组颇受注目。为了配合正在轰轰烈烈开展的学习焦裕禄活动,当时河南省文联主办的文学月刊《奔流》编辑部委派诗歌编辑钟庭润,来我们厂组稿,约我们几个工人诗歌作者写一首歌颂焦裕禄的大型组诗。

        发表在1966年3月号《奔流》上的大型组诗《焦裕禄赞歌》首页

     接到任务后,时任我们厂党委宣传部部长的高光远对我们几个工人诗歌作者说:“你们不要闭门造车,还是先到兰考——焦裕禄曾经工作过的地方走一走、看一看……”就这样,在党委宣传部文艺干事杨建华的带领下,我和另外五名诗歌作者赶赴兰考,参观并感受了焦裕禄带领群众曾经奋战过的大风口、大沙丘和盐碱地;走访了当地与焦裕禄有过接触的群众……焦裕禄“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和“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们。回来以后,我们利用工余时间,很快写出了包括《序歌》、《力量的源泉》、《革命文章》、《五千里征途》、《在洪流中》、《午夜的灯光》、《贫农的儿子》、《泡桐杼情》和《你永远和我们在一起》计九首、长达400行的大型组诗《焦裕禄赞歌》,并在1966年3月号的《奔流》文学月刊上以10个页码隆重推出,组诗的标题“焦裕禄赞歌”几个字,还是由著名作家、时任省文联主席于黑丁写的(见图乙)。组诗发表以后,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河南人民广播电台还专门制作了配乐诗朗诵多次播出。

  一眨眼,20多年过去了。上世纪90年代之初,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故事片《焦裕禄》在郑州举行首映式,焦裕禄夫人徐俊雅及其儿女应邀出席。那时,我已离开郑州国棉三厂,在《郑州工人报》担任记者。放映之前,我有机会采访了徐俊雅女士。我们谈起了兰考,谈起了焦裕禄的先进事迹和焦裕禄精神。当我谈到当年我们郑州国棉三厂几个工人诗歌作者在《奔流》上创作的那篇大型组诗《焦裕禄赞歌》时,没想到徐俊雅女士竟印象深刻,记忆犹新。说:“那时,为宣传焦裕禄精神,许多报刊发表了不少文章,县委宣传部门专门在大院里做了个剪报栏,及时把这些文章剪贴出来,供大家学习。你们写的那组诗,我就是从那里看到的……”当她听说我就是其中的一个作者时,显得特别亲切,拉过她的长子焦国庆说:“来,咱们照张相吧!”(见图1)

       如今,又20多年过去了。我和焦裕禄夫人徐俊雅及其长子焦国庆的那张合影,一直压在我书桌的玻璃板下。不管我有意还是无意看到,都会引起我一段难忘的回忆……

摘自苏小蒙散文随笔集《我的似水流年》


作者简介

      苏小蒙,本名王明信。原在郑州三棉当工人。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以工人作家的身份活跃于文坛,陆续发表一百多万字的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杂文等作品,出版有长篇回忆录《我当工人的日子》一部。曾任郑州市职工文学创作协会秘书长、河南青年诗歌学会常务理事。后来先后供职于《郑州工人报》《经营消费报》《河南新闻出版报》记者、编辑、编辑部主任。系郑州市职工文学创作队伍领军人物之一。

        “河南文学”是河南省阅读学会下属的一个纯文学公众平台。以“不薄名家、力推新人”为办宗旨,以“不唯名家,但求名篇;不拘篇幅,唯求美文;不唯形式,文道并重”为原则,主要刊登小说、散文、诗歌等文体,面向全国各界征稿(已在其他媒体刊发并被原创保护的,本平台不予刊发。稿费以打赏为准,作者、平台四六分成)。

         本平台每周二、四、六更新

      投稿邮箱:zzzuojia@126.com

 出品/河南省阅读学会

编辑/河南文学编辑部

主编/李  一

责任编辑/赖 刚

平台维护:河南阅读学会文化传播公司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棉厂的一位工人
【作家】胡振华作品:古道热肠苏小蒙 ——凡人小事之三
图片:郑州记忆
老郑州的五大景,30岁以前的人都没见过
焦裕禄在兰考的475天
郑州国棉一厂到六厂珍贵照片 沧海桑田几十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