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相见时难也不难

有文有艺聚

众家

相见时难也不难


闵生裕

     

从前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不畅,所以,山高水长,人与人的信息交往大多靠书信。古人常常修书一封,必言见信如晤。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这封信的大意是某一日“大雪初霁,天气晴朗。王羲之先生忽然想起一个朋友山阴张侯。大概是那种“相见亦无事,不来忽思君”的知己。于是拈笔挥毫,纸短情长,寥寥数语顺致问候。就像王庆同先生见到我,用盐池老山汉的方式问候:“老闵,你好着呢么?”

近年来,八十多岁的王庆同先生在他学生组建的几个微信群活跃异常。我打趣说,一个30后在与一群60后、70后、80后“玩”,而且“玩”得很嗨。想想现在那么多孤独的老人,不是没人和他们玩,而是他们和人玩的能力有限。与其说这是一种能力,不如说这是一种踏遍青山人未老的精神。那天王老一句不经意的话——相见时难,让人有几分唏嘘、几分悲凉。早年农村人说,人过七十是纸糊的,早上的鞋晚上未必能穿到脚上。是的,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网络时代,尤其微信传播方便,我们似乎时时能看见想看的人。所以,即便不晤面,也是不见如晤。疫情三年,不止是久违的人,还有久违的美食,久违的风景,对于不可抵达的我们而言,都是“相见时难”。还好,王老桃李满天下,有心的学生心领神会:相见不难,马上就办。

于是,一帮学生把王庆同先生邀约在餐厅里吃顿便饭。主要是话师生之情、同学之谊。我是去把给老先生写的一幅字送他。本来送原版的,谁知放在后备箱染上了玻璃水,于是就重写了。当然字的好坏或许其次,关键是一份情谊。王老说谢谢老闵题赠。我说王老,不止我一个人,所有的盐池人民都要感谢您。我一直有个想法那天忘了说。王老是一个有很强档案意识的人。他不同时期的图文和影像资料保存得很完整。如果王老百年之后宁夏大学无此意,我倒希望,王庆同纪念馆落户盐池。

王教授向弟子们强调,老闵是我的盐池老乡。这话拉近了我与大家的距离,也让我这个盐池人骄傲。大家都知道他是浙江人,但他说这话时很认真。我们也更晓得他是盐池人的深意。边外九年、青山六年,加上到县城工作的两年多,他在盐池生活了大概有十八年。

边外,即长城之外,盐池是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的交汇处,实际上,这些地方的人开化相对较慢。文化教育自不用说,说是婚丧嫁娶方面的礼仪和文化习俗方面,高沙窝这边的人就没有南面麻黄山那一带人讲究。所以南边的人说北边的人懵。在一些评书中,北人称南人为蛮子,南人称北人为鞑子。都有不同程度的贬义。说白了,是一种调侃,也有点地域偏见和歧视。比如宁夏川区的人把黄河以东的人叫老山汉、山狼,而山区人把黄河以西的人叫西水鸭子、西瓜皮。

盐池人是纯朴善良的,也有保守和封闭的一面。按说盐池是王庆同的迁赶放逐之地,一定有很多事不堪回首,哪有什么那么多岁月静好。以我的想象,一个人初来乍到,遇到欺生的排外的事肯定难免。盐池人对非宁夏口音的人一律称侉子。就连我们近邻定边的人,有人还叫定边侉子。但是,王庆同一个浙江侉子落难盐池,多年以后他竟然以最大的善意讲述记着盐池人的种种美好,而且以盐池人自居。这一方面说明王庆同先生包容宽厚,另一方面也说明盐池人友善厚道。王庆同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但他的文字平和乐观、正气充盈,从未流露一丝悲观和嗟怨。这是难得的人生化界。

闵庄原来有一家唯一的外来户是木匠童师傅。因为是外来户,是侉子,所以,有人就欺负他家大人孩子。但我们家那几户人厚道,不欺负人,而且我七爹和童师傅还是朋友。闵庄的大人小孩子对童师傅都是直呼其名,而我们那几户人家大人教我们称他童叔。八十年代末,童叔举家回了榆林,但一直惦记七爹和我父亲这哥几个。善良的人总记别人的好,对那些不堪也不耿耿于怀。一部分闵庄人欺负童叔家的大人小孩的事我依然有记忆。我知道,许多人没有善待这家外来户。然而,时间会消磨一切,当年的仇人都能一笑泯恩仇,况且是平日里有点小恩小怨的乡里乡亲。几年前,几十年没见老伙计的童叔人到闵庄故地重游,当然,他自然不会去别人家,就到我七爹家。一锅羊肉,几瓶烧酒,几个六七十岁的老汉一个个喝得酩酊大醉。

一个江南俊彦、北大才子人在宁夏六十多年,他乡成故乡是自然的事。如今,浙江也成为了他回不去的故乡。王老说,兄妹4人现在就剩下他一个老疙瘩了。这才是真正的“相见时难”。王老深情回忆了他童年的一段苦难经历。他六岁时母亲去逝,当时浙江是日本沦陷区。家中兄妹四人,大姐17岁,大哥15岁、二姐10岁。娘没了家就散了,于是,大姐作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带着弟弟妹妹到广州找父亲。父亲当时是国民党。当时可能家里有点积蓄,加上姐姐一个老师是资助的银元,兄妹四人步行从大山里走,竟然绕过了日本军队的封锁线,来到了广州。王教授说,因为他太小,大姐雇了一个挑夫,担子一头挑着他,另一头挑着简单的行囊和细软。当然,期间也有搭乘交通工具的。他还记得坐过木炭班车。兄妹四人,历时三个月,跋涉千里,终于在广州与父亲团圆。这是一段传奇。

虽然说相见难,但见面后没有“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的沉重,相反,师生之间是轻松愉悦的交流。在他们面前,我只是一个静默的听众,听他们讲学校里的事,讲新闻学院的发展,讲同学们的趣事,会心处他们不时开怀大笑。说到某个学生,他如数家珍。偶尔某个同学还八卦一下,讲起他们班成了的那几对同学,王老师不但知道他们成了和对,还知道几对分了,说到某一对时,王老师用盐池方言说,那两个也差那么一麦麦(mia)掰了。王老师把所有的学生都像自己的孩子和亲人样对待。学生们在他面前也似乎找到了从前找到了天真。

王老师精神䦆铄、满面春光。虽然听力稍差点,但在助听器的帮助下,两米之内聊天交流没问题。而且他记性极好、思路清晰敏捷。他随手掏出一个德国产的放大镜,说现在视力不行了,玩手机、写文章离不开这家伙。而且说,这种放大镜他家里有四五个,餐桌一个、客厅一个、卧室一个,随身带一个。疫情三年,王老成书两本——《我的宁夏时光》和《青山无言》,对于一个耄耊之年的老人来说,这不能不令人敬佩。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德高望重的前辈,我们应该多看看。身体渐衰的父母,我们应该多看看。虽说相见时难,但只要想见,办法总比困难多。可能还是因为相见时难,他说过阵子要去固原一趟,去看看那边的好多学生。我的父母小王庆同先生近十岁。我近年来回老家相对频繁,尽管如此,相见的次数也是有限的。所以,少说相见时难,有时间就回家看看,相见就会容易一点。

作家档案

闵生裕(本平台特聘名作家)宁夏盐池人。专栏作家。擅长杂文时评,足球评论,艺术评论等。中国评论家协会会员,宁夏作协理事。出版杂文随笔集《拒绝庄严》《都市牧羊》《一个人的批判》《闵庄烟火》《操练自己》等七部。

文艺众家

注意事项:稿件要自行编辑校对好以word文件形式投入各栏目信箱,作者简介及联系方式附在稿件后即可,莫要单独发,作者照片直接发邮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早餐三个字,午餐三个字,晚餐三个字
过往淡然,当下安然,未来坦然
知世故而不世故,善自嘲而不嘲人
给人生留一个“缺口”(深度好文)
人生中永远不过时的---哲学短语(12)
人有德,必有福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