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快速提分系列:近5年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超详细分析(3)
userphoto

2023.07.05 广西

关注

前面介绍了高考论述类文本第1、第2题做题方法,现在介绍第3题。

通常表述:“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或正确)的是()。”

一、特点分析

重点考察对文本总体内容的把握。

与第1、第2题相比,需要对文本中更多信息甚至全文信息进行分析和把握,总体难度最高。

二、答题方法

①认清阅读各个选项。阅读文本是快速的,阅读题项则需要细致,需要完全理解选项表达的信息,很可能选项表达的信息本身就是错误,可作直接排出。

②掌握选项信息后,再到文本中,找到与选项信息对应的段落,或对文章总体进行分析。

特别注意

答题时,主要分析文本中的表层信息与选项的表层信息是否一致,有时需要作一些深层的挖掘和分析,但注意不要自作主张地作深层推理和联系。

由于该题主要考察对文本总体上的分析把握,因此,很容易误导同学们作深层推理和联系,要有意识地控制这个倾向。

三、常见陷阱

①选项本身错误。即使抛开文本,选项中表述的信息本身也是不合逻辑、不合常识的,这类选项本身就是直接的错误,可快速排出。这种本身就错误的选项,数量还比较多。

如,2021年乙卷《从人文计算到可视化——数字人文的发展脉络梳理》第3题选项D:“数字人文的价值,在于将历史上未被注意和阅读的文本都进行数据化并做研究。”姑且不说选项讲的与文本讲的不一致,单就常识来看,如果数字人文的价值,只是对历史上未被注意和阅读的文本的研究,那这个价值也太低了,不足以成为全新的学科,因此,选项本身就是错误的。

如,2020年Ⅰ卷《“孝”作为家庭伦理的意义》第3题选项C:“以'亲亲’作为'孝’的基点,能使得'孝’在历史实践中一直是自觉自愿的。”这句话比较难理解,换个说法则很好理解,“以'亲亲’作为'孝’的基点,能使得大家一直以来自觉自原地尊奉'孝’”。一方面,孝以“亲亲”为基点,但历史上和生活中,不尊奉孝的案例多的得,所以该说法是错误的。另一方面,文本开头就讲了,孝是一种被需要的伦理关系,也就是需要使用孝来在家庭中建立和谐关系,并不是人们自觉自愿去尊奉的伦理关系。

如,2020年Ⅱ卷《实物的回归:美术的“历史物质性”》第3题选项D:“考虑到艺术品普通经历了'历史物质性’的转换,美术馆应该改变布展方式,还原它们本来的环境、组合和观看方式。”如果这个说法是正确的,那么美术馆得有多复杂、多庞大,才能还原它们本来的环境、组合和观看方式。显然,是不可能做到的。因此,选项本身就是错误的。

如,2019年Ⅰ卷《照亮和雕刻民族的灵魂》第3题选项D:“我国当下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由量的问题转向质的问题,艺术家的创作也应少而精,凝聚共识。”一方面,有的作家就是写得又精又多,所以这个选项本身是错误的。另一方面,原文中讲的是“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缺不缺、够不够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并没有提倡艺术创作“应少而精”,能创作得既精又多,当然是好事。

如,2019年Ⅲ卷《论传统表演艺术的保护与传统》第3题选项A:“传统表演艺术源自生活,使其'雅化’意味着脱离原生的环境,很难得成功。”原文中列举《飞弦踏春》《吉祥颂》的例子,说明“雅化”也能成功。如果“雅化”就难成功,那么传统表演艺术就只能“俗化”这一条路可走,显然是不合常识和逻辑的。

如,2018年Ⅰ卷《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第3题选项A:“对经典进行文本校勘和文献编纂与进一步阐发之间,在历史上是互相隔膜的。”这是不符合学术研究基本常识的,是不可能完全隔膜。

如,2018年Ⅰ卷《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第3题选项C:“'照着讲’内含'接着讲’,虽然能发扬以往的思想,但无助于促进新思想生成。”这显然也是不符合基本常识的。

可见,选项本身错误的还不少。

②暗夹私货。主要表现为选项中部分内容是正确的,但混杂了部分错误信息进去,如选项中间或后尾加入错误信息。这些错误信息是文本不存在的,是选项私自添加的,但与选项的总体内容贴合得好,所以从选项上看似合理的,具有很强的误导性、迷惑性。有点像说话欺骗人9句真话、夹1句假话的套路。

如,2020年Ⅲ卷《谈谈<古文观止>》第3题选项D:“阅读《古文观止》,可以大致了解我国散文从先秦开始的历史轨迹,也可以了解古人选文体例、标准的变迁史。”后面这半句,文本中并没有提及。

③完全无中生有。即选项的整个信息,文本中都完全不存在。

如,2021年甲卷《<中国目录学>导读》第3题选项B:“与主题分述法相比,使用断代法来写中国目录学史,更能接近历史的本来面貌。”文中完全没有提这个观点,属于无中生有。

④基于已有信息乱推理、乱联系。文中确实存在选项中提到的信息,但选项中依据这些信息而做出的推理,在文本中却没有明确提到。那么,选项的推理即使是很合逻辑、很有道理,也是错误的。具有很强的误导性、迷惑性。

如,2022年甲卷《“更想工人下手难”——<中国金银器>导言》第3题选项B:“与其他艺术品相比,金银器因其'俗’,且经反复销熔,所以传世实物数量偏少。”文本中提到了金银器因之“俗”、反复销熔和传世数量少,但并没有明确三者之间存在逻辑关系,即使。因此,选项是错误的。

如,2022年乙卷《中国叙事学:逻辑起点和操作程式》第3题选项C:“相较于长篇作品,笔记小说短小精悍,在采用流动视角或复眼映视式视角叙事时,更容易实现多重的叙事功能。”文本中提到了《阅微草堂笔记》中的一个笔记小说例子,也提到了“复眼映视式视角的运用,使小小文本具有多重功能。”但并没有论证选项中提到的观点。

如,2018年Ⅲ卷《城市社会:文明多样性与命运共同体》第3题选项A:“当一个城市有更好的空间弹性和制度弹性时,其意义弹性也会相应变好。”原文中谈论了空间弹性、制度弹性和意义弹性,但三者之间的关系并没有提到,属于乱联系。

⑤程度错误。这种错误,通常在程度副词上进行识别。因此,是阅读选项时,要高度注意程度副词。

如,2019年Ⅲ卷《论传统表演艺术的保护与传统》第3题选项B:“民间各种自发的载歌载舞活动都是传统表演艺术的一部分,有很强的民众色彩。”从文中看,传统表演艺术就是民间各种自发的载歌载舞活动,两者是同一概念。

如,2018年Ⅱ卷《“被遗忘权”之争:大数据时代的数字记记忆与隐私边界》第3题选项B:“遗忘是个人和社会的一种修复和更新机制,是我们面对现实和想象未来的基础。”原文是:“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选项说得过于绝对。

四、总结

论述类文本阅读,主要考察学生对文本信息的梳理、理解、分析等能力,不需要对思想情感、语言特色等深层信息进行分析挖掘,答题具有相对固定的套路。

1题,要点分析题。多数情况下,其每个选项,通常都能在文本中找到具体相对应的句子或小段内容,作为选项的信息来源。极少情况下,选项对应的信息是分散在文本的多个地方,也有极少情况下,选项表述的信息在文本中完全不存在。

2题,论证分析题。主要围绕“明确观点→提供素材→分析论证”的的基本模式进行分析,文本素材、分析论证都是围绕观点提供和展开的,要注意把握观点、素材、分析之间的论证关系。

3题,原文理解题。重点考察对文本总体内容的把握,需要对文本中更多信息甚至全文信息进行分析和把握。做这个题时,要注意分析选项本身是否存在不合逻辑、不合常识的问题,本身就不合逻辑、不合常识的选项比较多。

常见的陷阱包括:选项本身错误、暗夹私货、完全无中生有、削减关键内容、基于已有信息乱推理乱联系、断章取义、题不对文、程度错误等9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21一轮复习】论述类阅读掌握这些知识点基本就够了!
语文复习整理模块一:论述类阅读
高考论述文阅读题讲析(02)| 14种错误选项例析(第464期)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学生得分总是不高,高手有何妙招?
2018年高考语文复习指导(三)
10分钟明晰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干之隐含信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