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鱼和鸟——彩陶里的飞翔信仰

你肯定做过这样的测试题:如果你可以变成一种动物,请问你选择哪一种动物:

A狮子

B猴子

C鱼

D鸟

请留言回复答案。

每次做这样的题,我都毫不犹豫的选择鸟。因为鸟儿会飞,自由自在地飞去任何地方。人类对飞翔的向往,可以从《复联4》里被挂掉的钢铁侠托尼身上得到意淫式的满足。如果答案里没有鸟,我就选鱼。原因跟鸟差不多,只不过一个在天上飞,一个在水里飞。

要说最喜欢的动物,那还是鱼,因为鸟儿毕竟飞太快太高遥不可及。喜欢吃鱼,也喜欢养鱼、看鱼、陪鱼游泳。我儿童时代生活在一个小县城,那里有几条小河,河水都是清澈见底的。上学路上走在河边,河里的一尺多长的鱼成群结队的飞过,扔一颗石头砸进去,看它们慌乱但不失礼貌地躲开,甚是开心。

长大以后学了考古,第一次来到西安,走进了半坡博物馆遇到了一群鱼。

图片来源:《中国彩陶图谱》张朋川

带胡子的应该是鲤鱼,有牙齿的可能是鲇鱼,身体细长头部尖锐的好像是鲟鱼。

后两种鱼的肉质都非常鲜嫩,适合做麻辣鱼;鲤鱼还是红烧好吃。我们今天见到的鲤鱼都是鱼塘里面养大的,灰黑色翻着死鱼眼,和半坡人当年钓上来的鲤鱼可能差别很大。半坡人的野生纯种长寿大鲤鱼请参考年画里的鲤鱼,雪白的鳞片透着半拉子红晕,或者金红色,贼有神气。

半坡遗址出土的彩陶,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的一个类型,叫半坡类型,距今6700至6000年左右。具有相同风格彩陶的典型遗址还有宝鸡北首岭遗址、华县元君庙、临潼姜寨、南郑龙岗寺等。

半坡的彩陶鱼纹根据时代早、晚大致有两种不同的风格。早期风格是写实风格,鱼的身体比例结构比较真实,例如鲤鱼必须有胡子。还常在将鱼首尾相接连续在陶器上围成一圈,360°无死角都能看到这些看可爱的鱼。也许是鱼在半坡人的生活中太重要了,他们拟人化地给鱼安装上类似人的面孔,并且给了一个正面大脸证件照的角度。

不过这只是我今天突然左大脑抽筋想到的,你可以反驳我,反正这个人面鱼纹的含义大概还有一百多种解释。但是不管怎么样,从民以食为天的角度来讲,半坡人一定是爱(吃)鱼的,而且一定是捕鱼的能手。

半坡的晚期鱼纹是抽象风格,鱼的身体被解构成几何纹,出现了直线造型的鱼纹和弧线造型鱼纹,用今人的审美来看特别具有装饰意义。或许对于半坡人来说,也同样具有装饰意义。

图片来源:《中国彩陶图谱》张朋川

抽象并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的一件事情,真正简单的是写实和具象。如果你不信,可以对比毕加索的写实画和抽象画的价格,一分钱一分货。半坡彩陶的鱼纹从写实风格到抽象风格的变化,大约经历了几百年的时间,而毕加索只用了几十年,确实厉害。很多人问我考古有什么用,看到了吧,通过考古学研究,我发现了毕加索其实站在6000多年前半坡人这样的祖先的肩膀上。

不过,半坡人可能也是有小伙伴的。其中一个小伙伴,是大地湾彩陶。大地湾遗址位于半坡的西边,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它周边的王家阴洼遗址、正宁县宫家川遗址、庄浪徐家蹍遗址等都表现出类似的文化特征,大地湾早期遗址距今6700年左右。

这种鱼纹在大地湾彩陶中贯穿始终,跟半坡出奇地相似,也经历了从较早的写实风格到较晚的抽象风格的变化。早期的写实鱼纹基本上还保存着鱼的正常体态,尽量模拟鱼的流线型造型。一般的写实鱼纹是圜底盆上画的两个鱼纹围成一圈,跟半坡差不多。王家阴洼出土的一件彩陶瓶上画了四条弯曲游动的鱼纹,从脊柱的弯曲度来看,肯定是脊柱柔韧度很好的鱼,肉质比较细腻鲜嫩。有些鱼纹很搞笑,白眼上翻、嘴张开,鱼鳍展开,一看就是被人擒住了,离开了水呼吸窘迫努力挣扎的样子。

图片来源:《中国彩陶图谱》张朋川

大地湾较晚的抽象鱼纹,鱼的身体逐渐被变形和拉长,甚至将鱼头和鱼身分开分别变形,逐渐演变为方形、三角、弧形等几何形态。比如鱼头变为了正方形(俗称方脑壳,四川人你懂的),鱼嘴张开好像含有物体。抽象到极致的鱼头由两个扁长的弧边三角形组成,鱼鳃变成了半月形。鱼身的身体则是由直角三角形、阴阳相间的三角形和弧边三角构成。

不过这个时期也偶有例外的返祖写实鱼纹,比如甘谷出土的一件彩陶瓶画着一条写实的大鲵,四个小指头大张着,小脸跟小娃娃挺像的,眼睛也圆睁着,不知道是不是正面临刀俎。

图片来源:《中国彩陶图谱》张朋川

在这个流行抽象鱼纹的时代,大地湾还出现了另一种我中意的会飞的动物——抽象的鸟。用弧线和斜线高度抽象的鸟飞翔在圜底盆上,甚至有鱼纹之间夹一个鸟纹的图案。

图片来源:《中国彩陶图谱》张朋川

无独有偶啊,半坡的人和鱼关系也出现了第三者——抽象鸟纹。抽象化的鱼的某一部分和鸟的某一部分与人面相结合,如鱼和鸟共用一个头,鱼头加鸟羽等。也有鱼和鸟纠缠在一起的图案,比如有鸟衔着鱼,或鱼衔着鸟。很显然,这些抽象鸟纹就是一个第三者,分流了半坡人对鱼的钟爱。

咳,请注意,如果你看不出来这是一只鸟,没关系,信我就好了。因为这种抽象的鸟也曾经有过写实的一面,在一个叫庙底沟的地方。庙底沟遗址位于河南三门峡陕州古城南,距今6000多年,比大地湾和半坡稍微晚一点点。

庙底沟类型彩陶的动物纹饰主要是鸟纹。在庙底沟彩陶上,你可以看到早期的鸟纹也是写实风格的。有的是鸟的正面,有的是鸟的侧面,非常容易辨认,尾巴和双翅都向上扬着,振翅欲飞。

图片来源:《中国彩陶图谱》张朋川

我非常怀疑这个时期的猎人有效的改善了射猎工具的射程,捕鸟跟捕鱼一样也变成了日常。也有三足鸟和多足鸟,看来太阳里的三足金乌大有来头。然而到了晚期的抽象风格鸟纹,鸟足逐步简化渐渐消失了,抽象的鸟纹已经完全变为几何形态。比如,正面的鸟纹变为圆点弧边的三角形,圆点为中心向两边展开钩羽纹,如同鸟在展翅飞翔;侧面的鸟纹变成了以一个圆点向同一个方向拖出两道或者三道弧线。So,这样的鸟纹你认不出来也不怪你,如果没有庙底沟,我也认不出来。

图片来源:《中国彩陶图谱》张朋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0史前-遗址-半坡文化
半坡遗址陶瓷人面鱼纹彩陶盆 视频
走出仰韶:庙底沟文化的胜利
中国原始绘画(图文)
新石器时代的彩绘陶,引导了中国美术的意象表现之路
李新伟:“西阴纹”的解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