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名家专访】高献敏——在游走中抵达彼方

   

高献敏

在游走中抵达彼方

 《暖色调街巷》

    时光流逝,告别故乡,人的经历在时代浪潮的推动下起伏变化。一路行来的执着与体悟让高献敏的画扎根自然,遒劲开阔,将北方汉子的豁达与审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多年的阅读习惯以及对艺术流派和画家的研究、借鉴,充分地滋养着他的创作。他以坚实的基本功和细腻的表现手法再现生活、再现情感,在无数次地挥洒中捕捉着自然的奇妙状态、以及精神世界的万千变化。

《远方》

    他的画题材广泛,深刻真实,以独特的造型、浓重的色块、洗练的笔触、或以承载的深邃文化内涵示人。这些洋溢着蓬勃生命力的画作使我们观照到画家的智慧和生活印记,观照到艺术创作的初始根苗,观照到过去与未来之间的纽带。

马蒂尼:您的许多作品和风景有关,您认为水彩风景创作的灵魂是什么?

《即兴》

高献敏:由于近些年学校课程安排的需要,我画水彩风景比较多,其实在内心层面上,我还是更喜欢画人物。平日里自己画速写时人物画要远超于风景画,希望在未来,两者可以共同发展。

《男青年写生》

    水彩风景源于自然,高于自然。徜徉在大自然中可以让人的精神得到充分地舒展和放松,进而感受自然的勃勃生机以及各种美好,绘画将这种自然之美凝聚、升华,影响着人们的审美,也在某种程度上拓宽了人们的精神世界。

《逆光少女》

    我的风景创作既有对自然的迷恋,也有对前人艺术作品的迷恋,两者结合共融,成为我作品的养分来源。19世纪俄罗斯巡回画派、巴比松画派、印象画派、希施金列维坦、透纳、康斯太勃尔……这些画派和艺术大师的作品我都耳熟能详,通过借鉴和吸收,极大地影响着自己对绘画的理解和创作。

《初见》

马蒂尼:您的太行山系列作品大量地运用色块来表现画面,请谈谈这种艺术处理手法,以及自己的创作情感。

《云山俱闲静》

高献敏:我是一个旅行画家,所以作品展现出来的地域跨度比较大。但同时,我也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北方人,因此太行山在创作中占了很大的比重。

《远山如黛》

    在北方教学时,便捷的地理位置让我和学生得以领略太行山的雄齐壮美,那些棱角分明的石块、那些延绵起伏的山脉、那些荡气回肠的韵致都在人的心里刻下了深深的印记。绘画就是传达自己的一种感受,色块的运用和点、线的穿插可以突显太行山厚重的本色以及刚中带柔的气韵,使作品呈现出鲜明的主脉络和丰富的艺术感染力。

《逆光下》

    其实艺术的发展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不断地探索前进,我个人非常欣赏米开朗基罗,他的雕塑和绘画在世界美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影响了数代人,值得我精研细磨。

《我家山水间》

    纵观自己的艺术生涯,我始终没有离开对美术史的学习及研究,这些艺术流派和非凡的艺术家犹如璀璨繁星照亮了我前进的步伐,学之取之,收获良多。

《午后的村落》

马蒂尼:桂林山水水彩系列是您成熟期的作品,请给大家分享一下这个时期的创作感受。

《隔岸西街》

高献敏:“桂林山水甲天下”,这里独特的地理地貌赋予它一种别样的魅力,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桂林山美水美,随便一帧都像是一张明信片,这就分外考验画家们的艺术水准,以期在美景之外再添新姿。

《春雨》

    相较于当地耳熟能详的景点,我更喜欢桂林的夜景,少了些许脂粉气和商业性;还有那些村村落落、沟沟坎坎里的野景,山石环抱,绿荫如画,可说是移步换景,为创作带来更多的灵感和热情。

《银色协奏曲》

   每每和朋友们在桂林的山山水水间写生,我都会生出一种由衷的感慨,这里的一草一木,这里的山村小径,都是画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徽州风景》

    山为魂,水为灵。画面有水,就能展现出那种蜿蜒流动、婆娑幻影的交错之美,使作品平添一份韵致。但我作画不会局限于此,桂林农村的村落建筑、山石走向也会激起我浓厚的兴趣,只要画面需要,我就会对这些景色进行主观地裁剪、吸收,为接下来的创作拟定方向。

《千翠攒山陬》

马蒂尼:以船为素材进行创作,是否具有某种象征意义呢?

《山青欲燃》

高献敏:每个人对未知世界都会有一种向往,都想一探究竟。船作为一个载体,被赋予了一种诗意化的隐喻,承接着我的思想和情感,借助绘画我得以驶向彼岸。

《在水一方》

    因为我大多是现场绘画,所以在表现这些渔港和船儿时,都会有更加鲜活、亲切的感受。老船的沧桑斑驳、新船的气宇轩昂、大船的雄壮震撼、小船的灵动野逸……它们触动着我的内心,每画一笔都是诗与远方的咏叹。

《村头即景》

    其实,画船和画人一样,每种不同的船都有自己的属性,在我的作品中,有些是大风景中点缀几只小船,有些是以船为重要的表现对象进行描摹,不论哪种形式的创作,都是真切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感。画船只、听船歌、思船文,所有与船有关的想象在水色的天地间自由徜徉。

马蒂尼:您如何看待艺术创作的进阶化蜕变?

《天光树影水如兰》

高献敏:阶段性的题材创作大多是和自我的经历相关的。我从不忌讳任何题材,无论是北方的山川,还是南方的平原,无论是农舍野径,还是秀丽河山,面对大自然的纷繁变化,我的感受浓烈而丰富,不拘泥于地域和形式的束缚,始终在探索新的艺术语言。

《凝视》

    当然,阅读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创作,文学与艺术相映成辉。希施金、列维坦的作品中对大自然的观察非常细腻,有着自己深层面的品读。我画画不是特别注重水彩技法,重要的是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到对大自然、对表现对象的观察和塑造上。

《曲径蜿蜒》

    一些画家强调画面的水味儿,我的作品则偏于干净明快,缺乏一点温柔的东西,这大概与自己的性格脱不开关系。长久以来文学作品的滋养,练习书法的体会,让我更偏爱那种刚劲有力、解体自由的艺术美感,所有的借鉴和吸纳对自我风格的形成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日浪浅深明》

    此外,我也有一些宽银幕式的构图创作,这种表现能力得益于长期的基础教学。技巧与情怀的结合表达,使画面呈现出一种深远辽阔的美感。

《春水如织映天际》

马蒂尼:关于现场绘画,请谈一些自己的感受。

 《窗外半山花》

高献敏:我基本上是没有人作伴不画,不写生不画,所以作品大都是现场写生。总的来说,印象派对我的艺术滋养要多一些,那种对色彩和光线的把握常常令我着迷。

《安居》

    风景写生离不开造型和透视,这些最基础的东西需要画者牢牢掌握,所以在教学过程以及自己写生时,我都格外强调这点,不敢越雷池一步。大量的速写练习不仅提升了我的造型能力,也为水彩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如镜的回旋》

    诚然,作品是一个画家综合实力的象征,造型、空间、色彩、虚实、取舍……方方面面的融合淬炼决定着创作的走向。我个人非常欣赏莫奈,所以有段时间会画一些长期写生作业,对色彩的微妙变化会追根究底地细细品味、揣摩。

《远眺程阳》

    这种对色彩的认真研究直接反馈到自己的画作中,笔下的风景色彩明确、铿锵有力,沿袭了印象派的光色规律。个人以为,绘画要有自己的见解,不能过分注重水味儿,所以在教学中我时常要求学生们不迷恋某一种味道,而是要深入刻画,将微妙的色彩变化逐一呈现出来。无论资历如何,作为画者都需静下心来长期作业,在不断地磨炼、修行中提升自己的艺术水准。

《静默如谜》

《深山之翼》

    在绘画这条窄窄的路上,高献敏从未质疑过,随着作品的累积和阅历的增长,他越发沉浸在绘画带来的精神享受中,这是他的幸福来源,也是生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可分割、永不离弃。

《徽州村落》

    对艺术的热爱以及诚心的投入使他的画作迸发出一股原始的激情与力量,在雄浑壮美与明快秀丽间自由切换。可以这么说,他用细腻的观察、丰富的情感、灵动的色彩、多变的视角等筑就了属于自己的艺术蓝图,深刻而动情地歌咏着自然。所画皆所感,万般为艺术。“我在游走,画笔就是我的狗!”——这应该就是他绘画生涯的真实写照吧!

墨灵书于马蒂尼美术馆

2021年6月3日

高献敏

1963年生于河北省宁晋县

1988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学院美术系

1996至1998年分别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和版画系水彩助教班

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广西水彩画家协会理事

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专业展览

作品及论文多次发表于《美术》、《美术观察》、《艺术百家》、 《大家》、《水彩世界》、《中国水彩》、《美术大观》 、《世界人文画报》等中文核心期刊及专业期刊

出版有《高献敏画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名家专访】陈中科——一双慧眼识“璞玉”,点石成金助“菜鸟”
【名家专访】简忠威——莫把丹青等闲看,无声诗里颂千秋
【名家专访】金美兰——时间旅行者
【名家专访】李利民——漫步长路,追彩问水
【名家专访】潘江龍——乃乘扁舟浮于江湖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黄晓惠水彩画作品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