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柳树为什么被称为杨柳?

大家通常认为,柳树在古代被称为“杨柳”,和隋炀帝有关。

事情要从一幅画说起。

杨广即位后,思幸东京洛阳,便大兴土木,于此营建显仁宫,又造五湖十六院,点选秀女,封十六院夫人,从此携萧后,日夜游幸,荒淫无度。

却说一日赏游时,炀帝偶见一画,注看多时,萧后问之,炀帝道:

“这画乃一幅广陵图,朕见此图,忽想起广陵风景,故有些恋恋不舍。”在得知广陵山明水秀,柳媚花娇,胜似图画时,一向尚奢靡,爱游冶的萧后极力怂恿炀帝在广陵营建离宫别馆,并开凿到广陵的水路。

河道开通后,炀帝又命人制造头号龙船十只,二号龙船五百只,杂船数千只。翰林学士、内史侍御虞世基,也即写著名的《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的虞世南之兄,颇为炀帝看重,建议曰:“以臣愚见,莫若将蜀锦制就锦帆,再将五色彩绒打成锦缆,系在殿柱之上;有风扯起锦帆东下,无风叫人夫牵挽而去,就像殿之有脚,那怕不行?”另一大臣宇文达对曰:“锦缆虽好,但恐人夫牵挽不甚美观。陛下何不差人往吴越地方选取十五六岁的女子,扮作宫装模样,无风叫她牵缆而行,有风叫她持楫绕船而坐,陛下凭栏观望,方有兴趣。”炀帝听了大喜,即命得力太监往吴越选十五六岁少女一千名,名为殿脚女。

萧后又建议:“殿脚女其名虽美,妾想女子柔媚者多,这样殿宇般一只大船,百十个娇嫩女子,如何牵得他动?除非再添些内相相帮,才不费力。”炀帝道:“用女子牵缆,原要美观,若添内相,便不韵矣。”萧后还真是“贤惠”,绞尽脑汁,终于为夫君解了难题:“古人以羊驾车,亦取美观。莫若再选一千嫩羊,每缆也是十只,就像驾车的一般,与美人相间而行,岂不美哉?”炀帝更喜。

起行那日风气全无,挂不得帆,只得彩缆拴起。先把一千头肥羊,每船分派一百只,驱在前边;随叫众殿脚女一起上岸牵挽。众殿脚女吴妆打扮,一个个娇娇媚媚,风流窈窕,炀帝和萧后在船楼中观看,只见两岸上锦牵绣挽,玉曳珠摇,百样风流,千般婀娜,不禁欢喜无限。

此乃三月下旬,天气骤热,太阳又正照当头,众殿脚女走不上半里,粉脸上都微微透出汗来,早有几分喘息不定之意。炀帝暗想:

“这些女子原是要她粉饰美观,若是这等流汗,喘吁吁的行走,便没一些趣味。”慌忙传旨,鸣金住船。

再次召来群臣商议良策(我不纳闷炀帝召群臣商议的全是玩乐之事,我只是纳闷群臣竟每每肯出谋划策)。多谋的虞世基再次出场:“此事不难,只消将这两堤尽种了垂柳,绿阴交映,便郁郁葱葱,不忧日色。且不独殿脚女可以遮蔽,柳根四下长开,这新筑的河堤盘结起来,又可免崩坍之患;且摘下叶来,又可饱饲群羊。”

炀帝大喜,又听虞世基建议火速传旨,不论官民人等,有能种一棵柳者,赏绢一匹;并命众太监督同户部,装载无数的绢匹银两沿堤照树散给。

百姓蜂拥而至,不消两三日,一千里堤路早已青枝绿叶,种的如柳巷。炀帝又与萧后凭栏而看,但见清荫覆地,碧影参天,风过袅袅生凉,月上离离泻影,两人赞不绝口。炀帝道:“朕要封他一个官职,却又与众宫女杂行牵挽在一处,殊属不雅。朕今赐他国姓,姓了杨罢。”随取纸笔,御书“杨柳”两个大字,红缎一端,叫左右挂在树上,以为旌奖。

从此以后,柳树便改名“杨柳”。

但问题来了。

早在《诗经》中就有这样的句子:“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兮,雨雪霏霏。”南朝人费昶在其《和萧记室春旦有所思》一诗中也有这样的描写:“水逐桃花去,春随杨柳归。杨柳何时归,袅袅复依依。”

是不是细思极恐?

我们还是客观地考证一番吧。

我国古代最早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为秦汉时期的学者对春秋战国秦汉旧文进行增添修改而成)《尔雅》的《释木》篇中就有如下记载:“柽,河柳;旄,泽柳;杨,蒲柳。”

西汉学者毛亨在为《诗经》所作的传注(即《毛诗诂训传》,简称《毛传》)中亦曰:“杨柳,蒲柳也。”

宋代陈彭年、邱雍等人奉旨编撰而成的《广韵》(是我国现今保存最完整的、最古老的、也是最重要的一部韵书,它完整而详细地记录从南北朝到宋末语言系统)一书中亦云:“杨,赤茎柳。”

清代郝懿行在其所著的训诂学专著《尔雅义疏》一书中亦说:

“《诗》言'杨柳依依’、'有菀者柳’、'东门之杨’,皆一物耳。《尔雅》柽、旄、杨通谓之柳,蒲柳又谓之杨,是皆通名矣。”也就是说,在我国古代,“杨”、“柳”是同义的,这从《全唐诗话》中的一则诗话中亦可得到进一步地印证:该书《李泌》篇引《邺侯家传》云:“泌赋诗讥杨国忠曰:'青青东门柳,岁宴复憔悴。’国忠诉于明皇,上曰:'赋柳为讥卿,则赋李为讥朕可乎?’”

有了上述认识,我们对古汉语文化上的一些困惑便可迎刃而解。例如,《战国策·西周》中有这样一个典故:“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在该典故中善射者所射的明明是柳叶,可由此概括而成的成语却为“百步穿杨”;我国神话传说中观音菩萨手持的净瓶名为“杨枝净水瓶”,可瓶中插着的却是柳枝;唐代诗人刘禹锡受民歌影响而创作的“杨柳枝词”诗体,又名“柳枝词”。

细细数来,古诗词中的杨柳还真是多。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候。”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写杨花的也不少。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小园桃李东风后,却看杨花自在飞。”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经过考据,以后不要再怀疑了,杨柳就是柳,杨花就是柳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说“杨柳”
汉字解密
摄影:春风杨柳万千条
古诗中的“杨花”和“柳花” 马云韵
转载丨杨、柳、杨柳,傻傻分不清楚
古诗词中的“杨花”和“柳花”究竟是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