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科二·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育与教育学、教育功能(1)

教育知识与能力题型分值题型 题数 分值 总分 作答时间单选 21 2×21=42 150分 120分钟辨析 4 8×4=32 简答 4 10×4=40 材料分析题 2 18×2=36

知识框架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属性(单选、辨析)

(一)教育的本质属性: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的本质。关键词:1.有目的——教育不是无意识的、偶然的、本能的;2.培养人——动物界不存在教育。

(二)教育的社会属性  1.永恒性:与人类社会共始终;2教育的历史性★古今不同;3.教育的阶级性:教育反应阶级要求;4.相对独立性:不平衡性 历史继承性(古今相同):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理论和教育经验相对独立≠绝对独立。

二、教育的起源(单选)

(一)生物起源说★ 1.代表人物:利托尔诺、英国 沛西·能2.观点:教育起源于动物界的生存本能3.地位:第一个正式提出的起源学说口诀:本能生利息(西)。

(二)心理起源说★1.代表人物:美国 孟禄 2.主要观点: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口诀:梦露爱模仿。

三、教育的历史形态(单选)

(一)古代教育

1.中国古代  

奴隶社会 ①产生了学校——夏朝;②西周:学在官府、政教合一、官师合一、六艺”-礼、乐、射、御、书、数;③春秋战国:官学衰微、私学兴起。

封建社会 ①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②隋唐:科举制——起于隋朝、盛于唐朝六学二馆;③宋:四书五经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口诀:梦中大论。五经:《诗》、《书》、《礼》、《易》、《春秋》;④明:八股文;⑤清:1905年废科举、兴学堂。

2.欧洲古代

奴隶社会 ①雅典:培养政治家和商人,注重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教育;②斯巴达:培养军人和武士,注重军事体育训练、政治道德灌输。

封建社会 ①教会学校:“七艺”——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 四学:算数、几何、天文、音乐;②骑士教育:“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

(二)现代教育发展的特征(单选、简答)

1.终身性2.全民性3.民主性4.多元性5.教育技术现代化。口诀:全民多现身。

第二节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萌芽阶段

1.中国

(1)孔子 ①教育作用a.社会功能:庶富教(教育与经济关系)b.个人功能:性相近,习相远(人性论)②教育对象:有教无类③教学方法a.学、思、行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b.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c.因材施教——朱熹总结“夫子施教,各因其材”。

(2)《学记》 ①地位:是世界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教育学的雏形②教育与政治: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军民,教学为先③教学原则a.  课内与课外b.启发诱导:君子之教,喻也;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c.  长善救施:“教者也,长善而救其失者也”d.预时孙摩:“预”是预防,“禁于未发之谓豫”“时”是及时,“当其可之谓时”“孙”是循序,“不陵节而施之谓孙”“摩”是观摩,“相观而善之谓摩”④论教师:教学相长。

2.西方

(1)苏格拉底①地位:西方国家最早实行启发式教学②教育思想助产术——讽刺、助产、归纳、定义;

(2)柏拉图《理想国》教育目的:培养 哲学王 寓学习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

(3)亚里士多德①“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②代表作:《政治学》③主要观点:a.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b.教育目的:和谐发展c.三育论:体育、德育、智育。

(4)昆体良 ①代表作:《雄辩术原理》(也叫《论演说家的教育》)a.西方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b.世界第一本教学法论著。

(二)独立形态教育

1.夸美纽斯(1)著作:1632年,《大教学论》——近代教育学的开端(2)地位:教育学之父(3)教育思想①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②第一次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学年制③提出“泛智”教育思想。口诀:夸大自然拌饭。

2.洛克(1)著作:《教育漫话》(2)思想①白板说②绅士教育。口诀:绅士洛克在白板上画漫画。

3.卢梭(1)著作:《爱弥儿》(2)思想:主张自然主义教育口诀:卢梭爱自然。

4.斯宾塞(1)著作:《什么知识最有价值》(2)思想①科学知识最有价值②教育目的是为完满生活做准备。口诀:斯宾塞科学做准备。

5.赫尔巴特(1)著作:《普通教育学》-标志着科学规范独立教育学的诞生。(2)教育思想。①一原则——教育性教学原则;②两大理论基础——伦理学和心理学;③传统三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④四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口诀:巴特来规范,一二三四特普通

【笔记】单选:培根——首次提出“教育学”;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独立开端(开始独立);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规范独立(成为独立)。

6.杜威(1)著作:《民主主义与教育》。(2)思想 ①一做:“从做中学”②教育目的:无目的论;③新三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④四即:“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及经验的改组和改造”“学校即社会”;⑤五步探究法:创设疑难情境、确定问题、提出假设、验证、结果。口诀:一书一做一目的,三心四即五教法。

(三)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1.布鲁纳(1)著作:《教育过程》(2)观点:①结构主义教学理论②发现式学习。口诀:纳能发现结构。

2.布卢姆(1)著作:《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2)观点:①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②提出掌握学习理论。口诀:姆有目标掌握总结。

第二章 教育的功能

第二节 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教育与生产力(单选、辨析、简答)★

(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功能1.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人才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3.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发展和变革。口诀:龟(规模、规格)速(速度)接(结构)荣方组。

(二)教育反作用于生产力(教育的经济功能)1.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2.创新科学技术的重要手段3.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口诀:牢记知识和技术。

二、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单选、简答、辨析)★

(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1.教育的领导权2.受教育的权利3.教育目的。口诀:两权利一目的。

(二)教育的政治功能 1.培养所需的人才2.促进政治民主3.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口诀:人民思鱼(舆)。

三、教育与文化(单选、简答)★

(一)文化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

(二)教育的文化功能1.传承功能(传递和保存)2.选择功能(选择和整理)3.融合功能(交流和融合)4.创新功能(更新和创造)。口诀:选传融创。

【笔记】主观题汇总:

1.教育的属性。

2.现代教育的特征。

3.简述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的含义和表现。

4.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作用。

5.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作用。

6.简述教育的经济功能。

7.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

8.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教育功能(2)、教育目的、教育制度

第二章 教育的功能

第三节 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单选、辨析、简答、材料分析

(一)遗传  遗传的作用(1)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成熟程度:制约发展阶段和过程;(3)造成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4)可以随着环境和人类实践活动的改变而改变。口诀:生成差异。

(二)环境  环境的作用(1)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包括机遇、条件等);(2)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3)环境对人的影响最终取决于个体主观能动性。口诀:柯基主动。

(三)学校教育1.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简答)(1)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2)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3)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口诀:三有教师控。

2.学校教育对人的特殊功能(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功能;(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口诀:时速开饭。

(四)个体主观能动性——决定性因素

二、个体身心发展特点及规律(单选、简答)★

(一)顺序性1.含义: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方向不可逆,不可跨越2.启示:循序渐进。

(二)阶段性1.含义: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特点,面临不同的发展任务2.启示:有针对性。

(三)不平衡性1.含义:(1)同一方面:婴儿期和青春期(2)不同方面:神经、淋巴系统成熟在先,生殖系统成熟在后感知成熟在先,思维成熟在后,情感成熟更晚2.启示:抓关键期。

(四)个别差异性1.含义:个体差异、群体差异2.启示:因材施教。

(五)互补性1.含义:生理与生理、心理与生理2.启示:扬长避短。

【笔记】。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个别差异性、互补性。口诀:顺阶互不差。

第一节 教育目的概述

一、概念

(一)广义: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

(二)狭义: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要求。

(三)地位:教育目的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教育目的层次结构(单选、辨析)★

国家:教育目的学校:培养目标学科:课程目标课堂(教师):教学目标抽象具体。

三、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培养目标(单选、辨析)★

(一)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一般与个别;一个和多个。

(三)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  教育方针组成:教育性质和教育方向——“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教育目的——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和根本原则——“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关系:教育方针包括教育目的,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四、制定依据(单选、辨析、简答)★

(一)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是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要根据。

(二)人的自身发展特点与需要也是确定教育目的的重要依据。

(三)教育目的制定者的教育理想与价值观。口诀:正经文化人制定者。

第二节 教育目的理论

一、社会本位论(单选)★

(一)观点——社会需要

(二)代表人物 代表人物 教育目的孔子 学而优则仕孔德 真正的个人是不存在的,只有人类才存在,因为不管从哪方面看,我们个人的一切发展,都依赖于社会柏拉图 培养哲学家和军人《理想国》涂尔干 强调教育按社会的需要和要求来培养人才凯兴斯泰纳 国家的教育制度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造就公民。口诀:二孔二斯二图。

三、个人本位论(单选)★

(一)观点——人的需要

(二)代表人物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卢梭 提出教育目的应是培养自由的人。他认为教育应该是自然的,自由的,顺应儿童的发展特点来进行。裴斯泰洛齐 教育就是促使儿童的各种天赋才能的种子取得和谐发展帕克 一切教育的目的,是人,是人的身体、思想和灵魂的和谐发展洛克 培养绅士孟子 性善论福禄贝尔 教育目的在于唤醒人的内在精神本质罗杰斯 发展个体的自我意识,促进自我完善,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展马斯洛 人本主义——需求层次理论。口诀:梦露怕洛克,佩斯扶马骡。

第三节 新中国的教育目的(单选、简答、辨析

一、教育目的基本点(简答

(一)强调要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 方向和人才培养的政治导向。

(二)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 人才素质要求。

(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指明了我国培养人才的根本途径—途径。

二、理论依据(单选

(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三、全面发展的教育(单选、简答)★

(一)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

(一)德育1.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2.方向。

(二)智育1.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培养智能2.核心,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

(三)体育1.传授运动知识、增强体质、发展运动2.物质基础;

(四)劳动技术教育1.掌握劳动知识技能、形成劳动观点习惯;2.综合四育。(五)美育1.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2.任务:①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使他们具有感受美、理解美以及鉴赏美的知识和能力。②培养学生艺术活动的技能,发展他们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③培养学生的美好心灵和行为,使他们在生活中达到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3.动力。

(六)五育关系1.不可替代2.不可分割3.全面发展(1)指基本素质发展≠平均发展(2)全面发展+因材施教。

第四章 教育制度

第一节 教育制度概述

一、教育制度的概念

广义:国民教育制度——教育设施+规章制度狭义:学校教育制度——各级各类学校系统+管理规则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二、影响学制的因素(单选、简答)★

(一)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二)政治经济制度(三)人口状况(四)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五)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口诀:社会+人+古今中外。

三、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简答

(一)加强学前教育及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二)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例子:人大代表提出)(三)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例子:综合高中)(四)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五)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六)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七)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第二节 学制的形成与发展

一、欧美现代学制类型(单选

(一)双轨制1.代表国家:英国、法国、西德2.结构:学术性一轨:大学-中学,自上而下生产性一轨:小学-职业中学,自下而上3.特点:相互平行,不相通,不衔接。

(二)单轨制1.代表国家:美国2.结构:小学-中学-大学,自下而上3.特点:有利于教育的普及。

(三)分支型学制(中间型学制、Y型学制)1.代表国家:苏联2.结构: 小学-初中-高中(普高or职高)-大学3.特点:上通下达、左右互连。

二、我国现代学制沿革

(一)旧中国的学制 学制名称 颁布时间 颁布主体 主要特点壬寅学制。口诀:人颁布 1902年 清政府 《钦定学堂章程》第一个现代学制,日本,颁布没实施癸卯学制口诀:鬼实施1903-1904年 清政府 日本,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壬子癸丑学制。口诀:丑男女 1912年 南京政府 日本,男女同校,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壬戌学制。口诀:长戌美 1922年 北洋政府 时间最长,影响最大。

【笔记】今日重点:

教育与人 1.影响因素:遗传、环境、学校教育、个体;2.发展规律:顺阶互不差。

教育目的;1.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2.影响因素:社会+人+制定者;3.理论: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4.全面发展教育。

教育制度; 1.学制影响因素:社会人+古今中外;2.欧美学制的类型:双轨、单轨、分支;3.近代学制:人颁布,鬼实施,丑男女,子资本,戌美时长。

【笔记】主观题汇总:

1. 影响人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四因素)

2.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原因。(三有教师)

3.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的独特功能。(时速开饭)

4.人发展规律有哪些。(顺阶互不差)

5.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区别。

6.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社会+人+制定者)

7.全面发展的教育的含义及五育关系。

8.影响学制的因素有哪些? (社会+人+学制本身)

9.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时间线索)

10.欧美学制类型。(三类: 单双分)。


学生与教师、课程

第五章 学生与教师(单选)

第二节 教师(单选)★

一、职业性质与劳动特点

(一)劳动特点★

1.复杂性和创造性(1)复杂性:①教育目的的全面性;②教育任务的多样性;③劳动对象的差异性。(2)创造性:①因材施教;②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③教育机智。

2.连续性和广延性(1)连续性:时间;(2)广延性:空间。

3.长期性和间接性(1)长期性①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②教育影响具有迟效性;(2)间接性: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以学生为中介实现教师劳动的价值。

4.主体性和示范性(1)主体性:教师自身可以成为活生生的教育因素;(2)示范性:以身作则。

二、教师素养

(一)道德素养1.思想素养2.政治素养3.职业道德素养(二)知识素养1.学科知识(本体性知识)2.教育知识(条件性知识)3.文化知识(通识性知识)(三)能力素养1.基础能力2.专业能力(四)心理素养(五)身体素养。口诀:身心能知道。

三、教师专业发展★

(一)三阶段发展观(福勒和布朗)(单选)★1.关注生存2.关注情景3.关注学生。

(二)教师成长途径1.三种取向(1)理智取向:培训,向专家学(2)实践反思取向:自我思考(3)文化生态取向:合作教研。2.教师成长途径(单选、简答)(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3)进行专门训练(4)反思教学经验。口诀:观摩微格训练反思。

第三节 师生关系

一、师生关系的内容(单选

(一)教学内容上:授受(二)人格上:平等(三)社会道德上:相互促进。

二、师生关系的模式(单选)★  

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单选、简答)★

(一)如何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简答)1.了解和研究学生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3.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4.发扬教育民主5.正确处理师生矛盾。口诀:两学生一自身,民主矛盾不再深。

第二模块 课程

第六章 课程

第一节 课程概述

一、课程概述(单选

(一)概念中国唐朝 孔颖达《诗经》:“维护课程,必君子监之,得依法制。”——课程最早使用。宋朝 朱熹 “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功夫”——课程是指功课及其进程外国课程最早出现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美国 博比特 1918 年《课程》——标志着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的诞生广义: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狭义: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

二、课程的类型(单选、简答)★

(一)按课程内容属性1.学科课程/分科课程——间接经验2.活动课程/经验课程——直接经验。

(二)按课程的组织方式1.分科课程2.综合课程。

(三)课程管理、开发主体1.国家课程2.地方课程3.校本课程。

(四)按课程任务1.基础课程:读写算2.拓展型课程:广度——开拓学生视野3.研究课程:深度——研究能力。

(五)按课程实施要求1.必修课2.选修课。

(六)按照课程呈现方式1.显性课程2.隐性课程类型:观念性隐性物质性隐性制度性隐性心理性隐性。

三、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简答

社会、知识和儿童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第一,社会政治制度、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水平影响课程的开发第二,学科特征影响课程编制(知识本身的逻辑体系)第三,学习者身心发展特点,如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影响课程的设计、编排、开发等各个方面口诀:社会+儿童+它本身。

【笔记】影响......因素——总结模板:社会+人+本身影响教育目的制定的因素(教育目的制定依据) 1.政治、经济、文化2.人的自身发展特点和需要3.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影响学制建立的因素(学制制定依据) 1.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2.政治经济制度3.人口状况4.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5.本国学制和外国学制的影响影响课程制定的因素(课程制定依据) 1.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水平2.学习者身心发展特点3.学科特征。

四、课程的理论流派

(一)知识中心主义课程理论1.也叫学科中心论2.代表:赫尔巴特、布鲁纳、巴格莱、赫钦斯3.观点(1)以学科知识为中心,分科教学,以掌握学科基本结构为目标(2)按照知识本身的逻辑体系进行编排(3)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进行系统知识的传授。

(二)学习者中心课程论1.也叫经验课程理论、活动课程理论2.代表人物:杜威、罗杰斯3.观点(1)学生是课程的核心(2)以学生心理发展顺序进行编排;(3)强调以学生的经验、兴趣、需要,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社会中心课程理论1.社会改造主义的课程理论2.代表人物:布拉梅尔德3.观点(1)社会改造是课程的核心;(2)强调教育改造社会功能(3)学生广泛参与到社会中去,树立社会责任感。

第二节 课程设计

一、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

(一)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1.纵向(1)侧重知识自身的深度(2)分科课程2.横向(1)课程内容知识的广度(2)综合课程。

(二)逻辑顺序和心理顺序1.逻辑顺序(1)根据学科本身的体系(2)传统教育-赫尔巴特(3)学科课程2.心理顺序(1)按照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2)现代教育-杜威(3)活动课程。

(三)直线式与螺旋式1.直线式:前后内容基本不重复2.螺旋式:在不同的阶段,使课程内容重复出现。

三、课程设计模式

(一)目标模式代表人物:泰勒第一,学校应努力达成什么目标? ——目标第二,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内容第三,如何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方法第四,如何确定这些教育目标是否达到?——评价口诀:房价内幕优点:目标核心,便于操作、容易见效缺点:只关注预期目标,忽视其他方面因素。

(二)过程模式  代表人物:斯滕豪斯观点:没有具体的目标系统,宽泛的目的;关注过程;过程中不断改进教师是整个过程中的核心人物。

四、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课程内容的文本表现形式)

(一)课程计划(教学计划)1.概念课程计划又称教学计划,是根据国家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的指导性文件2.内容(1)指导思想(2)培养目标(3)课程设置(中心问题)(4)课时安排(5)开设顺序(6)学周安排(7)考查制度和实施要求。口诀:支配课时开学考。3.地位(1)课程的总体规划(2)指导和规定教学活动的依据(3)制定课程标准和教材的主要依据。

(二)课程标准(教学大纲)1.概念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2.构成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术语解释3.地位(1)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2)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3)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口诀:编教考评质量。

(三)教材与教科书1.概念根据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编制的、直接用于教和学的书籍与工具2.分类:文字教材、音像教材3.地位课程(1)标准的具体化(2)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3)是学生在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4.编写原则(1)科学性与思想性(2)基础性(3)适用性(4)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5)要兼顾同一年级各门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材之间的衔接(6)要有利于学生学习。口诀:柯基死(适),瞬间息。

【笔记】考点总结:课程计划:1.指导学校教育教学,多门学科2.编写课程标准依据课程标准:1.指导具体每门学科教学2.教师教学的直接依据3.编写教材、评价、考试、命题的依据教材:1.教师教学主要依据; 2.教材编写原则。

第六节 新课程改革

理论基础:人本主义、建构主义、多元智能理论核心理念: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新课改——具体目标。

旧课程 新课程 课程功能 注重知识传授(教师) 强调主动学习(学生)课程结构 学科本位,科目过多,缺乏整合 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课程内容 繁难偏旧,教材为本 注重基础,简化内容,反应新研究成果,紧密联系现实课程实施 接受学习、死记硬背 主动参与、勤于动手课程评价 甄别、选拔 激励,促进课程管理 国家集权 三级管理。口诀:公狗室内评理。

新课改——具体内容 口诀:木(目)姐学评理小结课程目标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课程结构 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体系,小学以综合为主;初中分科和综合相结合;高中分科为主。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必修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必修课(信息技术、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口诀:信社研劳课程实施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课程评价 立足过程 过程性评价促进发展 发展性评价基本内涵:评价目的是促进发展评价内容综合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更注重评价过程口诀:许三多过目不忘课程管理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体系。

【笔记】今日重点学生与教师1.教师素养:身心能知道2.教师的专业发展:三阶段理论、途径3.师生关系:两学生一自身,民主矛盾不再深课程 1.课程类型2.课程影响因素:社会、知识、儿童3.课程理论:知识中心、学习者中心、社会中心4.课程组织方式:纵向和横向、逻辑和心理、螺旋和直线5.课程设计模式:目标(泰勒)、过程6.课程内容: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7.新课改:具体目标(公狗室内评理)、具体内容。

【笔记】主观题汇总

1.简述知识中心课程论的代表及观点。(核心+编排+ 师生关系)

2.简述儿童中心课程论的代表及观点。

3.简述课程组织方式有哪些。(纵、 横+逻辑、儿童+螺旋、直线)

4.简述课程计划及其内容。

5.简述课程标准的含义及其作用。

6.教科书编写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柯基死,瞬间息)

7.新课改的目标。(公狗室内评理)8.新课改的内容。

9.新课改强调的综合实践课的内容。(信社研劳)

10.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观摩微格训练反思)

11.教师素养包括哪些? (身心能知道)

12.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两学生一自身,民主矛盾不再深)。


教学

第三模块 教学

第七章 教学

第一节 教学概述

一、教学的意义(单选、简答、辨析)★

(一)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国家;(二)教学是传授知识、促进学生发展最有效的形式-师生;(三)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学校工作必须以教学为主-学校。

二、教学的基本任务(简答、辨析)★

(一)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首要任务;(二)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智育;(三)发展学生的体力,促进学生的健康——体育;(四)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审美情绪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德——德育、美育、个性发展。口诀:双基+四育+个性。

三、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单选、简答)★

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口诀:背上Book学。

(一)备课——是首要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1..三项工作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3.三种计划学年或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计划(教案)。

(二)上课1.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2.教学任务-课的类型根据任务类型(1)传授新知识课(新授课)(2)巩固知识课(复习课)(3)培养技能技巧课(技能课)(4)检查知识课(检查课)根据完成任务类型数(1)单一课(2)综合课。3.好课标准(1)目标明确(2)重点突出(3)内容正确(4)方法得当(5)表达清晰(6)组织严密(7)气氛热烈。口诀:标点内方表演热烈。

(三)作业布置与批改1.课内作业、课外作业2.要求(1)符合课标和教科书的要求,要有代表性(2)分量要适当,难易要恰当(3)向学生提出明确要求,并规定完成时间(4)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作业。口诀:课标分难易,明时批检查。

(四)课外辅导1.要求(1)从辅导对象的实际出发,确定辅导内容和措施(2)辅导只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不能将主要精力放在辅导上。

(五)学业考评1.信度某一测验在多次测验后所得到的分数稳定和一致程度2.效度是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4.难度:试题难易程度5.区分度:测验对考生实际水平的区分程度包含不同难度的试题,才能提高区分度。

第二节 教学过程

一、教学过程的本质观(单选+简答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教学过程认识的间接性 以间接经验为主有领导的认识 有老师的指导认识的简捷性 高效认识的交往性 师生互动认识的教育性 促进学生发展。口诀:贱贱领娇娇。

四、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辨析)★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相统一的规律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口诀:教师直接两巴掌。

(一)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单选、简答、辨析 间接经验:由书本、课堂和他人那里获得 直接经验:通过亲身实践得来的知识1.学生的学习以间接经验为主2.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3.两者要结合,防止片面。

(二)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单选、简答、辨析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2.发展智力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3.既要重视掌握知识,又要重视发展能力形式教育论:注重智力发展实质教育论:注重知识传授。

(三)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单选、简答、辨析1.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2.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为他们积极学习只是奠定了基础3.有机结合,寓德育于教学,教书育人。

(四)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单选、简答、辨析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的关系1.教师处于组织者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2.学生处于学习主体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3.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第三节 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一、教学原则(单选、简答、材料分析)★

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系统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量力性原则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统一原则口诀:冯巩找阴(因)凉(量),寻(循)思理直发。

(一)直观性原则1.定义直观性原则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直接感知实物、模型或教师用形象语言描绘教学对象,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最经济)2.实施要求(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2)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注意:直观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二)启发性原则1.定义启发性原则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实施要求(1)老师应讲的“少而精”,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2)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3)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4)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学会思考。口诀:少讲、调动主动、学会思考。

(三)巩固性原则1.定义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2.实施要求(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2)抓好学生的复习环节和运用环节;(3)教学生复习和记忆的方法。口诀:理解复习方法。

(四)循序渐进原则(系统性)1.定义循序渐进原则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2.实施要求(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还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由具体到抽象;(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3)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由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口诀:教材学生重难点。

(五)因材施教原则1.定义因材施教原则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2.实施要求(1)了解学生的实际和个别差异,为因材施教奠定基础;(2)运用多种方式教学,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培养学生特长。

(六)理论联系实际原则1.定义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2.实施要求(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2)重视引导学生运用知识;(3)逐步培养与形成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口诀:讲练结合,提高能力,需补充教材。

(七)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1.定义:量力性原则又称可接受性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2.实施要求:①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②考虑学生认识发展的时代特点。

(八)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教书育人)1.定义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指教学中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知识,同时结合知识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人生观、科学世界观的教育。2.实施要求(1)教师要保证教学的科学性;(2)发掘教材的思想性,注意在教学中对 学生进行品德教育;(3)要重视补充有价值的资料、事例或录像;(4)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修养。口诀:教书育人,需补充资料,提高自己。

二、教学方法

(一)类型(单选、材料分析)

1.以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①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②运用要求:a.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启发性、趣味性b.讲究讲授的策略与方式c.讲究语言艺术。口诀:内容方式和艺术。(2)谈话法/问答法(单选+简答)①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得或巩固知识的方法。②运用要求:a.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b.要善问c.要善于启发诱导d.要做好归纳、小结口诀:前-问题、中-启发、后-归纳。(3)讨论法(单选+简答) ①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从而获得知识的方法。 ②运用要求a.问题要有吸引力b.要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启发引导c.做好讨论小结口诀:前-问题、中-启发、后-归纳。

2.以直观感知为主(1)演示法(单选+材料)①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②演示法的基本要求包括:a.做好演示前的准备;b.要使学生明确要求c.感知演示对象,并进行综合分析。

3.以实际训练为主实验法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②实验法的基本要求包括:a.明确目的,精选内容,制订详细的实验计划,提出具体的 操作步骤和实验要求;b.重视语言指导,重视教师示范的作用;c.要求学生独立操作,及时检查结果。

【笔记】总结讲授法 老师讲VS学生听谈话法 老师问VS学生答谈论法 学生VS学生演示法 老师做VS学生看实验法 学生做VS教师看。

(二)材料分析题答题技巧

1.答题步骤:(1)先读题干——题目问的是什么(哪条、哪些)(2)回顾教材——找到对应的知识点(3)分析材料——找到关键信息(4)组织答案——理论+材料。

2.材料组织(1)总——材料当中某某老师贯彻了……教学原则。(2)分——理论+材料(……原则是指……;材料当中某某老师……)(3)总——总之,某某老师在教学中……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第六节 教学评价

一、教学评价的类型(一)

按评价标准分类教学评价可分为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教学评价类型相对评价 你跟别人比(常模参考评价)绝对评价 和客观标准比(目标参照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 和自己比(个体差异评价)。

(二)按评价功能教学评价可以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教学开始前(摸底考试)形成性评价:教学过程中(随堂测验)终结性评价:教学结束后(初中会考;高考)。

【笔记】诊断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实施时间 教学之前 教学过程中 教学之后评价目的 摸清学生底细以便安排学习 了解学习过程,调整教学方案 检验学习结果,评定学习成绩评价方法 观察、调查、作业分析 测验 日常测验、作业分析、日常观察 考试或考查作用 查明学习准备情况和不利因素 确定学习效果 评定学业成绩。

【笔记】今日重点: 教学 教学概述 教学意义:国家+学校+师生教学任务:双基+四育+个性教学基本环节:背上Book学 教学过程 本质:贱贱领娇娇规律:教师直接两巴掌 教学原则 冯巩找阴(因)凉(量),寻(循)思理直发 教学方法 讲授、谈话、谈论、演示、实验 教学评价 相对、绝对、个体内差异诊断、形成、总结。

【笔记】主观题汇总:

1.教学的基本任务。(双基+四育+个性)

2.教学的意义。(国家+学校+师生)

3教学的基本环节。(背上Book学)

4.备课的要求。(备学生、教材、教法)

5.上课的具体要求。(标点内方表演热烈)

6.布置作业的要求。(课标分难易,明时批检查)

7.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8.简述教学原则(8条)含义及运用要求。

9.简述教学方法(5条)含义及其要求。


德育

第十七章 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品德概述

一、品德的心理结构(单选、辨析

(一)道德认知——基础(二)道德情感——动力和催化剂直觉的道德情感-具体的道德情境想象的道德情感-某种道德形象伦理的道德情感-以说理体验(三)道德意志——精神力量(四)道德行为-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道德行为包括道德行为技能和道德行为习惯(关键)。

第二节 品德发展理论

一、皮亚杰的品德发展的阶段

理论方法:对偶故事法思考:这些孩子的过失是否相同? 这两个孩子中,哪一个问题更严重些?故事1:约翰去餐厅吃饭不小心打碎了 15个杯子故事2:亨利在厨房偷吃果酱时,打 碎了1个杯子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可逆性阶段公正阶段。口诀:自我权利可争取。

(一)自我中心阶段(前道德阶段)1.5—6岁前2.无规则阶段(二)权威阶段(他律阶段)1.6—8岁2.绝对尊敬和服从权威(规则不变)3.根据结果判断,判断行为好坏(三)可逆性阶段(自律阶段)1.9—10岁2.同步间约定,共同遵守(规则可变)3.据动机判断,规则是可以改变的4.10岁是他律和自律的分水岭(四)公正阶段1.11—12岁以后2.公道、公正、平等、有爱、人道、善良、有爱心为判断标准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可以改变吗,可以跳跃吗?不可逆,不能跨越(顺序性)。

二、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道德两难故事法)

(一)前习俗水平1.惩罚与服从阶段:看行为的结果2.相对功利取向阶段:看是否满足自身利益(二)习俗水平1.寻求认可阶段:得到认可2.遵守法规取向阶段:遵纪守法(三)后习俗水平1.社会契约论:契约可以改变2.普遍伦理取向阶段:良心,生命价值高于一切。口诀:丞相遵循社会伦理。

第三节 中学生品德形成与发展

一、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

(一)外部因素1.家庭2.学校教育3.社会因素4.同伴群体(二)内部因素1.认知失调2.态度定势3.道德认知口诀:外有家校社伴 内有太(态)失德。

二、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

(一)依从:从众、服从-盲目性、被动性、不稳定性(二)认同:自觉、主动、稳定性(三)内化:高度自觉、 主动、 坚定。

三、品德的培养

(一)有效地说服(二)树立良好的榜样(三)利用群体约定(四)角色扮演(五)价值辨析(六)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口诀:说服榜样(做)群演,值当!

第十八章 德育

第一节 德育内容

一、德育内容(单选、辨析)

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思想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教育:良好个性塑造培养心理健康教育:良好心理素质。口诀:正(政)想到(道)你心里(理)。

第二节 德育过程

一、德育过程的矛盾和结构

(一)德育过程的结构德育过程的结构: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二)德育过程的矛盾德育过程中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基本矛盾(外在): 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vs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内在矛盾:学生品德发展的新需要vs学生已有品德水平。

二、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规律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规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学生在活动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反复、前进性规律。口诀:知情意行内矛盾,冻脚长期反复前

(一)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1.知(基础)2.情(动力、催化剂)3.意(精神动力)4.行(重要标志)(二)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三)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四)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反复性和前进性规律。

第三节 德育原则、方法与途径

一、德育原则导向性原则

疏导性原则知行统一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长善救失原则(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集体与个人教育相结合(平行主义原则)。口诀:向导至尊,一个营长。

(一)导向性原则

1.含义德育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

2.贯彻要求(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2)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和要求(3)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口诀:方向性:政治方向+符合政策理想性:理想结合现实。

(二)疏导性原则

1.含义循循善诱,以理服人

2.贯彻要求(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口诀:正面疏导。

(三)知行统一原则(理论联系实际)

1.含义理论教育+实际锻炼

2.贯彻要求(1)加强思想道德理论教育(2)指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3)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坚持知行统一(4)教育者言行一致、严于律己,言行一致。口诀:教师要以身作则,理论实践相统一。

(四)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1.含义尊重学生+严格要求

2.贯彻要求(1)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2)要求要合理正确、明确要求、宽严有度(3)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认真执行口诀:重信赖,明合适,真执行。

(五)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1.含义有计划、有目的地把来自各方面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和调节,协调一致,前后连贯

2.贯彻要求(1)要统一学生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2)要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3)德育要有计划和系统地进行。口诀:三体联动+计划系统。

(六)因材施教原则

1.含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思想品德发展的实际进行教育

2.贯彻要求(1)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2)根据学生特点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进行教育。口诀:个性+个人+年龄。

(七)长善救失原则(发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1.含义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2.贯彻要求(1)“一分为二”看待学生(2)发扬优点,克服缺点(3)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自我教育。口诀:一分为二+转化+自评。

(八)集体与个人教育相结合(平行主义原则)

1.含义通过集体的力量教育个别学生,通过个别学生的教育影响集体

2.贯彻要求(1)组织和建设好集体(2)通过集体教育学生个人(3)通过个人影响集体。

二、德育方法说服法

(说)榜样法(看)锻炼法(做)陶冶法(感)品德评价法(评)修养法(自我)。口诀:说看做感评自我。

(一)说服法

1.含义借助语言和事实,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2.地位: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最基本的方法3.包括:语言说服、事实说服4.要求(1)明确目的性(2)富有知识性、趣味性(3)注意时机(4)以诚待人。口诀:明目识趣实诚人。

(二)榜样法1.含义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2.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学生中的榜样3.要求(1)选好学习的榜样(2)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3)引导学生向榜样学习。口诀:选基因(引)。

(三)锻炼法1.含义有目的地组织活动,锻炼学生的品德2.包括:学习活动、课外活动、劳动、社会实践活动等3.实施要求(1)坚持严格要求(2)调动学生的主动性(3)注意检查和坚持。口诀:主动要求检查。

(四)陶冶法1.含义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2.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3.实施要求(1)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2)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情境创设(3)与启发说服相互结合。口诀:启发(他)参与情境。

(五)品德评价法1.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促使其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督促其不断进步的一种方法2.类型(1)表扬:赞许和表扬(2)奖励:颁发奖状、奖品、授予称号等(3)处分: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和开除学籍。

(六)修养法1.含义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经过自觉学习、自我反思和自我行为调节,使自身品德不断完善的一种重要方法2.包括:学习、座右铭、立志、自我批判、慎独等。

三、德育途径(单选、简答)

(一)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基本途径)(二)课外和校外活动(三)劳动(四)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组织的活动(五)班主任工作(重要而特殊的途径)。口诀:劳模班主任上课爱活动。


认知基础

第四模块 中学生学习心理

【笔记】第八章 学习认知基础★、第九章 学习与学习理论★、第十章 学习动机★、第十一章 学习迁移★、第十二章 学习策略第十三章 知识与技能第十四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力。

第八章 学习的认知基础

【笔记】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

第一节 感觉(单选

一、概念感觉: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二、规律★

(一)同一感觉(单选)1.感受适应(1)相同的刺激物持续地作用同一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2)听觉适应、温度适应、嗅觉适应等(3)视觉适应①明适应:由暗到亮,感受性下降(5分钟)②暗适应:由明到暗,感受性提高(30~40分钟)。2.感觉对比 (1)两种不同的刺激物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2)同时对比-同时作用(3)继时对比-继时作用。

(二)不同感觉1.相互补偿:某种感觉受损或缺失,其他感觉予以补偿2.联觉:一种感觉引起或同时兼有另一种感觉。

第二节 知觉(单选

一、概念知觉: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二、知觉的分类(单选)

(一)社会知觉1.首因效应与陌生人初次相见时给自己留下的印象。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又称为“最初效应”。 2.近因效应最近获得的有关熟人的信息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和强烈影响。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也叫最近效应。3.晕轮效应/光环效应对人的某些品质、特征形成了清晰、鲜明的印象后,掩盖了其与品质、特征的知觉。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对他的其他特征做出相似判断,即以偏概全。4.社会刻板印象对社会上的某类人群所持有的固定看法。对一群人的特征或动机加以概括,把概括的得出群体的特征归属于团体中的每一个人,认为他们每个人都具有这种特征,而无视团体成员中的个体差异。

三、知觉的特性(单选、简答)★

1.知觉的整体性在刺激不完备时,根据一些个别对象而知觉到的是一个有意义的整体的特性。个体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统一整体的过程,就是人把事物各部分属性综合起来,从而能够整体地把握该事物。

2.知觉的理解性人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感知的事物加工处理,并用言语把她得特性揭示出来的特性。用经验加以概括赋予说明的加工过程。

3.知觉的选择性对一部分刺激物进行清晰反映,而对其余刺激物进行模糊反映的特性。当面对众多客体时,知觉系统会自动将刺激分为对象和背景,并把知觉对象优先地从背景中区分出来。

4.知觉的恒常性知觉不因物理条件的变化而改变,仍然相对稳定和不变的特性。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映像仍相对不变种类:大小恒常、形状和方向恒常、颜色恒常、亮度恒常。

第三节 注意(单选、辨析、简答)★

一、注意的概念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二、分类及规律应用(单选、简答)★

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

1.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1)无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2)条件客观:刺激物的特点主观:人的状态(3)无意注意规律(单选、简答)①善于利用客观刺激物的特点,组织学生的注意②教师在教学中要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知识经验和情绪状态。口诀:刺激学生

2.有意注意(随意注意)(1)有目的、需要意志努力、主动(2)条件①加深对任务目的理解②对兴趣的依从性③合理组织活动④排除内外因素干扰(3)有意注意规律(单选、简答)①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②激发和培养间接兴趣③正确组织课堂教学④采取方法,制止注意分散。口诀:目激教学方法(4)两种注意转化规律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两种注意有节奏的交替转换。

3.有意后注意(单选):有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

四、注意的品质★

1.广度(单选):对象的数量2.稳定性:保持在对象上的时间长短(1)起伏:①间歇性加强或减弱②受生理影响造成,无消极影响(2)分散①离开当前任务,被无关事物吸引②消极影响3.分配:在同一时间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4.转移:主动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第四节 记忆(单选、辨析、简答)★

一、概念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

二、分类★

1.保持时间长短(单选、辨析、简答)★

(1)瞬时记忆(单选)①客观刺激停止后,感觉信息在极短时间内保存下来②时间长短:不超过4秒③容量较大④形象鲜明⑤信息原始,记忆痕迹容易衰退⑥主要编码形式:图像记忆。

(2)短时记忆(单选、简答、辨析)①人脑中的信息在一分钟之内加工与编码的记忆②时间长短:不超过1分钟③容量有限:7±2个组块④意识清晰⑤易受干扰⑥主要编码形式:言语听觉。口诀:时短量限意识清,易受干扰言语听。

(3)长时记忆①信息经过充分加工,在头脑中长久保持②时间长久③容量无限④编码形式:意义编码。

2.内容和经验的对象(单选)(1)形象记忆:事物形象 例:图片(2)逻辑记忆:事物关系。例:概念原理法则(3)情绪记忆:情感情绪。例: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4)动作记忆:运动或动作。例:学会游泳。

3.信息加工与储存的内容(单选)(1)陈述性记忆--是什么(2)程序性记忆--怎么做。

三、记忆的过程(单选、简答)★

1.保持和遗忘(单选、简答)★

(1)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不均衡,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呈负加速,到一定程度不再遗忘(2)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单选、简答)①学习材料的性质与数量②学习程度:过度学习(150%的学习程度记忆效果最好)③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前摄抑制:前干扰后倒摄抑制:后干扰前④识记者的态度。口诀:杏树成态系。

2.回忆和再认(单选)(1)回忆: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在眼前,人脑中重新呈现(2)再认:人们对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当它再度呈现时,仍能认识的心理过程区分:事物是否在眼前。

第五节 想象

一、想象的概念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二、想象的分类(单选)★

1.有无目的性有意想象:有目的,需要意志努力无意想象:无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2.内容是否新颖再造想象:根据语言描述或者图像示意创造现象:独立形成新形象。

第六节 思维

一、思维的概念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性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透过现象看本质。

二、思维的分类(单选

1.凭借物不同(1)感知动作思维:动作(2)具体形象思维:形象(3)抽象逻辑思维:符号、语言2.探索目标方向:集中性思维、发散性思维3.创新程度(1)常规性思维(2)创造性思维4.逻辑性(1)分析思维-逐步推导(2)直觉思维-直接领悟。

学习理论、学习动机

第九章 学习与学习理论★

第一节 学习的实质与类型

一、学习的实质与类型(单选、辨析

1.含义个体由于经验而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2.实质(1)由反复的经验而引起的(2)个体产生了某种变化:①不一定是外显行为②不一定立刻见诸行动(3)所引起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3.范畴(1)广义:人类和动物(2)狭义:人类。

二、加涅学习结果分类(单选、简答

(1)言语信息(2)智慧技能(外部)(3)认知策略(内部)(4)动作技能(5)态度口诀:胭脂太动人。

第二节 学习理论★

巴甫洛夫的狗,桑代克的猫。斯金纳的老鼠,班杜拉的宝宝。苛勒的猩猩抓香蕉。布鲁纳:“我发现! ”奥苏泊尔:“我接受! ”建构主义者:“你和我建构的不一样! ”罗杰斯:“我不指导! ”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1、概述(1)概念 学习是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联结(2)代表人物巴浦洛夫、桑代克、斯金纳、班杜拉等。

2.巴浦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1)实验:狗分泌唾液①食物:无条件刺激物②铃声:中性刺激③分泌唾液: 条件反射④铃声: 条件刺激(2)基本规律(单选)①泛化(分不清):对相似的刺激做出相同的反应 例:杯弓蛇影、草木皆兵②分化(分得清):对相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例:形近字分析:魑魅魍魉。

3.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1)实验:猫与迷箱(2)基本观点(单选)①学习的实质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这种联结是直接的,不需要中介作用②学习是一个逐渐的、盲目的、常识错误的过程③联结学习规律准备律:动机练习律:反复练习效果律:评价反馈。

4.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1)实验:小白鼠压杠杆(2)观点①学习实质—建立操作和强化物之间的联结②基本规律(单选)1)强化:正强化-呈现愉快刺激,增加行为发生的频率负强化-撤销厌恶刺激,增加行为发生的频率2)惩罚:呈现厌恶刺激,降低行为发生频率3)消退:无强化物刺激,降低行为发生概率例:考第一名 新手机(正强化) 好好学习(行为增加) 免除家务(负强化) 上课捣乱 站在教室后面(惩罚) 不捣乱(行为减少) 忽视(消退) 类型 结果 手段 例子正强化 行为增加 给想要 考前十名奖励新手机负强化 行为增加 除厌恶 考前十不用做家务惩罚 行为减少 给厌恶 捣乱就站墙角消退 行为减少 漠视 不予理睬4)判断技巧:a.行为:增加or减少;b.措施。

5.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1)实验:儿童攻击充气娃娃实验对象:学前儿童实验材料: 一个人正在踢打充气娃娃第一组:那个人受到奖励第二组:那个人受到惩罚第三组:没看到任何结果当三组儿童被带进有充气娃娃的房间:第一组:最多攻击行为,踢打充气娃娃第二组:攻击行为最少第三组:居中(2)观察学习注意、保持、再现、动机(3)动机来源(单选)①直接强化:个体直接体验到行为后果②替代强化:个体看到榜样受到强化而强化③自我强化: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强化。

【笔记】行为主义理论代表人物实验 基本规律巴普洛夫 狗唾液分泌 条件反射;泛化分化桑代克 猫开迷箱 尝试错误;三规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斯金纳 白鼠压杠杆 强化理论(正强化、负强化、惩罚、消退);程序教学班杜拉 宝宝打娃娃 观察学习;替代性强化。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单选、简答

1.概述 刺激—反应之间以意识为中介,S-O-R。

2.苛勒-完形顿悟说(单选)(1)实验:猩猩抓香蕉(2)观点①学习结果1)形成新的格式塔(完形)2)刺激和反应之间以意识为中介②学习过程:对情境的突然顿悟。

3.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1)学习观(单选)①实质: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②环节:获得、转化、评价(2)教学观(单选、简答)①教学目的: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②教学原则:动机、结构、程序、强化口诀:冻结城墙(3)发现学习论①定义:让学生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②步骤: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口诀:一发现,二结构,三过程,四原则。

4.奥苏泊尔-有意义接受学习论(单选、辨析、简答)(1)实质:新旧知识建立起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①非人为:逻辑关系②实质性:内在联系 例:数学——二元一次方程(2)条件①学习材料本身具有逻辑意义②学习者自身因素1)具有能同化新知识的认知结构2)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口诀:逻辑任性(3)同化理论(单选)①有意义学习的过程就是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过程②原有观念和新观念之间的关系1)下位学习(类属学习):将概括程度较低的新概念归属到原有的概括程度较高的概念之下的学习2)上位学习(总括学习):新概念比原有概念的概括程度更高 3)并列结合学习:新概念与原有概念是并列关系 类型 关键词下位学习 总分上位学习 分总并列结合学习 分分③判别技巧1)找:新学习的内容是什么2)判:新学习内容的概括程度3)定位:低下高上同并。

【笔记】认知主义理论代表人物 学说 内容苛勒 完形顿悟说 积极主动地形成完形;对情境突然顿悟布鲁纳 认知结构学习论 主动形成认知结构;理解学科基本结构;发现学习奥苏泊尔 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有意义学习;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

三、建构主义学习观(单选、简答

1.概述(1)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的意义都是每个人自己定的,理解依赖于个人经验(2)学习是学习者与环境交互作用过程中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2.知识观:动态性3.学习观:情境性、社会互动性、主动建构4.学生观:丰富性、差异性5.教学观:情景式教学、支架式教学、合作学习口诀:知识观动态,学情互主动,学生丰富差异性,教学情境支架合。

四、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1.概述(1)强调人的正面本质和价值、成长和发展(2)主要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论2.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论:学生中心的教学观(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单选)(1)教师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源,提供一种促进学习的氛围,让那个学生自己决定自己的学习(2)教师角色:助产士和催化剂。

巴甫洛夫的狗(泛化、分化) ,桑代克的猫(尝试错误说、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斯金纳的老鼠(正负强化、惩罚、消退、程序教学) ,班杜拉的宝宝(替代性强化) 。苛勒的猩猩抓香蕉(顿悟) 。布鲁纳: “我发现! ” ( 发现学习)奥苏泊尔: “我接受! ”(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上下并学习)建构主义: “你和我建构的不一样! ”(主动、合作、差异)罗杰斯: “我不指导! ” (非指导性教学)。

第十章 学习动机★

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单选、辨析、简答)★

一、学习动机的分类

1.学习成就动机(奥苏泊尔)(单选)(1)认知内驱力:求知欲(2)自我提高内驱力:地位、尊重(3)附属内驱力:长辈的夸奖。

二、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1.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单选、辨析、简答、材料)(1)倒U曲线关系(2)中等动机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3)最佳学习动机与任务难度关系①任务较容易,最佳动机水平较高②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水平也适中③任务越困难,最佳动机水平较低。

第二节 学习动机理论

一、需要层次理论(单选、简答、材料

1.代表人物:人本主义-马斯洛2.基本需要(1)生理(2)安全(3)归属与爱:组织、关爱(4)尊重:地位、尊重、自尊(5)自我实现口诀:自尊爱安生PS:只有低级需要得到满足或部分满足时,高级需要才会出现。前四种是缺失性需要,自我实现是成长性需要3.观点: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缺失性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而引起的4.教育意义: 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更应该关心学生的生活和情感。

二、成就动机理论(单选、材料

1.代表人物:阿特金森2.动机分类(1)力求成功的动机(2)避免失败的动机3.观点成就动机水平高:难度适中成就动机水平低:非常难,非常简单。

三、成败归因理论(单选、辨析、简答、材料

1.代表人物:韦纳2.三个维度:内部和外部、稳定和非稳定、可控制和不可控制3.六个因素:能力、努力、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4.习得性无助(1)个人经历了多次失败挫折,对问题产生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和行为(2)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归因类别 是否稳定 内外部 是否可控 稳定 不稳定 内部 外部 可控 不可控能力 √ √ √努力 √ √ √ 任务难度 √ √ √运气 √ √ √身心状况 √ √ √外界环境 √ √ √5.启示:教育者要引导学生把成败归因于努力。

四、自我效能理论(单选、简答、材料

1.代表人物:班杜拉2.含义: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第三节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简答、材料)★

一、内部动机

1.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2.设置合适的目标3.培养恰当的自我效能感4.训练归因二、外部动机1.表达明确的期望2.提供明确的、及时且经常性的反馈3.合理运用外部奖励4.有效地运用表扬。口诀:内部:兴趣目标,归因自信 外部:外表期望反馈。

学习迁移、策略、知识与技能、问题解决与创造力

第十一章 学习迁移★

第一节 学习迁移概述★

一、概念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二、分类(单选、辨析、简答

1.迁移的性质(1)正迁移:积极(2)负迁移:消极2.迁移的顺序(1)顺向迁移:前对后(2)逆向迁移:后对前 顺向迁移 逆向迁移正迁移 数理化不分家;会骑自行车有助于学摩托车 学了方程,秒解鸡兔同笼负迁移 会骑自行车,再学三轮车比较难 学了英语,忘了拼音3.学习材料的抽象概括水平(1)垂直迁移(纵向迁移)①自上而下(下位学习)②自下而上(上位学习)(2)水平迁移(横向迁移):同一概括水平(并列结合学习)4.迁移的内容(1)一般迁移(非特殊迁移):原理、方法、策略到具体(2)具体迁移(特殊迁移):具体到具体例:日→晶。

第二节 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单选、材料)

一、共同要素说(单选、材料)★

1.代表:桑代克、伍德沃斯2.实验:图形面积的估算前测→训练→后测3.观点:(1)两情境中有共同成分时可以促进迁移(2)迁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二、经验类化理论(单选、材料)★

1.代表:贾德2.实验:水下打靶A组学习折射原理B组不学习1.2英寸:A组、B组无差别4英寸:A组优于B组3.观点:(1)必要条件:有共同要素(2)关键:学习者能在两种活动中通过概括形成能够泛化的共同原理。

第三节 迁移与教学(简答、材料)★

一、影响迁移的因素

1.学习情境的相似性2.学习材料的性质3.学习活动的多样性4.原学习的熟练和理解程度5.年龄特征6.智力水平。口诀:才(材)情智活熟年。

二、促进迁移的教学

1.精编教材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口诀:教材编成(程)册(策)。

第十二章 学习策略

第一节 学习策略概述

概念: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为了达到有效的学习目的而采用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方法的综合。

第二节 典型的学习策略(单选)★

一、认知策略

1.概念:学习者信息加工的方法和策略;

2.分类

(1)复述策略①概念: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之上的学习策略②常用1)画线强调2)利用随意识记3)复习形式多样化4)多种感官参与5)排除互相干扰6)整体识记与分段识记7)过度学习(150%最佳)。

(2)精加工策略①概念: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②常用1)记忆术a.形象联想法b.谐音联想法c.首字连词法d.位置记忆法e.关键词法2)做笔记3)提问4)生成性学习5)运用背景知识,联系客观实际。

3.组织策略

定义: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学习策略②分类1)归类2)纲要a.主题纲要法:关系图b.符号纲要法:层次网络和流程图4.关于图表精加工策略:生成性学习,新生成,加深理解组织策略:已有逻辑关系,以图表示,形成结构、清晰脉络5.区分 区分复述策略 机械、重复精加工策略 巧记组织策略 分类、归纳。

二、元认知策略

1.元认知(1)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2)元认知知识:知道做什么(3)元认知监控:知道何时做,如何做2.元认知策略(1)计划(2)监控(3)调节。

三、资源管理策略

1.概念辅导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策略,有助于学生适应环境并调节环境,以适应自己的需要2.常用(1)时间(2)学习环境(3)学习求助(资源利用)(4)努力。

第十三章 知识与技能

第一节 知识的学习

一、知识的类型(单选)★

1.知识本身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1)符号学习:猫(2)概念学习:动物(3)命题学习:猫和狗都是人类的好朋友2.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1)下位学习:总分(2)上位学习:分总(3)并列组合学习:同一水平3.知识的表征方式(1)陈述性知识①定义:语言陈述的知识(是什么)②表征方式:命题或命题网络例:国宝熊猫爱吃竹子(2)程序性知识①定义:反应操作步骤的知识(怎么做)②表征方式:产生式或者产生式系统例:如果…那么…。

第二节 技能的学习(单选,辨析,简答

一、技能的含义(辨析

1.含义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2.特征通过学习和练习星辰——并非本能一种活动——并非程序性知识(知识和技能的区别)合乎法则——并非随意运动3.种类心智技能(脑力活动)操作技能(体力活动)。

二、操作技能

1.含义:在练习基础上,有一系列的外部动作以合理的程序组成的操作活动方式。2.形成阶段(单选,简答)操作定向(知识):了解基本的动作机智操作模仿(尝试做):尝试做某种动作操作整合(动作串成串):动作固定操作熟练:自动化。口诀:蒸(整)熟香(向)馍(模)。

3.操作技能的培养(简答)(1)准确的示范和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4)建立稳定而清晰的动觉(动觉:自己给自己的反馈)。口诀:示讲练反动。

4.高原现象(单选)(1)含义:某一个时期练习成绩不随着练习次数提高的停滞(2)原因: ①学习方法固定化②学习任务复杂化③学习动机减弱、兴趣降低④生理和心理疲劳⑤意志品质不够顽强。口诀:冻(动)皮(疲)一(意)方人(任)。

第十四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力

第一节 问题解决(单选、简答)★

一、问题及问题解决

1.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单选)★

发现问题→明确分析/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2.影响因素(单选、简答)★

(1)问题情境和表征方式(问题理解)(2)个体的智能与动机(3)思维定势与功能固着(单选)①思维定势:先前的活动所形成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思维定势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②功能固着:在解决问题时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看不到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4)原型启发与酝酿效应(单选)①原型启发:在其他事物或者现象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②酝酿效应:长期致力于某一问题而百思不得其解,如果暂时停下来去做别的事几小时、几天或几周之后, 可能会忽然想到解决问题的办法(5)情绪状态(6)已有的知识经验。口诀:执着启动表情。

3.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简答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3)提供多种练习机会(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口诀:脂肪练习。

第二节 创造力及其培养

一、创造性思维

1.本质以创造性思维为核心的多种能力的综合,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2.特点(单选)流畅性:灵敏迅速, 观点多变通性:思维灵活, 随机应变独创性(独特性):不寻常和不落常规3.影响因素(1)环境(2)智力(辨析)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高智商≠高创造性,不充分条件)低创造性的智商可能高, 也可能低高创造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高智商是高创造性的必要条件)(3)个性。

三、智力(单选

1.智力形态论(单选、辨析)(1)提出者:卡特尔(2)智力形态 ①流体智力以生理为基础,如记忆广度;20岁达顶峰,30开始降低②晶体智力以经验为基础,如常识;与教育文化相关,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区分 流体智力 晶体智力先后天 先天遗传 后天学习内容 记忆、推理、知觉速度、理解 教育、文化、词汇、审美发展速度 25岁到顶峰,之后开始下降 持续上升。

发展心理(1)

第五模块 中学生发展心理

第十五章 中学生发展心理

一、认知发展理论(单选、简答)★

1.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四阶段(单选、简答

(1)感知运动阶段①0-2岁②通过感觉运动适应外界环境③客体永恒性(2)前运算阶段①2-7岁②思维不可逆③未获得守恒④泛灵论 ⑤以自我为中心(3)具体运算阶段①7-11岁②思维可逆,简单的抽象思维(具体逻辑思维)③获得守恒概念④去自我中心(4)形式运算阶段①11-15岁以上②出现抽象逻辑思维③推理演绎阶段 年龄段 特点感知运动阶段 0—2岁 动作感觉感知世界客体永久性前运算阶段 2—7岁 思维不可逆未守恒泛灵论自我中心具体运算阶段 7—11岁 思维可逆获得守恒去自我中心具体逻辑思维形式运算阶段 11—15岁以上 推理演绎抽象逻辑思维顺序发展、不可逾越、不可逆客体永恒性:某一客体从儿童视野中消失时,儿童知道该客体并非不存在。守恒:物体不论其形态如何变化,其质量是恒定不变的。泛灵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自我中心:别人眼中的世界和自己看到的一样,世界是为他而存在的,一切都围绕着他转。

二、维果茨基认知发展理论(单选、简答

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1)低级心理机能;高级心理技能(2)发展的实质: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 2.教学与发展的关系 (1)最近发展区:成人帮助下可以达到的问题解决水平与个体已经达到的问题解决水平之间的差异(2)教育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

第二节 中学生情绪情感发展心理(单选、简答、材料)★

一、情绪情感概念

1.情绪: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2.情感:和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一种比较复杂而又稳定的态度体验情绪:生理需要相关、出现早、暂时的、易变的情感:社会需要相关、出现晚、长久的、深刻的。

二、情绪情感的分类★

1.情绪状态(单选)(1)心境平静而持久弥散性、长期性(2)激情强烈的、爆发性的、时间短促伴有生理变化和外部行为表现(3)应激: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下引起的高度紧张的状态2.情感(单选)(1)道德感:按照道德标准评价别人产生的主观体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2)美感:按照审美标准评价产生的主观体验艺术审美(3)理智感:人认识事物和探索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主观体验求知欲、好奇心。

三、中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单选、简答、材料)★

1.情绪情感更加丰富2.情绪的强烈性3.情绪不够稳定4.情绪的易激动性5.情绪两极性明显6.情绪的开放性与掩饰性相交织7.逆反性。口诀:疯(丰)抢(强)不稳易激动两极放肆(饰)逆反心。

四、中学生情绪情感的培养(简答、材料)★

1.教会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2.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3.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问题4.教会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防御机制5.通过实际锻炼提高学生情绪调节能力。口诀:方能装(状)提(体)问。

五、防御机制(单选)

(一)文饰合理化,个体给自己找一些合理化的理由解释不合理的事情酸葡萄心理、甜柠檬心理(二)投射把自己的态度、看法、意念投射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和自己一样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三)代偿个体用某种方法弥补其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以掩饰自卑和不安全感残疾人的励志故事(四)升华把一些不被社会接受的冲动转向更为高级的、社会能接受的活动失恋了写首诗(五)退行遇到挫折和应激时,心理活动退回到较早年龄阶段的水平啃老族。

第三节 意志

一、概念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二、动机冲突(单选)★

1.双趋冲突:两个都想2.双避冲突:两个都不想3.趋避冲突:想···又怕···4.多重趋避冲突:各种又怕又想冲突类型 目标个数 目标追求情况 例子双趋冲突 2 两个都想 鱼与熊掌;减肥与美食双避冲突 2 两个都不想 不想运动,也不想胖趋避冲突 1 想要又不想要 想办健身卡怕不能坚持多重趋避冲突 2个及以上 每个都有想要和不想要 跑步减肥怕伤膝盖,节食减肥怕饿。

三、意志的品质(单选、简答)★

1.自觉性:独立的自主的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 盲从、独断2.果断性:迅速有效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 优柔寡断、武断3.自制性:善于控制自我 任性、怯懦4.坚持性:坚持不懈地为之努力 顽固、动摇。

第四节 中学生人格发展心理★

一、人格的概念 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二、特征(单选、简答)★

1.独特性:人心不同,各如其面2.稳定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3.统合性:具有内在一致性,由多种成分构成的有机体4.功能性:人格决定命运。

三、人格结构★

1.性格(单选)★

(1)定义人的较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人格特征(2)地位:人格的核心(3)结构特征(单选)①态度特征大公无私、勤奋、诚实自私自利、懒惰、虚伪②意志特征果断、勇敢、有毅力优柔寡断、怯懦、虎头蛇尾③情绪特征心平气和、愉快暴躁、郁郁寡欢④理智特征辩证、大局钻牛角尖、细节(4)培养(简答)①加强三观教育②强化积极行为③利用榜样的示范作用④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⑤依据性格倾向因材施教⑥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口诀:因我三强棒极了。

2.气质★

(1)定义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指向性等方面的稳定的心理动力特征(2)与性格关系区别 气质 性格定义 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指向性等方面的稳定的心理动力特征 。脾气、秉性 人的较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人格特征。与社会道德评价相联系人格结构的核心形成时间 先天 后天影响因素 生理 社会性质 无好坏之分 有好坏之分举例 活泼、急性子、安静、慢性子 诚实、谦虚、大公无私虚伪、懒惰、自私自利。

3.认知风格(单选)★

(1)定义:个人所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2)分类①对“场”的依赖程度场依存:受环境影响场独立:不受环境影响②问题思考速度沉思型:反应慢,精确度高冲动型:反应快,精确度低③脑功能研究同时型:右脑优势,发散思维继时型:左脑优势,顺序进行。

4.自我调控系统/自我意识

(1)发展①生理自我:3岁左右成熟②社会自我:3岁-少年期③心理自我:青少年时期形成发展区别 生理自我 社会自我 心理自我时间 3岁左右 3岁—少年期 青春期以后内容 躯体、性别、容貌、年龄、健康状况 各种社会角色 认知、情感、意志。

四、人格理论★

1.气质类型理论★

现代气质理论(单选、简答、材料)气质类型 典型特点 代表人物胆汁质 精力旺盛、脾气暴躁、 鲁莽 张飞、李逵多血质 活泼开朗、 善交际、 没耐心 孙悟空、王熙凤粘液质 稳重、内敛、忍耐性强、 缺乏生气 沙和尚、林冲抑郁质 多愁善感、 孤独、怯懦 林黛玉气质类型 典型特点 代表人物 教育方法胆汁质 精力旺盛、脾气暴躁、鲁莽 张飞、李逵 直截了当的教育多血质 活泼开朗、善交际、没耐心 孙悟空、王熙凤 多种方式教育粘液质 稳重、内敛、忍耐性强、缺乏生气 沙和尚、林冲 耐心教育抑郁质 多愁善感、孤独、怯懦 林黛玉 委婉暗示。

2.弗洛伊德人格理论人格结构理论(单选、简答

本我——原始的本能:快乐原则自我——本我的冲动和现实的冲突:现实原则超我——良知和自我理想:道德原则。

3.埃里克森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单选、简答)★

信任感对不信任感——0-1.5岁自主感对羞耻感——2-3岁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亲密感对孤独感——18-25岁繁殖感对停滞感——26-60岁自我整合对绝望感——60岁-死亡。

发展心理(2)心理辅导、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

第十五章 中学生发展心理

3.人际关系-渴望交往(1)心理自闭(闭锁性)(2)渴望别人理解安慰。

第十六章 中学生心理健康

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述

一、常见心理健康问题(单选)★

1.焦虑症(单选)(1)与客观威胁不相适应的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症(2)学生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3)表现①内心:烦躁、压抑、苦闷②外部: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坐立不安、失眠2.抑郁症(单选)(1)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2)表现①忧虑、悲伤、失望、痛苦②对未来消极,缺乏热情③疲劳、失眠、食欲不振3.恐怖症(1)对特定的无实际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的害怕(2)类型:单纯恐怖症 、广场恐怖症、社交恐怖症(3)常见社交恐怖症-表现脸红、发抖、声音发颤不敢正视别人眼睛4.强迫症(单选)(1)含义①强迫观念:身不由己的思考他不想思考的问题②强迫行为:反复去做当事人不想去做的行为(2)表现:反复洗手、强迫检查、强迫性自我检查5.网络成瘾(单选)(1)表现:过度使用,慢性或周期性着迷,难以控制的使用欲望。

第二节 心理辅导

一、一般目标(单选)基本目标:学会调适高级目标:寻求发展。

二、心理辅导方法(单选)★

1.强化法(行为主义):强化刺激,行为增加2.系统脱敏法(行为主义)(1)沃尔帕(2)概念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时,可以在当事人身上发展起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3)步骤一是训练来访者肌肉放松二是建立焦虑层次三是逐层脱敏3.认知疗法(认知主义)(1)理性情绪疗法(ABC疗法),艾利斯(2)A是诱发事件,B是对该事件的看法,C是个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看法和认知B引起了情绪C,而不是事件A(3)观点:不合理的信念,导致情绪问题;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4)不合理信念的特征①绝对化要求:必须、一定②过分概括化:以偏概全、一无是处③糟糕至极:灾难、完蛋了4.来访者中心疗法(人本主义)(单)(1)罗杰斯(2)特点①来访者为中心②咨询是一个转变过程③非指导性咨询的技巧。

第八模块 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

第十九章 班主任工作与班级管理★

第一节 班级管理★

一、模式(单选)常规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

第二节 班集体

一、概念  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以共同学习活动和直接性人际交往为特征的社会心理共同体。

二、特征(简答)1.明确的共同目标2.健全的组织结构3.共同的生活和活动准则4.班级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气氛。口诀:节目气准

三、培养(简答、材料)★1.确立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班级舆论和良好班风口诀:木屋需活风/队伍+目标+活动+舆论班风+秩序。

第二节 班主与班级管理

一、班主任的素质要求(简答)★

1.高尚的思想品德2.坚定的教育信念3.家长的心肠4.较强的组织能力5.多方面的兴趣与才能6.善于待人接物口诀:组待兴 思信心。

二、班主任工作内容(单选、简答、材料)★

1.了解和研究学生:先决条件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中心环节3.做好个别教育工作4.协调好各方面的教育力量5.操行评定6.做好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口诀:组了个总协评。

第二十章 课堂管理

第一节 课堂管理概述★

一、功能(单选)1.维持功能(基本):维持良好的学习环境2.促进功能:促进学生学习3.发展功能:自律,自我管理。口诀:维环促学发自律。

第一节 课堂管理概述★

一、功能(单选) 1.维持功能(基本):维持良好的学习环境 2.促进功能:促进学生学习 3.发展功能:自律,自我管理。口诀:维环促学发自律。

第二节 课堂群体管理★

一、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单选、辨析

1.正式群体在校行政部门、 班主任或社会团体的领导下, 按一定章程组成的学生群体2.非正式群体在同伴交往中, 一些学生自由结合自发形成的小群体PS:既有积极影响(与正式群体目标一致), 又有消极影响3. 二者协调(1)不断巩固和发展正式群体(2)正确对待非正式群体。

第二节 课堂群体管理★

 一、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单选、辨析

1.正式群体 在校行政部门、 班主任或社会团体的领导下, 按一定章程组成的学生群体 2.非正式群体 在同伴交往中, 一些学生自由结合自发形成的小群体 PS:既有积极影响(与正式群体目标一致), 又有消极影响 3. 二者协调 (1)不断巩固和发展正式群体 (2)正确对待非正式群体。

第三节 课堂纪律管理★

一、概念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

二、分类(单选

1.教师促成的纪律2.集体促成的纪律3.自我促成的纪律(最终目标)4.任务促成的纪律。

三、发展阶段(单选

1.反抗行为阶段(惩罚与服从定向)(1)年龄:4~5岁(2)特点①拒绝遵守指示②教师需要大量注意2.自我服务行为阶段(相对功利阶段)(1)年龄:5~7岁(2)特点自我中心、关心行为后果、关心奖惩3.人际纪律阶段(寻求认可阶段)(1)年龄:中学生(2)特点①以建立融洽的同学关系为行为取向②我怎么才能取悦你,被接纳等4.自我约束阶段(后习俗水平)自觉遵守纪律,自我约束。

第一节 教师心理特征★

一、教师的职业心理特征(单选、简答

1.认知特征(1)知识结构(单选)①提出者:申继亮、辛涛②分类:本体性知识:学科知识条件性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教法实践性知识:教育实践经验(2)教学能力①申继亮(单选)教学认知能力、教学操作能力、教学监控能力2.人格特征教学效能感(单选)(1)定义: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行为和学习结果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2)表现①不断探索新教学方法②鼓励学生自主探索③有耐心的促进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二、教师的行为特征

1.期望行为(单选)教师通过行为表达出来对学生的期望,是影响学生的一种教学行为又称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

三、教师的威信

1.定义2.影响因素3.建立途径(简答)(1)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2)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3)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4)给学生良好的第一印象(5)做学生的朋友和知己。口诀:德印认知仪。

第二节 教师心理健康

一、教师心理与问题行为

1.教师职业倦怠(单选、简答)(1)情绪耗尽①个人压力维度②生理耗竭—疲劳、 失眠③心理耗竭—缺乏热情、 情绪波动大(2)去人性化①人际关系维度②对同事、 学生冷漠(3)个体成就感低①自我评价维度②消极评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资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讲义+笔记) (4)
2011年中小学继续教育单选题库
教综主观题背诵口诀七十道
64道小学科目二简答题口诀版!这30分不能丢!
怎样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力。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培养逐...
2020教师资格证笔试核心知识点记忆口诀!记住这些,考试少丢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