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五课 近体诗对仗(整理)
   


      对仗:以形式上平仄相对为基础,把数字相等、意思相对(相联)、结构相同、词性相同等对称地排列在一起的两个句子叫做对仗诗词这一词语借用于宫廷中的仪仗队,手执兵器,左右分列的对仗形式”,说明联中出句和对句的词性构成形式基本近似,形成对偶。

  一、 对仗的作用意义通过对比相互映衬声调互为抑扬,使语句更具韵味,增加词语表现力。让我们能更容易地欣赏其音韵和含义的巧妙安排,留下深刻的印象。古代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古文,都出现了很多美好的对仗句子。例如王勃的赋文《滕王阁序》中传诵千古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韵味优雅,声调铿锵,仅用了十四个字,把高楼凭眺的湖上秋色,描写得如诗如画,充分显现出联句的感人力量。然而这些佳作,本质上仍属于散文式的叙事抒情,对仗的形式规律并不十分严谨。而近体诗中的对仗更为严谨,就尤其韵味和意境。如如王之涣《五绝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首联对仗通过衬托使景色物象恢宏远阔,为下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意境之升华起到了铺垫和渲染。

二、近体诗的对仗

 1.绝句:近体诗四句五言或七言绝句体诗对仗没有严格规定,有对仗也有不对仗的.


四句都不对仗: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前两句对仗,后两句不对仗: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四句两联都对仗: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律句:近体八句律诗则规定中间四句即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自定,可对可不对,无要求。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首联不对仗)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颔联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颈联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尾联不对仗)
?

  七律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然,东风无力百花残。(首联不对仗)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颔联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颈联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尾联不对仗)

三、对仗基本要求:
1.   出句和对句的字数相同,节律合拍。节律对拍是说同一节点上出句如果是双音节,对句也应是双音节;出句若是三音节,对句也应是三音节等。
日暮苍山远,   221    ( 日暮  2双音节+苍山  2双音节+ 远  1单音节)
天寒白屋贫。   221   (天寒2+白屋2+贫1)
春蚕到死丝方尽,    2212(音节句法)
蜡炬成灰泪始干,  2212  (音节句法)

如王维的《观猎》中:
忽过新丰市,23
还归细柳营。23
“新丰市”对“细柳营”,两个地名相对,而且都是三音节。

 2.句中用字每两字平仄交替使用;联间节点字平仄相对;出句末字用仄声字,对句末字用平声字;不要求押韵。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3.词性相同。词性相同是指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除名词属于实词外,其它都是虚词。动词是活虚词,形容词和不及物动词属于死虚词。虚词一般不能和实词相对。
        
        词可分九类:名词、动词、量词、颜色词、方位词、形容词、副词、代词、虚词。若名词要细分,名词还可以分为天文、地理、时令、建筑、服饰、器皿、植物、动物、人伦、人事、形体等。
        对仗要求同类词对同类词,专用名词对专用名词,尽可能地做到同一小类相对。

        对仗中词性相对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a.数目字自成一类。汉字中的“孤”、“独”、“双”、“半”、“数”、“几”等等,也算数目字。
         b.颜色词自成一类。但在“借音对”的写法中,经常出现谐音对仗。如“皇”通“黄”;“清”通“青”等。
         c.方位词自成一类。以上三种很少和其它的词相对。
        d.不及物动词可以和形容词相对。如杜甫的:“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其中“行”是不及物动词,“老”是形容词,亦可理解为动词。
         e.在以名词为中心的偏正词组里,充当修饰成分的词允许异类相对。如杜牧的:“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其中“远”修饰“梦”,“家”修饰“书”,可以成对。
         f.充当状语的词允许异类相对。如韦应物的:“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在此联中的“难”字和“独”字都是状语成分,可以构成对仗。在读古律诗时,经常发现七言诗对第五个字要求似乎不严格,异类相对现象还是比较多的。


        4.
语法结构相同或近似。出句和对句的语法必须相同或近似。或是主谓结构;或是动宾结构;或是偏正结构;或是并列结构等。总之上下句子的法式结构要一致,同类句型相对,是对仗的正格

如王维的《使至塞上》: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联中的主语“蓬”和“雁”字前加上“征”和“归”,是在名词主语前加上动词定语;动词“出”和“入”是单音词;宾语“塞”和“天”前边加上专用名词“汉”和“胡”,是宾语名词前边加上定语专用名词。都是主谓宾结构对主谓宾结构。又如毛主席《送瘟神》中: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联中主语“雨”和“山”前边加上颜色修饰词“红”和“青”;用动宾结构的壮语“随心”和“着意”来修饰动词“翻”和“化”;动词后边又都有补语“作浪”和“为桥”。

对仗不能太拘泥形式,诗歌一切形式要服从思想内容。自然对仗的句型也不例外。又如杜甫的《七绝》: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虽然“翠柳”和“青天”两个词组在词性上都是偏正词组,但在语法结构上前者是句子中的补语,后者是句子中的宾语。因为,“鸣”是不及物动词。“翠柳”之句在结构中省去了 “于、在”等等介词,组成了介宾词组作句子的补语,以补充说明鸣叫的地点;“上”是及物动词,“青天”则是其直接宾语,是动词直接涉及的成分。尽管语法结构不同,古今人读起来并没有感到有什么拗口和不易理解。


       
5.形对义联。是指词义相对或相关。即上下联在形式上对立,意义却互有关联。如同文章的两个自然段,形式上是哲学意义相对,内容意思互相衬托或互相补充。换句话来说:对仗的两组诗句,是讲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或一个过程的两个阶段;或讲某种情况下并存的两种事物等,其上下句的意义要有互相联系,彼此补充或者相反。以便彼此对比,互相反衬。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又如《木兰辞》中的;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这两幅对仗的形式对立,意思完全相反,而又有互相的内在联系。


        6
。避重字。格律诗要求同一字在一首诗中不能反复出现。同样,更不允许出句曾用过的字在对句中出现但是,有两种情况不在此限制范围。一种是修辞用的叠字(这是对仗写法中的一种,叫“叠字对”)。如杜甫的《登高》中: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两句中的“萧萧”和“滚滚”就是修辞用的叠字。
       另一种是“当句对”(即句中自对)中,同一字在本句中出现(这也是对仗写法的一种,叫'调字对’。调,是调换、交替的意思)。如魏源的《秋兴》中:

荒年谷贸丰年玉,下赋田征上赋钱。

四、对仗的基本形式:

格律上 分 工对、宽对、邻对

      “工对”不仅要求词性相同,平仄相反,结构相应,节拍相合,而且要求名词类中各小类名词相类。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


       “宽对”指不同小类的名词相对,或不同词性具有相同结构、相同语法功能,如动词对形容词,名词对状态式动词,以名词为中心偏正词组充当修饰成分的词,按句法结构充当状语的词,仅管词性不同,允许相对,还有词性、词组结构对得不那么工整的也算宽对。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


       “邻对”介于工对与宽对之间,是指名词类中相邻两小类名词相对,如天文对地理类,植物对动物类,宫室对器物类。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王之涣)


从形式上分正对、反对、串对、并肩对、映比对 

       “正对”将同类事与物从不同时空、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并列描写同一主题,抒发同一情感,相辅相成,互相加强、印证。 

三山半落青天外,

二水中分白鹭洲。(李白)


      “反对”指将意义相反、矛盾对立的事与物并列、对比、映衬,以达到相反相成的目的。反对为优,正对为劣。主要是因为正对易犯“合掌”,意思重复。

白发无情侵老境,

青灯有味似儿时。(陆游)


       “串对”即流水对,是将上下两个词组或句子,或一句分为两句,在意义上具有相承、因果、假设等种种语法关系的一种对仗形式,形如流水,循环往复,上下衔接紧密。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


“并肩对”两句意思并列,不分主次,不相连贯的对仗。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



--------------------------------------------------------------------------------
对联、对偶和对仗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

     【对偶】是对联的一种基本表现形式。用两个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对称的词组或句子来表达相反、相似或相关意思的一种修辞方式。

     【对仗】中古时诗歌格律的表现之一。诗词中要求严格的对偶,称为对仗。对仗主要包括词语的互为对仗和句式的互为对仗两个方面。在骈文、律诗、词赋中常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对联第6讲
对联例话(11):对仗的程度
虚词表格化
【汉语诗律学】第一章·近体诗···第十三节 近体诗的对仗
诗词的要点
律诗语法:词的变性,犹瞻太白雪,喜看武功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