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诗

我最近在读诗词,把自己的一点体会写下来。

诗词的味道,是读出来的。可以默诵,可以低吟,最有兴致的当是踱着方步因入情而摇头晃脑地长声诵读,如果旁边案几上还有香茶氤氲,那才更妙呢。——读书人奢望的享受,莫过如此吧?

一首诗词,一片情丝。那份浓厚的情感,是要从反复诵读中才能体会得到。可以说,开口是打开古诗词大门的钥匙。诵读要学会用语调处理诗词作品的情感,声音的高低、强弱、快慢、轻重,欢快与沉重,舒缓与昂扬,这些细腻的情感,都是靠着语调来体现的,只有这样才找得到诗词的真实意图。

我把自己的感受概括为以下几点:

1.主抓动词

古诗词中,动词是很惹眼提神的,它让诗词“活”了,勾住了读者的心神。可以说,抓不住动词,就抓不住诗的神和魂。“僧月下门”,“春风又绿江南岸”,“窗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歌声。”打动我们的,是这些精准传神的动词,让我们动于心,感乎情。试一下,把“敲”换成“推”,“绿”换成“到”或者“吹”,“含”换成“外”,“踏“换成“放”或者“唱”,意思倒是没有受损,但意味儿却完全遭到了破坏。

"水清鱼月,林静谈天。"这是一幅楹联,同时运用衬托、比拟、藏字三种不同的艺术技巧。“水”与“林”相映,“月”共“天”成景,“鱼”的闲游“鸟”的闲鸣,让“清”与“静”成趣,最妙的,当是“读”和“谈”两个动词,让静更静,让清更清,使鱼和鸟有了人的情感,让游人读懂了楹联深含的意韵:清静。

古语说的“一字师”,很多就是在动词上细致打磨,“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炼字的功夫,还真是这样的。人家这样“炼”,我们不妨这样抓,从此入手突破,也许可以得其要旨。

也有说大白话成绝妙诗词的,例如以“推敲”出名的诗人贾岛,他那么讲究字词的大诗人,却在《寻隐者不遇》中,一反常态,用了大白话的“问”“答”形式,写出了一首耐人揣摩回味无穷的诗作。

“松下童子,师采药处。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你来问,我来答,一问一答间,形成了一幅清淡高雅的访友图。

能让作者跋山涉水入深山来访的隐者,不知是怎样的世外高人?饱读诗书的隐士?医术精湛的医者?我们不由不断猜测。遗憾的是,这位高深莫测的隐者,进山采药去了。在哪里,何时回?小童子一问三不知,只拿手指着云雾莽苍的大山,“就在这山里头,具体在哪儿不知道。”

这首诗妙在“一问一答”,简洁干净;奇在“不遇”,隐者露面比不露面更奇妙,才更勾引得人要不停想象。

2.关注叠词

叠词现象在诗词中运用很多,就像一味清凉新鲜的药剂,给古典诗词注入了别样的活力,使得原本平仄和音韵等规律严谨的诗歌变得亲切可人了,有了一种独具魅力的特殊的音乐美和形式美。韵律上很爽口,意义上迭次推进。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的这首《声声慢》,大量使用叠词就是它的一大亮点,哀伤惆怅的感情在叠词中越发深沉,作者的悲戚情感,从成堆的叠词中溢涌而出。

3.注意副词形容词

古诗词中的副词和形容词,很值得我们细细玩味,它们就像美肤霜,虽然“隐隐若现”,但让诗词圆润且神采飞扬,对诗词有着着色给力的作用。“蓬头稚子学垂纶,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这里的“侧”让“坐”更具情趣,“遥”也让“招手”有了后面怕惊动水中的鱼,“不应人”也就自然而然脱口而出了。

这里,拿南唐徐铉的《春分七绝·苏醒》来分析:“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时令北方偏向晚,可知早有绿腰肥。”

“斜”让春风有了动感,有了神态;“绿腰肥”点明了春的景象在北方已经渐浓渐重。

4.形成画面感

“诗中有画”,山水诗是最好的选择,从字词句入手,头脑中很容易就形成画面感,自然走入诗词意境。然后再回头锤炼字词,细细琢磨体味,便可以得其妙趣。

宋代诗人杨万里和范成大的诗作,都是描写山水田园的,多有生活气息,可以作为范例进行解读。如:

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系列作品,可以摘取一例。《四时田园杂兴》(其一):“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诗中有花香,有果香;有无人的静,又有蜻蜓蛱蝶飞舞的动。就是一幅真真实实看得见的画。

杨万里的诗作被称为“诚斋体”,极具山水情趣,用来作范例也是极佳的选择。《初夏睡起》:“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炎热的夏季午后,懒睡初起。一句“闲看儿童捉柳花”,把一副闲淡有致的生活画铺开在我们眼前。

唐王维的诗作的画面感很强,拿《田园乐·其六》来作个例子:“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归,莺啼山客犹眠。”这里面的桃、柳、花、莺,雨、烟、人(童、客),有动有静,有色有声,有物有人,就是一幅恬淡的山水画。

5.读出意境

很多人试图把意境讲出来,其结果当然是徒劳的。诗词的意境,怎么可以讲出来呢?即便你是专门研究诗词的专家,这也是一件很难完成的任务。诗词,读通了读懂了,自己进入诗词了,意境自然就可以体会得到。这是作者和读者两厢共鸣的作用——读得懂书面意思,还要读得懂诗词背后的深意。

例如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的诗以白描见长,除此之外,此诗还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虚实相生。前两句直陈,只是泛说,为虚;后两句描绘,展示具体形象,为实。虚实结合,相得益彰。二是刚柔相济。后两句所写的莲叶荷花,一般归入阴柔美一类,而诗人却把它写得非常壮美,境界阔大,有“天”,有“日”。语言也很有气势:“接天”“无穷”。这样,阳刚与柔美,就在诗歌中得到了和谐统一。

如果了解一下杨万里与林子方的关系,以及该诗写作的背景,你会读懂作者对好友含蓄委婉的“劝诫”,可知挚友的良苦用心。

我读诗词,目前看来还很初浅,体会自然也很肤浅,仅仅可以算作是皮毛之得。写了这么多,其实就是一句话:“诗词,是读出来的!”

(作者简介:陈启, 教师,乒乓球爱好者。文风力求散淡,干净。2008年,歌曲《因为有你,因为有我》(词曲)发表于《中国音乐报》;散文《酸汤挂面》、《一件棉袄》、《吃搅团》、《吃麦饭》等发表于《教师报》。诗歌《船夫之歌》、《向往北方》等发表于文学陕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怎样写诗词的赏析文章
探究古诗词中词语的妙用
这几首诗的意境真的绝了!
古诗鉴赏题10大规律
中考语文诗词的炼字专题讲解
古典诗词:常见修辞手法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