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耳针疗法中医理论基础初探
userphoto

2023.07.17 河南

关注

北京红十字朝阳医院针灸科 刘星

耳针疗法是祖国宝贵医学财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掘这些宝贵的财富,运用中医理论分析耳与经络、胜腑的关系,是否能悟出一点耳针作用原理呢?是否对当今的耳针研究有所启发和帮助呢?今就个人学习的初步体会,试作肤浅之探讨。知识所限,错误难免,渴望长辈与同道批评指正。

1

耳与经络的关系

中医学认为耳与经络有着密切联系。早在公元前一世纪以前的《阴阳十一脉灸经》中,就提到了与上肢、眼、颊、咽喉相联系的“耳脉”。到了《内经》时期,不仅将耳脉发展成为手少阳三焦经,而且对耳与经脉、经别、经筋的关系都有了比较详尽的记载。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云:“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

十二经络有的直接入耳中,有的分布在耳区周围。经脉入耳中者,如“小肠手太阳之脉,……其支者.……却入耳中”(见《灵枢·经脉篇》下同)。“三焦手少阳之脉。……其支者。………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胆足少阳之脉,……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经脉分布于耳周者如“胃足阳明之脉,……上耳前”。"膀胱足太阳之脉,……其支者,从联至耳上角"。经别之入耳中者,如“手阳明之别,……其别者入耳,合于宗脉"经别之布于耳区者如“手心主之正,……出耳后”(见《灵枢·经别》)。

  

经筋之入于豆中者,如“手太阳之筋,其支者,入耳中。直者出耳上”(见《灵枢·经筋》下同)。"足少阳之筋,……直者,……循耳后”。"足阳明之筋……其支者从颖结于耳前“手少阳之筋。…….其支者,……循耳前”十五络之会于耳中者,如“邪客于手足少阴太阴足阳明之络,此五络皆会于耳中”(见《素问·缪刺论篇》下同)。“邪客于手阳明之络,令人耳聋。时不闻音”。

再十二经脉气所发之穴,布于耳中及耳区者“手太阳脉气所发者三十六穴。……耳廓上各耳中各”(见《素向·气府论篇》下同)。“足少阳脉气所发者六十二穴,……耳前角上各一,耳前角下各一,……耳后陷中各一”,另在经脉根结关系上亦有结于耳中者,如"少阳根于窍阴,结于窗笼。窗笼者,耳中也(见《灵枢·根结篇》)。

在奇经方面《奇经八脉考》云:阴阳二跷脉分别统率左右侧的阴阳经脉,并循行“入耳后”阳维络象罗网一样联络全身的阳经也“循头入耳”故《灵枢·口向篇》云:“耳者,宗脉之所聚也”。

上述这些虽然只是耳针应用理论的最原始资料,但我们的祖先在二千年前就告诉我们,耳与全身经络的关系十分密切,尤其循行于耳区的经脉、经别,经筋与手足三阳经关系最为密切,手足三阳经除手阳明大肠经外,皆入耳中或分布于耳区周围,手阳明大肠经通过经别亦与耳相连。手足三阴经虽不直接入耳,知通过经别和阳经相合与耳相通。

如手厥阴心包经的别支出耳后,合于手少阳等。而且阴经又都和阳经有密切的表里相合关系,由此可知,耳是人体经络经过,终止 会合的场所,十二经脉都直接或间接上达于耳。正如《类经》云:“手足三阴三阳之脉皆入耳中”

2

耳与脏腑的关系

祖国医学认为“耳”并非单纯为听觉器官。它和五脏六腑有密切联系,如《素向·金匮真言论》曰。“心开窍于耳”。《素向·藏气法时论篇》曰:“肝病者,……虚则。……耳无所闻,……气逆则头痛,耳聋不聪”、《素问·玉机真藏论篇》谓:“脾……其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素向·通评虚实论》也记载:“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杂病源流犀浊》曰:“肺主气,一身之气贯于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肾主耳”,“在藏为肾,……在窍为耳”等。

这些论述说明心、肝、脾、肺、肾等脏腑器官均与耳有密切联系。正如《卫生宝鉴》指出:“五脏六腑,十二经脉有络于耳者”。



3

耳穴中医理论基础之探讨

古籍记载,耳与全身五脏六腑息息相关,关系最出切者属心、肾,“心寄窍于耳,肾开窍于耳”,《素问·灵兰秘典论篇》云:“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素问·上古天真论》云:“肾……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心藏神、肾藏精,精为神的物质基础,神为精的功能表现。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以达到阴阳平衡。疾病的发生主要是阴阳失去平衡,治疗的目的是调整阴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耳穴不仅与单个脏腑功能有关,而且与脏腑表里相合关系、脏腑形体相应联系有关,例如,对心脏病患者针刺心区常发生腹痛、食欲亢进现象,正符合“心与小肠相表里”的理论,而对心率不齐,期前收缩患者,给针小肠区获得显效。对消化不良者针脾区;眼病者针肝区等,均获得良好疗效。

又如,耳针麻醉时,开颅手术按“肺主皮毛”取肺穴,配以皮质下,可以提高切开头皮的痛阈,又按“肾主骨”取神门透肾区。可以提高锯开颅骨的痛阈。这反映了脏象学说对耳针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并说明了耳穴有一定特异性。



尽管目前经络的本质尚未揭示清楚,但二千多年以来的古医籍记载以及临床实践经验提示我们:耳通过经络与全身整体密切相连。

《灵枢·海论篇》云:“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十二经的内属脏腑密切了耳与脏腑的联系,而经脉又外络肢节。则构成了耳与四肢、白骸的统一关系。

十二经脉中,一部分由内脏出筋骨,经肌肉达四肢,另一部分则由四肢经皮肤、肌肉、筋骨,回内脏。也就是:手三阴从内脏上颈和三阳相连至手;手三阳从手走头通于耳;足二阴从足走腹上颈与足三阳相接;足三阳从头经耳向下至足。这样就形成了由内向外,由表及里,自下面上,自上而下,表里相通,上下连贯的整体循环。

因为耳通过经络与全身整体密切相连,所以当脏腑发生病变时,通过经络的反应和传导作用,在耳脑该脏腑所属的经络或代表区,就会发生异常,根据脏脑病变的虚实寒热,而相应产生不同的反应。即阳性反应点。

因此,可以通过望耳诊察内脏病,用耳针治疗内脏病,以疏通经络、运行气血、调动机体内在抗病能力,以达防病治病的目的。反之,也可以用调节内脏功能的方法来治疗耳的病症。躯体某部发生病变可以影响该部循行的经络,而因各经络在耳部都有循行,因此,该发生异常的经络,当然在耳廓的循行部位要表现出异常。

  

大量的临床资料肯定了耳针具有良好的镇静、止痛和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国内1886例耳针治疗统计,有效率为90.1%。在进行耳针治疗时,常出现沿一定经络的感传,如针刺坐骨神经穴出现与胆经相当的感传。

在耳穴用于辅助诊断的观察中,通过344例癌肿患者和292例健康人的分析,癌肿患者的耳廓反应物(软骨增生)显著大于健康人[12]

耳针麻醉已广泛用于外科一百多种手术中。耳针麻醉时,不仅耳部或耳部神经相应局部出现感传变化,从而提高局部痛阈,而且还有全身痛阈的升高。包括颅脑手术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共3181例,有效率88.5%。耳穴的镇痛效应是普遍的,特异性是相对的。根据同位素示踪实验也初步证实,针刺耳廓反应点治疗有关脏器的疾病以及能起麻醉作用,主要是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

总之,耳通过经络与全身五脏六腑密切相连,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病变亦可通过经络反映于耳,出现耳穴阳性反应点。望耳诊察内脏病和用耳针治疗内脏病不仅符合中医学理论,而且已被大量的临床实践所证明。

(作者27岁 女中医师)

源自《北京中医杂志1985年第3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耳针疗法知多少
耳针疗法
[转载]耳穴疗法概述
中医学课件17
安神助眠的名穴:神门,到底是在手上还是耳朵上?耳穴疗法的前世今生
抽烟喝酒的男人,我该如何爱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