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你很难做出“有效决策”?
userphoto

2022.06.07 江西

关注

本文撰稿人:张玲玲,审稿:刘莹

       生活当中有很多人包括我们自己,总有计划好的事但是完成度不高;明明打算昨天就把方案完成却没忍住和朋友多聊了几句导致方案只写了一半;办了健身卡,计划在三个月瘦掉十斤,而三个月过去了健身房却没去几次……诸如此类的事情在很多人的身上经常上演,我们的行为总是与自己的真实意愿相悖,总是很难做出决策。我们如今的世界愈加复杂,所以也需要我们更加频繁的做出决定,但是我们的大脑却在进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注意力不集中和惰性的倾向,这就导致我们的行为和意愿屡屡存在偏差,我们想要的结果永远达不到。

       对于这种情况,相信很多人也都对此非常心累却也不知道如何去改善,没关系,今天给大家带来一本书《决策的力量》,这本书的副标题是:改变自己和影响他人的七个策略。在本书中作者是从产品用户的角度来分析问题,作者认为用户可能并不知道自己内心深处真正的追求,所以在很多的情况下,用户的实际行为与其真实意图之间存在一定差距。人们的很多行为其实都是由潜意识控制的。所以,人们做出拙劣选择的原因并不总是因为错误的想法、片面的信息或激励不足,而是无法将良好的意愿转化为积极的行为。而且据科学实验分析统计,人类的很大一部分行动都是大脑在潜意识的状态下完成的,这就是作者在书中提到的50比特思维模式,即人类大脑每秒钟能接受一千万比特的信息量,但其中只有 50 比特的信息量是在有意识的状态下处理的,其他 99.99%的思维都是无意识的,所以很大部分的行为我们根本意识不到,也改变不了。但是大多数人潜意识里都拥有的是良好的意愿,而我们只需要运用 50 比特思维来激发出人们潜意识中的这些良好的意愿,并将其转化为积极的行动即可。

       那我们应该如何高效运用 50 比特思维来达到我们的目的呢?作者鲍勃给大家就此提出了七个策略,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鲍勃提出的运用比特思维的七个策略。

       首先来看第一个:主动要求他人做出选择。

       我们要帮助他们调动他们的50比特思维,让他们认真思考一下自己的真实需求和想法,这样就能够快速且高效的弥补一下他们的真实需求和实际行为之间的差距了。就比如作者在书中举到的一个例子,在美国经济处于非常艰难的一段时间里面,很多的慈善机构拿到的捐款都在大幅的减少,然而有这么一个叫做“聪明宠物慈善机构”的非营利性组织收到的个人捐款却飙升到了 85%,这简直是太令人震惊了,全国处于经济萧条的情况下,那么人们的收益肯定也是不太尽人意,理所当然的,捐款也应该随之减少呀,那为什么还有这个非营利机构的漏网之鱼呢,作者在细细了解之后发现,原来这个非营利性的组织一直和一家宠物产品零售商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这家零售商的每一个零售店的结账处,每当有人在结账的时候,收银台的屏幕上都会出现一个弹窗,上面显示着“是否为无家可归的宠物捐款”,而且旁边还可以随意输入愿意捐款多少钱,这个设置就充分调动了顾客的“50 比特思维”,成功激活了他们内心的善意。研究表明,我们每个人大部分做出的决定都是突然的、自发性的,而不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思考之后的,就比如那个慈善机构,虽然也许会有很多的人对小动物非常有爱心并且想要捐款献出自己的爱心,但是如果没有种动物爱心捐助机构主动询问是否捐款,那么很多人的这个想法也终究只是想法而已,就比如大街上经常会有许多的残疾上跪在或趴在地上,这时候会有很多的过路人往他们的碗里放上一些钱,多少且先不论,总会有一些人这样做的,但是这些放了钱的人很少会主动寻找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并进行捐款,说是人们懒惰也罢,爱心不足也罢,但现实就是这样,只有你把这个选择真正的放在了每个人面前,他们才回去进行选择,否则这项选择永远也不可能存在。这也就是现在很多的行业想要发展就必须要各种宣传自己,或者是发传单,或者是打广告,这个道理是一样的,当你把这个选择摆到他们眼前了,他们才会进行选择,因为人们的很多决定都是自发性的,这句话在很多方面都可以进行体现,比如在饮食方面,在吃饭的时候,如果你把一些清淡的蔬菜摆在离自己近的地方,一些大鱼大肉摆在离自己远的地方,那么你吃蔬菜将会更多一点,因为蔬菜距离你近,所以你吃蔬菜就变成了一个下意识动作,而对于肉, 要不要走过去吃肉,你就会进行一番思考,这时吃肉会长胖而我要减肥的想法就会阻止你,这也就达到了我们的目的,运用 50 比特思维进行思考, 就会帮助我们做出更符合我们内心深处真正意愿的选择。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第二个策略:预先承诺。

       即让人们在当前做出某种决定,来弱化未来某些行为的吸引力,或者让它变得完全不可能实现。比如,你觉得手机里面的娱乐让你浪费了太多的时间,而且也严重影响了你的工作效率,但是你很难控制自己不去玩手机,那么你就可以在开始工作之前就把手机放在看不到的地方并且静音,这就是预先承诺,你在当下做的事情有利于你在未来采取更好的行为的方式,通常来说,你如果要实现这个目标,那么你就要让一个特别有吸引力的东西变得很难实现,或者说实现的难度加大,比如说,你为了防止自己购物起来疯狂至极导致花很多钱,那么你就可以在出去购物之前选择不要带信用卡,只带你想要花掉的现金,或者说是你每天早上总是很难准时起床,那么你就可以在晚上睡觉前把闹钟设好然后放在离床头较远的地方,第二天早上关闹钟就必须起床,再比如说是美国有一种戒酒的药物,吃了这个药物之后如果你在喝酒的话,就会产生一种恶心呕吐的想法,这些都是通过预先承诺的方法来帮助人们提前下定决心,然后把人们良好的意愿转化为积极实际行动的例子,除此之外,你还可以从你准备达到的结果下手,比如说如果你达到了你预想的结果,可以考虑给自己一些什么奖励,达不到给自己什么惩罚。比如,你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减肥计划,在三个月内瘦下十斤,如果这个计划真的完成了,那么你就可以犒劳自己吃一顿大餐,因为减肥期间虽然说不至于节食不吃饭,但肯定是要少吃的,一个阶段性的胜利给自己开心吃一顿的奖励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你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这个计划,那么你就可以考虑给自己一点惩罚,就比如拿出一点钱捐给一些慈善机构,而且随着计划失败次数的增多,惩罚也随之加重,不想被惩罚,那你就得努力完成计划,如此一来,人们完成计划的比例将会越来越高。接下来给大家举一个集预先承诺和奖励于一身的一个例子,看过那么多的电视剧,大家都对吸毒品的人有些许了解吧,他们为了能够吸食毒品,不惜倾家荡产, 甚至干出谋财害命的事,毕竟毒品很贵,那么对于那些正在戒毒的人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管好他们自己的钱了,他们很容易为了短暂的快乐而花掉一个月的薪水,这会导致他们没钱付房租,没钱吃饭,无法维系生活。耶鲁大学医学院的两位精神病学家马克罗森和罗伯特劳森汉克对此运用预先承诺的思维理念为戒毒的人设计了一个理财的项目,叫做“顾问——出纳理财干涉法”,它使得明智的支出更加有吸引力,让不动脑子的支出更加困难。这个项目会给每个戒毒者指派一名理财师,让每位戒毒者把钱存在一个银行账户里,只有理财师才有账户的使用权。理财师会和每个委托人谈话,在谈话的过程中为他们设定目标,并且每月会给每个委托人一些之后预支他们计划好开支的钱,如果要买计划外的东西需要理财师的批准。当委托人取得进步的时候,比如找到了工作、参加了戒毒互助会、通过了每周的药物测试的时候,理财师可以给他们一些钱进行奖励,这种通过预先承诺和奖励的方法非常有助于戒毒者的成功戒毒。预先承诺可以直接把人们的承诺转化为实际行动,增加计划完成的吸引力,提高人们的动力。

       第三个策略:自愿退出。

       让人们默认接受一个比较好的、绝大多数人都不会反对的行为方式。这种方法其实就是利用人们的懒惰和拖延心理,把那些有利于人们改善行为的积极因素设置为默认选项,生活中的默认选项往往看上去都是一些非常不起眼的细节,但是他对于我们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因为人类与生俱来就安于现状的天性,这使得我们总是偏爱默认选项。就比如如今的遗体捐赠,其实在医学界,遗体捐赠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比如对于那些脑死亡的病人,他们身体上的有些器官,例如眼角膜、肾脏、肺都还是好的,如果那位脑死亡的病人生前愿意进行遗体捐献,那么他的眼角膜可以让一个失明的人重见光明,让一位肾衰竭的人重获新生,让一位尘肺病人在此自由呼吸,但是事实却是大多数的人在去世之前都没有留下过是否愿意捐赠遗体的遗愿记录,那么对于上面我们说的器官捐赠自然也就不存在了,在中国这种事情很正常,因为中国的历史文化悠久,而且一直信奉的都是死后留有全尸然后落叶归根,葬在家乡,火葬也还是近些年来才逐渐兴起的。在一些国家中,如果人们想要在自己死后捐献自己的器官去挽救更多的人,那么就必须在生前签署一份统一捐赠的声明,然而在另一些国家,对于人们死后的遗体是默认捐赠的,而如果你不想要捐赠遗体的话才需要签署一份声明。根据统计发现,在那些默认遗体捐赠的国家里面,器官捐献达成率在 85%~100%,而在那些需要签署遗体捐赠声名的国家里面,捐献器官达成率只有 4%~27%,从这些数据我们就可以看出,默认遗体捐献和需要声明遗体捐献国家的器官捐献达成率明显有很大的差别,在捐赠率高的国家里人们是选择拒绝成为器官捐献者,不选就默认是捐献器官,而在那些捐献率低的国家,人们选择的是成为器官捐献者,不选就是默认拒绝捐献器官。如果人们想要不选择默认选项,那么他们就必须在调查表的放格上打勾,虽然这实际一个小小的动作而已,但是源于人们的天性就是懒惰,所以哪怕只是这样小小的一个动作,很多的人都懒得去做的,所以这就造成了上述国家与国家之间捐献率差距大的情况。其实默认选项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如果你在工作的时候把手机放在旁边,那么你的工作效率一定会很低, 而且玩手机的时间比工作的时间长,如果你每天中午下班出去吃饭都先经过一家米饭店,然后再经过一家面馆,那么你吃米饭的次数一定比吃面的次数多很多,这也说明了默认选项在我们生活中的存在之多,影响之大,所以说设置一个积极良好的行为作为默认选项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手机充电线默认放在邻桌,这样将会减少你看微信的次数,去洗手间默认不带手机,可以减少浪费在厕所的时间,这些都是一些很好的例子。把良好积极的行为设置成默认选项,让人们可以默认接受这样一个行为,这样有利于人们改善自己的行为。

       第四个策略:融入他人的思维。

       就是利用线索或提醒的方式,吸引人们的目光和注意力,以便于获得更多的关注。就比如在美国的超市里面,很多的商品品牌都会使出浑身解数只为达到一个目的,那就是拿下占据人眼平视高度的那一层货架,因为对于商品品牌商们来说,把商品摆在最有可能被消费者看到的位置将会非常有利于商品的销售,人们眼睛通常都处于平视状态,所以他们在逛街购物时看到的最多的东西就是平视视线内的东西,所以很多品牌商就会想很多的办法去争取到人眼平视高度的那层货架,这样一来,商品出现在人眼中的概率就会高很多,那么同样它销售出去的概率随之也就会增高很多,这就是利用了线索或提醒的方式,吸引人们的“50 比特思维”,以及人们的关注力,以此来获得更高的关注度。除此之外,还有洗衣机工作完毕之后的提示音、在天然气里加入刺激性气味来提醒人们注意天然气泄露情况,这些都是在用各种线索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以此来获得更多的关注。想必导航这个应用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吧,在国家越来越发展的情况下,国民经济稳步提高,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伴随着全国小轿车数量增多而来的还有个危害,那就是交通事故的增多。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对于交通安全问题,车载导航这个设备就诞生了,当然这个车载导航也是有很多功能的,当你和你的家人打算出去自驾游的时候,不用再买地图研究线路,一键导航即可,而且在行车过程中还有人工提示信息帮助你避免一些交通处罚或者交通事故。比如“前方几百米有测速”“下个路口右转”等等,它就是通过语音的提示,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以便能够更好的改善我们的行为。就像你出去自驾游车程很长的话,开几个小时人就很容易疲惫,注意力也就没那么好了,对于导航规划的线路有时容易忘记,比如忘记在下一个路口右转,在别的地方这种情况也没什么大碍,但如果你在重庆犯了这种错误,那你可能要在高速上多跑半个小时的才能弥补你刚才的错误,毕竟重庆是出了名的连导航都头晕。对此,大家就可以看到这个通过一些线索和提示,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和目光获得更高的关注,对于人们减小预想和现实的差距,积极改善我们的行为有多么重要,就比如那个导航,如果它不人工语音提示你下个路口右转,那么你就有可能会顺着这条路继续走下去,而你也将离你的目的地越来越远,预想和现实的差距就越来越大。

       第五个策略:重构选项。

       就是利用一些更加打动人的措辞来表达一个信息,从而来影响人们原本的行为方式。就比如曾经有这么一个研究,它研究的是“怎样鼓励酒店客人重复使用毛巾”,为了研究这个问题,研究者随机选择了一家酒店进行实验。根据酒店员工的答案得到的汇 总,研究者得到了大概两类标语,一种是单纯呼吁,写的是“请帮忙拯救环境”,另一种则是利用了社会规范的力量,写的是“和曾经入住本房间的其他客人一起拯救环境”,研究者决定让酒店管理人员安排工作人员分别在酒店的不同房间设置两种不同的标语牌,三个月过去了,这两种标语牌的效果差距非常的明显,写着“和曾入住本房间的客人一起拯救环境”标语牌的房间内的客人,大都选择了重复使用毛巾,这是因为人们在作出决策的时候,往往格外注重群体行为的模式并加以效仿。你看,不同的文字表达的是同一种意思,却得到的是完全不同的效果,果然不愧是人们说的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的文字并不简简单单只是一门语言,他还是一种艺术。就像人们在给别人推荐一种方法或者思想的时候,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准备语言措辞的时候还要注重它的思考角度,比如,有一家快捷药方公司,想要推荐患者采纳性价比更高的方案,毕竟有些病还是很耗钱的,这个时候就要看公司如何组织语言来推荐患者了,这个公司曾采用过这两种方案,分别是“采纳这种方案可以节约多少钱”和“不采纳这种方案将会损失多少钱”这两种方案,这两种方案其实表示的都是一个意思,就是用这种方案会更好,但是这两种方案得到的效果确实有很大差距,强调损失的方案比强调节约的方案效果好出不止一倍,你看,表达的意思一样,语言措辞不一样,得到的效果就不一样。所以对于改善别人行为的时候,还是需要仔细的斟酌一下自己的措辞,好的措辞将会更大可能性的改变人们原本的行为方式,朝着一个积极行为的方向前进。或许很多人会说自己文学能力不够,对于语言措辞的琢磨不知道该怎么做,那么在这个策略的最后,我将给大家分享几个令人啼笑皆非的画风清奇的交通警示牌供大家开拓一下思维,比如有一个是为了劝那些骑摩托的人戴头盔的,这个警示牌走的是锥心冷幽默路线,写的是“骑摩托车的请戴好头盔,否则,开宝马的同学会认出你”,还有一个高速路上的警示牌,目的是劝人们注意车速,走的是平易近人路线,写的是“附近没有医院,请您谨慎驾驶”等等,诸如此类的警示牌还有很多很多种,他们其实都是为了让人们注意自己的生命安全,但是当他们用了一种不一样的措辞之后,他们对那些开车不规范的人起到的积极良好影响却高出了许多,所以,语言的巧妙表达还是非常重要的。

       第六个策略:巧借东风。

       就是用一种大多数人认为更有趣、更令人愉悦的方式来引导好的行为习惯。相信每个人在小的时候都有被大人教导过什么是好的习惯,并且要继续保持,什么是坏的习惯,要赶紧改掉,但是中国大多数的家在引导孩子们养成好的行为习惯的方法都是一种强硬的、令人不那么愉快的,所以就出现很多的家长认为的坏孩子,叛逆孩子,其实在引导每个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都不算是很难,只要你找对了方法,每个习惯所对应的方法都不同,但是他们都秉承的是同一个信念,那就是用一种有趣的、令人愉悦的方式来引导。就比如在 20 世纪初,有一款名为“白速得”的牙膏被引入了美国,在引入美国之后的十年间,全美国用此种牙膏刷牙的人数呈现一种爆炸式的增长,它也只不过是一种小众品牌罢了,为什么会在刚入美国的前十年就取得如此好的成绩呢,据调查研究发现,原来是因为这个牙膏公司在这款牙膏中加入了薄荷成分,这使得美国人前所未有的感受到了在刷牙过程中口腔充满沁凉舒爽的体验,以至于在不知不觉间很多的人就养成了每天用这款牙膏刷牙预防蛀牙的好习惯。这让我想到了之前在抖音上很火的一款网红牙膏,它的牙膏里面包含着一种对人体无害的爱心状的东西,看起来非常漂亮,让人在每天早上起床后都非常想刷牙为了见到那些爱心,这就是以一种有趣的、令人愉悦的方式来引导一些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其实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很好的例子也体现了这个理念。不论平时关不关注新闻的想必都应该了解今年的热点问题垃圾分类吧,自 6 月底开始全国就刮起了一阵垃圾分类的风潮,最开始重点实验的就是上海,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简直令人头疼,网上曾经有个关于上海垃圾分类段子就是“据说现在住在魔都的人每天都要经受老阿姨的两次灵魂拷问:你是什么垃圾”,此类的段子表情包也是数不胜数,上海人都说快被垃圾分类弄疯了。这也可见垃圾分类多么让人难受,虽然垃圾分类这是一个很好的措施,养成垃圾分类也是一个很好的习惯,但是对于分错垃圾就罚款的强硬措施还是令人头疼不已,其实对于垃圾分类这种好习惯可以考虑换种令人愉悦的方式进行引导。比如可口可乐就帮国家奉献了一份力量,它们发起了一个叫做“没有浪费的世界”的环保活动,将可口可乐标志性的白色飘带设计成了一个箭头装的手势,大幅红底白色飘带箭头的海报贴在户外,箭头的另一端就刚好是垃圾桶,引导人们垃圾不落地,这种方式带来了强烈的冲击感,每当人们喝着冰冰凉凉的可口可乐心里一阵开心的时候,看到这个广告心里也对垃圾分类多了一丝好感。所以说,没有什么好的行为习惯是不能养成的,只要你用一种有趣的、令人愉悦的方式去引导。

       接下来就是最后一个策略了,叫做合理简化。

       意思就是让正确的选项变得更简单、更容易,让错误的选择变得更复杂、更困难,毕竟源于人们天性中的懒惰,对于那些长篇大论肯定是不喜欢的、不耐烦的。比如公司想要鼓励员工们加强身体锻炼,多爬楼梯,少坐电梯,那么就应该把楼梯设置在好找的地方,而且楼梯的环境要好,比如阳光充足,楼梯沿路间有绿色植物和各色花卉,这样就使得楼梯的吸引力更高了,人们对于楼梯的选择也就会增大了。在这个例子中,正确的选择比如多爬楼梯就变得更简单、更容易,因为楼梯好找,而且吸引力大。所以说当正确选项变得更简单、更容易的时候,人们选择正确选项的概率就会高很多。

结论:

       那我们来回顾一下今天的内容,今天主要讲解的是七个改变自己和影响他人的策略,分别是,主动要求他人做出选择。帮助人们调动他们的 50 比特思维,让他们认真思考一下自己的真实需求和想法,这样就能够快速且高效的弥补一下他们的真实需求和实际行为之间的差距了;预先承诺,让人们在当前做出某种决定,来弱化未来某些行为的吸引力,或者让它变得完全不可能实现;自愿退出,让人们默认接受一个比较好的、绝大多数人都不会反对的行为方式。这种方法其实就是利用人们的懒惰和拖延心理,把那些有利于人们改善行为的积极因素设置为默认选项;融入他人的思维,利用线索或提醒的方式,吸引人们的目光和注意力,以便于获得更多的关注;重构选项,就是利用一些更加打动人的措辞来表达一个信息,从而来影响人们原本的行为方式;巧借东风,就是用一种大多数人认为更有趣、更令人愉悦的方式来引导好的行为习惯;合理简化,让正确的选项变得更简单、更容易,让错误的选择变得更复杂、更困难。这七个策略运用比特思维就将人们内心潜藏的美好意愿转化为积极的行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非心理专家建议:改变自己和他人的策略
《决策的力量》| 宛辰解读
决策的力量:6个策略激发心中良好的意愿,作出科学决策实现目标
怎样清理电脑的虚拟内存垃圾?
李现曝光杨紫戏外私事:看身材的时代,你缺的不是自律
捡垃圾也是劳动,为什么要嘲笑沈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