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毛泽东视察中山陵林 元 朱 光
userphoto

2022.09.11 湖南

关注

1953年2月23日下午2时,毛主席乘坐的“林肯”轿车在开道车的引路下,从省委招待所出发,沿着幽静而平坦的柏油道路,直驰中山陵,一行车队缓缓地停在中山陵广场上。

毛主席身穿黄呢军大衣,头戴军帽,微笑着从车里走下来。他步履矫健,神采奕奕,在陈毅、谭震林、柯庆施等陪同下,沿着中山陵宽阔的墓道向中山先生灵堂走去。在登“博爱”牌坊的台阶时,竟打了个趔趄,走在他旁边的陈毅见状赶忙扶住,想搀扶毛泽东一块走。毛泽东挥挥手说:“不用不用,我不是走得蛮好嘛。”

墓道两旁,雪松参天。远望陵墓,前临开阔平川,后拥巍峨山峰,规模宏伟壮丽。这时谭震林告诉毛主席,中山陵是我国年轻的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的,1926年动工,历时三年,于1929年建成。同年6月1日,中山先生的遗体由北平碧云寺迁此安葬。整座陵墓占地约8万平方米,呈自由钟形式。

虽然春寒未尽,可中山陵依然是苍松翠柏,漫山浓绿。毛主席前来谒陵,为了防止游人围观,公安部门曾拟定从陵墓西侧开辟的小路进入陵门。毛泽东闻讯后风趣地说:“堂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祭奠革命先辈,走小道成何体统嘛!我就要走大道。”

进入陵门后,毛泽东精神饱满,兴致勃勃,时而拾级而上,时而停立观看。墓顶平台的中央便是祭堂,宫殿式的建筑,蓝瓦素墙,庄严肃穆。祭堂正面门首镌刻着孙中山先生的手书“天地正气”。2时50分左右,毛泽东进入祭堂,他在孙中山先生坐像前献了花圈,花圈上的飘带是他亲笔书写的,上款:“孙中山先生灵右”,下款:“毛泽东敬挽。”献完花圈后,毛泽东肃立默哀三分钟,而后又认真地看看四周墙壁上刻写的《建国大纲》。他面色严肃,半晌不语,陈毅见他伫立已久,怕他受累,便上前说道:“主席,还有几处地方呢!”

“噢,噢。”毛泽东满口应允,却依然一块一块细读碑文。毛泽东看完碑文才走进墓室,这里光线幽暗,气氛肃穆。柯庆施站在毛泽东身旁,低声介绍说:“这穹隆状的墓室,直径约16米,顶部图案是国民党的党徽。”

毛泽东抬头细细地端望了一阵说:“那中山先生遗体安放何处?”

“这上面的白色卧像是大理石制作的,安放中山先生遗体的紫铜棺就在卧像下面的五米深处。”柯庆施手指圆形石圹内孙中山的塑像,向毛泽东介绍说。

毛泽东点头表示明白。他朝孙中山卧像久久凝视,然后,无限感慨地长叹一口气,又背着手,绕着墓穴转了一圈。海洋。毛泽东双手叉腰,不言不语,徜徉良久,指着陵墓区,划了一圈道:“它对我们来说,是有某种特殊意义的。”

往西走去,毛泽东在一棵雪松树前站住了。此树高约五六丈,枝叶繁茂像一把巨伞,他指指伟岸的树干,眼里流露出抚今追昔的感慨。

顺着台阶往下,来到墓道的半腰上,此处东西两侧各有一只三足铜鼎,其直径四尺有余,毛泽东贴耳靠在铜鼎边聆听着,仿佛听到了中国革命者的呐喊,令人激荡不已。

当毛泽东又回到中山陵广场时,被一些游览的群众发现了,有的人不敢相信,连忙揉揉自己的眼睛,凝神望去,真是毛泽东啊!大家涌上前不约而同地呼喊:“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毛主席精神抖擞,满面笑容地摘下军帽,举过头顶,不断挥着向群众致意。人们含着激动的泪花,望着毛泽东和蔼可亲的面容,毛泽东也很激动,喃喃自语:“这就是人民啊!他们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真正动力。”

毛泽东一行谒陵结束来到中山陵八号(原孙科公馆)稍事休息后,又乘车沿着蜿蜒起伏的盘山道路,向紫金山天文台驶去。车队来到山脚下,因山势太陡,道路狭窄,大家纷纷下车,换上苏制“嘎斯69”吉普车。当车正要开动时,陈毅忽然走下自己的座车,来到毛泽东车前,笑嘻嘻地说:“主席啊,咱们乘一辆车吧!”

毛泽东不解地问:“你的车呢。”

陈毅笑笑说:“在后头呢,不管它。你看紫金山风景这么好,也好谈谈诗么。”

毛泽东微微颔首:“也好,也好。”说着便往里面挪了挪,因毛泽东身材高大,也没有腾出多少地方,陈毅便半边身子在里,半边身子在外,挂在毛泽东身边。实际上,陈毅考虑的是万一发生不测,他可用自己的身体,挡住毛泽东,以确保主席的安全。

毛泽东登上紫金山,举目远望,不觉有些激动,自言自语地念道:“真是虎踞龙蟠今胜昔啊!”

这时,陈毅向毛泽东提议说:“这里不远有一个'龙脖子’,据说是当年太平军与清军浴血奋战的地方。曾国藩的湘军就是从那里用炸药把城墙炸了个口子,攻进南京的,现在痕迹还在。”

毛泽东忙问:“在哪里,我们去看看。”毛泽东一行顺路而下,不一会儿便来到“龙脖子”。毛泽东率先走过去,拨开杂草树枝,看了看清军攻城之处,果然,那片遗迹还在。这是一片三米多高、四米多长的城墙豁口,尽管后来用城砖修补好了,但颜色明显不同。毛泽东站在城墙前,反复看着,久久沉思。

陈毅又指着砌在城墙洞口处的一块长方形石碑说:“看,上面有文字,记载了湘军攻城及太平军与之激战的经过。”

陈毅一边念,毛泽东一边点头。念完碑文后,毛泽东感慨万千地望着大家,意味深长地说:“在西柏坡时,我就提出来,要大家看《闯王进京》,看来这出戏今后还要看。太平天国革命历史也要建个博物馆,这是极有意义的。”

毛泽东看完清军攻城处后,信步走到路旁,坐在一块石头上,俯瞰南京城区,侃侃地向周围的人讲了许多古往今来的事情。在讲到“虎踞龙蟠”这一典故时,他说:“钟山龙蟠,石城虎踞,最早是诸葛亮给孙权讲这里的地形时说的,可是到了现代,情况就有了一个小小的变化。”

毛泽东凝目思索了一阵转过身来,深刻而又风趣地说:“南京这个地方,我看是个好地方,有一位先生,他叫章太炎,他说龙蟠虎踞'古人之虚言’,是古人讲的假话。看起来,这在国民党是一个虚言,国民党在这里搞了几十年,结果被人民赶走了。如今,它在人民的手里,我看这完全是实言、是现实,南京还是个好地方。”

毛泽东一行走出祭堂,来到外面宽大的平台上,举目远眺,山上、山下松涛滚滚,宛如一片绿色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导游词】中山陵(完整版)
90年前的南京中山陵
南京中山陵介绍
为什么中山陵和明孝陵同在紫金山
紫金山南麓的中山陵又有哪些秘密,一起来了解陵墓建设始末的故事
一、中山陵(口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