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帝都花城千年笑,崤函古道无人悲——丝绸之路河南段
        在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共同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世界文化遗产项目中,中国有22个遗产点,其中河南有汉魏洛阳城遗址、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新安汉函谷关遗址和陕县崤函古道石壕段遗址4项遗产。
 
                            汉魏洛阳故城    

       “汉魏文章半洛阳”“欲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中国四大古都之一的洛阳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自古就有“天下之中”“十省通衢”之誉。洛阳汉魏故城始建于西周时期,前后延续长达1500多年,作为都城的时间长达600年。我国所有都城遗址中,洛阳汉魏故城是历代定都总时间最长、规模最大且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城遗址。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均诞生于此,道学发源于此,儒学兴盛于此,佛学首传于此,理学光大于此。

       
        同样,洛阳在丝绸之路上地位也是不可或缺。汉魏洛阳故城位于丝绸之路的最东端,面积100平方公里,分为宫城、内城和外郭城三重城圈,曾是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的王朝都城,也是我国古代最大的都城遗址。汉魏洛阳故城是西汉长安城的2.6倍、隋唐长安城的1.5倍,比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大9倍、比公元800年所建的巴格达城大8.2倍。现存遗存以北魏时期遗迹为主,同时分布或叠压有西晋、曹魏、东汉以及更早时期的遗存,其中,代表性遗存主要有东汉至北魏时期的城址及宫城城墙、城门、道路、水系,还有宫殿、衙署、寺院、仓库等建筑遗址。

汉魏洛阳故城永宁寺塔复原图

        汉魏洛阳故城还见证了中西方文化交往的开始,以及陆上丝绸之路第一次延伸到欧洲的过程,古罗马帝国与中国的四次交往,有三次都是在洛阳的,真可谓“古来利与名,俱在洛阳城”。周杰伦一曲《烟花易冷》唱断柔情,歌词正是以汉魏洛阳故城为背景,虚构了一个与洛阳故城中的永宁寺相关的爱情故事,最后一句的“伽蓝寺听雨声盼永恒”犹如绕梁之余音牵扯出千古对话的时空感,其中的“伽蓝”便来自成书于公元547年的中国古代佛教史籍《洛阳伽蓝记》。而皇家寺院永宁寺是汉魏洛阳城种最为豪华壮丽佛寺,遗憾的是其建成后被雷击焚毁,仅留下埋藏于岁月尘土中的石像雕塑。

        
       从1962年开始,经过几代考古人对汉魏洛阳城遗址的考古发掘,专家们认为该遗址的宫室制度上承秦汉余脉,下启隋唐盛世,在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其中,始建于曹魏时期的汉魏洛阳城太极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建中立极”的宫城正殿,其处于整个汉魏洛阳城的中心位置,由太极殿的建立所标示的都城单一建筑轴线、单一宫城居北居中、中心正殿太极殿中的布局;形成太极殿为大朝、东西两侧并列的东西堂为常朝的东西堂制度,以及中心正殿前设三道宫门、宫城三大殿南北纵列的“五门三朝”制度等。规模庞大的太极殿宫殿建筑群,不仅是汉魏洛阳城体量最大的建筑群,同时也是中国古代建筑体量最大的建筑群之一,它的建造标志着中国古代都城布局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


       定鼎门是隋唐洛阳城外郭城正南门,位于隋唐城中轴线上,取名于“周武王迁九鼎,周公致太平。”定鼎门北与宫城正门应天门相互呼应,南与龙门“伊阙”遥遥相对;前为古洛河,后为“天街”。大业元年(605年)三月,隋炀帝营建东都,修建定鼎门。次年正月,隋炀帝迁都洛阳正式启用定鼎门,成为第一个通过定鼎门的皇帝。定鼎门是公元7~10世纪丝绸之路东方起点都城洛阳的主入口及街区遗址,它与丝绸之路上繁盛的商贸往来具有密切关联。隋炀帝还曾在定鼎门外设四方馆,用于接待各番国来使和处理互市、贸易事务,隋朝还常在这里举行盛大的集会,向外国的君长和使节夸耀中国的富强,可以说,定鼎门不仅见证了东方农耕文明发展鼎盛时期帝国的文明水平,还展现了唐代都城城市文化的礼制特征及其影响力。


        定鼎门作为郭城南垣正门的时间长达530年,自启用后,唐、后梁、后唐、后周和北宋都将定鼎门作为外郭城的正门,直到北宋末年,才逐渐废弃。定鼎门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沿用时间最长的古代都城城门。定鼎门遗址中盛唐前期的定鼎门保存较为完整,由墩台、门道、隔墙、飞廊、阙台、涵道、马道等组成,十分宏大。由于定鼎门的历史地位重要,遗址保存较为完整,具有观赏效果和展示价值,2009年国家文物局在定鼎门原址之上建成遗址博物馆,对定鼎门遗址进行保护展示,博物馆主要展示定鼎门遗址的演变历史和隋唐洛阳城在考古发掘中出土的部分文物,还展示出按照1:800的比例制作的神都洛阳城模型。

                         新安汉函谷关遗址


       说到函谷关,大家似乎都不陌生,因为老子当年骑青牛出关便是函谷关,还有与函谷关相关的成语也是耳熟能详的,比如“紫气东来”“老子过关”“鸡鸣狗盗”“公孙白马”等。但,这其实有个误会,老子过关的函谷关是秦函谷关,位于河南省灵宝市北15公里处的王垛村;而丝绸之路管廊上的函谷关指的是地处河南新安县的汉函谷关,又称汉关,既是“秦时明月汉时关,千里长征人未还”的“汉时关”。

          汉函谷关遗址是古代丝绸之路东起点第一道门户,中国历史上建制较早具有重要军事作用的雄关要塞之一,主要有关楼、鸡鸣台、望气台、夯土墙垣、古道路、烽火台和城墙遗址以及窑场遗址等重要遗迹。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描述:“关楼高耸,两侧鸡鸣、望气二台相对而立,左右关塞横亘,南贯洛水,连接宜阳,北越丘陵,直抵黄河,宛若绵延百里的长城,十分壮观。”


     
         “因在谷中,深险如函而得名。东自崤山,西至潼津,通名函谷,号称天险”。洛阳至西安的故道中的崤山至潼关段多在涧谷之中,深险如函,古称函谷。汉函谷关在三国魏正始元年(公元240年)被废,从那时起,至今已经有一千七百多年了。其实,在历史上一共有三座函谷关,一是位于河南灵宝市北15公里处灵宝函谷关,俗称“秦函谷关”;二是位于河南新安县的函谷关,也称汉函谷关,此函谷关为汉武帝时期将灵宝的秦函谷关整体搬迁至新安,两个函谷关相距150公里;三是在秦函谷关北面5公里处还有一个魏函谷关。据载,为了能及时转运粮草,曹操率10万大军讨伐马超、张鲁,命许褚开凿运粮道,设置关楼,亦名函谷关,后称之为“魏函谷关”。

     
       三个函谷关中,河南新安县汉函谷关遗址是一处东西狭长的小型城邑,历代为了恢复雄关昔日的风采,对汉函谷关进行了多次修葺,最后一次大型修复是在1923年,修复后的关楼高83米,分上中下三层,正门上方所嵌的“汉函谷关”四个大字为康有为所书。遗憾的是,重修的关城在1958年“大炼钢铁”中遭到严重毁坏,现存主要建筑为东西长约160米、南北宽约80米的长方形城阙。

                     陕县崤函古道石壕段遗址


        有关必有路,函谷关连着的古道便是丝绸之路上的大动脉之一的崤函古道,崤函古道石壕段遗址是长安(西安)和洛阳之间的一条交通要道,也是“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中唯一的道路遗产。

    
   “崤函称地险,襟带壮两京。”崤函古道亦称崤山古道,是古代洛阳至潼关这段道路的统称,位于丝绸之路东端的河南陕县境内。崤函古道是连接豫、秦、晋3个文明核心区,是长安与洛阳间交流的唯一通道,特别是两周和汉、唐时期实行的“两京制”,崤函古道更成了一条名副其实的“京畿大道”。 对于不是河南的人而言,崤函古道的知名度是远不如其石壕段,唐代大诗人杜甫曾夜宿此地,亲眼目睹官兵抓人、民不聊生的凄惨景象,写下了著名诗篇《石壕吏》。

        
        现存崤函古道石壕古道段遗迹长约150米,路面宽3米至6米,车辙宽约1.06米,辙痕深0.05米至0.3米不等,大致方向是由西北走向东南,辙痕是车轮在原自然石灰石质山坡上长期碾轧而成,印痕清晰,道上留下的车辙印迹有一车道、二车道和三车道。遗憾的是,崤函古道石壕段遗址2015年5月被回填保护,世人再难见其“真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丝绸之路”世遗中,唯一的道路点位 | 崤函古道石壕段与鸿庆寺石窟寻访
洛阳与陆上丝绸之路的不解之缘
中华圣城洛阳有多牛?建都时间最久,拥有三项六处世界文化遗产
新安汉函谷关、崤函古道:写在大地上的历史
散文|丝路汉关
雄关古道话沧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