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713史佳洁:潘先生为学有何特色

      我的导师胡老师,是潘懋元先生的学生,胡老师每每与我们谈及潘先生总是充满这自豪与敬仰。去年线上参加厦大高教论坛时,是我第一次隔着屏幕看到先生,先生当时的发言让我感受到了先生深厚的学术功底,让我从心底升起作为高教人的自豪之情。潘先生的逝世,无疑是我国教育学界的重大损失,每一位高等教育学人都为此感到十分的痛心,网络上满是对潘先生追忆的文章,以此悼念先生。通过回忆过去两年的学习和对于这些文章的阅读,形成了我对先生的点滴认识,先生为学的理论和实践特色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学习。

科研彰显学科情怀:

开创并全面领衔学科建设

      潘先生的一生和我国高等教育紧紧联系在一起,他是我国高等教育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早在60多年前,先生就认识到“不能把大学生当成小学生、中学生一样来教育”主张建立一门“高等教育学校教育学”并为之付诸实践开展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工作。

      在我国高等教育学科体系的建设上,由潘先生主编的《高等教育学》的问世,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学科的建立。书中构建了高等教育学的学科体系,并由此开启了学科体系研究与构建的潮流。在高等教育基本理论方面的研究与论述上,潘先生也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成长提供了充分的思想养料。潘先生提出的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学说,对我国高等教育学的创立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形成了高等教育学研究的基本范式。在我国高等教育学的研究机构建设上,潘先生创建了我国第一个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并由此带动了我国最早一批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和组织的成立,为高等教育研究人才的培养与训练提供了组织保障。同时,先生也在专业学会的成立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先生的推动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纷纷成立。这些组织机构的成立,在繁荣高等教育研究、发展高等教育学科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育人富有学术魅力:

资深且引领学生做活学问 

      潘先生是学者,更是师者。潘先生数十年如一日躬耕教学科研第一线,是“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从小学教师、小学校长、中学教师、中学教务主任到大学教授、大学副校长,先生从教87载,倾其一生奉献给学生。

      在高等教育学专业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上,潘先生是播种人。高等教育学专业研究生教育发端与厦门大学,而潘先生则是我国第一位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生指导教师和第一位高等教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先生为高等教育学专业与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培养了众多优秀学者,促进了高等教育学的发展。在教学上,除了课堂教学外,潘先生还定期举办“周末家庭学术沙龙”,每周六的晚上,他准时在家里客厅接待他的学生。在这,每个人都畅所欲言,既谈学问、也谈人生,相互学习、共同受益。潘先生也创造了一种“学习—研究—教学”三结合的培养的教育模式,他尊重实践,善于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师生之间互相讨论,相互问难质疑。充分体现了潘先生自己所倡导的“一边进行研究,一边培养研究生,师生共同创建新学科”的理念。

      作为学者的潘先生,他一生致力于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的奠基者和创始人;作为师者的潘先生,他将教师作为一生的事业,他耐心教学、关爱学生,播种了一颗又一颗高教的种子。斯人已逝,幽思长存,先生的治学特色在理论和实践层面熠熠生辉,必将得到后辈学子的铭记和传承。

高教课堂研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潘懋元:高教泰斗 学人典范
潮汕人物介绍之二十六:“高教泰斗”潘懋元
顾明远:深厚的友谊 永远的怀念
新闻传播学者国际发表状况的实证研究
河北“三大工程”促高教翻身
潘懋元的“时中”人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