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721陈何芳,潘慧.如何看待学历型考研动机

      硕士研究生的实习体验研究需要首先了解一些背景性因素,比如硕士生当年为何读研?读研动机是否影响实习等。在对30位实习硕士生的访谈调查中,很多人在谈及自己的实习背景时,都会提及自己当初为何考研。多数人表示在考研之初,他们对于研究生阶段的实习就有所规划,考研目的与硕士生实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有鉴于此,本研究搜集了每一位被访谈者关于“考研目的”的发言,将其导入NVIVO软件中进行编码,并开展词频分析来确定主要的“考研原因”,针对不同情境和类型分别展开论述。结合图1的词频分析图,可以将“考研动机”归纳为追求“学历”“名校”“学术”“专业”和“地域”五种类型,彰显出不同学生在立志考研时不同的目标偏好。

图1 NVIVO“考研原因”的词频分析图

      下文将简要分析学历主导型考研动机的表现、原因及影响。

个体意愿:想要提升学历以服务就业

      “学历动机”主要是指想要提升学历以服务就业。这种现象在本科生考研中主要表现为,学生并不关注读研的技能内涵,而是关注其附带的符号内涵,比如身份标签、求职标签等。正如访谈对象S3所说:“我考研的目的很纯粹,就是为了提升学历,以后好找工作”。S11说:“感觉本科生越来越多了,今后不论是求职还是其他方面,都会对学历有一定的要求,所以我要考研”。S2说:“工作了以后才知道,学历是以后晋升、提薪的必备门槛”。S17说:“我觉得本科水平显得不够漂亮,我想提升一下学历”。可见,选择考研的普遍目的,是获取学历学位证书,为以后的求职增加筹码,提高竞争优势。

社会原因:就业市场热衷于符号崇拜

      学历动机反映出就业市场的符号崇拜。“符号价值”最初源于人们对于商品价值的认识,由法国著名思想家让·鲍德里亚在其符号价值理论中首先提出。在该理论中,他把商品的价值范围加以扩大,延伸出商品价值的“第三种价值”——符号价值。鲍德里亚认为,消费已经不再是单纯的需要满足,消费的前提是商品必须成为符号。也就是说,消费者在做出购买决策时,商品的使用价值已经不再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取而代之的是商品的符号价值。

      随着大学本科毕业生数量的增长,以及社会对人才录用标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身于考研大军,让考研成为大多数毕业生的“第二次高考”。考研热和读研热具有一定的“蓄水池”作用,国家可以借此充分利用教育的社会功能,不断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将一部分本科毕业生保留在高等教育系统内部,以此缓解逐年增长的就业压力,解决本科生就业难问题。但是,身处“蓄水池”中的个体常常会面临日渐积累的越来越大的压力。纵观当前考研现实,往届生考研的比例不断攀升,应届生的竞争压力加剧。这样的现实折射出一部分求职者在“学历社会”中遭遇到了“学历门槛”的窘境,学历妨碍了向上发展,从而不得不将考研作为解决就业或提升薪资的出路。这种状况导致了考研目的功利化,部分考研学生对做学问并没有多少兴趣,也缺乏学术追求,内心的真实想法是拿到研究生学历以后,能为找工作增添一块筹码,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比如,企事业单位招聘条件日益凸显学历的重要性,很大一部分企事业单位要求应聘者有硕士及以上学历,从而推动了“学历高消费”的社会风潮,引发了社会对于研究生学历的符号崇拜。

教育弊端:容易忽视能力可持续发展

      学历本位的考研动机容易忽视思维和能力的发展。在“社会看重学历、企业要求学历”的现实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带有“学历教育”的巨大惯性,高校毕业生作为求职者,只能被动地选择接受高层次的教育来提升学历,从而满足向上发展的追求。在这种状况下,亟需将“学历社会”过渡到“能力社会”,促使高等教育发展与社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打破“象牙塔”与“社会场”之间的学习内容隔阂,把“符号崇拜”转变为“能力崇拜”,还原高等教育“培养学生的学识才能”的使用价值。对于学生个体而言同样如此,在“严进宽出”的高等教育现实中,如果硕士生满足于“获得学历”,就只能实现成长与发展的最低目标。而良好的受教育状态,必须超越于学历,更加注重自身思维与能力的发展。大学生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学位,就要努力挖掘学校教育促进“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教育价值,而不能仅仅满足于获得学历学位等标签或符号,陷入“买椟还珠”式误区。

      学历本位的考研动机具有终结性而非发展性的特征。从现实生活中的感性经验也能够发现,当前考研动机存在“终结性主导”的问题,也就是学术深造的直接动机不够明确。学生们普遍提到的是要避开求职、就业、社会生存等方面的压力,而不是“逐步实现一个由来已久的人生梦想”。终结性与发展性的考研动机存在悬殊差别:前者的目标在硕士生入学阶段似乎已经实现了,不出意外的话,的确可以缓3年再求职,会得到大学颁发的硕士学历学位。但是,这些动机在硕士生入学时就会失去效力,所以可以称为“终结性”。硕士生入学之后的动机和目标,又成为一片空白区域。而“对学术研究感兴趣,想走科研这条路”的动机,就具有发展性,是“梦想驱动”型动机,能够解决长期激励的问题,时效性更强,所带来的发展空间更大。

      当然,考研动机并没有正误之分和高下之别。人们绝不能狭隘地认为,只有怀揣学术梦想才能读研,只有喜欢学术生活才是唯一正确的考研动机。事实上,正如图2所示,考研的原因多种多样。[1]想要提高学历、转变本科教育背景等,都是无可厚非、值得支持的,这毕竟是个体基于受教育权的自由选择,也符合终身教育所倡导的发展方向。多元动机解释了“考研热”,也就是不同学生在立志考研时不同的目标偏好,形成了多元决策依据的共存和汇集。

      从实践层面来看,多元的考研动机也促进了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大发展。比如,我国硕士研究生的招生人数和在读人数,1999年是7.23万人和17.95万人[2],到2021年是105.07万人和282.29万人[3],分别增长了14.5倍和15.7倍。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更是达到了457万,比2021年增长了21%[4]。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474万,较2022年上涨17万人[5]。研究生规模倍增的事实可以解释考研动机的多元化,同时也能够解释硕士生实习现象的日渐增多。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需要重视“动机多元”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在硕士生的学习和实习管理方面需要与时俱进,努力提供正确的引导和适当的帮扶。

图2 研招网关于考研原因的调查

[1]软科.772761分之一!2023年,你还考研吗?[EB/OL].2022-08-25.

https://mp.weixin.qq.com/s/TxzEE6sqagqq5Tt1xAa_eA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199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00-05-30. 

http://www.moe.gov.cn/jyb_sjzl/sjzl_fztjgb/tnull_841.html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22-09-14. 

http://www.moe.gov.cn/jyb_sjzl/sjzl_fztjgb/202209/t20220914_660850.html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举行[EB/OL].2021-12-28. 

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7/202112/t20211228_590672.html

[5]新浪新闻.新东方发布《2023硕士研究生招生数据解读报告》[EB/OL].2023-02-07. 

https://news.sina.cn/sx/2023-02-07/detail-imyewcsp6253180.d.html?from=wap

高教课堂研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今的研究生学历还值不值钱?
研究生教育反思:一个硕士需要学几年?
硕士真的贬值了吗?
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硕士就业压力最大
本科生和研究生毕业后,薪资差距有多大?
张捷聊教育:考研低录取率与学历贬值的传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