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788刘钰:惩戒教育如何把握力度

参考年龄身份:未成年人给予特殊保护

      当学生年龄较小时,心智往往不成熟,需要老师家长进行引导和教育,当他们犯错时,需要给予批评和适当的惩罚,让他们自小就明白“有所为,有所不为”,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非观。同时适当的宽容和谅解也能给学生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让其常怀自省之心。而该事件中的男学生就并非如此,他是在校大学生,更是预备党员。身为一位心智成熟的成年人,需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其预备党员的身份更是会败坏党内风气和形象。因此,社会舆论要求严惩是无可厚非的。

鉴定事件性质:道德可宽容法律需严苛

      在施行惩罚之前,要先对事件进行定性:是道德问题还是法律问题。前者尚可网开一面,后者在受到法律惩罚的同时更应该由学校方面给予严惩,以儆效尤。待须知道德的底线就是法律的上限,些许的道德问题还可以通过批评教育的方式引导,而当学生已经突破道德底线时,学校这类教育机构不再能通过简单的惩罚让其改过自新,能做的就只有将“害群之马”从中挑出,从重从严地处理,与其划清界限,警示其他学生。处在该事件舆论漩涡中的苏州大学面对外界对其校训“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的质疑,唯一的处理方法就是以雷霆手段严惩,绝不助长歪风邪气,以实际行动捍卫校训、挽回声誉。

判断影响程度:连带影响的范围与强度

      当学生犯错时,惩罚力度要考虑到这一事件的波及范围和影响程度,这并不是要看碟下菜的意思。事实上,当某一学生的错误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时,他代表的不再是他个人,而是这一学校、地区甚至整个学生群体的形象,不从速从重处理,可能会让群众对教育工作产生质疑,对学生这一群体质疑,更会败坏教育风气。正所谓“心存敬畏之心,方能行有所止”,要让学生引以为戒,才能从根本上遏制错误的再次出现,整顿教育风气。

      总之,惩罚不是目的,让犯错的学生认识到错误、积极地改正,同时让其他学生引以为戒,才是惩罚的教育效用的体现。一昧的责罚和无止境的宽容并不是可行之道,合理的惩戒制度、正确的惩罚手段才能够发挥教育育人的功效,把握好惩罚的尺度才能让教育工作行稳致远。

高教课堂研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育惩戒如何做到合情、合理、合法?
教育需不需要惩戒?
惩戒教育有多重要,家长你知道吗?
惩罚与体罚的界限要明确,让教师的惩戒权“有法可依”
读书笔记//认清合理的教育惩戒与体罚的区别
班规的完美组合:老师执行,家长支持,学生遵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