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111涂玲珑:传统型亲子关系为何暗含悲剧

      笔者曾看到女大学生小A与父母的一次争执,起因是小A交的男朋友是山东人,父母觉得离所在的安徽省太远而反对。小A脱口而出“难道我要成为你们这样吗?”没想到父母也脱口而出“成为我们这样有什么不好!”短短的两句话,令人感慨万千,它像是“传统型亲子关系”的一个缩影,让子女在情感上非常抗拒,蕴含着悲剧色彩。下文将探讨传统型亲子关系具有哪些特征,以及为何会酿成悲剧。

高期待:

理念是男孩支撑门户而女孩养老送终

      出生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父母,他们秉持的是什么理念呢?首先,一定要让孩子上一个好大学,改变做劳工的命运。其次,就是解决孩子的婚姻大事。如果是男孩,家长对于婚姻上要求不会太苛责孩子,反而可能是苛责女方。如果是女孩,那么家长肯定是希望孩子能够陪在自己身边。这样,等自己以后老了,子女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

      这中间可以看出开,中国的那一代父母,他们养孩子的目的是为什么呢?可能就是让自己晚年有一个可以安享的条件。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会在孩子成长时,赋予方方面面的控制。

高控制:

为实现被养老而逼迫子女听指挥做事

      能说父母不爱孩子吗?不能,但是他们的爱里面,夹杂了太多自己的期望,一旦孩子要偏离自己的既定期望,就要大发雷霆,咆哮怒吼,甚至一些极端的行为,逼迫自己的孩子继续回归期望轨道。

       家长对孩子给予了异常多的期望,以至于家庭的横向结构往往会出现矛盾和问题。现在那么多家庭婚姻破碎,老公出轨,如果说没有孩子的原因是不可能的。一旦有一个孩子出生,家长的重心会迅速转移,夫妻之间原本的一些沟通和兴趣都被孩子取代,夫妻之间的隔膜和矛盾也会相继迸出。这时候孩子身上的重担就更深了,他们真真切切地背负上了父母的“后半辈子的幸福”。

低情感:

子女感受到被控制被批评被当作工具

      父母的观念在我看来就是:一切都是“我”要求你做,一切都是你应该为“我”做。家长用自己的一生,给孩子传递这个理念。在孩子还小时,家长总是心甘情愿的为孩子付出,等孩子长大了,又反过来觉得自己的孩子也应该像自己一样,为自己付出。好像所有的都是理所当然,很少有家长可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如果有很多家长可以做到理解孩子,那中国也不会有那么多的原生家庭问题了。

低成就:

父母纠缠子女降低两代人的发展成就

     开篇提到的亲子冲突,反映了代际差异酿成的悲剧。对于七八十年代的农民阶级来说,他们自身的婚姻就是靠熟人介绍,往往双方的家庭就是隔了几个村的距离。时代的发展已经逐渐打破了过去地域的限制,但是父母的认知还停留在过去。“养儿防老”,如果父母有儿子的话,或许就不会对女儿的婚嫁有那么高的限制和期待了。

      人如果要靠自己的孩子,那他这一辈就可以说挺可悲的。把自己寄托在孩子身上,而不去开拓自己的绚烂人生。对任何人都不要抱有太高的期望,期望太高跌下来只会越痛苦。

      如果今天小A迫于父母压力而婚姻被改变,那么悲剧就会代际延续,就会有无数个被逼无奈而无所作为的子女在未来诞生。传统的不一定就是好的,总之要前进!

高教课堂研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五招让孩子与家长变得亲密无间
家长必知:让孩子和父母关系亲密的五招
如何培养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
15
外来务工者家庭与家庭教育
中国的父母为何经常不合格?丨文化观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