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394陈何芳:教育学硕士生“不知学什么”的迷茫

关键词:教育学硕士生;不知学什么;迷茫

摘 要:教育学硕士生常常面临“不知学什么”的迷茫。首先是推免生“学什么才能跟得上节奏”的迷茫;其次是新生阶段“学什么才能精通专业”的迷茫;最后是毕业生阶段“学什么才能找到工作”的迷茫

对于教育学硕士生而言,“不知学什么”是他们常有的疑惑,也是需要直面的现实问题。相比较而言,推免生比非推免生更加迷茫,因为对专业知识更加陌生;新生阶段比其他阶段更加迷茫,因为“新生适应”是巨大挑战;毕业阶段比研二阶段更加迷茫,因为迫在眉睫的求职压力带来无助和焦虑。

一、推免生“学什么才能跟得上节奏”的迷茫

推免生是本科院校中综合素质较高、成绩比较优异的本科生。在录取机制上,他们不需要经过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而直接采取提前面试录取的形式。这种研究生入学面试的形式和步骤都很简单,难度也比统考容易得多。随着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需要,推免生在近年来的研究生群体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很多研究生院为了吸引优秀的本科生,为推免生设置了很多优惠政策。比如所调查的A校教育科学学院,推免生享有优先选择导师的权利,而且入校后可以直接享有一定数额的奖学金,同时还享有一次1500元的推免生奖学金。但是访谈中发现,即使是本科基础扎实、综合素质较高的推免生,也面临严峻的新生适应问题。如果研一不能建立良好的学业规划,树立恰当的学业发展目标,并在新环境中及时调整自身的学习状态,就会因为学习环境的变化而陷入到迷茫和不知所措的状态中去。

由于之前缺少相应的思想准备,当推免生们真正开始读研时,发现从专业到生活,有许多让自己措手不及和茫然的地方,学习状态相对比较被动。这些推免生在本科时都是成绩非常优秀的,对他们中的很多人来说,“毕业后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是他们本来的规划,但保研名额又让他们不忍拒绝。同时,由于没有备考过程,这些推免生匆匆忙忙、毫无心理准备来读研,就很容易产生茫然的心理,在行动上表现出无序的特点。即使有些学生继续发扬积极主动的优点,一直忙于紧跟学院和老师的节奏,但学习计划都来源于外界,虽然做了很多事情,但对于自己究竟收获了什么,很可能也是较为“糊涂”的。

二、新生阶段“学什么才能精通专业”的迷茫

对教育学的专业知识从模糊认知到逐步清晰,硕士生尤其是跨学科硕士生必须经历一个“接触”的关键时刻。诺曼(Normann,1984)曾在服务管理理论中引入“关键时刻”的概念,这一概念指的是顾客对服务接触的感知时刻,这一时刻决定着顾客对产品的满意度及忠诚度。“关键时刻”中包含了“第一印象”,如果硕士生在入学时能够对于所学专业建立起良好的“第一印象”,有利于增强克服学业困境的决心。尤其是对于跨学科研究生而言,在刚刚接触陌生专业时,能够获得愉悦的感受,这将有利于他们生发出对教育长久的热爱,获得积极向上的学习体验。

“不知学什么”的迷茫主要出现在研究生一年级阶段。在A校的调查中发现硕士生们普遍会经历一个从迷茫到冷静的心路经历。他们大多经过了本科四年教育学知识的熏陶,有些跨考生则是经历了半年到一年左右时间的教育学考研的学习和准备,所以对教育学专业都有了一定的理解。在得知被录取后,他们往往会结合自己本科的学习经历,对未来的学业进行一定的规划。甚至很多人在考研成功的激情下,会一时冒出继续攻博深造的念头,有一种“从成功走向成功”的冲动性期许。但是,在就读过程中,他们才真正体会到本科和研究生阶段的不同,体验到个体的学识和能力存在局限。此时,大部分研究生会因为现实与预期的落差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波动。因为“理想和现实差距过大”而“每天都很沮丧”的情况并不少见。有些学生会感觉整天都很迷茫,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特别难过。可见,全新的学习环境给硕士新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挑战,而要想适应这种挑战,必须经历心理的阵痛,才能逐步获得学业成长。事实也证明,在经历一定时期的自我调整或者外部干预之后,硕士生们基本都能进入平稳冷静的状态。

三、毕业阶段“学什么才能找到工作”的迷茫

毕业出路的迷茫弥散于硕士生三年的求学生涯中,并在第三年有加强的趋势。教育学专业的职业定位是“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较高教育理论素养和较强教育实际工作能力的中、高等师范院校师资、中小学校教育科研人员、教育科学研究单位研究人员、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其他教育工作者。”但是,这种职业定位虽然理论上成立,在现实中却较难实现。比如所调查的A校教育学一级学科下面的学术型二级学科或方向,包括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比较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成人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教育领导与管理、德育学、教育技术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等。对于教育学硕士生而言,想成为高等院校的教师,明显缺乏最起码的博士学位;想当中小学教师,还需要拥有相关的学科背景并考取相应的教师资格证;想进入科研院所或政府机构,往往缺乏相关的基层工作经验。在这种不利情形下,大量的教育学硕士生长期为就业担忧,对于毕业出路的迷茫非常严重。就业迷茫会作为一种弥散的情绪蔓延在每个在校生的心头,在研一、研二阶段因为毕业尚远而缺乏紧张度,而到了研三,毕业论文和求职就业的压力迅速凸显,成为这个阶段硕士生面临的主要矛盾。令人欣慰的是,三年的硕士学习经历让大多数人敢于穿越成长中的迷雾,逐渐走出迷茫和彷徨,最终能够理性面对现实,合理规划自己的未来。

总之,研究生教育跟本科教育相比,对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要求更高。新生阶段能否实现良性过渡,直接影响到他们后续学习的体验与成效。新生适应中处境不利者是推免生和跨考生,因为他们对专业知识更加陌生,更难实现“新生适应”。而在求职压力下,毕业生阶段的迷茫也非常明显。学什么才能跟得上节奏“学什么才能精通专业”“学什么才能找到工作”,勾勒出教育学硕士生学习的迷茫线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考仅剩35天高考须知:本硕连读其实没你想的简单
一个问题:研究生能“研究”出成果吗?是要打很大的问号的!
你为什么而读书?开学典礼上,上海交大校长提出“为学三问”振聋发聩
2018年研究生招生人数最多的4所大学, 全部是高校巨无霸!
“00后”都读博了!近20所高校2020级研究生新生大数据汇总
北京师范大学2019年接收校内外推荐免试硕士/博士研究生办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