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健康生活05:与儿女共同成长是家长的福气

“哪怕这辈子完全影响不了别的人,只影响了儿子一个人,我也觉得自己很成功了。”

今天本来是个普通的日子。我只记得在某年的今日,拉宾和阿拉法特在白宫前的草坪上,由克林顿见证,两双曾经敌对的手握在了一起。恰逢这一天,儿子降生,我后来总把小朋友称为和平的使者。

因为多了生日这个因素,今天这个普通的日子,又显得多了一层特殊的含义——晚餐可以加个染成红色的煮鸡蛋。^_^

说到生日,我们家的传统,是基本上不过分关注的。无非是互相祝福一声,有时候在晚饭时喝点餐酒,搞一点气氛,重在仪式感。我曾经在夫人生日的时候,自己做过生日蛋糕。虽然做得并不很成功,显得单薄了一些,但是气氛不错。

至于坊间有些隆重的搞法,大排筵席,呼朋唤友,在我们家里,任何一个人身上都不允许发生。这也算是家里的一个小小——规矩?不,共识。

今年稍稍有点特殊。孩子完成了他的学业,结束了学生生涯,以三清(本硕博均为清华生)博士的身份,正式开启了自己的职业之路。回想起来,孩子整个成长过程,无论对孩子本人来说,还是与孩子有关的长辈来说,都是一个既付出心力,也收获快乐、且快乐远远多于辛苦的过程。

从哪个角度来说,借着这个生日,都可以发一发感慨。

一、相伴儿女成长,既是责任,也是幸福

我没有赶上孩子出生。这件事,曾经令我遗憾了长一段时间。

当年,我驻外工作。在交通和通讯远远不是现在的年轻人可以想象的年代,探亲回家,是一件有些复杂的事情:事先要请好假,这个是单位的管理制度,自然不在话下。机票更是要提前买好。由于驻外这个因素,还有一个入境出境的期限管理问题,即证件上最后一次入境回家后,最长逗留多长期限。如果过了这个期限还需要继续逗留,需要出境一次,再返回——这点,其实任何证件管理都一样,都有个期限的问题。所以,以男士回家陪同产妇休产假而言,如果假期开始得过早,孩子出生推迟,很可能等到孩子出生,已经到了假期的尾端,这就很遗憾了。

男同事们对待休陪产假的安排,基本上把假期开始日,定在预产期再提前一周。

偏偏儿子的性子急,提前了两周出生。加之各种机缘巧合,不能临时改期,弄得等我某一日的傍晚回到家里,产妇和孩子,已经出院在家了。

还有更惊心动魄的。

他们是在我到家的前几个小时回家的。他们回家时,恰逢住处发生了往后几十年都没有再经历过的一次停电,没有了电梯。于是岳母和妻妹抱着小孩,拖着行李,产妇自己行走,顺着楼梯,徒步爬到顶层十一楼的家里。

好在岳父岳母对我们的工作生活状况很了解,所以从来没有责怪。遇到不明事理的亲戚,在不能经常去看望他们的事情上矫情,或者在假期到期必须返回的事情上矫情,虽然很无奈,但是想想他们有很多不可能明白的事,甚至可能连经过详细解释都未必听得懂的,于是也只是笑笑而已(就像孔老夫子当年在渡口遇到两位老农的抢白而选择笑笑一样——不值得反诘、也不知道从何处反起),不到这种求全责备过于严酷的话,我都不喜欢解释。我一直说,人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孔老夫子尚且如此,何况我们?

我非常感谢我的外戚们,要不是岳父母,和孩的两个姨及姨夫们,我都不知道在孩子幼小的时候,如何在职场打拼和陪伴孩子之间平衡好。在孩子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因为岳父母家中有事,一时难以来帮忙照顾,那时候我已经回到内陆工作,在外地与朋友们一起做摊头,权衡再三,我放弃了和朋友们已经做出一点眉目来的事情,毅然选择回到妻儿的身边。

也许是孩子出生时,老太太抱着孩子,正好来北京的小姨背着行李,产妇自己抓着满是灰尘的楼梯扶手,爬上十一层的那一幕,让我永远不能忘怀,为了他们,我宁愿放弃自己的任何机会,哪怕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压力,我也选择陪伴他们。

多少年后,在儿子博士阶段,说到小学三年级选择回到身边来的这段往事,孩子说,当年亏得你回来,我们大家在一起,如果不是,说不定我也不是现在这样的呢!

我们谁都无法假设,如果当初不怎样,则事情会发展成怎样,都不好做另样的假想。但是,至少,从孩子的这番话里,听出了温暖,也让我欣慰:这个孩子的心地是柔软的——我始终把具有好的品格(基础)的人,归为“心地柔软”一类。

在与孩子相伴成长的这些年,最关注的,莫过于对其人格的塑造。这个话题,之前写过。虽然看起来很抽象,但实际上都是在日常言行中得到贯彻的。这种工作,不是靠集中的、大段的时间投下去就可以奏效的,而是要长期地、分散地、无时无刻不用心地、润物细无声地投入心力进去。

今年早些时候,儿子做完论文答辩,回到家里来。在跟儿子的一次聊天中,我说,这么多年,我一直在向你兜售我自己的理念:总希望以我所理解的一个“好”的标准,来影响你。只要对你有小到一丝一毫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对于你的成长,是正向的,我就很满足了。

儿子回答:肯定有,一些关键节点,我自己都能感受到来自你们的影响。

很欣慰。我在早几年的工作中,在试图把对儿子产生了积极影响的一些认知,不保留地去影响与他年龄相仿的员工,坦率说,有的投缘,也有不投缘的。我说过,你们也不要勉强一定要认同我的三观,说实话,我哪怕这辈子完全影响不了别的人,只影响了我儿子一个人,我也觉得自己很成功了。

二、人都可以很快乐

我一直不能理解有的人把自己的生活过得不快乐。人快乐与否,固然受多种因素影响,但是无可否认,我肉眼可见的很多人——大部分人,是自己把好牌打烂,把本来可以快乐的人生,过成不快乐。往往还把自己的不快乐,传染给别人,让别人也不快乐。

人之所以不能快乐,主要是两个东西在作祟:一是贪,一是惧。

贪,我们都知道是不好的,有些则表面看来还是良性的,如各种竞争,要在竞争中胜出。这其实也是一种贪。至于其他各种贪,如贪功德,贪名声,那就等而下之,不值得说了。

由于得不到,贪而不得,由患得起,又生出患失情绪。天天担心这个担心那个,这颗心始终处在地狱里。这就是惧。

人人都在追求快乐,由于有了贪和惧,因此快乐也就并非人人可得。

我觉得做到以下这些,快乐自然不会太远。

1、乐见人成,乐助人成。

这方面,儿子是我的老师。固然是我教育他要乐见人成,但他反馈回来的,让我对此的理解和感受,更深刻一层。

以他们在中学时期为例。照理,中学同学是典型的竞争对手,你上我就要下。多少案例,这种竞争关系甚至蔓延到家长的身上。

在家里,儿子绝对不允许我们根据在家长会上所了解到的情况,说同学的某方面的不足——“你们不要这么说ta,ta挺好的!”。

还有一次,儿子在晚饭时跟我说,“爸爸明天能不能送送我们班的谁谁去参加一个活动,他们家没有车,有点远。”其实当天他自己并没有参加那个活动,为了让我送同学和他的家长一起去,儿子自己也跟我一起去了,避免我和同学及其家长并不很熟悉的尴尬。

这种把同学们看得很美好,把护持同学视为己任的性格,使我备受感动。同时,这也给了我一些能够为同学们做服务的机会。

在送他们一起去某剧场排练一幕话剧的时候,一位套着牙箍正在矫牙的同学说,我不能吃牛肉,宋叔你帮我点别的餐,我顿时有莫名的感动——简直拿我当家长看待啊。

这种乐于助人的天性,使儿子收获了同学们深厚的友谊。在他本科毕业的典礼上,巧遇高中同排、大学同校不同系的同学。同学见了我就说,叔,我是XXX,中学的时候宋XX经常带面包来学校给我吃。

每当想起这个插曲,我脑子里总是浮现出高中时期永远在感到“饿”的几个高个子男生,在最后一排偷偷吃面包的场景。每次想起来就感到很温馨。

每次听到年轻人跟我说这种话,我就感到今生没有白活。

更令我记忆深刻的,是高考前夕,学校组织学生到北大参加开放日,我作为被孩子们邀请同桌吃饭的唯一一名家长(共有23名学生和23名家长),席间还被一位男生邀请去他家里做客,“教育教育我爸”——因为他爸对中学生早恋问题的观念太僵化,没有赢得该学生的认同,而他却认同了宋叔的开放态度。

事实上,儿子乐于助人的秉性,最终也得到了回报,在本科毕业时,已经考取了本校硕士研究生的他,后来有老师来告知还有一个更好的升学机会,并且主动愿意为儿子做推荐老师。

今年7月底,在我们返校拍摄最后一组毕业照的时候,意外地与这位老师相遇。真让我和妻子感慨人世间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授人玫瑰,手有余香。益人就是益己。

2、共同协力完成的事情,尽量突出别人。

生活中、工作中绝大部分事情是靠协力完成的,社会分工导致了没有一个人可以把生活中的一切事情包打天下。你做A方面的工作,我做B方面的工作,联合起来,把事情做完美。如果做A的人,当别人在做B组工作的时候,没有看见,轮到自己做A的时候,认为“只有我在付出”,于是要求所有人都跟ta一样来做A,甚至否认他人曾经做B组的工作,这样就把本来可以收获“共同努力,分类用功,收获成功”的格局,给做成你争我夺,内耗四起,无法收获预想效果的结局。

好的团队,那些有智慧的合作者,都会按照第一种思路去追求共同效益的最大化。不好的团队,则会走向第二种结果。现在非常流行的一个词:“猪队友”,大概指的就是这一种。

我在年轻一代的身上看到,那种“协同”、“开放”的意识,越来越强烈。在我的理解,协同意识和开放意识,基本就是“人格”的最直接的诠释。

成龙在每次新电影的推介时,总说是背后团队的努力。实际上,没有人因为他推崇团队而忘记了他自己也是一个拼命三郎,没有人忽略他对本部电影做出的贡献。相反,那种只有自己,没有团队的人,既不可能把事情做好,也在任何领域,都走不远。

3、努力和善良,是最好的命运。

我经常与儿子交流的一个观点,是“人生就是由一系列不如意组成的,生命的本质就是不断地修正不如意,让它变得如意的过程。”

如果因为遭遇不如己意就发脾气、长时间地沉浸于抱怨,生命就会变得没有意义。

我们都是凡人,面对不如己意的局面,可以有一时的情绪,甚至适当发泄。但是我们没有精力长时间地沉浸在抱怨和等待中,更不应该停止自己的脚步。正如生活关上一扇门,一定会打开一扇窗的铁律一样,任何事情,通向美好的通道也只有一个,那就是:行动起来,把眼前的不如意修正掉。

历史同类文章:

健康生活01:除了健全的体魄,还要有良好的情绪

健康生活02:简化社交,首要避免用群聊讨论正经事

健康生活03:拥抱“不如意”,生活才会阳光普照

健康生活04:若持续觉得别扭,请就地放下

努力与善良,是最靠谱的“风水”

“不如己意就发恶”的习惯,是这场悲剧的源头

与阳光灿烂者同行

享受即是消耗,福“薄”的人更要警惕

儿女说话令人如沐春风,是家长最大的面子

“业报”、“活该”与广结善缘

十不善业之口业四种

交易心重的人无福,甚至连快乐亦不可得

菩萨畏因,凡夫畏果

健康地活着,才是头等大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10周岁生日快乐!
被误解的“放养教育”,正在毁掉我们的下一代
我们的孩子快乐吗?
智慧妈妈杨澜的教子经
4岁儿子被同学追着打,高情商妈妈的做法太赞了!3个方法远离欺凌
孩子学习不主动,家长该怎样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