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神话破灭!谁把云集们推向深渊?


           

2019年5月3日,云集在美国登陆纳斯达克挂牌上市,开盘价报13.42美元,市值达300亿元,开创“中国会员电商第一股”的神话,但随后一年中交易却频频跳水,仅仅一年的时间,交易价直至蒸发七成,宣告着社交电商神话的破灭。

云集的股价跌去了七成

我们细想,构成这一切背后的原因或许也是多方面的,但是于其自身而言,其结局何不曾早有预见。

1

云集的梦想

云集从2015年5月成立,仅用了四年的时间,成为了继拼多多之后又一个赴美上市的社交电商企业。此事一度被业内传为佳话,其率先提出的S2B2C运营模式随后更是被业内争相模仿,在其后入局的贝店、未来集市、花生日记、粉象、淘小铺、芬香等多少都有着它的缩影。

受马云“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启发,云集创始人肖尚略曾谈论过他的梦想:毕竟自己曾经十几年来做了小也香水,他自信自己对美妆供应链是相当熟悉的,仓储物流可以直接采购顺丰等成熟公司的服务,微信支付和支付宝解决了移动支付难题,而自己还欠缺的能力是搭建一个社交电商平台,同时就可以把大量的网红、达人和宝妈变成微店主,辅助他们创业。而这便成为了后来的云集。

云集创始人肖尚略

“买卖更简单,生活更美好”是云集的标语,相信这也是云集的梦想。

而事实上,云集自成立以来也努力地将这一“口号”实操下来。参考微商的模式,云集的基本运营模式固定下来,即“S2B2C”模式,也就是按“拉人头”的方式 “层级分销”。但是,为了竭力规避传销模式,云集也先后对分级分佣模式进行了整改。

此前,云集多级分销模式为:用户缴纳365元会员费成为云集的店主,获得在平台上卖货及发展下线的资格,店主每邀请一位新用户获得相应佣金,邀请满160人(直接邀请30名、间接邀请130名)可升级为“导师”,团队满1000人可升级为“合伙人”。

整改后,将会员等级从低到高变为店主、主管和经理,主管和经理通过拉新获得的返佣变为“培训费”。即店主介绍新店主达到100人时可成为主管,主管人数达到30人后可成为经理。按照拉新提成的比例,398元的会员费中,主管可获得150元,上线的经理能得到60元。与此同时,主管、经理还可分别获取团队销售利润的15%、5%。主管及经理会与云集签约兼职劳动合同,从云集获得培训费和服务费。

尽管如此,这仍然无法跳脱出“拉人头”、“收取入门费”、“团队计薪”的传销模式三大特征。 

2

毁誉参半的“S2B2C”模式

有许多人认为云集毁就毁在了他自命不凡的 “S2B2C”模式上,“S2B2C”也就是同时链接上下游的一种分销模式,即上游连接商品供应方、为小B端店主提供供应链、物流、IT系统、培训、售后等一系列服务,再由店主负责C端商品销售及用户维护。用户通过缴纳会员费/完成任务等方式成为会员,在不介入供应链情况下,利用社交关系进行分销。

这种模式的理论曾经是阿里巴巴湖畔大学校长曾鸣教授于2017年正式提出的,S(即大供应商)、B(即分销商)、C(即顾客)。在曾鸣教授论述中,S是指一个大的供应链平台,大幅提升供应端效率。而“B”是指一个大平台对应万级、十万级、甚至更高万级的小B,让他们完成针对客户的服务。因此S和众多的小B是紧密合作的关系,而不是简单的商务关系。

在这一产业链中,S和小B共同服务C,连接的核心在于S对小B的赋能。当小B服务C时,必须调用S提供的某种服务。其实,这种模式本质意义上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而且对于下沉市场十分有效,云集在四年时间里发展如此之快一方面也获益于这种模式。

但弊端则在于,云集对于这种模式似乎过度使用,为了获取流量,云集不断发展B端,因此,即使在后期整改后仍未洗脱“传销”的嫌疑。公开资料显示 ,云集会员人数从90万增长至2019年的2320万。目前,云集营收主要来自于商品销售、会员业务收入 、商城业务收入以及其他收入,而会员业务收入占比绝大部分。

3

成亦“会员”,败亦“会员”

云集的迅速成长得益于“会员制”,如前面所说,其营收主要来源于会员业务收入的贡献。何为会员制?简单来说就是做私域流量,通过一个会员去链接千千万万个顾客或潜在会员。

云集模仿的是微商的模式,但是却只是沿袭了微商模式的弊病,却没有采集到微商的精髓。微商用个人的信誉、人脉等积累运营自己的私域流量,并且持续产生产品的复购,这是支撑微商模式延展的根本。云集作为一个链接供应链和分销商的平台,B端店主提供供应链、物流、IT系统、培训、售后等一系列服务,但却没有做好最能维持会员和消费者的供应链品质的打磨,重点倾于抓流量。

那么无论站在店主的角度,抑或是消费者的角度,一旦产品品质、价格失去优势,那就无疑于失信了,那这种靠平台化维持的私域流量自然也将直接削减,甚至不复存在。

截图自黑猫投诉APP

如上图,在黑猫投诉APP平台上,来自对云集平台的投诉一直络绎不绝,大多反映产品质量问题、未收到货被强制签收以及售后不支持退货问题等。事实上,公平地看,关于这些问题并不只是发生于云集,其他销售平台上也偶有发生。而问题则在于云集的平台模式,是基于会员制销售产品产生溢价从而获得盈利,但它却轻视产品的供应链持续力的打造,长期以往,会员们再有激情,又怎会不对平台失去信心?

从财报来看,云集2019财年第四季度的会员项目收入为1.46亿元,较2018财年同期的9.3亿元下降84.30%;2019财年全年的会员项目收入为7.77亿元,较2018财年同期的15.52亿元下降49.94%。云集的会员增长呈现下滑趋势。会员裂变陷入增长瓶颈,接连四年亏损,云集的弊端也日益显现出来。

4

故事还能讲多久?

“躺赚”、“睡后收入”都是云集们一贯爱讲的故事,可故事终将回归现实。其实,对于日益显现出来的弊端,云集们或许也并非熟视无睹,并且也开始寻找解决方式,比如在主业自营商城上寻求突破。

不同于以往的单一的自营模式,云集尝试允许一部分商家以收取佣金的方式入驻平台,想要通过直营和商城业务相结合的方式推动业绩增长。

此外,云集还曾相继推出过“0元开店”和“黑马计划”活动,用户可免费注册成为钻石会员,但导致的结果却是会员收入大幅下降。

这就好比你说了一个谎,还得必须说无数个谎圆下去。而且对于这个谎,他的信徒们是不一定愿意接受的。究其原因,无论“0元开店”抑或是“黑马计划”依旧脱离不了如何实现会员留存以及持续盈利问题。

而与此同时,云集的模式也在不断被多个平台复制、效仿。其中,以此次疫情为契机,不少人因为疫情在家闲着没事情做,也加入了微商大军,包括打着“京东内购群”旗号的“芬香”电商以及阿里派的“淘小铺”,都不同程度地复制了云集的发展模式,以此吸引新一代创业者们入驻。

但尽管如此,放眼来看,市场依然拥有着巨大的增量空间。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已是全球最大的在线零售市场,预计到2022年,中国在线零售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

而且在疫情的催化下,这个增量有可能迅速地扩大,只是面对市场的“僧多粥少”,云集们如何才能将“微商帝国”的故事继续讲下去呢?

 -完-


更多热文,点击下方图片阅读

战者刘晓坤:长袖善舞,挥剑20亿


直播带货,真的香吗?


拼多多撕下中国化妆品行业最后一块遮羞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在朋友圈卖货,因涉嫌传销,被罚款958万...
4年做到30亿美金,在朋友圈卖货,被质疑...
阿里痛失一员“大将”!
【头条】云集业绩增长略显疲态 会员制电商路在何方?
爱奇艺获2.87亿美元融资,百度持续“输血”
云集赴美IPO,社交电商向另类“会员制”电商蜕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