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24—杨家将之悲壮



《大宋十八朝》,纵贯三百年风云,每集三五千字,随性而作,随性更新,清新易懂,可读性强,老少皆宜。看书不再打瞌睡,换个思路读历史,一上手就放不下,欢迎关注、留言、转发、批评……

为方便书迷,本文提供音频,让眼睛休息,值得拥有:


曹彬败退,耶律休哥算是在东线战场彻底赶跑了宋军。但是,西线的蔚州、寰州、朔州、云州、应州,这五个州,还是沦落在在宋军手中。

这五个州,实际上也是田重进兵团(中路军)和潘美、杨业兵团(西路军)在雍熙北伐中所取得的辉煌成绩。

我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咋可能拱手相让呢?得加钱。宋辽双方都这样想。

辽国萧太后安排耶律斜轸,统率十万大军,以六十码的速度杀了过来。

这个耶律斜轸相当牛逼,曾担任辽国南院大王、北院大王、西南面招讨使等,实战经验相当丰富,简直就是一本行走的军事教科书。在公元979年的白马岭之战、高梁河之战中,获得过“战神”称号。连萧太后都成了他的粉丝,要他的签名。后面安排他讨伐女真,效果也出奇的好。

一时间,耶律斜轸、耶律休哥,简直不相上下,成了辽国的两张军事名片。

雍熙三年六月,恰好是耶律休哥打败曹彬后一个月。耶律斜轸带着部队,已经越过了太行山,直逼宋军管控的安定城。宋军将领贺令图带领部队在城西和辽军交火。哪是对手,根本承不住,于是弃城南退。

耶律斜轸根本没有树立“穷寇莫追”的思想,一路撵到了五台,一顿痛打下来,贺令图损失了数万人马,眼泪长流。第二天,蔚州遭辽军抢走。

宋太宗收到前线送来的战报文件,看上面贴着三片鸡毛,相当捉慌。马上安排,让驻守在应州的潘美带队增援贺令图:“你去给我报仇,打不赢,就不要回来。”

潘美一刻也不敢怠慢,马上动身,直奔飞狐。然而,耶律斜轸早就已经抢先一步,选好了有利地势,把潘美打得无法还手。之后,直扑应州而去。

这个时候的应州,哪有啥抵抗力呢?大部队全部都被潘美带出来了,剩下的守城部队,压根就是老弱病残,武器就是烧火棍,哪有战斗力。与其被动等死,不如主动溜走,只好弃城逃跑。

耶律斜轸根本就没有付出啥努力,就搞定了应州,下一个目标就是寰州。寰州守军很有气节,坚决抵抗,但在巨大的攻势面前,始终无法扭转局面,守城的一千多名将士,血流成河。

潘美明白,这四个州绝对是凉凉了。眼前的重要事项,就是把老百姓尽可能转移回国。如果土地丢了,人也丢了,那得多丢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人才是最大的生产力。

潘美耗费了好大力气,四处收罗了不少残兵败将,退到了朔州狼牙村,短暂安顿。这个时候,契丹已经攻陷寰州。

听说,契丹根本没得消停的意思,在继续向朔州挺进。目前,距潘美大军已经很近了,咋搞?潘美马上把大家交来开会商量。

副将杨业分析了当前形势,认为硬碰硬绝对不是好办法,建议说:“现在敌人相当嚣张,我们注意低调,离他们远点。接下来,率兵出大石路,通知云州、朔州,先把云州的百姓撤出来。然后我们对付应州(已沦陷),契丹绝对要来打我们,那个时候,我们把朔州的老百姓转移出来,前往石碣谷。引诱契丹来追赶,我们在石碣谷入口处,埋伏一千强弩兵,关门打狗。另外,再派一支骑兵支援。这样一搞。云州、朔州、应州,三地百姓就活出来了。”

杨业的这个提议,考虑的是尽可能多的把老百姓安全转移回国,并注意避开契丹人,以免打仗消耗实力。按理说,这个方案很有可操作性。

可是,人生就是这么神奇。当你死命往上爬的时候,总有几个狗日的,要把你往下拖。

在宋军将领中,许多人其实看杨业各种不顺眼。主要是两个方面原因:一是他属于北汉降将,政治背景不好;二是他在边关的名气太大,让人嫉妒。加起来,作为一个败军之将竟然有这么大名气,还经常被皇帝点名表扬,简直让人无法接受。

所以,杨业发言后,马上就有人站出来,一顿日弄:“杨将军!你手握数万精兵,咋如此畏畏缩缩!来撒!冲撒!弄死契丹撒!你不是很牛逼么?证明给我们看撒!”

说话这家伙,正是监军、蔚州刺史王侁。不过,他这个所谓的蔚州刺史,实际上是个光棍司令,这时候的蔚州,已经在辽军名下了。

听到王侁这样日弄,顺州团练史刘文裕也表示:“王领导说得对,杨将军就该往上冲,给我们打个板。”

杨业性情耿直、老实巴交,哪想到这里面还有文章。于是二话没说,断然拒绝:“那莫法,肯定打不赢。”

王侁的表情就有点阴阳怪气了:“你号称'杨无敌’,平常牛逼完了,现在遇到这种情况咋就梭边边?你该不会是那啥了吧,我们的大英雄……”

这一句话,把杨业气得直跳。王侁这家伙,分明不安好心,在含沙射影。他在暗示大家:注意哦,杨业的来路就是一个降将,很有可能又要向辽国投降。

喵的,真实发生的事情,他就是假装看不见。想当年,杨业还是北汉大将时,其他人都已经投降,就他一个人坚决不服,可见,此人极端看中个人的名声和气节。

如今,王侁这家伙却字字句句在讥讽他只不过是一个小人,可算是激发了杨业的精神气质,当场抵回去,说:“我从来不贪生怕死。当前这形势,十分不利,贸然行事,死人不说,价值不大。你们几个如果质疑我怕死,那我就给你打个板。有种你就跟着学。”

杨业明知此去,根本就是送人头,不可能取得啥成绩。但是,为了自证忠心、悍卫名誉,不得不去做出这艰难的决定。

临行前,他找到主帅潘美:“战友啊,我这一去,绝对凶多吉少。我本来就是太原降将,按理说,早就该死了。承蒙皇上不杀之恩,还宠幸有加,授我兵权。我并非怯敌不击,而是想寻找机会,能立尺寸之功,以报国恩。如今大家都在责备我避敌不战,我只能先死以聊表心迹。”

潘美却装猫儿不开腔,不晓得他到底在想啥。很有可能,这老潘和其他人差不多,对杨业多多少少有点不喜欢,甚至还有可能怀疑他具有打番天印、上位的潜质。

实际上,杨业也根本没有想过,这位战友会安慰他、挽留他、阻止他,更没有想过在他这找个台阶下。

他找潘美,实际上有个重要目的,那就是要尽可能保全其他战友的生命。他在地图上找到了一处,名曰“陈家谷”,对潘美说:“一定要注意,在此地两侧埋伏步兵强弩,等我一旦转战到这,马上用步兵援救,并从左右两翼夹击。只有这样干,大家才有生机。”

潘美完全无法拒绝,只得说了一声:“依你。”

辽军这边,耶律斜轸早就设置好了天罗地网,只等宋军自投罗网。听说对方是杨业亲自带队过来,他就亲自迎接。毕竟对口接待,是重要礼仪。

杨业之所以敢来,就没有想过要活着回去。双方对阵开打,他小宇宙暴发,举着那口九环金锋定宋刀,冲锋在前,锐不可当。耶律斜轸假装打不过,向后撤退。

其实,辽军早就安排了伏兵。以杨业的军事实战经验,一般情况下绝对不会轻易上当。但这种情况下,他内心悲愤,就算晓得有伏兵,也阻挡不了他前进的步伐。果然,随后伏兵四起,耶律斜轸杀了个回马枪,杨业大败。

为了士卒的性命安全,杨业只好率残兵败卒退到狼牙村。然后,边战边走,边杀边退,傍晚时,终于抵达陈家谷。他心头还有一线希望,埋伏在陈家谷口的步兵、弩兵,绝对能给敌人重大杀伤。

现场一看,卧槽,人呢?

尼玛,说好的人呢?鬼影子都没得。

原来,杨业出发后,王侁就在陈家谷口等消息。左等右等,半天没得动静。他安排人到高处整了一个航拍,啥收获也无。然后进行了一番估计、猜测加分析:这杨业如果打了败仗,那么早就该退回来了,现在都没有回来,要么就是挂了,要么就是赢了。

杨业挂了的可能性不大,毕竟是久经沙场的老将。这样分析,王侁就再也坐不住了,杨业一旦抢了功劳,那我的奖金找谁要?

于是,他马上号令部队:“哥儿几个,不要再埋伏了,咱们抄小路去拿奖金!”

潘美一听,沃日,你踏马跑了,辽军打过来,我咋遭得住?于是赶紧制止:“你莫走!”

王侁头也不回:“我不走,你拿啥养我啊?”

这就有了个很奇怪的情况,这潘美不是总司令么,咋个还安排不动垂直部下王侁?

实际上,这王侁是监军,也可以叫作部队的纪委书记,他就是代表皇帝过来监督前线将领的。有皇帝做后台,你总司令算个叉叉,根本不屌你,有本事咬我撒?

潘美一看,这台面是压不住了,现在面临危险,咋搞?简单一想,保命要紧。一瞬间,就把杨业的建议放在了脑后,自顾自地下令军队撤退。

杨业看着鬼影子都没有半个的陈家谷,气得捶胸顿足,只想问候某些人的八辈祖宗。他自己已经抱定了视死如归的决心,但绝对不忍心这些部下也一起作陪。于是给大家说:“兄弟们,大家上有老下有小,妻子还在家等你们,我们就地解散,大家回去吧。”

哪知道这些士兵长时间和杨业东征西讨,已经结下了深厚感情,现在看着大难临头,哪有丢下大哥自己跑的道理。大家纷纷表示:“要走一起走,要留一起留,要死一起死!”

契丹人已经追来。虽然所有人都已经筋疲力尽,但老领导一声令下,大家马上开干,与辽军展开近距离白刃战,双方对砍。杨业在队伍最前面,挥舞九环金锋定宋刀,砍倒百十名契丹人,自己身上受了很多处伤,分不清身上的血,到底是自己的,还是敌人的。

没过多久,杨业的士卒都死得差不多了,只剩下他的儿子杨延玉与岳州刺史王贵等几个人。

王贵箭术不错,连续射杀了数十名辽军,箭矢用完后,赤手空拳,杀了不少敌人,最后因为力气用完,英勇就义。

杨延玉战斗到最后一刻,死在了父亲身旁。

杨业的座驾很通人性,感觉形势不对,撒腿就跑,冲破包围圈,钻进了深林,想找隐蔽处藏起来。

完全不谙,契丹将领耶律希达一下就看见了马背上的战袍,引弓上箭,“嗖”的一声,杨业翻身落马。契丹人一拥而上,已经失去知觉的杨业,就这样被生擒。

江湖上早就有了关于杨业的传说,契丹人对杨业,那也是十分熟悉。杨业以前在给北汉打工,而北汉是契丹的保护国。七年前(公元979年),辽国援救北汉时,契丹统帅耶律斜轸和杨业(当时还叫刘继业)是老战友,一起抵抗过宋军入侵。

但是,有一个问题,就算是在北汉时,杨业好像也并不赞成和契丹结盟。按照《辽史》的说法,耶律斜轸在抓到杨业时,对他说:“老杨啊,你和我们作对三十年了(汝与我国角胜三十余年)!”

杨业虽然没有文凭,读书不多,但他晓得做人要忠诚、勇敢,而且他会打仗、有谋略。这些打仗的本事,都是在长期的浴血奋战中得来的。此外,他还善于带兵,要不然,咋可能那么多部将和他出生入死。

契丹作为游牧民族,崇尚英雄,杨业绝对是一条好汉,所以,契丹人捉住杨业,并没有为难他,而是好酒好菜招待,还安排医生一对一诊疗护理,开展心理疏导。但是,杨业却下了必死的决心。总之一句话,老子啥都不接受。

绝食三日,吐血而亡。

征战惨败,杨业自杀殉国。噩耗传到开封,宋太宗十分伤感。他了解到后面有人搞鬼,一气之下,将监军王侁撤职,发配金州;将潘美降职三级,撸成中级军官,以观后效。然后,一纸命令,追授杨业为太尉兼大同军节度使。

皇帝的做法,有两点考虑,一是表彰杨业的功勋,二是树立忠诚担当的英雄榜样。大家看见没?都学着点!

杨家将的故事,后来广为流传。历史小说《杨家将》,塑造了杨氏家族四代忠烈的形象,小说肯定要虚构,实际上,杨业死后,五个儿子均被朝廷录用,其中杨延昭最为有名,他就是小说中的杨六郎。

几兄弟中,杨延昭的性格和父亲最接近。杨业曾公开说:“这是亲生的(此儿类我)。”杨延昭曾经追随父亲,参加雍熙三年的北伐,后来镇守大宋北疆,立下了不少一等功。以至于后来宋真宗赵恒评价他说“治兵护塞有父风”,他绝对算是杨家将的二代优秀人物。

当然,杨家将还有第三代优秀代表人物,那就是杨文广,杨延昭的儿子。小伙子的才华,曾经得到过北宋名臣范仲淹的赏识,后来追随狄青南征。考虑到杨文广是名将之后,宋英宗赵曙多次提拔,当到了定州路副总管、步兵都虞侯。

一家三代,精忠报国,因公忘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堪称楷模。

至于老杨家的男人全部战死,被迫让女人上战场杀敌,那其实都是小说虚构的。

回顾前事,请猛点下列链接: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01—出发乃是少年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02—老郭高调登场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03—刘氏集团破产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04—柴氏幸运上位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05—生活在于折腾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06—后周一路凯歌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07—策点检为天子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08—大宋开启征程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09—总有刁民害朕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10—二李玩火自焚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11—喝酒喝到辞职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12—荆湖唾手而得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13—后蜀节节败退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14—后蜀彻底消失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15—南唐风雨飘摇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16—再无春花秋月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17—北汉三遭敲打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18—斧声烛影之谜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19—揭秘金匮之盟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20—彻底搞垮北汉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21—挨上当头一棒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22—惹到烫手山芋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23—雍熙北伐失败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顺便问一句,你关注我没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扬威北宋的“杨家将”,其实仅区区四人?
杨业,杨业简介
忠烈杨业究竟死于何人之手?潘美并非真凶
杨姓:生在乱世里,活在传奇中——杨家将·杨业究竟死于谁手?
教育孩子的好故事:中华五千年演义(37)杨家抗辽
宋朝士林将坛说杨家将故事考信录下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