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60—折断上帝之鞭



《大宋十八朝》,纵贯三百年风云,每集三五千字,随性而作,随性更新,清新易懂,可读性强,老少皆宜。看书不再打瞌睡,换个思路读历史,一上手就放不下,欢迎关注、留言、转发、批评……

为方便书迷,本文提供音频,让眼睛休息,值得拥有


蒙古大汗窝阔台去世之后,后继人选是个大问题。很多候选人都觉得自己最合适,然后谁也不服谁,就相互打架。这种状况的存在,害得窝阔台差点掀开棺材板坐起来。

围绕汗位的权力斗争,居然整整持续了十年。直到公元1251年,蒙哥继位,这个事情才终于消停。

蒙古方面的汗位之争,让南宋朝廷稍微有了喘息的机会。

在这十年时间里,蒙古一边内战,一边还是没有放弃对外侵略。尽管他还是时不时的骚扰南宋,但规模都并不大。相当于刷新存在感。

南宋守护疆土的重任,主要是落在了几个制置使身上。其中,孟珙守卫京、湖,余玠守卫巴、蜀,吕文德守卫淮西,三人都算是国家栋梁。

可惜,南宋第一名将孟珙因为长年征战,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休养,最终积劳成疾,于1246年病逝,时年五十一岁。

孟珙在宋金战争中,有力有效地粉碎金人入川的企图,降敌七万,毙敌统帅,之后又参加了灭金最后一战;他在蒙宋战争中,挫敌于江陵,捍城于黄州,收复襄樊重镇,战绩显赫,妥妥的南宋将领第一人。

在孟珙死后七年(公元1253年),南宋另一名将余玠,也是突然意外死亡。

余玠治理川蜀,前后有十二年,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赴任之初,川蜀十分残破,他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让;老百姓得到休养生息,积极开展招商引资,让物资得以顺利流通,盘活了敌方经济。

经过他这十多年的有效治理,川蜀情况得到了彻底变化,不仅是经济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百姓实现脱贫致富,而且军事防御能力也明显提升。

当初,朝廷给予了余玠“便宜从事”的最大特权,就是因为川蜀将领拥兵自重现象已经十分严重,不整治要出大问题。

余玠在当时给宋理宗的表态发言中说:“愿假十年,手挈四蜀之地,还之朝廷。”你给我十年时间,我给你一个新四川。

事实上,在余玠经营四川期间,他确实是基本上实现了这个目标。“乱世用重典”,余玠以霹雳手段治军,处死了飞扬跋扈的利州统制王夔。

但是,很诡异,就是这样一个为国家立下大功劳的人,当时和后世却给了他很低的评价。

正当余玠的山城防御体系打造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宋理宗却以余玠“独掌大权,却不知事君之礼”为由,召他回朝。“独掌大权,却不知事君之礼”实际上可以概括成四个字“不讲政治”。

余玠收到通知后,很是生气,史书上说他“愤懑成疾,暴卒。”活活遭气死了。

一年后,监察御史吴燧又“打死蛇”“炒冷饭”,举报余玠七宗大罪。于是,理宗查抄余玠家产,削去余玠资政殿学士之职,并迫害其家属和亲信。

是理宗不待见他。史学家对他的评价也不高。《宋史》作者脱脱对余玠的评价是:喜功名,好大言……余玠意气豪雄,而志不克信。这人最喜欢吹牛,实际上意气用事,眼高手低。

余玠受到这样的不公平待遇,实际上就是南宋晚期政治生态的最集中体现。

余玠之所以在四川山城防御体系进行到最紧要关头的时候,被理宗怀疑,其实是一场政治斗争的结果。

当时,朝中左丞相谢方叔、参知政事徐清叟,包括监察御史吴燧等人,和右丞相兼枢密使的赵葵等人争斗非常激烈。余玠作为一个封疆大吏,搞自己的工作都搞不赢,本来没有参与其中。

但因为余玠曾经是赵葵在两淮战场上的副职(曾经上下级关系),属于赵葵阵营里的人(不管是不是,反正你们在一起工作过)。余玠的成功,就是赵葵的成功;余玠的失败,就是赵葵的失败。所以,打击余玠,也就是卸掉赵葵的左膀右臂。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谢方叔和徐清叟等人才不遗余力,捏造事实弹劾余玠。

仔细想想,历史的相似度简直惊人。

那为什么宋理宗作为一国的最高领导人,也在余玠立下汗马功劳的时候,也对他表示深度怀疑呢?梳理一下,不外乎这几个原因。

第一,四川在宋朝一直都是十分敏感之地。北宋有王小波、李顺起义。南宋宁宗时,韩侂胄北伐,四川的封疆大吏吴曦叛乱,投降金国,直接导致北伐失败。

第二,余玠给自己的儿子取了一个名字叫做“余如孙”。不管这名字的真实用意是什么,但有人给理宗解释说,这是“如孙仲谋”的意思。既然是将孙权作为榜样,很显然余玠是想在四川割据称王。

第三,余玠在地方上太受欢迎。他在四川不但打造山城防御体系,还派俞兴等将领在成都平原上屯田,极大振兴了四川经济。而偏偏四川老百姓十分感恩,对他歌功颂德,甚至有人私自为余玠塑像,修生祠敬拜。被余玠发现后,及时阻止。但阻止下来,还是成了余玠的大罪。

第四,四川军队因为长期管理不到位,还是存在自行一套的问题。上一任将领调离或阵亡后,军队里就有人自封为接班人。当时四川统制姚世安是谢方叔的人,他就想自封将领。余玠带兵前往处置他,没有成功,反而被谢方叔状告余玠想独霸一方。因为有那样一个传统,皇帝信了。

因为以上四个原因,宋理宗不辨真假,本着宁可信其有的精神,听信谣言,打击余玠。

有野史说,余玠是服毒自杀的,也有说法是“被服毒”。不管咋说,余玠都在事业的最高峰时候,死了,时年55岁。但不管余玠是怎么死的,对南宋来说,都是无可挽回的损失。

余玠与孟珙堪称“南宋长城”。余玠入川时,蒙军主力虽然撤出川蜀,但还留有一部分军队。他积极进取,仅在淳祐三年(公元1243年),便与蒙军交战三十六次,收复很多失地。

余玠死时,正是蒙古人大举南侵的前夕,而川蜀更是首当其冲。值此关键时刻,朝廷弄死余玠,和自杀没有本质区别。

蒙哥上台后,积极着手准备对南宋发动更大规模的攻势。蒙古军横扫天下,战斗力强,举世无双。

实际上,蒙古军队不但是作战顽强,而且在战略上也是高人一等。为了消灭南宋,蒙古制定了一个大战略,即先攻川蜀南部的大理国及西南夷,完成对南宋帝国的大包围。蒙哥把攻略云南的任务,交给弟弟忽必烈。

要绕过四川攻略云南,哪有那么简单。

但蒙古人以坚忍不拔的意志,从四川西部的崇山峻岭穿行,越过大渡河,行山谷两千余里,乘革囊、木筏渡过金沙江,历经艰辛,抵达云南。

1253年底,忽必烈征服云南大理国后北返,留下大将兀良合台继续扫荡西南诸蛮族部落。到1257年,蒙古已经完全征服西南夷与安南。这样,蒙古人在北、西、西南三面包围南宋帝国,就只差没有海面封锁了。

此时,征服南宋的时机已成熟。

公元1258年,蒙哥汗发布命令,大举侵宋。

为了把这个任务顺利完成,蒙哥制定了一个详细的计划。兵分三路,先占领南宋的西部与中部,而后向东挺进,灭掉南宋。

三路人马分别从北面、西面、西南面挺进。其中蒙哥大汗攻川蜀,得手后顺长江而下:忽必烈从北面进攻,夺取鄂州;兀良合台从安南出师,向北进攻,在鄂州与忽必烈会师。

蒙古人南北夹击,东西并举,南宋朝廷慌作一团。

在蒙军三路出击中,重点还是川蜀。

余玠死后,朝廷先后调整了几名四川制置使过来主政,但才能和谋略都远远跟不上余玠,所以在蒙古军大举进攻下,宋军溃败得毫无争议。

蒙古军前锋在大将纽璘率领下,进逼成都。四川制置使蒲择之派军在遂宁江箭滩阻击,激战一天,宋军战败。蒙古人长驱直入,占领成都。而后彭、汉、怀、绵诸州及威、茂诸蕃,纷纷投降蒙古。

纽璘连连得手,蒙哥大汗闻前锋得胜的消息后,马上渡过嘉陵江,攻剑门关,破苦竹隘,围长宁山,鹅顶堡不战即降。隆州、雅州、利州、隆庆、阆州、蓬州、广安等地,要么被攻破,要么举旗投降。

这里有一个重要问题。当初余玠修筑的十几座山城,怎么没有发挥很大的作用呢?

战斗真的打起来,人,才是战争的决定性因素。山势再险峻、城堡再坚固,如果将士毫无斗志,甚至举旗投降,那还不是说了耍的?

实际上,川蜀山城,大多数并不是被攻陷的,而是不战自降的。这种神仙操作,再强大的防御工事都是一个形式。

这样说来,那余玠岂不是白搞了一场?实际上并不是。后面的战斗中,钓鱼城创造奇迹。

按照蒙古的预定计划,在四川得手后,马上就要顺长江东下,与忽必烈、兀良合台会师鄂州。蒙哥攻克阆州后,随即向南挺进,进攻合州(重庆合川)。

当初冉琎、冉璞兄弟建议余玠在合州建钓鱼城,并将合州旧城迁徙到这。在蒙古大举南侵时,蜀地的南宋将领接二连三投降,以至于蒙哥形成了一个错觉,再复印一份招降书发出去,就能够轻而易举、轻松搞定合州。

蒙哥派汉奸晋国宝前去招降合州知州王坚。晋国宝进了钓鱼城后,遭到王坚一顿痛骂:“你个狗汉奸,还好意思来说这个。不是几想,砍死你!趁我没有改变主意,给我滚,马不停蹄地滚!”

晋国宝被赶出城外,结果还没有走远,就被人抓了回去。晋国宝吃惊不小:“啥情况?”

士兵说:“让你快点滚,你不听。现在我们知州改变主意了。”

晋国宝被押至阅武场,枭首示众。

王坚这种操作,实际上是为了表白和蒙古人抗战到底的决心。在巴蜀大半沦陷的情况下,钓鱼城作为弹丸之地,能撑得住几时?

王坚召集人马,誓死守城,他在阵前发表了一番激烈的演说,劝解大家要以忠义为重,说得涕泪四流,将士们深受感动。

这王坚原本是孟珙手下的忠顺军一员,在作战中勇敢而有谋略,深得孟珙器重。强将手下无弱兵,孟珙虽然死,王坚却要将他的忠勇精神发扬光大。

听说派去劝降的汉奸遭砍了,蒙哥大汗火冒三丈,马上亲自引兵进攻合州钓鱼城。当年冉氏兄弟与余玠精心设计的杰作,终于发挥出“功可过十万师”的巨大威力。

钓鱼城保卫战从开庆元年(公元1259年)二月拉开序幕。蒙哥大汗亲自督战。蒙古人以一往无前的勇气在此发起冲锋,但还是望城而兴叹。在王坚和所有守城士兵的英勇抵抗下,钓鱼城岿然屹立,微丝不动。

自入川以来,这是蒙古人所遇到最顽强的抵抗。

蒙古人屯兵于钓鱼城下,也遇到一些不利因素,军中本土新冠肺炎发作,相互传染,死亡率极高,而且还遭遇了暴雨二十天。

朝廷相当关注钓鱼城战事的进展。皇帝亲自下旨,奖谕王坚忠节,表彰他坚守钓鱼城的功绩,特命优加奖赏(不外乎是给一个荣誉称号,再发一笔钱,让他进一步继续卖命)。

实际上,一道谕令只能起到鼓舞士气的作用,要解钓鱼城之围,还离不开真正的实际行动。朝廷调回四川制置使蒲择之,命吕文德代任。

在宋军将领中,吕文德算是比较出色的一个。

吕文德临危受命,带领艨艟巨舰千艘,攻破蒙军设在涪江的浮桥,转战到重庆后,溯嘉陵江而上,救援钓鱼城。

蒙哥令大将史天泽阻击,史天泽把舟师分为两翼,顺流迎战吕文德。吕文德逆流而上,相当被动,最终被蒙军击退,战船被夺走百余艘。

南宋这次解围救援无功而返,蒙哥乘机集合大军,猛烈攻城。蒙古大将汪德臣招募敢死队,发动夜袭,仍然被王坚击败。汪德臣很是冒火,亲自骑马到钓鱼城下大呼小叫:“王坚,我放你们一马,你赶紧下来投降!”

哪晓得王坚在城墙上骂道:“你他喵的!大半夜的鬼喊鬼叫,还要不要人休息了?”让士兵抛出巨石,砸伤了汪德臣,后伤重死亡。

这时的王坚,已是孤城无援,虽说城中储备还能继续坚持,但伤亡也不断加大,情形相当危急。在关键时刻,天气又一次帮了宋军大忙。

进入六月之后,又下起大雨,蒙古人的攻城云梯已使用数个月,本来就损坏严重,被雨水一浸,提前到了保质期。此时,蒙军已攻城五个月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将士情绪低落,打不起精神来。

钓鱼城之战的转折点,在七月。主要情况是,蒙古大汗蒙哥意外身亡。

蒙哥到底是怎么死的,江湖上有一些传言。有人说,他是被钓鱼城守军射伤,伤势发作,重度感染,不治而亡。有人,他是染病而死的,当时蒙古军中新冠肺炎发作,士卒病死不少,他作为主帅,成为密切接触者是很有可能的。

但打总一句话,不管死因是啥,蒙哥都是在钓鱼城外死了。

蒙哥一死,蒙古军就果断放弃攻打钓鱼城,史天泽等将领护送蒙哥灵柩北归,合州由此而得以保全。

钓鱼城之战,是蒙宋战争中的重要一战,倘若战败,蒙哥顺长江而下,与忽必烈、兀良合台会师,那么南宋历史完全可能提前就结束了。

多年以后,有人在钓鱼城写下八个大字:“上帝之鞭,折此城下”。注意,此“上帝”非彼“上帝”,说的是“长生天”。

合州钓鱼城保卫战的最终胜利,尽管有侥幸的成分,但如果没有守将王坚的坚忍不拔和将士的浴血奋战,也难以实现。在余玠所筑的十余座山城中,虽然只有钓鱼城发挥了应有的战略作用,但已经是物超所值了。

在蒙哥侵略川蜀的同时,另外两路蒙军也按计划展开行动。

兀良合台率南路兵团从西南挥师入广西,攻取宾、象两州后,到静安府(广西桂林)。然后向北进军入湖南,攻辰州、沅州,进抵潭州(湖南长沙)。

蒙古军北路兵团兵分两路,一路由忽必烈率军出大胜关,一路由张柔率军出虎头关,分道并进,势如破竹,进逼鄂州。

此时,忽必烈接到蒙哥大汗的死讯,到底是战还是退呢?忽必烈认为,大军南下,弄了这么大的成本和动静,不应该无功而返,所以不肯退兵,强行渡江,包围鄂州。

鄂州是湖北重镇,一旦出问题后果严重。朝廷马上安排枢密使贾似道发兵救援鄂州。那贾似道到了汉阳后,竟然胆小如鼠,不敢进步。

鄂州在蒙古军的猛攻下,硬是坚守了两个多月,守将张胜战死,伤亡万余人。这时候,又传来潭州被兀良合台包围的消息,贾似道更是惊恐万分,狗急跳墙,竟然派人前往蒙军大营,向忽必烈求和。

忽必烈本并不想接受谈和,但这时候从北地传来消息说,蒙古诸王侯打算拥戴阿里不哥为大汗。这事情如果成,就亏大了。

忽必烈生怕后院起火,就同意议和,并商定江北之地归蒙古,南宋岁奉银绢各二十万。

实际上,议和这件事,本质上是国家大事,属于“三重一大”范畴,哪可能由贾似道一个人就能决定。

不过,那贾似道别的本领没有,玩弄权术倒是很精通。反正只要先忽悠蒙古人退兵,他自然有办法把私下议和这件事给压下来。

鄂州解围,忽必烈拔寨北去,同时也命令正在潭州作战的兀良合台渡江北归。兀良合台接到命令后,遂引兵北上,以浮桥渡江。

哪晓得议和在先的贾似道突然派出水师,以大船撞断浮桥,把来不及渡江的蒙军殿后部队数百人杀个精光。

蒙古所发动的这次大规模进攻,由于蒙哥大汗的突然死亡而宣告结束,南宋再次逃过一劫。如果要说抗战第一功劳,那当然要数钓鱼城的将士,因为蒙哥大汗挂在这。

可是,自古以来都有一个真理,埋头苦干的,不如会吹牛的。

在战场上瞻前顾后、畏畏缩缩,甚至私自与蒙古议和的贾似道,居然摇身一变,成了保家卫国的大英雄。

凭啥呢?也不凭啥,就凭吹。

本来是蒙古人自行撤鄂、潭之围而去,贾似道却给皇帝写战报,在里面吹牛说,这是“宋军大捷,江汉肃清,宗社危而复安,实万世无疆之福”。

历史告诉我们,会做事、会打仗,确实不如会耍嘴皮子。皇帝宋理宗看了情况汇报后相当高兴:“大宋难得的人才,要严重奖励!”于是,封少师,封卫国公。在贾似道还朝时,安排文武百官在京城郊外迎接,简直就是英雄凯旋。

呜呼!这也太特喵的那啥了!

宋理宗还没有当上皇帝之前,他的老师郑清之评价说:“不凡”。现在的情况看来,要在后面加上两个字“个毛”或者“个头”甚至“个球”。

大宋三百年,权臣搞事情最没有遮拦的,就是宋理宗一朝。比如史弥远,比如贾似道,都是不讲规矩、不讲政治,一手遮天、乌烟瘴气。

有这种皇帝和大臣的存在,何愁国家不早点给搞垮?

回顾前事,请猛点下列链接: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01—出发乃是少年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02—老郭高调登场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03—刘氏集团破产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04—柴氏幸运上位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05—生活在于折腾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06—后周一路凯歌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07—策点检为天子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08—大宋开启征程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09—总有刁民害朕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10—二李玩火自焚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11—喝酒喝到辞职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12—荆湖唾手而得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13—后蜀节节败退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14—后蜀彻底消失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15—南唐风雨飘摇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16—再无春花秋月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17—北汉三遭敲打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18—斧声烛影之谜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19—揭秘金匮之盟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20—彻底搞垮北汉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21—挨上当头一棒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22—惹到烫手山芋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23—雍熙北伐失败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24—杨家将之悲壮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25—宋辽两败俱伤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26—居然王李起义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27—真宗替换太宗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28—缔结澶渊之盟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29—西夏悄然崛起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30—那场金融诈骗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31—庆历改革夭折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32—文有青天包拯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33—武有面涅将军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34—成也熙宁变法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35—败也熙宁变法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36—变法逐渐跑偏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37—工艺大师皇帝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38—方腊宋江造反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39—达成海上之盟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40—宋金终于打燃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41—悲哉靖康之耻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42—国耻悲痛万分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43—南宋卑微开国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44—宗泽硬撑到死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45—高宗南渡裸奔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46—弄个三方代理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47—关陕战神吴玠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48—岳飞推动中兴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49—催命十二金牌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50—岳飞精忠报国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51—杀敌竟靠书生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52—孝宗北伐失败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53—签署乾道和议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54—庆元党禁闹剧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55—悲哉开禧北伐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56—北方三国演义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57—权臣只手遮天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58—宋蒙联合灭金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59—蒙宋大打出手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顺便问一句,你关注我没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蒙哥大汗征宋之戰
宋元战争
中国历史概述(九十七)——南宋(三)
宋元战争 (南宋与元)
蒙哥攻宋之战
宋元争夺四川之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