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启书有益|说大宋·聊状元|002—孙汉公慢中三元











启书有益,给你好看

宋太祖赵匡胤于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建立大宋,正式开启320年的江山历程。

这一年正月,虽然赵匡胤黄袍加身称帝,实际上各地还没有统一,国家也处于半战争状态,但他对于开科取士却没有丝毫懈怠,在百忙之中,举行了大宋王朝第一次科举考试。

开业就是典范。一直到送太宗赵光义端拱二年(公元989年),基本上是每年一次科举考试,雷打不动30年时间范围内,产生了22状元。

你以为这30年的科举状元评价体系很复杂么?其实意想不到的简单,主打一个”——最先交卷的,基本上就是状元。

我感觉到,此时有一位书迷心头一紧,然后呵呵一笑。

22位状元中,以杨砺、宋准、王嗣宗、胡旦、苏易简、王世则、梁灏、陈尧叟等为代表,都是由于一个交卷快。其中杨砺、王嗣宗、苏易简、陈尧叟等,后来还混入高层,主宰和左右国家前途命运。

文人才气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才思敏捷。体现在考试上,量化指标就是。但仅仅因为,就被认为是,感觉上总是哪儿不对劲。

一旦成为状元,那效果简直是妥妥的。名气大、起点高、升职快,甚至超过那些在沙场上摸爬滚打九死一生的武将。

既然有这样的标榜效应,那么,广大读书人算是看见了前途的曙光”——准备考试,主要是追求。至于文章质量,并不重要。

于是,市面上就有了一种很神奇的风气,只要有人写文章快,就会自主发朋友圈,而且也更容易遭到吹捧:牛啊,你看这啥速度!

然后,不管参加考试的,还是准备今后参加考试的,都在盲目追求一个。他们搞忘了一件重要事情,很多事情,并不是就好,而是重在享受过程。

一些眼光敏锐的高级官员看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就反复给皇帝赵光义建议:老大,整烂完了。这样搞,要不得的。

太宗皇帝听了后,认真分析,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修订考试章程:答卷快或者不快,不再和名次挂钩。

太宗淳化三年(公元992年)二月,会试如期举行。

这一次科举考试,参考学生多达13000人。这是科举考试实施以来,目前的最高峰。据说,太宗站在城门上,看着这些考生鱼贯而入,十分满意,说:全都给我打工!

这次考试,太宗皇帝接受了直史馆农学专家陈靖的建议,出台糊名考校措施。并且专门安排,考官一定要认真履职,发现那种先交卷但质量低劣的,弄来敲打。

老规矩,会试一共考3场。第一场,这些考官就搞了一个下马威,出了个冷僻题目。绝大部分考生一脸懵逼,纷纷表示:各位大爷些,仙人板板啊,拜托给点提示吧!

放在以往,来点提示是完全可行且符合规矩的。但这一次,所有考官都装懵。这就搞得那些被浮夸为才思敏捷的一众考生,完全无法下手。

不过,人上一百,绝对有人装逼。年仅17岁的江南考生钱易,小半天时间,已经答完试卷,第一个出场。

他错误分析了形势,且完全不知道自己装逼的严重性。考官们把他的卷子拖过来,看都不看,红笔一抹,给了零分。并且,不准他参加后面的两场考试。

这次考试,产生了一个大家都没有想到的结果:孙何是省元尚书省主持考试,第一名叫省元)。此人略微有名,但才思迟缓。而江湖上享有盛名的快手钱易,却是名落孙山。

孙何(961年~1004年),字汉公,北宋汝州人,是荆门知军孙镛的长子。与其弟孙仅、孙侑合称荆门三凤

所有考生都认为,这绝对是偶然现象。并且坚定的理解为,朝廷选拔人才,不可能不图

于是,以李庶几为代表的一批通在会试中胜出的快手们,十分瞧不起孙何:瞧你那怂样,写得慢吞吞,也好意思称省元?这伙人邀约在帝都知名小吃店非法聚集,搞写作比赛。要求很简单,哪个能在厨师烙好一张大饼前写好一首诗,就认他当老大

这种装逼的消息,最是跑得快。考官们知道了这种行径,觉得这伙人相当恶心。

殿试当日,太宗皇帝亲自拟题,相当冷僻,题目源于《庄子·寓言》中的卮言日出四个字。

考试开始。李庶几根本没有读懂题意,就下笔开写。大多数人还在一团乱麻之际,他就第一个交卷了。

其他考生一看,尼玛这是啥操作?我咋能滞后呢!于是一番乱扯,凑足字数、框架,交卷离场。

出门见面,相互一顿吹捧。这让李庶几生出一种神奇的一种直觉;此次第一,非我莫属。他一激动,居然安排身边工作人员预定酒席,准备请客庆祝了。

一众考生在烧饼店搞写作比赛的事情,被太宗知道了。皇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李庶几直接除名,两科内纳入殿试黑名单。所有抢先交卷的,全部落榜。

文思苦迟文理可观的孙何,又中了状元。而且,他还是首创的连中三元。从此以后,以答卷快慢确定名次的制度,正式取消。

朝廷说话还是算数的。7年后,李庶几才终于从黑名单中解除。咸平元年、二年,按照要求,他无法参加。此前还有5年没有开展科考。这一年是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他终于考上了省元。

钱易虽然遭刷了下来,但却因此出名了。他后来重新参加开封府的选拔考试,想争第一,惊动朝廷。经过反复讨论何复试,结果整了一个第三。

苏易简在太宗皇帝面前,各种吹捧钱易,说他如何如何有才。太宗灵光一闪,打算给他安排一个白衣卿相,但后面工作太忙,居然忘记了。

咸平二年(公元999年),钱易终于进士及第,受到真宗皇帝赵德昌的重视,一直提拔他,最终当上了翰林学士、知制诰(负责起草朝廷文告、命令等)。

总体说来,真才实学,要求是又快又好。如果非要在其中选择一样,必须选择而不是选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微言大义65∣古代科举考试中的奇葩事件
乾隆皇帝出联点状元
宋太宗就是这么任性 选状元专门选写作最慢的
北宋末年的浙江状元沈晦,记忆力超群又才高气傲,他曾多次对人说:“
乾隆殿试考生
清朝最任性的考生,在考卷末尾涂了8个大字,却因此意外当上状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