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专家说 | “为什么我蹲着上厕所?” 孩子的性别意识萌芽了,家长该怎么引导ta?

从宝宝两、三岁开始,性别意识便开始萌芽了。面对孩子关于“性别”的问题,家长该如何解答和引导呢?

今天,故事飞船请来了特约专家——教育哲学博士高洁女士,来回答宝宝关于“性别”的问题。

高洁

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 课程与教学论方向硕士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哲学方向博士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布卢明顿分校教育学院教育哲学联合培养博士

大家还记得《放开我北鼻第二季》节目中那个超级可爱的小男孩周嘉诚Jackson吗?节目播出后,观众们都喜欢上这个可爱的小baby,以为他是萌萌的小姑娘,万万没想到其实他是个帅气的小伙子。

很多网友就Jackson的性别意识培养问题在网络上争执不停,有些网友善意提醒Jackson的妈妈可以剪掉Jackson的长发,或者不再穿着女孩的服饰;而有些网友则指责他们多管闲事,反驳称“难道梳着长发的男演员会以为自己是女人?女扮男装的女演员就真的变成男人了?”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儿童性别意识发展的话题。


 “为什么我是蹲着上厕所?”

证明孩子的性别意识开始萌芽了

儿童性别意识的成长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摇摆期与不稳定期,先后从“萌芽”到“变化”,从“变化”到“僵化”,再从“僵化”到“灵活成熟”,经历三个发展阶段。

1

儿童在2岁之后,稍晚一点的在2岁半或3岁之后开始出现性别意识的萌芽。当他们问出以下问题时,就意味着他们发现了男孩和女孩的区别,也就有了性别意识:

“为什么我是蹲着上厕所,而XX是站着上厕所的?”

“为什么幼儿园的女孩没有和我一样的'小鸡鸡’?”

“为什么小朋友笑话我的衣服上有花?”

这一时期,孩子们在父母的教导下能够说出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但他们还不能认识到性别是一种不能改变的事实,例如有些男孩谈到以后的理想时,会脱口而出“我以后想当妈妈”,这也就是性别观念发展的还不够稳定,处于不断地“变化”中。

伴随着性别意识的萌芽,儿童便开始了“男女有别”的思维发展,第一阶段性别意识的正确获得对第二、第三阶段性别意识的发展与稳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儿童到5~7岁时,性别意识开始由“变化”进入到“僵化”的阶段。

这时的孩子已经不像上一阶段,认为性别可随时发生变化的,他们已经知道性别乃是始终不变、且不可选择的。

于是,这个阶段的儿童会不可避免地陷入对性别理解的刻板印象中,即将性别赋予不可侵犯性,固执地将特定的行为、习惯与性别进行绝对化关联。比如女孩只能和女孩玩,男孩不能玩洋娃娃,或者粉色是专属女生的颜色等等。

对家长来说,在第二阶段中,引导儿童从性别“僵化”意识中走出来,更多元、更加灵活地看待性别及其相应的行为,将为孩子顺利地度过青春期奠定良好的基础。要知道,很多学生对于“女生学习理科不如男生学得好”、“男孩不如女孩细心”等偏见皆来自于对性别的刻板印象。

3

最后,当孩子进入青春期,伴随着成长拥有更理性的思维与更客观的视角时,他们便能够逐渐形成“灵活成熟”的性别意识。

这时他们会明白,之前自己对于性别气质的理解过于刻板了,其实人们应该从“人之为人”的更高层面认识性别,思考性别与生理、性别与文化及社会之间的关系,更宽容地看待不同性别与不同行为的关系。

比如,女人也可以承担社会的重要职责,男性也可以照顾家庭等。孩子能够明白诸如“女强人”、“女汉子”等词本身就是对女性的歧视与误解。这种判断能力的建构也为正确理解“平权”、“女权”等人类永恒议题奠定了基础。

我们看到太多一边宣扬男女平等,一边又因为习惯父权与男权思维,而将自己的柔弱视为理所当然的女性;社会上也频繁出现人们将性骚扰事件中的过错直指女性受害者(或指责其夜晚出门,或指责其穿着暴露等)的情况;甚至在诸多教师侵犯学生的事件中,仅用师德来批判教师,而非从性别关系层面给予女性话语权。

所有这些都在塑造着孩子的性别观念,而每个人的性别观念又反过来重塑整个社会的性别观念。我们当然不希望孩子成为施害者或受害者,也当然希望他们能生活在对性别有正确观念的社会中。

家长的一言一行

影响着孩子正确性别观念的形成

这里我们需要强调的是,家长所抱有的性别意识对儿童形成的性别意识有非常关键的影响。同时,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在正确的时间进行正确的性别反思也将为孩子的价值判断与人生选择打下重要基础。

很多时候家长的一言一行正隐性传递着自己性别观念,当妈妈抱怨“生而为女人真悲惨”的时候便传递了女性在社会中被消极对待的不良影响,当爸爸随意说出“我赚钱养家,家里我说了算”时,大男子主义与对父权、男权的依从便悄然驻进孩子心中。

所以,家长需要做到这样几点:

  • 用正确的养育方式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性别

家长可以利用帮助孩子穿衣、洗澡、买玩具以及讲绘本等契机告诉孩子:自己的性别特征,及其与另一性别特征的区别;告诉孩子不同性别特征所具有的性别优势;另外,家长还需要用孩子能够理解的方式告诉他们不同性别之间的禁忌。

比如,在读绘本《超级好朋友》时,家长可以借机告诉孩子: 女生穿着粉色的裙子,用暖色调代表女性的温柔;男生穿着蓝色衣服,用冷色调代表男性的阳刚;两人服装的风格也凸显了女性的魅力与男性的勇敢。

来自故事飞船2016.07:《超级好朋友》

要知道,什么样的养育方式,就培养出什么样的性别意识,家长模糊的态度与模棱两可的教育会使得孩子在性别意识的认同上产生混淆,影响其性别判断与思考能力的发展与成长。

  • 走出刻板印象,多元化思考性别观念

当然,到了5~7岁后,孩子会自然产生对异性的抗拒。比如男孩/女孩不再愿意和妈妈/爸爸一起洗澡,拒绝和异性一起玩耍,不喜欢之前父母买的衣服等等。

这时父母不用因担心孩子的性别刻板印象加剧而强迫孩子他们,尊重孩子的选择并给予恰当引导,帮助他们完成性别角色认同才是最重要的。

同时,家长还要走出传统观点对性别的束缚,告诉孩子性别中的双重性,理性、批判地看待“男儿有泪不轻弹”、“女孩富养男孩穷养”等观念,而不是一味遵从。

比如,同样在《超级好朋友》这个故事中,家长可以提示孩子:女生可以与男生一样的勇敢,男生可以与女生一样的情感充沛。

来自故事飞船2016.07:《超级好朋友》

  • 父母共同参与性别意识的教育,营造良好氛围

在父母对孩子的性别意识教育达成一致后,便可以各司其职、各教其事了。研究表明,父亲与母亲对儿童的态度与教育方式存在较大差别,这种差别也影响到孩子的性别意识认同。

比如爸爸比妈妈更加严格,面对困难时更要求孩子有独立精神,也更会鼓励孩子要自信、勇敢;而妈妈的教育方式则相对柔软,注意的方面更多,直接帮助孩子一起完成的情况也更多。

在这种情况下,爸爸的坚强勇敢、果断机智为孩子树立了有担当、可依赖的性别榜样;而妈妈的耐心细致、温柔体贴则让孩子感受到温暖,也希望让他人感受到同样的温暖。孩子会在这两种性别优势的不同感受中形成自己的性格特点。

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故事飞船APP,在孩子的问题中一起探索世界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湖南省儿童医院 | 关系到孩子一生的“性”福,大多父母却没做好
中西方儿童性教育对比
【幼儿园篇】做好幼儿性别教育
妈妈为了将早恋扼杀在摇篮中,就把儿子打扮成女孩,结局:打脸了
10岁男孩带进女更衣室?!家长的无意识不能成为借口
性教育其实没有那么难:《和2~12岁的孩子谈谈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