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焚埋之下

秦朝在世人眼中皆是尚武重法之态,而提及秦始皇嬴政也多是高傲之姿、霸业成功。他花了不到十年的时间扫平六国,统一天下。在他以前35代秦国国君没有完成的事情,他不到十年全部完成了,这其中也虽有前人的奠基之作,但不可否认的是,秦始皇嬴政是一个富有胆量与智谋的人。而我们在提及秦始皇时,又不得不提到“焚书”与“坑儒”,这两事件也是秦始皇被后人所批判的主要原因,而同时从时间上来看这些事件发生的时间都是秦始皇晚年所为,这些又增加了这两件事发生的复杂。下面主要是对“焚书”一事的看法。公元前213年(始皇三十四年),博士齐人淳于越反对都实施“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弟子功臣,既可保国土疆域,又可辅佐皇帝,如此一来才可像商周一样传万世。若是全部实施郡县制,一人管理天下,一旦出现了特殊情况就极少有人去帮助或者不会去帮助皇帝来稳定大局。而这样的建议早在秦始皇初统天下时,就已经有人提议过要像周一样,实施分封制。公元前221年,秦刚统一六国之时,时任丞相的王绾就向秦始皇提议,燕、齐、楚三国离秦国太远,不好统治,可分封弟子为诸侯去控制这三国。而秦始皇没有立刻做决定而是将此事交于大臣去议论,结果大多数都赞成王绾的建议,封弟子当诸侯王好来更好控制这三个较远的诸侯国。而时任廷尉的李斯反对,他提出此项建议虽然可暂时的统治好这三个诸侯国,可时间一长若是还是这样传至下代,血缘关系就逐渐减少,就会相互争斗权力、土地,而这也正是周天子最后轮到礼崩乐坏,诸侯并起称王,春秋战国起的原因,所以天下不可再实施分封,应该实施郡县。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实施郡县制,初分天下为36郡。而在公元前213年,淳于越又重提实施分封制,认为郡县不如分封。秦始皇又将此交于大臣廷议,众臣不敢发言,惟有时任丞相的李斯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们知道李斯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初期就一直提倡实施郡县制,而李斯这时提出的看法说了最重要的两点就直接加速了“焚书”之事的发生。他提出应当“法后王”,并从历史这个维度来论证这一观点。为什么古时“五帝不同法,三代不同礼”,这就是因为不同时间国家面对的情况不同,治国方略也应当不同。所以秦也应当认清实况,应当法后王,而不是一昧地法前王。这也体现了法家的主张“与时俱进”的特点。同时李斯也指出,因为私学很多,百家言,当中央的政策下施至地方时,各家都会按照自己的学说来评价、评论、批判,而这样一来就会导致人们思想混乱,既不利于政策的下达,也容易引起纷说,群众混乱。所以李斯就提出了他的第二个观点,“废私学”。而想达到这两个目的,李斯向秦始皇建议除了秦国史官写的书外,其他各国的历史书一律销毁;民间所有的《诗》、《书》还有诸子百家的书也要一律销毁;民间若是有聚众谈论诗书的,要处杀头之刑;以古非今者也要处以同样的刑罚;限定30日将所有的书集中到郡县进行销毁,若有知情不报者,也按同样的罪去处罚。但是这些书中不包括医药类,农类,还有占卜类的书,这些书不能销毁。而秦始皇在听了李斯的建议后,就下了历史上著名的“焚书令”。这场文化浩劫在历史也被称为“秦火之厄”。但同时秦始皇也并未因此而处罚淳于越,这其实又看出秦始皇并非是是非不分,厌儒。这场事件起初本是为争论“郡县”与“分封”,二者孰好,而在其后却又逐渐演变为焚书、废私学,来愚黔首,更好统治民众,维护统治。而其后的“坑术士”,这460多的术士因“或为妖言,以乱黔首”的罪名最后被活埋。这些做法都看出了秦始皇在统治后期的残暴无道。秦始皇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让天下人只知始皇好,而不敢说其恶,也通过此来达到秦可传至万世的愿望。 可是最后的结果又是如何呢,秦在二世之时就起义不断,刘项大军更是破秦,火烧阿房宫,让这个大一统帝国瓦解,不复存在,秦始皇的传至万世的愿望就这样破灭了。所以这“焚书”“坑术士”之下,焚掉的只有秦自己的基业,埋下了国破之祸。贾谊的《过秦论》中的指出陈胜、吴广起义,他们的才学财富都是不及中人的,而到最后却能够号召天下豪杰云集而来亡秦这又为什么呢?他也给出了他的观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其后杜牧的《阿房宫赋》中也指出,“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秦国之所以最后在二世后就亡,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后期的暴政,“使天下之人敢怒而不敢言”。 而无名氏所作的《焚书坑》“焚书只是要人愚,人未愚时国已墟。惟有一人愚不得,又从黄石授兵书。”也指出了,在“焚书”这一事变中,愚民的直接目的还没有达到时,而根本目的维护统治却已是破灭了。而在《史记·留侯世家》所载刘邦的开国军师——张良生平中,就记录了一老人(黄石公)授书《太公兵法》给张良的故事。张良认真研读此书,而后辅佐刘邦灭了楚项,统一了天下。由此也可见,焚书一施只可以焚掉现有的书,而且就算是将所有的书都毁灭,也不能抵挡住人自己本身的思考。黄石公可以自己编撰出《太公兵法》来传与张良,而使秦灭、楚没。而也定有同样的人可以将自己所记,所藏之书保存下来。所以焚书圈住的只有秦始皇自己,而不是他人。而在这样的一场浩劫的背后,许多先秦古籍因此而残缺甚至是亡佚,这对我国文化与历史的完整都是一大遗憾。这场运动虽然在短期来说维护了秦的统治,保证了秦始皇的“三皇五帝之尊”的地位,但无疑加速了秦的灭亡。同时也开了“愚民先河”,其后历代王朝都注重“愚民政策”,好来维护自家统治,这些虽对统治集团内部有着稳定的因素,但也激化农民与统治阶级的矛盾。这也是中国历史上为什么农民起义有如此多,但由于自我学识不足而又大多失败的原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焚书坑儒
《世界哲学源流史》中国秦汉时期哲学之一:秦代法家思想
为何要提出焚书?李斯:支持郡县制只是基础,旨在促进思想的统一
秦始皇统一天下,为何不采取分封制而是郡县制
历史迷雾:秦始皇为什么焚书坑儒?
王立群读史记之秦始皇31:焚书坑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