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谈《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这本书很有意思,也很有意味,既是一个魏晋南北朝名士图,也是一个兼有部分史实价值的当时社会反映象。编书者南朝的刘义庆力求在此书中展示当时的名士面貌,而又在其中来反映时貌。人物有优劣之分,时貌有好坏之别,而这些评价的标准又自然会受到编书人自我价值评判的影响,所以也不可以一书来左右我们自己的判断。而且已说是记载的一些言谈风尚和逸闻轶事,其中真伪也有待考证,若是将这部书全当史而尽信之,或许有失了方向。但对于这本书中所蕴含的为人处世之道、社会安定之理,却是我们值得思考的。刘义庆,是南北朝时宋武帝刘裕的侄子,袭封临川王,官至尚书左仆射、中书令。其中《宋书.刘道规传》说他:“为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义”,同时也“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除了《世说新语》外,还编有《函明录》等,但已散佚。处于这样身份与性格的刘义庆自然多接触名流之士,也多有精力来编书,同时魏晋流行的“品评人物,尚清谈”的风尚也增加了刘义庆的编书动机。这本书中共涉及到人物1500多个,这么多人物集合在一本书中,并且时有交叉,也是让人目不暇接。不仅有对一人对一事式;一人对多事式;也有多人对一事式,这样一来不仅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也使得在对比之中见高低、褒贬之分。同时在语言文字方面,也是长短不一,随性而书,尽显了“随手而记”的特点。其中故事虽多短小,言简之中,却又蕴含着大义。陈寅恪称其为“清谈之全集”,鲁迅则说它是一部“名士的教科书”,并将其中艺术特色概括为“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其中共分三十六类,上、中、下三卷,比较全面地反映这个时期士族阶层的放诞生活与风气。在中国小说中自成一体,脱志怪之牢笼,而向志人转变。同时其中也见儒学气息,但也更多体现了玄佛之味,侧面反映出当时玄佛当道,儒学衰微之态。而刘义庆在编撰此书时,似乎有一种渴望“复儒”、“崇儒”之倾向。在所分的三十六类之中,排在前列的“德行”、“言语”、“政事”、“文学”便是“孔门四科”(也有一释说是孔子教导弟子的“文、行、忠、信”)。《世说新语》通过对名士言行、风度的描写,既热情歌颂了一些品德高尚的人物,也反映当时豪门世族的奢侈与残忍。下面就是些故事内容简介与评说。其中一人对多事式的描写,比如关于阮籍的“箕踞啸歌”和“阮籍葬母”等故事,突出了阮籍的性情自由放纵,不受拘束,也突出了其对母亲的孝道;也有关于曹操的“魏武帝心动”和“眠中不可妄进”、“床头捉刀人”等故事,来突出表现曹操的心思缜密,冷静果断,枭雄之处;当然也还有更多的这样类型的描写,就不一一列举了。而同时另一种多人对一事式,如“阮步兵丧母”与“阮籍葬母”等等既表现了阮籍不同常人之处的怀亲悼母之式,也描写了裴凯的规制之守,“各得其所”。这样类型相结合,让人物与事件处于多元的视角之中,既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生动,也使得故事叙述更加清晰。同时这种带有对比的文学技巧在“品藻”篇中更是运用广泛。“品藻”指评论人物高下,而主要途径就是将两个人对比而论。同时一般是指出各有所长,只有部分条目点出高下之别;有时也会只就一个人的不同情况而论,这实际也是不同方面的对比。比如在拿记述清谈的几则来看。第48 则记刘尹到王长史那里清谈,事后王长史的评价是:“韶音令辞不如我,往辄破的胜我”。这指出各人擅长之处。第39 则说:“人问抚军:殷浩谈竟何如?答曰:不能胜人,差可献酬群心”。这是从不同角度说明同一人的清谈效果,其中有高下之别,但是没有显出贬损。从中可以看出品评者总是回避排斥、指责别人,都是善意的。所对比的两人多是同时代的,个别也会用古今对比。正因此,不一定要说出所比的内容,只说明某人跟某人相当,某人超过或不如某人,大概人家就能了解何所指。而这部书中也描述了许多的荒诞怪事,有些就算是如今看起来也是匪夷所思,难以置信。比如“汰侈”篇中描写的“人乳喂猪”;“豪华厕所”等;“任诞”篇中的“人猪共饮”等;而这些怪诞之后究竟是荒谬还是确有其事?这些似乎又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当然其中也有着正面褒扬的故事。“德行”篇中的“言为士则”、“管宁割席”、“阮裕焚车”等,这些故事表现了名士对自我道德的坚守与自我行为、言语的重视。而魏晋之际社会动荡,人心惶惶,能够拥有坚守,自我认知,不沦丧道德,显得又是何其的重要与不易。而这似乎也是编书者的一大希冀。同时这些故事不仅对人物与时代有着反映作用,其中也为后世小说积累下了许多的人物、素材、创作手法,如:唐代王方庆的《续世说新语》;宋代王谠的《唐语林》;明代何良俊的《何氏语林》;李绍文的《明世说新语》等等,这些古籍的编撰都受到了《世说新语》的影响。除了这些,此书也是许多成语出处的所在地。比如:二童一马(比喻少年时代的好友)、鹤唳华亭、望梅止渴、蒹葭玉树(地位低的人攀附地位高的人,常用作谦辞)、千里莼羹等等,这些成语凝练、生动,很好地将典故蕴含其中,也极具有教育以及审视之味。《世说新语》这本书留给后人的,不仅是历史三四,言语一二,更多的是从书中领略到的名士风流下的疏狂兼无奈、酒肉醉靡外的怪诞又无道。魏晋政治的黑,却极大地造就了它文哲的明,而《世说新语》无疑是这一观点的极大论证。病蚌生珠,生出的是时代之态、名士之像,也更是这态像之下的风流千度,魏晋风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知人论世”魏晋名士风流,历史残酷见精神血性
魏晋六朝风流人物尽在《世说新语》
董上德:详解《世说新语》,为“魏晋风度”去掉滤镜
《世说新语》:是魏晋风流,亦是无可奈何
《世说新语》中的奇风异俗
宁稼雨:《世说新语》的蓝本演变与魏晋文人精神的认识过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