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此去一别离 各自成远方

   傍晚,种下六棵丝瓜秧。开始浇菜浇花。

  (22.6.2日下午,记于宜民山庄)

------------------------------------------

2015年6月2日

15.6.2日湖上,有雷雨

雷声隆隆天地动,

苍宇豁然有破洞。
泻漏雷电无数个,

还有青云裹白龙。 

(早上打油,一起加油。晨记于马山宜民山庄)

------------------------------------------

2016年6月2日

16.6.2日扎西岗村外野梨树


安枕扎西岗,
今早见霞光。
此去一别离,
各自成远方。
(早上打油,一起加油。今天早饭后,将离开鲁朗扎西岗村,去往此行终点站:拉萨。晨记于巴桑次仁家庭旅舍。)


在远方安枕,任诗意湿身
行走滇藏线之十三



行程

        【第十三天】6月2日,晴。

        离鲁朗镇扎西岗村,经林芝八一镇,到西藏。

        交通:搭车,班车。


行记

        这是阳光灿烂的一天;

        这是充满欢喜的一天;

        这是重回拉萨的一天。

        【阳光灿烂】到鲁朗第6天,第一次,早上出太阳。

        7点不到,去东面靠加拉白里雪峰下的扎西岗村,拍一棵盛开的野梨花树。

        一天前,到鲁朗草原野餐,雨中回住处。冈上一户人家的木围栏边,见到这棵粗大的野梨树,枝上开满白色的梨花。因当时正下雨,天色晦阴,拍不出效果。就想,如第二日天晓,一定要来拍一张:蓝天、雪山作背景的野梨花。

        果然,2日早上,出太阳。

        但,来得太早,㬢光还没有完全从云层穿透;这树雪峰般洁净的野梨花,还沒有得到晨光的照耀。而今天要赶路,没时间等候花树反射㬢光的那一刻。

        这样也好,就让一树梨花,发光在我的想象中吧。

        回头补一笔:

        我们住了6天的巴桑次仁家庭旅馆,是扎西岗村支书的家人开设。离开前一晚,我特特去拜访这位巴桑书记。

        听巴桑介绍,我们住的地方,原是一个叫仲麦的行政村。02年,巴桑担任该村的书记兼村长;06年,仲麦村和东面的扎西岗行政村合并。村名为扎西岗,出任大行政村书记的,是原仲麦村的巴桑。

        巴桑向我报了一组数据:

        02年他接手仲麦村支书时,村民年人均收入,不足1000元;现在,通过发展旅游,扎西岗大行政村的年人均收入,超过了1.3万元。现在,全村63户村民中,有43户开设了家庭旅馆,是名副其实的旅游村。

        早餐仍去旺姆家。

        虽只碰到两回,我们已熟络如家人。旺姆特特在火炉上,摊了青稞煎饼;煮了内陆人爱喝的稠粥。母亲卓玛早早到牧场,挤来了新鲜的牦牛奶。

        我们要付早餐费,卓玛母女不肯收,我们执意放下。

        阳光照进这户木结构藏家的客厅,也照进俩个旅行者的心里。

        【充满欢喜】上午9点,离扎西岗村。

        到村口的318国道旁,去搭车。

        其实,从扎西岗村到林芝,有专线班车。但,我们还是选择搭车。

        搭车的体验感和交流性,我以为,远胜客运班车。

        如果说,窗外是扑面而来的自然风景的话,那么,能够愿意搭载你同行一段的人,一定是上苍为你预备展示的,另一道人生风景。

        搭车的魁力,还在于不确定性:

        一分钟前,你不知道同车前行的,是怎样的一位朋友,是男是女?年岁几何?到分手时,已成为熟识的朋友;甚至,会在你的一生回望中,不断出现。

        是的,这是种美妙的经历;是一种让人心,装满欢喜的奇妙历程。

        在扎西岗村旁,我们先搭乘了一辆张姓司机的救抛锚车。上车时,这位年轻的司机先声明,在前方的路边,有一辆黑色的吉普,等待他去修理。

        他一脸抱歉:可能搭载你们,去不了多远啊。 

        我们在这辆车上,只坐了几公里,还没和这位年轻人说上几句话,那辆黑色的抛锚吉普,就在路边出现了。

        搭乘的第二辆车,是一辆皮卡。这辆皮卡的车后身,是敞开的工具车厢;前面车厢,则可坐4人。

        里面已经坐着俩位。

        一位,是司机,也是车主。在西藏从事建筑生意的邓姓绵阳老板;另一位,是在邓老板工地上做工的、藏族少妇卓玛。

        卓玛是位性情开朗的女性,说话像潺潺流水,绵绵不绝。常笑,笑起来,如牦牛颈子上的牧铃,叮叮有脆响。

        卓玛是西藏日喀则人,却嫁到了甘肃。她17岁就到拉萨打工。在拉萨,认识了同样在拉萨打工的老公。

        她说,她喜欢老公的诚实。因为,老公和她恋爱时,就告诉:家里穷。

        “穷不穷没关系。”卓玛说,“关键要过得开心。” 

        “开开心心呢,过一天;愁愁苦苦呢,也过一天。还是开开心心过日子好。”

        这位藏族少妇,想法很多。她说完这番话后,又有一串牧铃的脆声响起。

        车内说话的时候,车窗外的风景,也越来越好。

        从鲁朗镇出来,路尽头,总有一排延绵雪峰。

        车子在翻越的,是一座叫色季拉的大山。到山半腰,原来离得远远的那抹雪峰,越來越清楚,越来越壮大。

        这座不断清晰的雪峰,就是在当地藏民、以及国内背包客中,享有盛名的神山---南迦巴瓦峰。

        南迦巴瓦被称为中国最美的雪峰,也是终年深藏云雾的“羞美人”。看百度介绍,在6至9月,尤其难见慈容。

        色季拉山的山道上,有多处观景台。邓老板没有食言,每到一处,都不厌其烦地停下车,让我们去观景,去拍照。

        我们从不同的观景台,看这座神山,在湛蓝的天宇间,完全褪脱下终年遮覆的云衣,明白展露各座或尖锐、或阔大的雪峰。阳光明净,空气透明,我甚至看到,南迦巴瓦金字塔般的峰尖上,白雪折射出的莹莹天光。

       一路上,心里装满欢喜。

        为碰到:邓老板和卓玛,俩位诚信而快乐的人;

        为拜识到,滇藏线上,第二座不肯轻易露出慈容的奇妙神山(另一座,是云南的卡瓦格博峰)。

        我心里,还装着另一样欢喜:

       报社的那批年轻同事,在这一天(6月2日),又做出可能是世上第一份,神奇的掌上魔法釆摘地图。

        这是我供职的华东旅游报社,联合无锡市滨湖区农林部门、中国农业银行无锡分行等单位,帮助市民游客,甄选滨湖区36家优质水果采摘点。是一份融交通、采摘资讯于一体,兼具美观性、实用性和纪念性的“互联网+”的实用地图。

        到林芝八一,邓老板和卓玛把我们送到客运站。我们付车费时,他们不肯收。

        都成朋友了。邓老板说。

        我们把100元车费放在后座上。匆匆作别。

        林芝街衢,满布午间时分的热烈阳光。

        【又到拉萨】中午12点多,在林芝客运站,买了去拉萨的车票,每张,150元。

        一路在颠簸的客车上,写完纪行十二。驾驶员马师傅为人很好,在过5018米的米拉山垭口时,特特停车,让我们下车拍摄。

        到拉萨,晚上9点多。拉萨的天色,刚刚暗下来。

        这是我第三次到拉萨。

        最早的一次,是1993年;第二次,是2008年。岁月回看,匆匆已一、二十年过去。


(曙色中的扎西岗村)


(开在鲁朗草原上的野梨花树)


(我俩和卓玛母女的合影)


(阳光照耀下的鲁朗草原)


(从云南迪庆一路上磕等身头的藏胞)


(南迦巴瓦峰渐渐清晰)

(从各个观景台,看南迦巴瓦峰在天宇中的不同表情。)之一

(从各个观景台,看南迦巴瓦峰在天宇中的不同表情。)之二

(从各个观景台,看南迦巴瓦峰在天宇中的不同表情。)之三

(从各个观景台,看南迦巴瓦峰在天宇中的不同表情。)之四

(4700多米海拔的色季拉山垭口的风景之一)

(4700多米海拔的色季拉山垭口的风景之二)

(4700多米海拔的色季拉山垭口的风景之三)



在林芝著名的牦牛群雕前,我们和邓老板(右一)卓玛(左一)宗央(下色季拉山后,另一位搭车人。左二)的合影。

(5018米海拔的米拉山垭口的风景。这是到达拉萨前,最后一座雪山垭口。)之一

(5018米海拔的米拉山垭口的风景。这是到达拉萨前,最后一座雪山垭口。)之二

(5018米海拔的米拉山垭口的风景。这是到达拉萨前,最后一座雪山垭口。)之三

(5018米海拔的米拉山垭口的风景。这是到达拉萨前,最后一座雪山垭口。)之四


(暮色中的拉萨)

行思

        旅行,是对地球村的又一次叩门。

        我轻轻推门进去:

        不带进一样东西; 只,拎回满腔欢喜。


行绘

       2日,一天在路上,没时间画画。倒是今早,在“从夏尼微青年旅舍”的四层屋顶,勾了一幅速写。


行俩

        这次出门,我们带了两个水杯。

        一杯泡茶,一杯泡咖啡。

        芸说:

        茶,是家里的感觉。咖啡,有飘泊感。

我俩在林芝去往拉萨的路上


------------------------------------------

2017年6月2日

打油抄录

一夜浪喧如雷吼,
亦似天庭拍门扣。
急急如律为何事?
举世昏昏天地愁。
(早上打油,一起加油。昨早风起,却水波不兴;今早风不算大,却浪响如雷。尘事只在八小时内经心。工作以外,只留心天雨天晴,浪消浪兴。晨记于宜民山庄云烟供养居。)

------------------------------------------

2018年6月2日

打油抄录

18.6.2日的初日

谁创词牌永遇乐?
与我心境恰相合。
苦海之中得清喜,
顺逆都能唱欢歌。
(早上打油,一起加油。词牌中,喜欢两名:一永遇乐,一万年欢,觉得可作对子。为什么喜欢这样两个词牌名?因与章二的心境相合。昨天在泰州,与杨勇兄闲聊,他说,宇宙间有种平衡力量,所谓此消彼涨。我接口:人世应是苦海,不如意事常八九。既然这样,就应该把个体心境弄得喜乐,与人世苦海来平衡啊。又,今早长风卷浪,晨辉淡然,在卧室记这段文字,看窗棂光景,以为天阴,开门,初日已经升高,拍这组照片,时间有点晚。晨记于马山宜民山庄。)

《朗晴又厚云》扇面

【18.6.2日画的扇面之一】早饭前,书画扇面二页。友人准备搞个扇面雅集,命我提供几张。近来正在绘制黄山图册,那就以不同的形式再画一遍吧。题五言打油:
阴晴分停均。
来的都是好,
何必苦觅寻。
另一面,书今早打油:
谁创词牌永遇乐,
与我心境恰相合。
苦海之中得清喜,
顺逆都能唱欢歌。
钤“天天是好日”印。

《伸腰举首测天心》扇面

【18.6.2日画的扇面之二】完成扇面第二页。所画简淡,为能引得徐徐清风来。画上题款:
伸腰举首测天心,
一日自见一日新。
悟得大道顺变易,
宠也欢喜辱不惊。

另一面自书自油:
闲将趣见收笔端,
繁简美丑无计算。
滤去世尘露心迹,
但见喜气一团团。

《长风天地啸龙吟》扇面

【18.6.2日画的扇面之三】午睡起来,画扇面第三页。同样是黄山写生稿,录两首以前打油。一首题画:
长风天地啸龙吟,
云积东山又日新。
我以我身感万物,
风云之中觅天心。
另一面:
淡用水墨浓用心,
守得旧来处处新。
浓淡新旧亦妄相,
世象百态不必惊。

------------------------------------------

2019年6月2日

打油抄录

爱引世象入笔端,
无论巧拙或长短。
聊遣尘间凡俗意,
涵养喜气一团团。
(早上打油,一起加油。已数日没回湖畔山居,今早稍稍整理画作,题四句。晨记于马山宜民山庄。)

《爱引世象入笔端》48x68c m

【18.6.2的画之一】纸上逍遥,甚至能忽略身边的三万六千顷浩渺烟波。早上翻画17年在大凉山九一五林场的一帧速写,题款用今早打油:
爱引世象入笔端,
无论巧拙或长短。
聊借尘间凡俗意,
涵养喜气一团团。

《不设边界不设框》48x68cm

【18.6.2的画之二】年少时,起步学画,喜欢八大式的简淡。一度,画面总是三笔二笔,以为苍茫高古;三十岁后,却越画越满。为的,不让创作过程的欢喜,一闪而过。近几年,又重新画得简淡,不是三笔二笔的那种,而是:缓缓的,让笔下线条承载个人心迹。现在的想法,是尽量去掉各种层次,用直接、单纯的墨线,搭接出一些简单图象。至于是什么图象,已经退主为次;重要的,是把自己的想法表露出来,并在画上,留出可以安放思考的空间。
款为:
不设边界不设框,
爱将红绿配鹅黄;
羚羊挂角无寻迹,
清疏时候露豪犷。

------------------------------------------

2020年6月2日

20.6.2日的湖光

霞染乱云,涛响晴空,
每个日子皆峥嵘。
眼前当下细记取,
任时光流水匆匆。
(早上打油,一起加油。昨晚被某条小猫的叫声,扰得醒来几回。今早醒得晚了,五点二十分起来,日头已离湖面一大截。却见云飞浪溅,霞光凌乱,倒有另一种壮阔。手机拍了几帧照,录了一段视频,来记取眼前当下。晨记于马山宜民山庄。)

------------------------------------------

2021年6月2日

《已经躺平又碍谁?》48x68cm

长风怒啸浊浪飞,
空气也被裂帛碎。
碎屑表示很无辜,
已经躺平又碍谁?
(早上打油,一起加油。湖上大风,水中许多垃圾随浪推上高岸,敞轩内外,一片狼藉。成四句。晨记于宜民山庄。)

------------------------------------------

2022年6月2日

《世界美好如斯》 68x136cm

世界美好如斯
也知不乏无耻
美好无耻一念间
有无心里栖居诗
(早上打油,一起加油。看到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捷克诗人赛弗尔特写有一本回忆录,书名叫《世界美如斯》。书没读过,书名一见喜欢,拿来打油。画室前的花开得热闹,尤其绣球,花色好几种,簇簇亮色,点亮陋室。晨记于宜民山庄。)

《录网言】48x68cm

【录网言】上海防控,始于愚人节,止于儿童节;儿戏,儿戏。

------------------------------------------

关于作者

 章为民,署名章二,1967年生人,祖籍无锡。曾先后主编撰写《大浮》、《无锡旅情》、《自书自画自打油》、《行走在千年光阴》等书籍。举办过两次个人画展,参加数十次联展和各种画展。曾任《华东旅游报》社执行总编辑十余年,2018年主动熔断职业。在城市和湖山间,随手著文,畅意勾画;心游天地,步量山川;将散乱的日子,揉成诗团。目前,为无锡东游华旅网络科技公司发起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8遇见川藏线,相逢不止于旅行
西藏天路虔诚之旅(318国道)(上)——人生若只如初见
暮春三月藏东南,紫华如梦桃花境
提到林芝想起桃花,提到拉萨想起什么花?
西藏旅行日记之九:过鲁朗小镇去拉萨
下个月,林芝桃花将要惊艳全世界,这三条线路不可错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