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医沉思录(28)——学死与学活

  中医的要义在于一个“悟”字,中医学习和临床最终的收获,都是那些悟到的东西。与这个“悟”字有联系的是人的天分,没有中医方面的天分,不存在学好中医的可能。如果让我来管理中医人才的选拔,我一定会考验对方的悟性和“慧根”,没有适配于中医的脑子,他所了知的中医知识很可能是祸害。

  在网友的推荐下我去看了两集某知名中医老师讲课的视频,看完以后,心中一片悲凉。让我说,还是消停一点的好,别到处做广告、大肆宣传地出来祸害中医了,自己祸害中医不算,还要误导别人子弟来祸害患者。他讲的课有什么问题?看起来没有问题。但是没有问题吗?有大问题。他的问题是,似是而非,并不是看上去不懂,而是他“懂”的程度没有达到火候,了解的东西都是“套路”,并未体察到这些套路的来龙去脉。这类现象,是目前大多数中医培训的普遍问题。

  首先,中医培训就是个怪圈。想想看,为什么这些人要来搞培训?无非3个原因,第一是医术太差,脑子里没有学问,所以才需要用一张嘴来混饭。生活中,医术好的人,时时都可能有人找他看病,哪里有时间稳稳地在讲堂上讲课,那些听课的人,有没有见到“老师”在讲课的时候不断有患者来求诊?就讲课内容而言,“老师”的学问位于哪一个层次?讲的东西能不能自圆其说?实际疗效怎么样?第二,培训更容易赚钱。做培训,学员基本上都是新人,只要给他们讲些套路,让这些人常常觉得自己有两把刷子,(在学员的心中)效果就不会差,宣传赚钱都会顺风顺水,至于讲的东西对不对,疗效怎么样,有点像“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那就不是“老师”该负责的了;第三,风险低。如果你行医诊病的话,万一出错了,虽然不见得会受到法律制裁,但是身败名裂肯定是有的。搞培训就可以避免,培训属于医疗服务业,不用开处方,不用担风险,讲的东西自己不用负责任,和搞股市分析的那些“黑嘴”完全一个路子。最后,冷静想一想,中医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不是为了装B,不是为了评职称、争富贵,中医是为了治病救人。学习中医不从疗效入手,去瞎折腾这些没用的东西做什么?

  其次,老师的水平到底怎么样?就我目前见到的情况,大体上有3种人中医水平可信,一种是上个世纪的“赤脚医生”中部分有文化、有口碑的人;第二,乡村医生、小门诊中,常年为周围人服务的部分口碑较好的人;还有一种是自学中医,为家人、熟人看病的人中的极个别人。这3类人中医,往往懂周易或懂修炼的人水平较高。大学老师、大医院中医门诊坐诊医生以及位重权高者,中医水平常常低于前三者(并不是说这种出身就一定没有高人,高人都是读经典读出来的)。现在有讲《黄帝内经》的人很多,讲《伤寒论》的却非常少,这是为什么呢?是否因为《内经》中没有太多治病的东西,所以方便于空谈?《内经》没有太多细微需要辨析的东西,所以瞎掰不容易被指正?错误不能被指正,是否就更方便继续骗钱?不像《伤寒论》,甘草一味药的药效解释不好,整本《伤寒论》就讲不通。这就不难理解电视中医讲堂为什么讲的东西基本都是错误的,就是因为,正确的东西大众接受不了,只能找错误的东西来哗众取宠。我们看,现在的手机视频软件非常火爆,我曾想着既然如此,那我找个讲高等数学的视频来看看,刚好我小时候对微分方程那块没有搞太懂,结果找了大半天,一个相关视频也没有。我想,一个民族,没有教育吗?不种粮食吗?没有工业生产吗?没有国防吗?除了机械加工以外,其它这些有用的东西就在网络中一个都找不到。

  最后,中医要开宗立派、讲课授徒,除了真的弄懂了中医、有济世救难之心的前提,我认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之一,第一,必须对周易、阴阳术数有切实心得;第二,对修炼(道家、佛家)有一定的功底。除此之外,仅仅靠读医书读、临床实践出来的人,水平一定高不到哪里去,这几乎是绝对的。为什么会是这样呢?这就是无根之木。阴阳术数本身就是模拟自然法则的,我们看,大多数中医水平较好的人都或多或少或能够接受周易、阴阳术数类的学问;而修炼则可以把人的身体状态调整到暗合自然规律,当人的身体已经暗合了自然规律,那么人的思维一定也会暗合自然法则。中医就像一棵树一样,要想树长得茂盛高达,就必须要有发达、深远的根系,易、道才是根,没有这种强大的根,无异于空中楼阁。然而,物理性命之学、数息观心之术,往往是以“正统”自居的象牙塔内那些人无法理解和接受的。《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游说吴王时和鲁肃有段对话,“鲁肃:统兵,陷阵,征讨,封疆。诸葛亮:明天时,知地利,懂人生”,这就是认知高度的差异。

  很多人学了数十年中医,学的都是“死”知识。比方说,“头痛、项强、脉浮紧、发热恶寒无汗,麻黄汤证”,听上去有问题吗?没有问题。且不说麻黄汤的禁忌,遇到这样的情况,麻黄汤一定能解决问题吗?有没有可能是瘟疫?如果可能是瘟疫的话,怎么分辨?如果瘟疫夹杂伤寒的话,又该怎么弄?遇到这种情况,就不是靠“症状”能找出对应的方剂这么简单了。《伤寒论》里面没有讲“麻黄汤”的病理、药理,但是,我们学习《伤寒论》则是必须学懂病理、药理,才算学懂了《伤寒论》。麻黄汤的原理是什么,对应的“虚”的模型是什么?麻黄汤证,可以类比与哪些社会现象、历史现象?如果不去想这些问题,那么学的中医就是“死”的,学到“死”中医的人太多太多了。象数之于中医,看到一个病,就要去想它和什么现象是类似的,类似现象的解决方法是什么,中医的解决方法是什么,这样思考问题大体上才是对的。

  再比如,很多人讲寸口脉都喜欢以《濒湖脉学》为教材,为什么呢?清晰简单啊。但是,《濒湖脉学》的弊端是什么?你知道吗?有人说,寸口脉以24脉为正宗,有人说是26脉,有人说28脉?实际上,多少种具有代表性的脉象根本就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弄懂了寸口脉法没?《桂林本伤寒杂病论》中的促脉、代脉(另有结阴和代阴),与王叔和《脉经》已经有出入了,与《濒湖脉学》又有出入。《濒湖脉学》竟然认为数脉是“阴微阳盛”,用其它著作互参一下,《瘟疫明辨》认为,伤寒初起脉多浮,瘟疫初起脉多数。很明显,瘟疫初起多数脉,这与“阴微阳盛”有什么关系?而且“阴微阳盛”也是个模棱两可的说辞,虚证还是实证,阴微要滋阴吗?阳盛要泻火伐阳吗?泻火以后会不会气虚?气虚以后要不要补气?补气又会不会脉数?然后,也许就是一个死循环……。

  曾看到一个病人有严重的荨麻疹,有人立即开桂枝汤。我想着,即便没有脉象,你也需要先看看这个人舌红如血,舌头这样红,是不是体内有郁热不能外发?桂枝汤、麻桂各半汤、玉屏风散的确对于荨麻疹确实有一定的概率,但是,中医的核心在于辨证,遇到问题先要看主要问题,看能不能把主要问题产生的影响和病症关联起来,而不是见症治症。

  中医是用来治病的,有的人满口讲什么医者仁心,好像一切都是为别人着想一样,你问他,究竟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就眼前这位患者的不适,应该怎么对付?拿出办法来!他做的到吗?《三国演义》诸葛亮舌战群儒有一段话:“若夫小人之儒,惟务雕虫,专工翰墨,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是对这类人的真实写照。再来读读历史,看看没有谋略的“文人”是如何祸国殃民的?明熹宗天启皇帝时,朝廷主要有两帮势力,一帮是由魏忠贤为主的阉党,一帮是文人为主的东林党。魏忠贤,没有文化,讲不出什么冠冕堂皇的东西,党同伐异、残忍歹毒,但是,他有大局观,对皇帝衷心,能解决实际问题;而东林党这帮人,大多饱学之士,满口仁义道德,看上去也不坏,实则这些人无大局观,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只是借用这副面具中饱私囊。明朝末年,边关战争很多,需要大量的钱财充实国库,明朝在之前就有工商业税(矿税、盐税、海税等),在万历末年被东林党人废除,魏忠贤当权时重新设立这些税收并重用太监加强征收,有效解决了财政开支的问题。加收工商业税实际上加收的是富人的税,触动了“既得利益者”东林党的利益。崇祯皇帝除掉魏忠贤以后,东林党重新掌权,废除了工商业税却加收农业税(向穷人收税),造成农民起义,国家稳定内部的根基从此被破坏,大明王朝一去不复返矣。魏忠贤倒台之后,东林党满天下追杀阉党,到收税的太监家里搜赃款,但史书上没有记载阉党贪污了多少银子,令东林党汗颜。然而李自成进北京之后对东林党清算,仅京城一城之内,就搜出脏银7000万两。呵呵,阉党和东林党,究竟谁是立牌坊的婊子?

  人到了中年,看问题应该想着去识别问题的本质,而不是什么“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类空谈。如果我现在5岁,你跟我说要尊重师长,我大概能够虚心接受并努力践行;现在嘛,只是听到一句话而已,不会轻易迷惑于某个噱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步入中医经方的世界
《伤寒论》,瘟疫论也
明朝亡于瘟疫
新冠瘟疫肆虐,患病难受异常,新冠本属于中医“伤寒”或“瘟疫”,医
一个中医小白阳了以后的一点体会
平脉用药法(一)——脉学原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