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柳宗元祖籍及家眷亲属考略
userphoto

2022.07.28 福建

关注

 

湖南科技学院 翟满桂

 

关于柳宗元的家世,《旧唐书》《新唐书》中有《柳宗元传》,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等文中均有相关记载。历代评家多有论及。柳宗元为文也屡言此事,唐代门庭观念较重,以士族为荣。柳宗元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与人唱和,常常流露出柳家门庭之高的自豪和惋惜之情。后积极仕进,奋发有为,参与永贞革新,也反映出强烈的重振宗族光耀门庭的意识。

关于柳宗元的父母辈及其后属,历代有所论及,但极其简略,需要我们依据各方面材料进行梳理和考证,诗文如其人,知其人,论其世,不无俾益。

 

一.关于柳宗元的祖籍和家族祖先世系

柳宗元的祖籍在今山西省永济市虞乡镇。柳宗元自称是“河东解人”[1],他在《杨氏子承之哀辟》,也自称是“解人”;在为叔父所作的《故殿中侍御史柳公墓表》中,又明言他的家族“邑居于虞乡”,在《送独孤申叔侍亲往河东序》曰:“河东,古吾土也。为此之故,后人在认定柳宗元祖籍的问题上,便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看法。其实柳宗元在文章中自言“河东解人”和“邑居于虞乡”是统一的,“解”是指汉晋时的“大解县”,并非唐时的“小解县”,为古蒲州所辖。蒲州在秦朝以后隶属河东郡。所以《旧唐书》卷七七《柳亨传》,谓亨“蒲州解人”,这说明唐时柳宗元的五世祖柳亨已在隶属蒲州的解县居住。关于“邑居于虞乡”,《柳宗元集》百家注本在此句下注引宋人孙汝所注曰:“虞乡,县名,属蒲州。”《元和郡县志》卷十二云:“虞乡县(原注:西至府(河东)七十里)本汉解县地。”又:“解县(原注):西北至府四十五里)本汉旧县也,属河东郡。……武德元年改虞乡县为解县,属虞州,因汉旧名也。”由此可见,“解县”和“虞乡县”实为一地。据《元和姓纂》卷七记载:“柳氏鲁灭仕楚,秦并天下,柳氏遂迁河东。”又“河东解县”条:“秦末有柳安,(柳下)惠裔孙也,始居解县。”由于蒲州在秦朝以后隶属河东郡,所以后来人们根据柳宗元的祖籍称之为“河东柳宗元”,其著作也被称之为《柳河东集》或《河先生集》。

追溯柳宗元家族祖先的世系,学界往往推尊展禽(柳下惠)为柳氏始祖。据《元和姓纂》载:展禽为鲁士师,谥曰惠,食采于柳下,遂姓柳氏。考察柳氏家族历祖历宗仕宦的史迹,其中确有好多代可以说得上是相当辉煌和显赫的。早在南北朝时期,河东柳氏家族,就已经是我国北方一支势力很强盛的门阀士族,柳、薛、裴三姓被并称为“河东三著姓”[2]。柳宗元自己也曾自豪地说过:“柳族之分,在北为高。充于史氏,世相重侯”。隋末农民大起义中,士族地主虽然遭到了打击,但柳氏故里河东属大贵族李渊、李世民为首的所谓“关陇集团”地区。李渊父子建立唐王朝以后,柳氏家族仍然能保持其显赫地位。柳宗元曾热情洋溢地称颂他的七世祖柳庆,谓“自庆以下四世为相封侯”,“六代祖讳庆,后魏侍中、平齐公。五代祖讳旦,周中书侍郎、济阴公。高祖讳楷,隋刺济、房、兰、廓四州。曾伯祖讳奭,字子燕,唐中书令。曾祖讳子夏,徐州长史。祖讳从裕,沧州清池令。皇考讳察躬,湖州德清令。世德廉孝,飏于河浒,士之称家风者归焉[3]柳庆是柳僧习的少子,曾任后魏尚书左偻射,封济阴公。柳庆子柳旦,是北周中书侍郎,隋统一南北朝后,为隋黄门侍郎。旦子柳楷,曾为隋的济州、房州、兰州、廓州等四州的刺史。柳揩的长子柳子夏,曾任唐徐州长史。子夏和长子柳袁,是柳宗元的曾伯祖,—为唐初宰相,与褚遂良、韩瑗都因为得罪武后而被处死。这是柳氏家族史上所遭遇的一次沉重的打击。从此以后,柳氏家族便中道衰落,从皇亲国戚的特权地位降落为普通士族的官僚阶层,再也未能重新柳氏家族昔日曾经有过的显赫和辉煌,因此,柳宗元在所作《送澥序》中,曾经带着自豪而惋惜的心情,去追诉河东柳氏祖先的陈年往事道:“人咸言吾宗宜硕大,有积德焉。在高宗朝,并居尚书省二十二人。遭诸武,以故衰耗。武氏败,犹不能兴。为尚书吏者,间十数岁乃一人。”从柳宗元的高祖以后,他的家族官运便都不那么亨通。柳宗元的曾祖父柳从裕,曾为沧州清池令。祖父柳察躬,做过二任湖州德清令,后来便一直退居在江苏吴县。察躬有五个儿子:柳镇、柳纁、柳缮、柳综、柳续。柳镇便是柳宗元的父亲。四个叔父虽也有官职,但都并不显贵。

 

二.柳宗元家眷、亲属考

(一)父系母系  

父系  柳宗元的父亲柳镇,以为人正直和文章闻名当时。曾为晋州録事参军,“晋之守,故将也,少文而悍,酣嗜杀戮,吏莫敢与之争。先君独抗以理,无辜将死,常以身扞笞棰,拒不受命。守大怒,投几折箦,而无以夺焉。……,四年,作阌乡令时,考绩皆最,吏人怀思,立石颂德。[4]迁殿中侍御史,为鄂岳沔都团练判官时,会宰相窦参与御史中丞卢佋同谋,诬陷正士,以校私仇。天子命镇总三司以听理,“群冤获宥,邪党侧目”。逾年,“卒中以他事,贬夔州司马。……居三年,丑类就殛,拜侍御史。制书曰:'守正为心,疾恶不惧’”。[5]窦参败后,还朝为侍御史,以刚强正直为时所称。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云:“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博士,求为县令江南。其后,以不能媚权贵,失御史。权贵人死,乃复拜侍御史,号为刚直。所与游皆当世名人。”父柳镇以刚直的品格赢得社会好评。曾经作为士族的河东柳氏已经衰落。但柳氏清正淳厚的家风犹存,有良好的社会名声和交往,特别是父亲柳镇刚正不阿的品格,给宗元以终生影响。

父柳镇又以文章垂声当时。柳宗元《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云:“先君之道,得《诗》之群,《书》之政,《易》之直方大,《春秋》之惩劝。以植于内而文于外,垂声当时。天宝末,经术高第。遇乱,奉德清君夫人载家书隐王屋山。间行以求食,深处以修业,作《避暑赋》。合群从弟子侄,讲《春秋左氏》、《易王氏》,衎衎无倦,以忘其忧”[6]

宗元的叔父有四人,文安礼《柳宗元年谱》列察躬五子:“镇,侍御史;某,朔方营田副使、殿中侍御史,集有墓版文;纁,华阴主簿,集有叔父祭六祖母文;综、续皆见叔父墓版文。施子愉《柳宗元年谱》列宗元叔四人:“某,曾任朔方营田使参谋,后迁殿中侍御史(《故叔父殿中侍御史府君墓版文》);纁,华阴主簿;;(《新唐书》卷七十三·宰相世系表)”。[7]宗元叔父四人从上述句可据。

宗元《故叔父殿中侍御史府君墓版文》云:殿中侍御史某,“自进士登高第,调受河南府文学。秩满,渭北节度使论惟明辟为从事,授太常寺协律郎。元戎即世,罢职家食。无何,朔方节度使张献甫辟署参谋,授大理评事。……此公从政之大略也。既佐戎事,实司中府。匪颁有制,会计明白。……惟公尽敬于孝养,致毁于居忧。表正宗姓,观示他族。故宗人咸曰:'孝如方舆公。’皆合于古。故宗人咸曰:'文如吴兴守’。当官贞固,确乎不拔。持议端方,直而不苛。故宗人咸曰:'正如卫太史。率性廉介,怀贞抱洁。嗣家风之清白,绍遗训于儒素。”[8]父某亦品德端方,谦孝刚直之儒者,在宗族中享有很高的威望。贞元十二年,岁在景子,正月九日壬寅,遇暴疾,终于私馆,享年五十。……夫人吴郡陆氏,洎仲弟综、季弟续、冢侄某等,抱孤即位,牵率备礼。祗奉裳帷,归于京师。……小子常以无兄弟,移其睦于朋友;少孤,移其孝于叔父”。[9]宗元二十一岁丧父后,至邠州,“移其孝于叔父”。[10]二十四岁,叔父卒,他与仲叔综、季叔续,一同奉丧归葬,则尚有两位叔父的呵护。

由上可知,宗元一直在接受父、叔教诲和熏陶中成长。他一生“以兴尧、舜、孔子之道,利安元元为务”[11]重孝悌,行仁义,去民疾苦,均可说是上承家风。

母系   柳宗元之母卢氏,则享寿六十八岁,至元和元年卒于永州。《先太夫人河君归祔志云》:“尝逮事伯舅,闻其称太夫人之行以教曰:“汝宜知之,七岁通《毛诗》及刘氏《列女传》,斟酌而行,不坠其旨。汝宗大家也,既事舅姑,周睦姻族,柳氏之孝仁益闻。岁恶少食,不自足而饱孤幼,是良难也。”又尝侍先君,有闻如舅氏之谓,且曰:“吾所读旧史及诸子书,夫人闻而尽知之无遗者。”某始四岁,居京城西田庐中,先君在吴,家无书,太夫人教古赋十四首,皆讽传之。……既至永州,又奉教曰:“汝唯不恭宪度,既获戾矣,今将大儆于后,以盖前恶,敬惧而已。苟能是,吾何恨哉!明者不悼往事,吾未尝有戚戚也。”[12]可见,宗元之母不唯德淑行懿,贤慧豁达,而且知书达礼,能通旧史、诸子、诗、礼、古赋等。对儿女善于管教,又慈爱勤恳。宗元才四岁,便由母亲教诵古赋十四首。在如此优良的母教之下,年仅二十一进士及第,崭露头角。

(二)兄弟姊妹

二姊   柳宗元上有二姊,无兄弟。在母亲的培育下二姊皆知书达理,聪明贤惠。柳宗元《先太夫人河东县太君归祔志》:太夫人“以诗、礼、图史及剪制缕结授诸女,及长,皆为名妇”[13]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太夫人“用柔明勤俭以行其志,用图史箴诫以施其教,故二女之归他姓,咸为表式”[14]长姊适崔简,贞元十八年卒,宗元为作墓云石文曰:“我伯姊之葬,良人博陵崔氏为之志。……夫人天命之性,固有以异于人。孩而声和,幼而气柔。以吾族之大,尊长之多,夫人自能言,而未尝误举其讳。与其类戏于家,游弄之具,未尝有争。先公自鄂如京师,其时事会世难,告教罕至,夫人忧劳逾月,默泣不食,又惧贻太夫人之忧虑,绐以疾告,书至而愈,人乃知之。善隶书,为雅琴,以自娱乐,隐而不耀。工足以致美于服而不为异,言足以发扬于礼而不为辨。孝之至,敬之备,仁之大,又以配君子。然而不克会于贵寿以至于斯,孰谓之天有知者耶?……[15]。柳宗元的大姐温和贤慧,德硕行淑,写得一手隶书,还善操琴,又嫁给了有德君子崔简。为人媳为人妻为人母可谓德懿齐备。但天不假年,三十多岁去世。

姊丈   关于大姊丈崔简,柳宗元《永州刺史崔君权厝志》云“博陵君,由进士入山南西道节度府,始掌书记。至府留后,凡五徙职。六增官,至刑部员外郎。出刺连、永两州。未至永,而连之人诉君。御史按章具狱,坐流驩州。幼弟讼诸朝。天子黜连帅,罢御史,小吏咸死,投之荒外,而君不克复。元和七年正月二十六日卒。孤处道洎守讷,奉君之丧,逾海水,不幸遇暴风,二孤溺死。七月某日,柩至于永州。八月甲子,槁葬于社壝之北四百步。……崔氏世嗣文章,君又益工。博知古今事,给数敏辩。善谋画,南败蜀虏,西遏戎师,其虑皆君之自出。后饵五石,病疡且乱。故不承于初。今尚有五丈夫子。夫人河东柳氏,德硕行淑,先君十年卒。”[16]崔简,字子敬,博陵人。贞元五年进士,历任山南西道节度掌书记、刑部员外郎、连州刺史。元和五年,转永州刺史。未之永州任,坐事流放驩州,元和七年正月卒于驩州。其子处道、守讷护丧北上,不幸溺死,崔简权厝于永州,元和九年迁葬长安。崔简为柳宗元的大姊丈,崔简任连州刺史时,柳宗元作《零陵郡复乳穴记》[17],提出“君子之祥也,以政不以怪”的观点,称颂崔简的美政,又有《与崔连州论石钟乳书》。崔简去世后,柳宗元作《故永州刺史流配驩州君权厝志》、《祭姊夫崔使君简文》、《又祭崔简旅榇归上都文》。崔处道、崔守讷,崔简之子,元和七年奉父之丧北归,不幸溺死。柳宗元有《祭崔氏外甥文》。崔恕己、崔奉一,崔简之子,曾随柳宗元在永州生活,同游小石潭。

次姊适裴墐,贞元十六年卒。宗元为作志云:“夫人与仁孝偕生,以礼顺偕长,始于家,纯如也;终于夫族,穆如也。其为子道也,孝以和,恭以惠,取与承顺,必称所欲。先君与太夫人恩遇尤厚,故夫人侍侧,无威怒之教焉。……既病,太夫人在侧,尚虑积忧伤于尊怀,犹持形立气,绐以少间。……以夫人之德行,宜贵寿,宜康宁,然而年始三十,不克至于寿。……良人官为参军事,不及偕其贵。骨髓之疾,实钟于身,贞元十六年三月十三日甲子,终于光德里第。[18]宗元的二姊亦仁孝温顺,能强忍忧劳或病痛,以免令母忧伤。作为人妻,贞洁顺从,和睦姻亲,抚幼恤孤的德行完全具备,然而才刚刚三十岁患骨髓病去世。适裴墐,生子三人,次子崔六,柳氏去世后50天而夭折。幼子崔七,柳氏去世前8个月而夭折。[19]

姊丈裴墐,柳宗元《万年令裴府君墓碣》云:“公讳墐,字封叔,河东闻喜人。太尉公讳行俭,实高祖。侍中公讳光庭,实曾祖。刑部员外郎府君讳稹,实祖。大理卿府君讳儆,实父。公由进士上第,校书崇文馆。饬馆事,修整左春坊,由是立署局。后参京兆军事,按覆校巡,大尹恒得以取直。……为太常主簿,……转殿中侍御史,仍拜尚书比部员外郎,会校成要,期岁毕具。刺金州,决高弛隙,去人水祸,渚茭原茅,辟成稻粱。陟万年令,丛剧辨肃,谈宴终日,人视之若居冗官然。会金州猾吏来,扬言恐喝,以烦亵事,曰:'不得三十万,吾能为祸。’公大怒,召骂之,恣所为。吏巧以闻,御史按章具狱,再谪道州、循州为左掾。会赦,量移吉州长史。元和十二年秋七月日,病痁泄卒。”[20]裴墐贞元三年进士及第,历任崇文馆校书郎、京兆府参军、太常主簿。后转殿中侍御史、尚书比部员外郎、金州刺史。迁为万年县令,为人所构,贬为道州、循州僚佐,量移吉州长史,元和十二年七月病卒。柳宗元作《裴墐〈崇丰二陵集礼〉后序》、《唐故万年令裴府君墓碣》、《祭万年裴令文》。

由上可知,宗元是在具有浓厚的家庭文化环境中成人,长姊善于隶书、雅琴,宗元亦工于书法、琴艺,应会受姐指导。在父母、二姊共同影响之下长成的宗元,宗元的青少年时代是很幸运的。但这种早来的幸福,却使他在成年以后,面对亲人去世、仕途挫败的种种打击时,更加难以承受。宗元被贬之后,犹强以“浩浩”之貌掩饰“戚戚”之心[21]。二位姐姐的那种克己内敛的性情,亦为宗元所具有。同时以两位姐姐德懿作为榜样,对他后来的“非士中女子”不娶也有着影响。



[1] 柳宗元《亡友故秘书省校书郎独孤君墓碣》,《柳宗元集》卷十一。

[2] 元稹《赠左散骑常侍薛公神道碑》

[3]  柳宗元《故大理评事柳君墓志》) 《柳宗元集》卷十一

[4]  柳宗元《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柳宗元集》卷十二,第295页。

[5]  柳宗元《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柳宗元集》卷十二,第296页。

[6]  柳宗元《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柳宗元集》卷十二,第294页。

[7]  施子愉《柳宗元年谱》,武汉大学学报,19553期,91页。

[8]  柳宗元《故叔父殿中侍御史府君墓版文》,《柳宗元集》卷十二,第317页。

[9]  柳宗元《故叔父殿中侍御史府君墓版文》,《柳宗元集》卷十二,第317页。

[10]  柳宗元《故叔父殿中侍御史府君墓版文》,《柳宗元集》卷十二,第334335页。

[11]  柳宗元《寄许京兆孟容书》,《柳宗元集》卷三十,第780页。

[12]  柳宗元《先太夫人河东县太君归祔志》,《柳宗元集》卷十三,第326页。

[13]  柳宗元《先太夫人河东县太君归祔志》,《柳宗元集》卷十三,第326页。

[14]  柳宗元《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柳宗元集》卷十二,第296页。

[15]  柳宗元《亡姊崔氏夫人墓志盖石文》,《柳宗元集》卷十三,第334页。

[16]  柳宗元《永州刺史崔君权厝志》,《柳宗元集》卷九,第231232页。

[17]  柳宗元《零陵郡复乳穴记》,《柳宗元集》卷二十八,第742页。

[18]  柳宗元《亡姊前京兆府参军裴君夫人墓志》,《柳宗元集》卷十三,第336页。

[19]  柳宗元《亡姊前京兆府参军裴君夫人墓志》,《柳宗元集》卷十三,第337页。

[20]  柳宗元《唐故万年令裴府君墓碣》,《柳宗元集》卷九,第334页。

[21]  柳宗元《对贺者》,《柳宗元集》卷十四,第362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柳宗元祖籍与家庭
柳宗元的一生:踏着祖辈脚印走
博陵崔孝公宅陋室铭记
试析柳宗元的“影子夫人”(之二)
【外宣刊载】绵延500余年的柳氏家训
柳宗元:若是能为国家崛起而奋斗,谁又愿去“独钓寒江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