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流气诀

阳气者从上降下,从外入内,顺行三阴、先入太阴肺外应皮,故肺润使阳气不燥,肺暖者阳气不衰,肺燥者阳气从阳化火,肺寒者阳气渐消。切之应象于右手寸脉。

再入少阴心肾应之、阳气存于肾名元阳、能使人体一切功能的生机运作,故肾寒者气冷体冷、水湿内生、腹大形浮,肾燥者、阳气从燥消阴、故形瘦。应象于左手尺脉。

后入肝脾生化中气、故发汗能使中气虚,收敛能使气满。应象于左右手关脉。

以上合称三阳气以太阳、阳明、少阳来代替。


太阳气不足、少阳不生,太阴水湿不运、汗不得出。必倦累、身重肌肉酸疼,乏力,精神不振、思睡。…

皮连肺、肺属太阴,太阴气不足必伤皮、热气不散皮必受损,再遇水湿皮腐肉烂。…

心浮气燥(指是左手寸脉独浮)太阴阴气不足、其人必失眠,可发表养阴治之。…

皮痒肉热、阳明气虚,汗出不彻、局部发热,汗出见湿、毛孔盈痹。发于阳部是血燥,发于阴部属气虚肾损。

雨天、空气湿重,少阳气不足,太阴水气不行、人易身重体累、思睡,易发感冒

人胖形实、痰多、气滞、形涨。太阳少阳气不足。脉短促、数弱,必喘。汗出身凉,阳气不降。气虚,湿重气陷,风痰上塞、乃发鼻鸣。减肥当大劳、迫使汗出,以潜阳消阴。……

(太阴皮肉论):太阳病当以表解、脉浮者当以汗解、表病者又以太阳解,汗者解属太阴,太阴属脾肺经,故太阴者脾主肉肺皮内存气血形成,心行血、肾纳气、气属阳血属阴,气血运行阳生阴长命强也…

内病当泻之,通二便,补虚先通气,气通病愈。

气从何来?气从天来、当敛肺以纳气。气从物来(指中气)、当消化。空虚可聚气(指肾气),当泻下通二便。行气行血清热去水湿,可疗内百病。

阳气因阴存,太阴不敛、气不下行、肾气定缺、汗出上身,水湿下沉,二便不利、内急苦满,当泻之。…

人清醒劳动时阳气行于外、阴气行于内。大劳阳涨,阳加于阴、阴气失、故汗出形累,称阴损、当阴。人清闲懒动,阳气外闭,阴气内郁,汗不得出,阴阳不交,形体不养,当身重形倦,当以汗解。

睡眠时阴气养于外,阳气聚于单田内。当阴虚阳燥,则睡难入眠,称失眠,当养阴发汗引阴气外行。睡眠长醒后倦,称气不归元,因阴盛水湿内生以湿滞气,当泻水湿之,使内空虚聚气,敛肺气能引阳气归元。…

发表、涩燥、降气替阳太过造成阴气内枯,阳气内陷引起大小便涩少、频数,腰腹满疼。当以少阴太阴补气解之。…

阳气下降阴气上升、阴降阳升、曰和。大劳阳涨,阳降而不升,下陷于里、必阴枯、二便秘涩。阳气不降阴气不升汗出少者身必发热。阴气不降阳气不升,浊阴上涌化为痰涕。静闲阴长、阴气不升,水湿积下焦,气脉不通,必腹满胀疼,身体酸软。阴病阳治,阳病阴治,治里应通表,表通气和。治表应安里,里和表安。…

《后天养营论》肠胃为后天之本与肝胆辅和。后天之气指胃肠消化食物生化之气,又名中气。中气又分为两部份名清气浊气,清者上升化为汗从表泄名清阳,若天气寒者汗不得出清气凝结化成水从肾膀胱排出名尿。浊气下升肝肠吸收化为精血、或其他养份滋补全身。…

调节肠胃当合理饮食,保持二便通顺,消化正常。…

益补气血药能使中气充足,酸涩药能开胃增加饮食、消化,消化行气药能化滞消积,通便宜润肠。胃中寒、中气不生、关脉弱小、消化不良、腹满者当温之,四肢不温当以汗解。…

大肠属阳明经与太阴肺经互为表里。故润肺可治便燥结,收涩敛肺辅发汗药可治腹泻。…

肝胆为病当行气解郁,行血散结,清热以解毒,去湿可养血。…

发表药可益少阳气、能降浊化痰湿,解肝郁。…

《先天正气》先天之气又名元气、肾气。

肾气者因肺气而生。因中气而养。肾主水、有通利水份作用,把人体多余的水份化成尿与汗排出体外。

肾气生于天气(肺气),天气寒者、水份被凝表里,水份经肾从尿排出,故小便多。天气热而阳气下降、水份化汗从表出、因阳加于阴也。天气湿小便应多,若少者必腹满,因天气湿滞也。天气燥水份枯,小便赤黄、里生郁热也。

肾本为病者多为五淋。…

五淋分别为:热淋,寒淋(疝气水肿)、石淋(属于燥结),膏淋(指小便如脂膏属于湿滞),血淋。

治五淋者,按五淋治法以通利小便排尿为主,使肾功能恢复正常。并兼治肺气、润肠通大便。

当小便难出、排尿难应重用通利小便药,可兼用发汗使水份从表排出以缓解肾积水引起腰腹胀疼。也可以重泻大便引使水份从大便排出。…


阴阳五脏论

(天有余于东南,必不足于西北。地不足于东南,有余于西北,象也。天地间中和之气化阴阳,阴阳演变,应于人,不足者病也。)

释:

天者阳之府,地者阴之根。阳上聚者为天,阴下降者为地。

东南者心肝应之,西北者肺肾应之。

阳气常有余于心而生热化火,常有余于肝而升气生阳。

阳气不足于肾,肾本为阴,阳聚者阴必枯,水必缺。阳气不者于肺,肺连皮,通于外,坑风寒耗阳气也,故常不足。

阴气有余于肺肾,不足于心肝。

阴气有余于肾,肾行水,水湿为阴,故常有余。阴气有余于肺,连干皮,常遇风寒,清阳冻结为水湿也。


阴气不足于心肝,心行血,流走而不聚,故常不足。肝藏血,常供于心行,来少去多,故常不足。

中和之气,以脾胃气居,常在四象之末,生化气血,养阴阳。

然而,肺为病因阳气少,水湿生浊痰,滞阳而反生热。见于痰湿为风寒结于表皮而皮肤病。结于肺,鼻塞,流涕,咳嗽,咯出痰也。

心为病,阴血不足也,造成供血不足,阳偏胜生火生热。见于血瘀,头晕,失眠,内热,口干,便结,尿少,久成五淋。

肝为病,阴血不足,阳气郁滞而生热,升降失调,阳气不升,陷于下,水道闭,水排不去,反结于内,行于表,黄肿即成。

肾为病,阳常不足,水湿不化,外皮必干,水结于内,小便反多,易成腹泻。精血不生,变为性病,久之肾气坏,生育功能失。


生气通天论


自古通天者,生气之本,本于阴阳气血。

表里之间,六经之内,九窍、五脏、皆通天气。天气者肺气也。

其生五脏,其气化三,肺气,肾气,中气,数犯逆此者,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

肺之气清净,吸纳通畅,敛降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

故圣人传精神,纳肺气而通神明。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解散,此谓自伤,气之削也。

阳气者与肺气相连,失其所,则折寿。故肺气当以阳气共存。故阳气因而在上,卫外者也。

因伤于寒肺气痹表不通,欲难运枢,惊偎,骨节痛。

因伤于暑肺阴枯汗少,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燔炭,益阴气生汗,汗出而热散。

伤于湿,肺气滞,湿生痰,阳气不达,首如裹,湿热滞,气不通,筋脉痿,外表为皮疹,里二便失调。

伤于风,肺气燥,阴血滞结,表开不能关阉,为肿,四肢冷肿,阳气乃竭。

阳气者,大劳则张,阴血绝,盛积夏生心火,使人煎阴,目盲不可以视,耳闭不可以听,热不可散,汗出不止。

阳气者,大怒则气逆,而血于上,使人晕厥。

有伤于筋,纵,其若不容。

汗出偏身,使人偏枯。

汗出见湿,乃生皮疹。

劳汗当风,寒薄为皶,痰郁乃痤。

阳气者,通肺养神,通肾则养筋。

开阖不得,寒气从之,气血瘀结生痈肿。

陷脉为瘘,留连肉腠,阳气化薄,传为善畏,及为惊骇。

阴血不行,逆于肉理,乃生痈肿。

汗出不止,形弱而气消,穴俞以难阖,发为风疟。

故风气者,百病之始也,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不能害之,此因时之序也。

故病久则传化为病变,上下不并道通,良医难治。

故阳畜积病,而阳气当隔名结胸。隔者当泻,不以正治,粗乃败之。

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

是故暮而收敛固表,无扰筋骨应作息,无见鼻塞流涕,反此三时,形乃困薄,阳气不足。必百病生。

阴者精血也,,阳者,卫气也。

阴血不胜其阳气,则脉数促,并乃精神狂躁。阳气不胜其阴血,则五脏气缺,肺气阳气不降,气虚少,九窍不通。

圣人辨阴阳调气血养形体,。

骨髓坚在于表固,气血皆从。如是则表里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血脉通如故。

风客淫气伤肺气阳气为病,精血乃亡。

邪伤肝也,肺宣气不降,肝郁为病。

收涩敛肺,大肠必燥,筋脉横解,肠澼,燥结为痔。少阳气逆,必发咳嗽。

体力劳动大过阳气大盛,,肾气乃伤,高骨乃坏。

凡阴阳气血之要,阳气密血固,血密气固,两者不和,若有阴血而无气摧行,若有水寒气而无火温化。应调和之。

故阳强,肺燥阴血弱,血不能密,不能保存阳气,阳气乃绝。

阴无气不行,阳气虚少,精神心肾乃治;阴阳离决,肺气不降,阴血不升,气郁于上生热,水湿归于下,腹脚肿,精气乃绝。

因伤于寒露冷风,乃生寒热。因表肺气为寒气凝闭而恶寒风,肺气阳气宣泄不通束阳发热。

伤于风气上逆,肺气不宣降,邪气留连,肾气虚乃为易泻。

伤于暑汗出不止,阴气枯,表气虚不固,不能关阉,血无气不行,伤阳气为痎疟。

伤于痰湿气不通下,少阳气上逆而咳,发为阳痿。

伤于燥,热不得发散内郁于里,阴气枯竭,必发温病。


月经与肾气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

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阴阳交替运行,阳从左边降,阴从右边升。肺气宣降于肾,肝血上升心,交替行。为之则为病。)

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气血平和)。

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肾气旺,表固,精血足)

五七,阳明脉(阳明脉,解为脾胃中气虚,不能生气血)衰,面始焦,发始堕。

六七,三阳脉(三阳脉,解为肝血虚,精血不足)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

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地道不通,解肺气不降肾气不通,天地气隔离,肝血不升,心无血可行。气血已衰竭,无法交替运行,故月经不来),故形坏而无子也。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

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阴阳和解为,阳气降阴血上升,与女子同。)

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

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

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

六八,阳气(阳气,解为中气,气血)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

七八,肝气(血)衰,筋不能动。

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则齿发去。(与女子相同)

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

今五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

天寿过度,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也。此虽有子,男子不过尽八八,女子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天地之精气,解为肺肾气,肝心血)皆竭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养生与阴阳
​​道家密传《太乙版黄帝内经》(太常)九
十二经脉、精 、营卫等中医概念
学中医必背《黄帝内经》一级原文80条
黄帝内经原文三十一-----六十
七情六淫病理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