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湿温医案

李某,男,28岁,工人,于1992所4月23日就诊。

病史:患者五天前,因野外作业,淋雨后当晚起病。初为恶寒少汗,身体微热,午后较重,头身酸重,肢倦乏力,胸闷脘痞,不欲饮食。在当地就诊,按“感冒”论治。投以中药辛温之剂及西药“百服宁”口服治疗。药后汗出,发热曾一度消失,但第二天又复如是,病情日渐加重。来诊时症见:恶寒消失,发热不退,朝轻暮重,神识模糊,似清似睐,时有谵语,不思饮食,小便色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滑数。(答题要求:作出诊断、辨证、分析证候,拟出治法及方药)

诊断:湿温

辩证:湿热酿痰,蒙蔽心包

分析:野外作业淋雨后发病、初起表现恶寒少汗,身体微热,午后较重,头身酸重,肢倦乏力,胸闷脘痞等湿邪郁遏卫气,应考虑诊断湿热类温病;结合发病季节为4月,及湿邪郁遏卫气之初起表现,可诊断为湿温。由于本病失治误治,并由卫转气,出现神志障碍。心包被痰浊所蒙,心神受痰浊蔽扰,则神识昏蒙,其特征为神志似清似昧,或时清时昧;身热不退,朝轻暮重,苔浊腻,脉濡滑数皆湿热交蒸,羁留不解征象。

治则:清利湿热,豁痰开蔽。

方药:菖蒲郁金汤送服至宝丹

石菖蒲10郁金10炒山栀15连翘10白通草10竹叶9丹皮10竹沥10灯芯6 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用。另送服至宝丹一粒。 

 

陈某,男,21岁,工人,于1992年8月23日来诊。

病史:患者五天前因出外途中,购吃凉粉一碗,回家后觉脘痞腹胀,怕冷,继则发热,头重肢倦,汗出不多,周身酸痛。曾自服银翘片,退热片,保和丸等,但症状不解。来诊时症见:发热,体温39.4℃,不恶寒,汗出多时热稍降,但始终不解,午后尤重;口苦带干但不多饮,脘痞腹胀,呕恶不饥,心烦眠差,大便溏烂,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濡数。(答题要求:作出诊断、辨证、分析证候,拟出治法及方药)

 诊断:湿温

辨证:湿热并重,困阻中焦

分析:发病于8月长夏之季,恣食凉粉后发病,初起见脘痞腹胀,怕冷及发热,头重肢倦,汗出不多,周身酸痛等湿邪郁遏卫气表现,因暑热症状不明显,故可诊断为湿温。湿热蒸腾,则发热汗出,湿性粘滞难化,故汗出热不解;热盛津伤则口干,湿邪内停,则渴不多饮;湿热扰心,则心烦眠差;湿热蕴遏脾胃,升降失司,故脘痞腹胀,呕恶不饥,大便溏,小便黄赤;苔黄滑腻,脉濡数为湿热俱盛征象。

治则:辛开苦降,清化湿热。

方剂:王氏连朴饮化裁。

川连6、厚朴9、石菖蒲10、半夏10、炒山栀12、芦根15、连翘10、生薏仁30、滑石15、青蒿(后下)10 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张某,女34岁,就诊时间:1999年6月16日。

病史:患者一周前出差回家后,时感腹胀,大便溏而不爽,6月13日开始发热,恶寒而少汗,发热以午后为甚,头痛重胀,神疲,纳少,时感胸闷,在当地医院就诊,以感冒治之,药后发热不退。由家人送我科住院治疗,就诊时病人发热,T:39℃,恶风,表情呆滞,心烦易怒,头痛胀重,胸闷,恶心不欲食,腹胀,口渴不欲饮,便溏,尿短赤,舌淡红,苔黄白腻,脉濡缓。(答题要求:作出诊断、辨证、分析证候,拟出治法及方药)

诊断:湿温

辨证:湿遏卫气

分析:初起为发热,恶寒而少汗,发热以午后为甚,头痛重胀,神疲,纳少,时感胸闷,湿邪郁遏卫气表现。应考虑诊断湿热类温病。发病在6月,应与暑湿鉴别,因暑热症状不明显,故可诊断为湿温。肺主气而属卫,湿遏卫阳,失其温煦开合之职则恶风;湿中蕴热,热被湿遏,故发热;脾受湿困,升运失司,则脘痞腹胀便溏;湿浊犯胃,胃失和降,胃纳无权,则恶心不欲食;中焦湿阻,影响肺气宣肃,则胸闷;口不渴,小便浑浊,舌质淡红,脉濡缓,皆湿重热轻,尿短赤,心烦易怒,苔黄白腻则为湿渐化热之象。

治法:芳香宣化,轻清泄热

方药:三仁汤加减

北杏10、滑石15、白通草6、竹叶6、白蔻仁(后下)10、厚朴10、薏苡仁20、 法半夏10云苓10、炒山栀10、芦根15 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患者张某,男,30岁,1996年8月20日入院。

病史:患者8月12日下午冒雨回家后,即觉疲乏,纳差,当晚即出现发热伴恶寒,头身疼痛,胸闷欲呕等,自服感冒药物未见好转即就医。就诊时患者发热,午后为甚T39.6℃,汗出,头痛,神疲,小便黄赤,身目发黄,脘腹胀满,肢酸倦怠,苔黄腻,脉滑数。(答题要求:写出病名、辨证,证候分析,治法、处方)

诊断:湿温

辨证:湿热蕴毒(湿热并重)

分析:发病于8月长夏之季,冒雨回家后发病,初起见疲乏,纳差,发热伴恶寒,头身疼痛,胸闷欲呕等湿邪郁遏卫气表现,因暑热症状不明显,故可诊断为湿温。湿热交蒸,热势较盛,蕴酿成毒,弥漫上下,充斥气分,故见发热,午后为甚T39.6℃,汗出,头痛,神疲,小便黄赤,身目发黄,脘腹胀满,肢酸倦怠,苔黄腻,脉滑数。其中湿热酿毒,流注下焦则小便黄赤,横犯肝胆则身目发黄;湿热留中,阻滞气机则脘腹胀满,肢体倦怠;苔黄腻,脉滑数为湿热内蕴之象。

治法:清热化湿解毒

方药:甘露消毒丹

滑石15、绵茵陈15、黄芩12、石菖蒲10、贝母10、白通草10、藿香10、连翘10、蔻仁10(后下)、柴胡10、溪黄草15 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陈某,男,21岁,于8月23日来诊。

病史:患者一周前外出旅游回家后,次日开始觉怕冷发热,脘痞腹胀,头重肢倦,汗出不多,周身酸痛。即在某医院就医,经10多天治疗,身热渐退,但仍有低热,伴脘中微闷,知饥不食,苔薄腻,脉缓。(答题要求:作出诊断、辨证、分析证候,拟出治法及方药)

诊断:湿温

辨证:湿温病,余湿未净

分析:8月长夏之季发病,初起见怕冷发热,脘痞腹胀,头重肢倦,汗出不多,周身酸痛等湿邪郁遏卫气表现,因暑热症状不明显,故可诊断为湿温。经治疗湿热之邪逐渐消退,而余湿未净。余湿未净,脾气不舒,胃气未醒,则脘中微闷,知饥不食;苔薄腻,低热,乃湿热余邪未净的征象。

治法:轻宣芳化,淡渗余湿

方药:薛氏五叶芦根汤

藿香叶10、鲜荷叶10、枇杷叶10、佩兰叶10、薄荷叶6、芦根20、冬瓜仁20、白扁豆15、薏苡仁20

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什么是登革热?中医如何治疗?
热邪怎么导致“恶寒”
大青龙汤使用验案及分析一例
张伯臾湿热病验案三则
(2)[转载]读赵绍琴《温病讲座》心得
洄溪医案·清·徐灵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