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鸡骨草

鸡骨草(学名:Abrus cantoniensis,英文名称:Prayer-beads),别称广州相思子、广东相思子、大黄草、黄头草、黄食草、黄仔强、猪腰草、红母鸡草、小叶龙鳞草、 细叶龙鳞草、 假牛甘子、山弯豆、石门槛及地香根等,是豆科相思子属的一种植物,常见于中国华南地区,具清热利湿、益胃健脾的功能。因本种首先发现于广州白云山,故而有广州相思子之称。

【炮制】洗净,切片,晒干。

【性味】甘、苦;凉;无毒

【归经】心;肺;肝;胃;肾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散瘀止痛。主黄疸型肝炎,小便刺痛胃痛,风湿骨痛,跌打瘀痛,乳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注意】凡虚寒体弱者慎用。

形态特征

鸡骨草是一种爬藤植物,高约1-2米。主根粗壮,长约60厘米。茎深红紫色,枝条细直平滑,幼枝密披白色或黄褐色柔毛,老时柔毛脱落。羽状复叶互生,偶数小叶6-11对,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膜质,小叶柄短,先端截形,有小锐尖,基部浅心形,叶脉向两面凸起,表面披疏毛,背面披糙伏毛,长约0.5-1.5厘米,宽约0.3-0.5厘米;托叶线状披针形,成对着生。花为总状花序,腋生,蝶形花小,聚生于花序总轴的短枝上,长约6毫米;萼钟状;花梗短;花冠淡紫色或紫红色,突出;雄蕊9枚,与旗瓣贴连,合生成管状,上部分离;花柱短,子房近无柄。果为荚果,长圆形,顶端具喙,扁平,披稀疏的白色或淡黄色糙伏毛,果熟时浅褐色,长约3厘米,宽约1.3厘米。种子矩圆形,4-5颗,成熟时黑褐色,有明显蜡黄色的种阜,中间有孔,边缘具长圆状环。

医药用途

鸡骨草的种子有毒须除去豆荚后,干燥全草入药。中药名为鸡骨草,始载于《岭南采药录》,味甘、苦,性凉,无毒,归心、肺、肝、胃、肾经,中医归类为清热解毒药、疏肝药,虚寒体弱者慎用。药材主产于广东、广西等地。有清热利湿、疏肝止痛、活血散瘀等之功效,主治胃痛、风湿骨痛、黄疸型肝炎、乳痈、跌打瘀痛等等症状。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鸡骨草具抗炎、保肝、促进免疫功能等作用,临床则应用于肝硬化腹水、急慢性肝炎、胆囊炎、瘰疬、外感风热、蛇咬伤等治疗上。鸡骨草为中国岭南民间常用草药,常作为汤料及凉茶之用。

鸡骨草的功效:

性甘,微苦,凉。归肝、胆、胃经。具有清热解毒,舒肝散瘀的功效。功能主治:清热解毒,舒肝止痛。用于黄疸,胁肋不舒,胃脘胀痛;急、慢性肝炎,乳腺炎。治黄疸肝炎,胃痛,乳痈,瘰疬,风湿骨痛,跌打伤瘀血疼痛。

鸡骨草的作用:

1、对肠平滑肌的影响对于正常离体家兔回肠,鸡骨草根煎剂可显著增强其收缩幅度,麻醉兔灌胃或肌注煎剂也能使在位肠管张力提高,蠕动略增强。在离体豚鼠回肠试验中高浓度煎剂对乙酰胆碱所致的收缩有明显抑制作用,但对组胺所致仅有轻度抑制,对氯化钡所致者无影响。

2、增强小鼠游泳耐力鸡骨草根煎剂5g/kg灌服可显著增强小鼠游泳耐力。

3、其他作用鸡骨草粗皂甙对四氯化碳(CCl4)所致肝损伤有显著保护效果。

临床应用

治疗急性传染性肝炎

取干鸡骨草全草2~3两(儿童1~2两),瘦猪肉2两,加水1000毫升同煎。沸后文火再煎至300毫升,每日3次分服,直至痊愈为止。治疗44例,治愈42例,治愈时间平均为21天。黄疸消失平均为15天;肝功能恢复一般为18~21天;肝肿大随肝功能的恢复逐渐恢复正常。治程中未见不良反应。对慢性肝炎效果不佳。曾报道1例重症肝炎(严重黄疸合并昏睡)患者,服鸡骨草煎剂每次60毫升,日服3次,4天后,神志开始清楚,小便增多,第5天自觉症状显著减轻,第14天自觉症状消失,黄疸不显,第19天一般情况恢复正常,停药观察,肝功能逐渐恢复。住院共38天痊愈出院。

配方

1. 该品种子有毒,用时须摘除豆荚,以免中毒。

2. 治黄疸:鸡骨草60克,红枣七八枚。水煎服。

3. 治外感风热:鸡骨草60克,水煎,日分2次服。

4. 治瘰佃:鸡骨草3000克,希莶草2000克,研末,蜜丸,每丸重3克,每次2丸,日服3次,连服2至4周。(广西《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

5. 治蛇咬伤:鸡骨草(去骨)30克,煎水饮之。

食用方法

鸡骨草茶

鸡骨草茶是由鸡骨草30~50克,佩兰9克。水煎服,1日1剂。

鸡骨草是豆科植物广东相思子的带根全草,为木质缠绕藤本。是流传于民间的草药,古代本草书无记载,主要含相思碱、胆碱等有效化学成分。目前较普遍地应用于治疗乙型肝炎及降酶。其性味甘凉,无毒。《南宁市药物志》说它“消炎解毒,治传染性肝炎……”。《常用中药手册》说本品:“清热利湿,舒肝止痛。治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本草推陈》说“有解热利尿、活血止痛作用。”本方配以佩兰芳香化湿醒脾,使药汁便于入服,而除其异味。本方对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均有一定的疗效。但因其性略偏凉,脾虚胃寒,常感胃脘冷痛、慢性腹泻的病人,不宜长期服用。

鸡骨草茶主治:

①急性肝炎,全身皮肤、巩膜黄染,色鲜明,纳差,上腹部饱胀,小便色黄,或伴恶寒发热。

②慢性迁延性或活动性肝炎肝炎症状反复发作,实验室检查酶谱增高,免疫功能不全,蛋白电脉异常,也可出现肝掌、蜘蛛痣等体征,乙肝两对半检查异常,具有传染性。

肝硬化腹水,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常见腹水、肝掌、蜘蛛痣、白蛋白、球蛋白比例倒置等,亦可合并门静脉高压、脾肿大。

山栀蛋肉鸡骨草汤

材料:鸡蛋1-2个,瘦猪肉25克,鸡骨草、山栀根各15克。

做法:将鸡蛋、猪肉、鸡骨草、山栀根分别洗净,同入锅加水2碗,煮至七八成熟时,拍碎蛋壳(但不能将整个鸡蛋拍碎),继续加热煨之。煎汤剩1碗时,滤掉药渣,留汁及蛋、肉。

吃肉、蛋,喝汤。每日1剂,分2次服食。连续5-7日为1个疗程。有补虚安神,凉血解毒,利湿热,退黄疸的功效。

适宜于小儿肝炎长期未愈,尿少色黄,双眼多血丝。

猪横利鸡骨草汤

材料:猪横利,鸡骨草,姜片,蜜枣

做法:把材料洗净,然后一起倒入煲内,加适量的水,煲2小时左右,加少许盐,可饮用。

鸡骨草煎服偏方

1.治急慢性肝炎:鸡骨草60g,水煎服。

2.治小儿疳积:鸡骨草10g,独脚金6g,配猪肝少许煎服。

3.治湿热黄疸:鸡骨草60g,水煎,日分2次服。

4.治外感风热:鸡骨草60g,水煎,日分2次服。

5.治肝硬化腹水、胃痛、风湿骨痛:鸡骨草30至60g,水煎服,小儿用量酌减。

6.治丹毒:鸡骨草10g,白芍12g,丹皮9g,地骨皮、银柴胡各6g,水煎服。

7.治瘰疬:鸡骨草6斤,稀莶草4斤,研末,蜜为丸,每丸重3g,日服3次,每次2丸,连服2至4周。

8.治跌打扭挫伤:鸡骨草150g,浸酒500g备用,内服少许,外擦患处。

本品内服常用量15-60g。果夹有毒,用叶去果夹。孕妇慎用。

文献记载

两广民间用鸡骨草来治疗黄疸病的历史由来已久,在《岭南采药录》、《岭南草药志》、《广东中药》II、《南宁市药物志》、《中国药用植物图鉴》等书中均有记载。随着这种民间草药的发掘,自50年代以来,临床用来治疗各种类型的肝炎有比较深入的研究。

各家论述

1.《南宁市药物志》:消炎解毒,治传染性肝炎,跌打驳骨。叶:捣绒敷乳疮。

2.《中国药植图鉴》:治风湿骨痛,跌打瘀血内伤;并作清凉解热药。

3.《岭南草药志》:清郁热,舒肝,和脾,续折伤。

4.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利湿,舒肝止痛。治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胃痛,小便刺痛,蛇咬伤。

化学成份

鸡骨草全草含生物碱、三萜类、三萜皂苷类、蒽醌类等化学成分组成,如相思子碱(abrine)、胆碱(choline)、大黄酚(chrysophanol)、大黄素甲醚(physcion)、鸡骨草二醇(cantoniensistriol)、槐花二醇(sophoradiol)、甘草次酸(glycyrrhetinic acid)等。根中含大黄酚(chrysophanol)和大黄素甲醚(physcion)。

药材鉴定

本品干燥全草,全年均可采收,除去豆荚及杂质后晒干;多缠绕成束状;根圆柱形或圆锥形,质硬,表面有细纵纹,分枝长短粗细不一,直径约3-15毫米;根茎短,结节状;茎丛生,长藤状,灰棕色至紫褐色,直径约1.5-2.5毫米,最长可达1米,幼枝纤细,棕红色,疏短柔毛;偶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长圆形,背面披糙伏毛,长约8-12毫米;气微,味微苦[8]。本种载录于《中国药典》2005年版,定为中药鸡骨草的法定原植物来源种,主要透过性状、粉末特征等鉴别资料,以控制药材的质量。传统经验则认为以根茎结节、茎叶全者为佳。

分布

分布于中国、泰国等地。中国国内分布于广东、广西、湖南等省份。多生长于海拔约200米的山地、疏林或灌木丛中。

生长习性

喜温暖、潮湿、怕寒冷,耐旱,忌涝。以疏松、肥沃的壤土、砂质壤土、轻粘土、pH5-6.5的环境为适宜。生长于亚热带高温地区的低矮山丘向阳处,如山地或旷野灌木林边。

本文转载自http://blog.sina.com.cn/greenice2006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鸡骨草的营养价值
清热舒肝的鸡骨草|中药知识
【寒假特辑·二】鸡骨草
鸡骨草(附图片)
介绍一味简单常见可退黄疸的草药
【每日一药】鸡骨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