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灵兰诵读83 | 通脉四逆汤解析

宋本《伤寒论》第317条:

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317)


甘草二两(炙)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其脉即出者愈。面色赤者,加葱九茎;腹中痛者,去葱,加芍药二两;呕者,加生姜二两;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一两;利止脉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参二两。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




第317条解析:


【成无己】下利清谷,手足厥逆,脉微欲绝,为里寒;身热,不恶寒,面色赤为外热。此阴甚于内,格阳于外,不相通也,与通脉四逆汤散阴通阳。


【柯韵伯】此寒热相半证。下利清谷,阴盛于里也;手足厥逆,寒盛于外也。身不恶寒面赤,阳郁在表也;咽痛利止,阳回于内也。腹痛干呕,寒热交争也。温里通脉,乃扶阳之法。脉为司命,脉出则从阳而生,厥逆则从阴而死。


【尤在泾】此寒中少阴,阴盛格阳之证。下利清谷,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者,阴盛于内也;身热不恶寒,面赤色者,格阳于外也。真阳之气被阴寒所迫,不安其处而游散于外,故显诸热象,实非热也。通脉四逆即四逆加干姜一倍,为阴内阳外,脉绝不通,故增辛热以逐寒邪,寒去则阳复反而脉复出,故曰其脉即出者愈。


——《中医经典三家注·伤寒论》




【医案选录】

    

李东垣治冯氏子,年十六。病伤寒,目赤而烦渴,脉七八至。医欲以承气下之,已煮药,而李适从外来,冯告之故,李切脉大骇曰:几杀此儿!《内经》有言,在脉诸数为热,诸迟为寒。今脉八九至,是热极也。殊不知《至真要大论》云:病有脉从而病反者何也?岐伯曰:脉至而从,按之不鼓,诸阳皆然。王注云:言病热而脉数,按之不动,乃寒盛格阳而致之,非热也。此传而为阴证矣。今持姜附来,吾当以热因寒用之法治之。药未就,而病者爪甲已青,顿服八两,汗渐出而愈。

 (摘《名医类案·伤寒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通脉四逆汤
经方小个案(里寒外热、虚阳上浮)--通脉四逆汤
【每日一诵】伤寒论第317条
通脉四逆汤证 - 伤寒研读 - 岐黄中医网
《伤寒论》少阴寒化证——阴盛格阳证 | 通脉四逆汤证——附思维导图
伤寒论 第317条诸家解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